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北京老山不高,山脚下是中国击剑队的训练馆,不少世界冠军都在那里,所以老山也有名气了。
2019年,中国女子重剑队夺得世锦赛团体冠军,奥运参赛席位无忧。目前,队伍正在欧洲一边参加数站奥运积分赛实战锻炼,一边进行区块化体能训练,目标是冲击东京奥运会女子重剑团体和个人两枚金牌。
科学训练 也要吃苦
体能训练团队领头人王卫星是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体育总局体能训练与恢复重点实验室主任,是一个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他的团队指导过中国多支运动队三十多位世界冠军的体能训练,其中包括男子花剑奥运冠军雷声。
老山训练馆,队员进行抗阻拉伸、侧卧伸展,苦练柔韧性、协调性。田径场,30米全力跑,60米、100米加速跑,12分钟计时跑,苦练爆发力和耐久力。器械房,翻轮胎、推杠铃、负重蹲起等各种力量训练,苦练身体各部位的肌肉群。运动员在这样的训练中,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力量、技巧等都不断提升,伤病减少,敢做难度大的动作,成绩上升,形成了良性循环。
重剑体能训练师刁节培负责日常的体能训练。他说:“经过多年摸索,我们已经有了整套适合击剑运动的体能训练方案,这与教练、康复师、队医、队员的配合是分不开的。我们要听队医的诊断,调整运动员的训练内容,技术训练中有体能,体能中辅助技术,提高训练效率,减少重复训练,这就是科学训练。”
刁节培认为,科学训练也是要吃苦的。身体上要对训练部位进行足够的刺激,提高相应部位的承受力、爆发力,增加肌肉强度,提高柔韧性。经过一周训练后,队员极度疲劳,我们在周五给大家上半小时的瑜伽课,再来半小时的健美操。队员们兴奋地说:“既健身,还教我们跳舞,真是太好了。”最后,再给他们做半小时的核心部位训练。在击剑专项训练时,还会穿插体能训练。
刁节培说:“欧洲、非洲运动员由于骨密度与亚洲人不同,对应的肌肉类型也就不相同,训练方式就会有很大区别,如果简单按照外教的方法训练亚洲人,很容易受伤。我们的训练方法是独特而领先的,日本、韩国队在比赛期间偷拍我们的体能训练课,就很说明问题。我们夏季的‘冬训期’提升所有部位体能,通过个性化来提高训练水平,保证运动员健康参加比赛。”
中国体能训练还在深入研讨、进步中,未来前景广阔。
治疗恢复 保障战力
中国击剑队的跟队医生由宋晨领衔。她说,高水平运动员的伤病处理有别于普通人,国家队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负荷也是超过常人的。队医的工作就是通过康复手段,使运动员重返赛场,并取得优异成绩。很幸运,宋晨初入击剑队,就能与队员同吃同住,紧跟训练,随时了解他们的身体状态,分析她们运动损伤的具体原因。现在,运动员已经养成了习惯,到了医務室会主动说:“我先说说我是怎么受伤的,当时是一个什么情况。”医生也积极学习击剑,了解这项不平衡运动是怎样发力,哪几块肌肉受力,哪些关节容易受伤,受伤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推导出治疗方案。
处置运动损伤分为治疗期和恢复期。治疗期会采取减少训练量,保持身体有运动。恢复期主要是解决运动员的心理问题。损伤处的发力会使运动员有心理阴影,担心旧伤复发。比如,林声膝盖副韧带受伤后,世锦赛前恢复情况很好,但真到了赛场,心理压力来了,第一场与实力弱很多的对手比赛,多次伸拉受伤腿。宋晨告诉她:“不要担心,你的膝盖完全没问题,打完这场就好了。”她很信任,拿下这场比赛后,心理问题也完全解除,最终获得个人亚军。
考虑到比赛场次较多,膝盖不适有可能刺激伤势,宋晨向教练建议团体赛要让替补队员做好准备,因为运动员到场上会忘记病痛全力拼争,使伤处失去保护。她还向组委会医生介绍林声的伤势,一旦场上出现情况,立即做针对性治疗。组委会医生见中国队医如此了解情况,就说:“如果出现问题,我带你上,你直接治疗。”决赛关键场次,林声的腿出现问题,宋晨第一时间赶到她身边安慰她,对伤情的处理也令她放心。她后面的发挥非常好,对夺冠起到了重要作用。
主力队员许安琪复出仅半年就要参加世锦赛,这个过程中一度膝盖囊肿,队医分析,认为旧伤并无大碍,这些反应是正常的。经过核磁扫描和专家会诊,确定了这一判断,按照之前制定的治疗方案,她的膝盖很快消肿,对队医更加信任。林声在看夺冠后合影的照片时说:“宋姐肯定是哭了。”是的,宋晨哭了,所有的付出得到了确认,一起度过了与伤病斗争的艰难阶段,大家努力着,幸运着。 中国击剑运动协会主席王海滨是运动员出身,平时总提醒大家多交流。他说,运动员到医务室,是最放松或最困难的时候,多交流,帮助她们解决问题,就缓解了心理压力。为了不给医疗组压力,王海滨从不过细询问治疗情况,他相信队医们的专业能力。
宋晨毕业于成都体院,那里从40多年前就开始为中国击剑队和各运动队服务。随着康复研究的深入,过去手术后一年才能恢复的伤势,可以减少到半年,过去需要手术治疗才能解决的伤情,现在无需手术,这大大延长了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团体力量 托起金牌
击剑队的康复师斯尔詹是塞尔维亚人,他说:“中国队的各部门理念相同,学科互相交叉,有很多衔接点,大家都积极、友善地讨论、合作,共同推动治疗、康复、训练的进展。在这样的团队里工作,令我非常开心。”
中国击剑队尊重科学,不会为了成绩让运动员未完全康复就冒险上场,决策也不会违反科学规律。康复训练是艰苦的,队员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按照这个标准执行,顺利完成每一个阶段训练,就能确保队员健康地去参加东京奥运会比赛。
侯志刚师傅是击剑队的老人儿了,从1987年就调到队里负责器材管理,至今已有32年了。他有个口头禅:“按规矩来。”几十年来,队伍的后勤保障中,这是令人放心的一环。
把工作做好是他的愿望,如何把工作做好,那就是方法问题了。
击剑运动的主要工具是剑,剑条的管理就成为重中之重。比赛时,运动员必须看得见自己的剑尖儿,对剑条的要求非常高。队员来换剑,要分辨哪些是剑条真有问题,哪些只是为了使用新剑条。国家给的经费不能乱花,要按规矩来,这是国家队一成立就定下来的。为了比赛顺利进行,以前国际大赛用进口剑,国内训练用国产剑。现在有赞助商,训练也可以用进口剑了,但不能无限度使用。侯师傅经观察发现,老队员很爱惜剑条,他们与剑亲密接触,了解它的性能,感受它的变化,比赛中做到人剑合一。年轻运动员爱使新剑,这种情况就需要控制。侯师傅用老队员做典型,劝说年轻队员,如果不行,再采取限制措施。
手线是剑与裁判器的连接部分,侯志刚经过多年的实践,提出无论进口还是国产手线,都会断在手腕附近。这个地方随着手腕的不断运动,线会不断弯折,这个故障点无法消除,但修理的方法是一样的,所以,国家队所有手线都是国产的。
手线有故障自己修,有人说侯师傅真抠,他说:“我只是按规矩来。”
奥运备战期间,侯志刚很忙,要为所有参赛队员把剑调整好,压力、螺丝、接口都精细检查调整。他是剑的医生,能处理绝大多数剑的问题,还要打理队员的服装、鞋、器材,一点疏忽就可能对成绩和身体造成影响。每天,他都在现场细致观察,及时解决各种小问题,绝不允许任何问题带进奥运赛场,影响成绩。
门卫潘师傅和张师傅每天早上7点半前就把场馆卫生处理完毕,训练器材码放到位,开启制冰机。冰块是医疗组的专用,大量冰块被装袋,训练结束后立即绑到运动员曾经的伤处,及时保护相应部位。潘师傅住在训练馆,他在这里工作17年了,运动队经常加练,晚上干到九十点钟,潘师傅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奥运备战阶段,运动队周末加练,两位师傅就留在馆里陪伴运动员。十几年,国家队从技术信息到一颗螺丝都没丢过,运动员的衣服就留在馆里,从来不担心有东西落在馆里,第二天甚至第二年去,东西还在那里。
任何一块金牌都是整个团队的力量,哪个团队做到极致,胜利的天平就会增加一块砝码。中国击剑的后勤保障团队就像队员们的支撑腿,前腿蹬出凌厉、优美的弓步,很大程度上依赖后腿提供的力量和平衡。
推进改革 没有退路
再来看看中国击剑运动当家人王海滨是怎么把团队捏合起来的。
当队员时,王海滨被称为“练不死的王铁人”。他知道,推进体育改革,就得有个抓手,但任何方案或政策出台,都可能惠及一部分人,尴尬一部分人,这是改革的难点。里约奥运会中国击剑队无金牌入账,他接受了担任中国击剑协会主席的推选,因为责任,因为爱,因为不甘。
他接手的第一天,就发现很多运动员想退役。原来,击剑俱乐部蓬勃兴起,一个退役的体校运动员月收入都超过8000元,那些在国际赛场上代表中国而战的运动员呢?两千多块钱,让人家退役后怎么生活呢?
有人误认为国外很多运动员都是大学生、医生、警察,他们怎么就能取得好成绩呢?其实,为了比赛,他们也会休学、停工,集中训练,有足够的保障,待遇优越。他们的训练足够专业,否则不可能取得世界冠军,仅靠拼搏精神就摘金夺银是不够的。
体育是一个国家的窗口,国家队是中国体育的一扇窗,透过这扇窗可以看到中国的民族精神和对英雄的态度,人民需要英雄形象。英雄是人民的代表,引领人民奋发向上。国家队承担了这个责任,就要把成绩搞上去。
改革是没有退路的。
提高运动员工资和比赛奖金的额度很有限,但看到王海滨的诚意,队员们决心留下来再干一届。
经过近一年的筛选,一支由组织者、保障者、服务者组成的团队建立起来了。王海滨把控全局,各部门主动性极强,都体现出敬业精神。
孙子云:上下同欲者勝。这个团队越来越团结,他们能打硬仗、打胜仗。在他们心中,挂着那条备战的横幅:信念,有信念的人能经得起任何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