“做”数学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uxiumu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实验,是通过动手操作进行的一种数学探究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活动经验,发散思维。文章从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现状分析、小学生数学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的原因以及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对策这三个大方面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动手操作; 现状;原因; 对策
  弗赖登塔尔指出:“要实现真正的数学教育,必须从根本上以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否則是不可能的。在传统课堂里,再创造方法不可能得到自由发展,它要求有个实验室,学生可以在那儿个别活动或是小组活动。”然而在教学中,说到实验,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是科学老师的责任,数学老师只要教学生会解题就行。数学课堂上老师教得多,学生做得少的现象比较普遍,以至于学生不能准确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公式等。数学实验的目的是以实验为载体,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数学结论(规律)的验证和运用过程,让学生从中既获得数学知识,又获得科学的态度和方法[1]。由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离不开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下面就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现状表述
  长期以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部分人觉得实验主要跟科学有关。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面比较窄,很多学生没有“做”数学的意识,有些学生想做但做不好。在课堂上,只要讲到稍微抽象点的内容,有些学生就难以理解。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是因为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小学生在低年级时动手的积极性是很强烈的,但到了高年级积极性大大降低。作为教师,应该抓住低年级学生好做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发展。
  二、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的原因分析
  1.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农村的许多家长忙于生计,无暇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许多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低,在学习上给不了帮助。有些家长积极辅导,可是只是看孩子的作业有没有完成,对做错的题目也有讲解,有些孩子就将家长说的答案记了下来,家长以为孩子懂了,而没有让孩子对一些抽象的可操作的题目进行动手实验,孩子未理解其本质。除此之外,家长与老师的配合度不高,比如前一天布置任务希望家长帮孩子准备好学具,而每次总有那么一部分孩子没有完成任务,导致数学课堂上实验效果不佳。
  2.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精力不足
  每一位教师都有着多重身份,在学校每天需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有些教师还有班主任工作。有时各个部门还会有一些教学之外的事情需要处理,事情虽小,但耗的时间与精力一点都不少,经常是在忙碌中结束一天的学校生活。回到家好多教师还要当起“保姆”,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师精疲力竭。这些导致教师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思考怎样安排实验活动,怎样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时间不够
  一些教师认为开展数学实验需要花费许多时间,这样会影响教学进程。的确,一节数学课只有40分钟,每一位教师都争分夺秒。目前的教学评价几乎还是看学生的成绩,这导致数学课堂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缺乏实践的操作活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相当一部分教师明知只注重分数,不注重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这种做法是不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但他们无力摆脱教学评价的枷锁。
  (3)资源有限
  目前,各小学都建有专门的科学实验室,并配备标准的实验工具和材料,相比而言,数学实验室的建设及材料的配置就显得滞后。一部分教师想开展数学实验,但由于实验所必需的工具和材料不足,教师的信心也就大大降低了,毕竟准备实验器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除此之外,数学实验在小学里的研究较少,缺乏策略支持。可以想象,没有理论的支撑,数学实验的开展终将只能是纸上谈兵。
  (4)流于形式
  许多教师目前已有“做”数学的意识,明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在课堂上也开始让学生动手操作,但有时过分追求操作过程,忽视了动手操作活动的目的,使动手操作往往停留在操作层面,而没有上升到数学思想的层面,流于形式。
  3.学生想做做不好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差,自制力不强,如果课堂上给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往往会出现以下的情况:刚发完操作材料,有的学生就将材料当玩具玩;操作过程中不听要求,自玩自的;学生操作时间过长,结果教学任务无法完成……这些势必会打乱课堂教学秩序,导致教学任务未完成。
  三、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对策
  1.精选内容,把握动手操作的“度”
  目前,一部分教师已经有了“做”数学的意识,固然动手操作是学生形成知识、理解知识的一种好的学习手段,但是还要把握好运用的“度”,要精选教学内容,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需要进行实验。有些问题不需要动手操作,那就让学生自主解决,如果在这里增加动手操作的环节,无疑是起着画蛇添足的反作用。除此之外,在操作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全程牵着学生走,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应该在操作的目标、思维的方向上做引导,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2.创设条件,增加动手操作的参与度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使学习成为其内在的心理需求。这也就意味着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准备好足够的学习资源,积极为学生创设条件。当然也有极个别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善于与他人合作。这就需要教师经常鼓励,以此增强他的信心,让小组成员去关心他,使学生能够融入集体,体会到合作的价值。同时有意识地安排他独立操作一些内容,让他感受成功的快乐。   3.明确目标,提高动手操作的准确度
  为使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具操作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克服学生的盲目操作和漫无边际的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操作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调控,使学生思维有目标、操作有方向,准确全面地认识和掌握新知[2]。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动手操作的步骤,在动手操作前,应先让学生明白动手操作的目标,然后用准确的语言提出动手操作的要求,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适当点拨、指导,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思维、概括规律、形成技能。
  4.循序渐进,化解动手操作的难度
  动手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一项较有难度的思维活动。在操作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困难,此时教师必须对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化解,以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教学中对于有难度的实验,教师可以先做示范,让学生发现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例如“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可以先让一位学生与老师做示范,通过示范使学生明白规则,了解需要注意的事项,在同桌合作时效率就会大大提高。除此之外,还可以循序漸进地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折一折、量一量、数一数等动手操作活动,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化解操作的难度,从而提高动手操作的实效。
  5.总结归纳,提升动手操作的深度
  当操作活动结束时,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结,如果仅停留在动手操作阶段,学生只能做到理解,还谈不上掌握和应用。动手操作,不仅要把学习数学知识的智力活动方式外化为动手操作的过程,还要通过这一外部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智力活动形式,从而准确地抽象出理性的结论,避免思维断层[2]。例如,教学“画三角形的高”时,借助学生已有的画垂线经验,组织小组合作探究高的画法,在思维碰撞中总结画高的方法。经过这样的操作与交流总结,学生就不会停留在操作感知的水平上,而是通过回忆陈述,再现动手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逐步建立起完整的表象,从而实现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飞跃。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是立竿见影的事,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给予学生机会,让他们在“做”数学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吉智深.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中存在的理由及价值[J].教育探索,2016(01).
  [2]陈涛清.小学生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的现状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1(35).
其他文献
一、教材简解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从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这是分数含义的一次拓展。教材编排从认识一个整体的入手,通过分一分感知尽管总数不同,每份的个数  不同,只要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整体的,接着用学到的方法认识一个整体的、等分数。学好本  节课的内容
期刊
【摘要】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  【关键词】倍数关系;倍的概念  一、变化角度解读教材,初步寻找意义生成的土壤  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倍的认识”教学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重点认识
期刊
【摘要】中学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均特别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体验,突出了激发学生主体热情参与、自我体验的过程。  【关键词】热情;激发;兴趣;潜能;焕发;精彩;评价  记得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时,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是的,有些学生
期刊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90~92页的例1和“想想做做”的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常见的生活场景中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和呈现数据,在收集数据、记录和呈现数据的过程中,会优化一般的方法。  2. 能够初步懂得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对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体会分类收集数据的作用,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观念。  3. 让学生在合作、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积累
期刊
【摘要】作者有幸作为访问学者参加了浙江省中小学名校长国家公派海外研修团第一期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研修。在三个月的研修中,我们主要通过专题报告、实地研习、参观与交流的方式完成了培训内容的学习。本次研修值得珍惜,值得分享,收获很大。  【关键词】研修;专题报告;实地研习  2017年9月4日到12月2日,我有幸作为访问学者参加了浙江省中小学名校长国家公派海外研修团第一期赴新
期刊
【摘要】为了凸显探索规律在发展学生数学素养方面的教学价值,各种版本教材中都安排了 “探索规律”的专题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探索规律的课不被老师们重视,甚至出现了“假探索”现象。在江苏凤凰教育智库教师发展邗江共同体第一次数学教学研讨活动中,有幸聆听了我区两位青年教师与著名特级教师贲友林同课异构北师大版“图形中的规律”一课,使我们对探索规律的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尤其是贲友林老师构建了“以学为中
期刊
【摘要】一节好课既要挖掘学科的精髓,彰显课堂的深度;更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怀的教育,突显课堂的温度。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课堂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知识,带着情感体悟知识。本文以数学学科为例来谈一节好课必须具备的要素:体验无处不在,感悟层层递进;巧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提升探究兴趣;重视分层递进,达到举一反三的思维训练。  【关键词】课堂;深度;温度 
期刊
【摘要】聋校高一新生入学阶段适应期的管理很重要,本文對聋校高一年级新生入学初适应期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概括,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对这一时期的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一新生;适应期常见问题;适应期管理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聋校高一级的新生比较特殊,他们刚刚脱离九年制义务教育,通过单招单考的方式晋升到聋校高中继续就读,有部分学生是以考大学为目的的,也有部分学生以就业为目的。广州启聪学校的高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停留于“中医把脉”式教学,缺少“中医+西医”诊断式教学,教学缺少针对性、差异性和个性化。借助儿童认知风格的分析,可有效实施定制教学。本文对国内外认知风格及问题解决简要综述,提出核心概念,总结概括十年来围绕“基于儿童认知风格的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思考。  【关键词】儿童认知风格;数学问题解决;定制教学  【项目基金】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儿童认知风格的数
期刊
【摘要】“多用电表原理”是高中物理疑难问题之一,文章基于PCK理论对“多用电表的原理”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关键词】多用电表原理;教学设计;PCK理论  “多用电表原理”是高考实验考察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为头痛的疑难之处。无论是电表电流的流向问题,欧姆调零的本质,还是欧姆表的换挡原理,学生多数是机械记忆,不曾正真理解。如何通过教学来改变这一局面呢?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