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 ” 背景下咸阳古迹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途径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x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有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更对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意义重大。咸阳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抓住“一带一路”机遇,推动咸阳古迹文化走出去,对咸阳乃至陕西的旅游文化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本文阐述咸阳古迹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性,指出影响其对外发展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咸阳古迹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途径。
  【关键词】 “一带一路”;咸阳;古迹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7-0075-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咸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省级和校级项目结项成果。
  咸阳历史悠久,是我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以五陵塬为代表的一大批古迹遗址。在此依托上的咸阳古迹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是咸阳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更是陕西秦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域和文化等因素的限制,咸阳古迹文化虽然在国内享有盛名,但一直以来在国外影响较小。“一带一路”战略为咸阳古迹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带来了契机。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咸阳古迹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性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由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这一构想旨在将亚欧沿线国家联结成一体,推动沿线国家的合作与发展,强调打造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不仅是一条互利共赢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在遥远的汉代,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文化交融的纽带。汉王朝的丝绸和玉器等源源不断地流向中亚和西亚,而西域各国的葡萄、核桃、骆驼、汗血马等珍奇事物也通过丝绸之路输入进中原。咸阳正是这条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使咸阳更加繁荣。在“一带一路”深入开展的当今,推动咸阳古迹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促进咸阳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文化是极其重要的环节。促进咸阳古迹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能促进不同民族、地区和国家之间思想的联系和融合,实现相互借鉴,为咸阳“一带一路”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文化的传播,也使文化产业得到发展,促进咸阳旅游产业扩大影响力,从而推动咸阳经济建设。
  (二)推动“一带一路”的实施
  咸阳古迹文化是陕西秦汉文化的一部分,古丝绸之路上流传着秦汉文化的身影。推动其走出去,有利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加深彼此认识,凝聚价值共识。促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从而建立政治互信,促进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加快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建设。
  (三)丰富咸阳古迹文化自身内容
  咸阳古迹文化的对外传播对于丰富咸阳古迹文化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中亚、西亚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各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其中有些流传了古丝绸之路带来的汉文化。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咸阳古迹文化自身印证发展,促进其传承和传播。对外传播交流,也使咸阳古迹文化能顺应时代,促进其现代化、科学化发展,更加贴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影响咸阳古迹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因素
  (一)影响咸阳古迹文化对外传播的外因
  咸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都城,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金字塔之都”,是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其“陵园文化”存在之丰富,规模之庞大,历史之悠久,是全国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同时是一个“文化之都”,古老的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而且还是中国古老的哲学的源头。咸阳曾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城文化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今天,充分发挥这座城市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展示它的无穷魅力,传播咸阳古迹文化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传播咸阳古迹文化,可以在国际上大力推广与之相关的书籍并且派遣专业人员进行讲解宣传。但是,语言、文字、文化风俗、传统观念等引起的交流障碍,既是决定咸阳古迹文化国际交流传播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也是制约咸阳古迹文化国际交流传播活动是否能够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在历史上,海禁等政治政策,导致了解咸阳古迹文化的人少之又少。总之,在咸阳古迹文化对外传播交流中,让外国人了解基本的古迹文化是文化传播交流的第一步,也是影响古迹文化国际传播的外因。外因的不可控性大,受他国文化、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较大。
  (二)影响咸阳古迹文化对外传播的内因
  咸阳位于中部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秦直道、郑国渠、秦咸阳宫遗址、咸阳古渡等都是咸阳珍贵的历史文化古迹。咸阳是西北最重要的工业城市,是西北最大的电子工业基地,陕西重要的能化工业、轻纺工业基地,形成了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医药、纺织、食品、建材、航空物流、太阳能光伏等九大产业为主体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为咸阳古迹文化的传播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目前咸阳的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呈现良好的态势。经济的良好发展可以更好地带动咸阳的古迹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文化发展投入的规模加大,同时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能夠刺激文化消费。
  咸阳拥有众多的高校,具有良好的素质教育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可以渗透具有咸阳地方特色的古迹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传播咸阳古迹文化,依靠此优势可以让高校学生自行参观古迹文化,举办有意义的活动,如摄影大赛、征文活动等,在参观咸阳古迹的同时学习其文化内涵,分享个人体验。
  咸阳众多的剧场、影剧院都可以成为咸阳古迹文化向外输出的钥匙。各种艺术表演团体、影视制作公司、短视屏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可以向外推广咸阳历史人物故事,宣传历史文化。西咸一体化为咸阳古迹文化提供了宣传的契机,更好地沟通西安与咸阳古迹文化,咸阳在加强自媒体宣传的同时可以借鉴西安古迹文化传播的方法,如无人机光影秀,现代科技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使历史古迹焕然一新。   在强调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咸阳历史文化古迹也得到咸阳市政府的保护。咸阳市人民政府有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十分重视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不断加大对古迹文化的宣传力度,发挥文化优势,坚定文化自信,“崇德包容尚法创新”的咸阳精神和“大秦故都德善咸阳”品牌的打造让咸阳历史文化推广出去。
  三、促进咸阳古迹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途径
  (一)讲好咸阳古迹文化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调研时曾提出“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既有风俗观念的迥异,也有语言文字的不同。咸阳古迹文化的对外传播,既要体现自身特色,也要尊重当地文化发展模式。在这个前提下,讲好咸阳古迹文化故事,要特别注重以下两点:
  1.深入发掘咸阳古迹文化内涵,与时代相结合。咸阳古迹文化历史深厚,众多的遗迹和文物中蕴含丰富文化基因,展现古代咸阳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今天,发展咸阳古迹文化,要注重对遗迹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发掘其时代内核,要古为今用、兼收并蓄、推陈出新,让咸阳古迹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2.多样化艺术形式立体化展示。在对咸阳古迹文化深入发掘的基础上,通过书籍、影视、音乐、舞蹈、书法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咸阳古迹文化在时代发展下的变迁。如对古迹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文学演绎,来展现咸阳古迹文化的厚重;对古代乐器进行重新编排演奏,展现咸阳古迹文化的韵味。相比单调的文物,动态的画面、灵动的文字、优美的音乐,更有利于咸阳古迹文化对外传播,展现其独特而深厚的内涵。
  (二)线上线下多途径传播和交流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和新媒体技术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條件。通过互联网,图片视频可以跨越地域的阻隔进行广泛传播,而AR技术,更能将现实生活与虚拟世界无缝连接,打破空间让人身临其境。咸阳古迹文化的对外传播交流要重视线上传播的重要作用,用超越现实的文化体验,弥补感官体验缺失,利用网上博物馆等方式,让体验者在家就能感受咸阳古迹文化的魅力。
  线上传播也要和线下相结合。通过将特色古迹文物推出国门巡回展示等方式,打造精品文化品牌,促进古迹文化“走出去”。同时,在“走出去”之上,实行“请进来”战略。开展咸阳古迹文化节,邀请国际专家进行文化交流等活动,打响咸阳古迹文化知名度。在“走出去”和“走进来”相结合下,推动咸阳古迹文化对外传播和交流。
  四、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对咸阳的发展是不可错过的机遇,对推动咸阳经济发展,融入区域经济建设十分重要。咸阳古迹文化作为咸阳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其对外传播和交流,有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民众认识咸阳,推动咸阳文化产业发展,使咸阳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程艳妮.《辉煌的帝国——秦咸阳历史文物展》陈列内容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周阿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咸阳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5.
  [3]秦光银.“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融合机制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9).
  [4]李彦.“一带一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J].重庆社会科学,2018,(4).
  [5]詹长法,赵昆,顾军.文物保护国际交流与合作[J].中国文化遗产,2004,(3).
其他文献
【摘要】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诗《夜雨寄北》中“巴山”具体所指至今在学术界中有较多争议,主要有“湖北说”“夜雨寺说”“泛指说”“缙云山说”四类说法。本文在“泛指说”的基础上,从客观、主观两个角度进行充分论证,结合地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跨学科研究。从客观来看,缙云山紧邻涪江,交通十分便利,且小气候环境和地理特点具备“巴山”“夜雨”“秋池”及“相思”的主题;从主观来看,李商隐在任职东川期间,以朝廷官员身份
期刊
【摘要】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工业革命和英帝国的黄金时代,与此同时,大规模工业化又给英国带来前所未有的环境卫生问题,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传染病的流行。本文从维多利亚时代女作家夏洛蒂 · 勃朗特的小说《简 · 爱》中罗沃德孤儿学校爆发的传染病为切入点,浅析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所面临的环境污染与传染病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维多利亚时代,《简·爱》,环境污染,传染病  【中图分类号】I561
期刊
【摘要】 春秋战国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形成了儒家、墨家、道家为主“三足鼎立”的学派现象。其中美学是他们学说观点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儒家的“倡乐”和墨家、道家的“非乐”不仅是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石,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在文化融合和时代变更的过程中,儒、墨、道三家的美学思想早已渗透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历来对于阐述儒、墨、道美学思想的文章数不胜数,但是所涉及的方面有一定局限性。本文将儒、墨、道三家的
期刊
【摘要】 “《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在阐释《易经》时,《易传》从天人观中拓展了关乎人伦道德的思想理念,使传统伦理道德的内容日趋完备,促进了古代伦理道德的制度化,以致内化成了民族的文化意识和印记,至今余韵犹存。  【关键词】 《易传》;天人观;伦理道德  【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7-0058-02  《易传》
期刊
【摘要】 公元533至540年,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527-565年在位)通过一系列收复失地的战争,将北非地区重回帝国疆土。针对北方国土外族入侵、帝国人力物力大幅减少的严峻形势,查士丁尼及时调整了埃及和北非地区的建筑政策。埃及和北非地区的建筑重点是对帝国首都有重要意义的地中海沿岸港口城市,直达帝国统治中心的海上重要商业运输线及其沿途诸多站点;大量减少一般民用建筑投资
期刊
【摘要】 莲纹饰是中国传统图案与纹样里重要的元素,其具有的文化寓意对现代社会有着深刻意味。目前,中国的文化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具有传统风格的产品设计吸引着大众的眼球,而传统转化是文创产品深入市场的关键,对传统文化的研习与思考,为创造出现代与传统兼备的文创图案提供可能。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莲纹饰;传统转化;文创;创意图案  【中图分类号】J522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 奥雷尔·斯坦因曾经四次来我国新疆地区进行考古探索和挖掘工作,于1906年8月再次重返新疆,并著述了《重返和田绿洲》这本书,书中斯坦因对沿途遗址文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对我国西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价值。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作品的创作背景,二是本书对西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三是当下如何进行西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 西域文化;传承;保护;斯坦因
期刊
【摘要】 黄河孕育了郑州地区的灿烂文化,辉煌的黄河文明也与郑州息息相关。在黄河文化崛起的时代背景下,调研郑州黄河文化内容和传承与传播的优势,分析黄河文化传承与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创造性的建议,为黄河文化的弘扬提供郑州方案,以期对郑州文化高地乃至河南文化高地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郑州;黄河文化;弘扬;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多元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是凝聚历史沉韵的宝贵财富。近年来民族文创产品蓬勃发展,成为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具有工艺性强、文化含量高、兼具实用性和收藏性等特点。本次研究立足于科技化背景下的文创产品设计创新,以宣传特色民族文化为目的,基于arduino控制技术,开发出一系列可编程立体拼图民族文创产品。产品体现趣味性和文化性,培养用户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增强人们对于民
期刊
【摘要】 顾恺之画论作品《论画》在不同版本中对小列女“面如……”的记载不同。学界有三种看法,分别是小列女:“面如恨”“面如银”“面如策”。考证“面如恨”,其说法脱离了顾恺之的原义;“面如银”的说法与事实不符;“面如策”最符合顾恺之的本义。  【关键词】 版本考察;恨;银;策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7-0093-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