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浙江,会联想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提起嘉兴,会联想到温庭筠的“雨涨西塘金堤斜,碧草芊芊晴吐芽”:而提起徐磊,几乎没有人能联想到什么。正是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名字,在过去的五年,书写了一部名叫“南派三叔”的传奇。
“50年前,长沙镖子岭。4个土夫子正蹲在一个土丘上,所有人都不说话,直勾勾地盯着地上那把洛阳铲……”2007年,一部《盗墓笔记》横空出世,不仅震动了整个网络,也令中国文坛心跳加速。经历漫漫5年后,《盗墓笔记》终于迎来大结局,而此书的作者“南派三叔”不仅拥有了数百万的“稻米”(“盗迷”的谐音),也以超过1500万元的版税登上了作家富豪榜。
从小听“血尸”痴迷鬼故事
写过小说的人都知道,一部好的小说与一个好的故事分不开。对于徐磊来说,他最感激的人就是他的奶奶,因为“盗墓”的故事都来自于小时候奶奶对他讲的那些“血尸”的故事。
小时候,徐磊的父母忙于工作,只能把他寄养在奶奶那里。和很多小孩一样,徐磊在睡觉前常常吵着闹着要人讲故事,但和其他小孩不一样的是,他奶奶给他讲的都是类似于“血尸”的鬼故事。
“一天深夜,一个大户人家的院子里,小少爷上厕所时突然被绊倒了。手上黏糊糊的,他借着月光一看,那是血……”徐磊吓得直往奶奶怀里钻,却忍不住追问:“小少爷是不是踩到了死人?…‘不是死人,是一具血尸哦……”徐磊又惊又怕地睡去,可第二天又忍不住缠着奶奶继续听,然后得意地去幼儿园讲,将小朋友吓得哇哇大哭。正是这个“血尸”的鬼故事,造就了后来的《盗墓笔记》。
小时候听的故事让徐磊对于鬼故事、对于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会在课堂上写小说,无数次被老师没收。从小学至今,他写过的小说加起来能超过2000万字;他会迫不及待地将昨夜的梦境与同学分享,气得讲台上的老师大叫:“徐磊,你上来讲好了!”;高中英语老师断言他“成不了大器”;上课之余,他常去叔叔的古董店,要叔叔讲古董背后的故事,他甚至想,万一考不上大学,就去店里当伙计……
“我看书并不是以‘本’来计算,而是一个书店一个书店地翻阅。我从来不挑书看,从书架上的第一本到最后一本,字典也是一页一页地看。每本书封面的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甚至连版权页都不会放过。我就是这么一个看书的状态,所以我内心蕴藏着很多的故事和资料。”徐磊觉得,《盗墓笔记》中涉及到的各种元素、形象正是源于自己长久的阅读沉积。
有了这样的兴趣、有了这样的经历、有了这样的积累,徐磊后来的成功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创业变创作成名天下知
升入大学后,徐磊几乎天天和网络打交道。从大学时主修的电子商务和网络编程,到后来工作时从事进出口贸易,靠网络吃饭的他什么都做过了,惟独没有尝试过写小说。这一切在2006年底发生了变化。毕业后自己创业的徐磊由于生意滑坡,有了大把的空余时间,对于鬼故事的爱好让他迷上了在网上看相关的小说。但是他发现,虽然当时盗墓题材的小说很多,但大多是写到一半就没了下文。左右等不到结局的他萌生了自己写一部小说的想法。
靠小时候听奶奶讲的那些“血尸”的故事和从叔叔那学到的古董知识,徐磊构思出了第一个故事——50年前,4个土夫子(盗墓贼)挖到一部战国帛书,里面记载了一座战国古墓的位置。但那群土夫子先后碰上了奇异事件,几乎全部身亡:50年后,“我”从爷爷的日记中发现了古墓的线索,纠集一批盗墓高手前去寻宝,没想到在古墓中看到了诡异的事物:七星疑棺、青眼狐尸、九头蛇柏
“我被自己想象出来的情节吓到了,又觉得它们真的很棒。”2006年,他在百度贴吧里写这个故事。第一章刚写完,便引来近百万的跟帖,贴吧中讨论的全是“盗墓”故事,如果哪天他没更新还会被粉丝痛骂一顿。
很快,出版社要给他出书。签合同前,徐磊被告知差一个笔名,他随手写下“南派三叔”4个字。“‘南派’是小说里主角的流派,‘三叔’是书中一个很酷的人物。” “拖拉机大王”功成急度假 “连《盗墓笔记》大结局你都能等到l还有什么能难倒你。2012,祝你幸福!”这是徐磊在《盗墓笔记》大结局《盗墓笔记(捌)》腰封上写给读者的话,也说出了等待了那么久的读者的心声。
《盗墓笔记I:七星鲁王宫》出版仅一个月,销量就达到了60万册。徐磊将公司交他人打理,自己在家专职写稿。短短一年半时间,《盗墓笔记II:秦岭神树》、《盗墓笔记III:云顶天宫》相继出炉。有人被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惊得目瞪口呆,也有人指责他的小说引发了民间盗墓狂潮,还有自称盗墓贼的人通过网络联系他,告诉他小说中的一些“技术”错误。
《盗墓笔记》让他有了众所周知的笔名,让他有了工作和经济来源,也让他有了“拖拉机大王”的称号。对于他的“拖”字诀,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有编辑从北京飞到杭州并包下酒店的房间跟三叔同吃同住,硬生生遥他写稿。
徐磊称自己写《盗墓笔记》写出了忧郁症,刚开始写是为了好玩,因为做外贸生意非常烦琐,为了放松,在
平常的时候,徐磊喜欢养鱼、打球、发呆、看漫嘶或做菜。但很显然,在更多的工作面前。有时候想休闲也并不那么容易,他说:“累,不过本身就比较喜欢这种T作,所以累得很幸福。”
文学犹未死传统“酷”世界
当今社会,文化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上不可或缺的生活细节。从知阻文学到消遣刊物,作为精神粮食的它们为人们展现更为,广阔的天地,让我们可以在枯燥、疲惫的工作之外的时间,得到短暂的放松。
最近几年,关于“文学人口”下降、文学日益边缘化、“文学已死”的话题常常被媒体拿来讨论,最终结论多是涉及作家生存现状、书业市场化大环境的影响、读者群消费取向等无奈、无解的感慨。对此,徐磊说:“‘文学’其实是一个大而空的概念,我们要谈文学是“富”起来了还是“已死”,必须就文学的两端具体来谈才有现实意义。一个是创作终端——作者,一个是消费终端——读者。我觉得只有作者有持续创作的动力,只有读者有精衬f食粮可以消费,文学才能一直活下去。我之前作为创作者还算成功,今后想做更多的事情,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构建一个桥梁,让更多好作品能够面向读者。”
有人认为网络作家的作品存在文字粗糙的现象,而且,由丁其零门槛的发表,文章质量泥沙俱F,并且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和倾向。对于网络文学,徐磊表示:“我觉得,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字是两个概念。现在是个全民写作的时代,网络的普及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非常方便。所以几乎所有人都会尝试进行文学创作,其中优秀的人,自然会得到其他人的承认,这些应该就是网络文学吧?我把网络文学定义为:在网络上发表的优秀文学作品。而网络文字是另一个概念,它是文字粗糙的东西,实际上就是一种快餐类型的写字作品,它本身没有什么文学价值,它的作用非常明确,就是满足非常初级的阅读需要。而很多人对网络作家有偏见,也许是因为他们认为,网络文字就是网络文学的全部。事实上,两者各有自己的价值和市场,但是确实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作为一位畅销书的作家,徐磊非常尊崇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表示要让中国文化“酷”起米。“在内容为王的模式之下,作为所有内容的源头,作家、剧作家等等所有的作家,所有的讲故事和讲概念的人,必须承担起90%的最艰苦的上作,将我们中国剽悍、劲酷的文化,通过备种各样的包装变成可以让世界接受并消化的作品。让它犹如瓷器、丝绸一样传播,去征服世界,让他们中衷地感觉到,中国的文化,真酷。”
“50年前,长沙镖子岭。4个土夫子正蹲在一个土丘上,所有人都不说话,直勾勾地盯着地上那把洛阳铲……”2007年,一部《盗墓笔记》横空出世,不仅震动了整个网络,也令中国文坛心跳加速。经历漫漫5年后,《盗墓笔记》终于迎来大结局,而此书的作者“南派三叔”不仅拥有了数百万的“稻米”(“盗迷”的谐音),也以超过1500万元的版税登上了作家富豪榜。
从小听“血尸”痴迷鬼故事
写过小说的人都知道,一部好的小说与一个好的故事分不开。对于徐磊来说,他最感激的人就是他的奶奶,因为“盗墓”的故事都来自于小时候奶奶对他讲的那些“血尸”的故事。
小时候,徐磊的父母忙于工作,只能把他寄养在奶奶那里。和很多小孩一样,徐磊在睡觉前常常吵着闹着要人讲故事,但和其他小孩不一样的是,他奶奶给他讲的都是类似于“血尸”的鬼故事。
“一天深夜,一个大户人家的院子里,小少爷上厕所时突然被绊倒了。手上黏糊糊的,他借着月光一看,那是血……”徐磊吓得直往奶奶怀里钻,却忍不住追问:“小少爷是不是踩到了死人?…‘不是死人,是一具血尸哦……”徐磊又惊又怕地睡去,可第二天又忍不住缠着奶奶继续听,然后得意地去幼儿园讲,将小朋友吓得哇哇大哭。正是这个“血尸”的鬼故事,造就了后来的《盗墓笔记》。
小时候听的故事让徐磊对于鬼故事、对于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会在课堂上写小说,无数次被老师没收。从小学至今,他写过的小说加起来能超过2000万字;他会迫不及待地将昨夜的梦境与同学分享,气得讲台上的老师大叫:“徐磊,你上来讲好了!”;高中英语老师断言他“成不了大器”;上课之余,他常去叔叔的古董店,要叔叔讲古董背后的故事,他甚至想,万一考不上大学,就去店里当伙计……
“我看书并不是以‘本’来计算,而是一个书店一个书店地翻阅。我从来不挑书看,从书架上的第一本到最后一本,字典也是一页一页地看。每本书封面的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甚至连版权页都不会放过。我就是这么一个看书的状态,所以我内心蕴藏着很多的故事和资料。”徐磊觉得,《盗墓笔记》中涉及到的各种元素、形象正是源于自己长久的阅读沉积。
有了这样的兴趣、有了这样的经历、有了这样的积累,徐磊后来的成功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创业变创作成名天下知
升入大学后,徐磊几乎天天和网络打交道。从大学时主修的电子商务和网络编程,到后来工作时从事进出口贸易,靠网络吃饭的他什么都做过了,惟独没有尝试过写小说。这一切在2006年底发生了变化。毕业后自己创业的徐磊由于生意滑坡,有了大把的空余时间,对于鬼故事的爱好让他迷上了在网上看相关的小说。但是他发现,虽然当时盗墓题材的小说很多,但大多是写到一半就没了下文。左右等不到结局的他萌生了自己写一部小说的想法。
靠小时候听奶奶讲的那些“血尸”的故事和从叔叔那学到的古董知识,徐磊构思出了第一个故事——50年前,4个土夫子(盗墓贼)挖到一部战国帛书,里面记载了一座战国古墓的位置。但那群土夫子先后碰上了奇异事件,几乎全部身亡:50年后,“我”从爷爷的日记中发现了古墓的线索,纠集一批盗墓高手前去寻宝,没想到在古墓中看到了诡异的事物:七星疑棺、青眼狐尸、九头蛇柏
“我被自己想象出来的情节吓到了,又觉得它们真的很棒。”2006年,他在百度贴吧里写这个故事。第一章刚写完,便引来近百万的跟帖,贴吧中讨论的全是“盗墓”故事,如果哪天他没更新还会被粉丝痛骂一顿。
很快,出版社要给他出书。签合同前,徐磊被告知差一个笔名,他随手写下“南派三叔”4个字。“‘南派’是小说里主角的流派,‘三叔’是书中一个很酷的人物。” “拖拉机大王”功成急度假 “连《盗墓笔记》大结局你都能等到l还有什么能难倒你。2012,祝你幸福!”这是徐磊在《盗墓笔记》大结局《盗墓笔记(捌)》腰封上写给读者的话,也说出了等待了那么久的读者的心声。
《盗墓笔记I:七星鲁王宫》出版仅一个月,销量就达到了60万册。徐磊将公司交他人打理,自己在家专职写稿。短短一年半时间,《盗墓笔记II:秦岭神树》、《盗墓笔记III:云顶天宫》相继出炉。有人被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惊得目瞪口呆,也有人指责他的小说引发了民间盗墓狂潮,还有自称盗墓贼的人通过网络联系他,告诉他小说中的一些“技术”错误。
《盗墓笔记》让他有了众所周知的笔名,让他有了工作和经济来源,也让他有了“拖拉机大王”的称号。对于他的“拖”字诀,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有编辑从北京飞到杭州并包下酒店的房间跟三叔同吃同住,硬生生遥他写稿。
徐磊称自己写《盗墓笔记》写出了忧郁症,刚开始写是为了好玩,因为做外贸生意非常烦琐,为了放松,在
平常的时候,徐磊喜欢养鱼、打球、发呆、看漫嘶或做菜。但很显然,在更多的工作面前。有时候想休闲也并不那么容易,他说:“累,不过本身就比较喜欢这种T作,所以累得很幸福。”
文学犹未死传统“酷”世界
当今社会,文化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上不可或缺的生活细节。从知阻文学到消遣刊物,作为精神粮食的它们为人们展现更为,广阔的天地,让我们可以在枯燥、疲惫的工作之外的时间,得到短暂的放松。
最近几年,关于“文学人口”下降、文学日益边缘化、“文学已死”的话题常常被媒体拿来讨论,最终结论多是涉及作家生存现状、书业市场化大环境的影响、读者群消费取向等无奈、无解的感慨。对此,徐磊说:“‘文学’其实是一个大而空的概念,我们要谈文学是“富”起来了还是“已死”,必须就文学的两端具体来谈才有现实意义。一个是创作终端——作者,一个是消费终端——读者。我觉得只有作者有持续创作的动力,只有读者有精衬f食粮可以消费,文学才能一直活下去。我之前作为创作者还算成功,今后想做更多的事情,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构建一个桥梁,让更多好作品能够面向读者。”
有人认为网络作家的作品存在文字粗糙的现象,而且,由丁其零门槛的发表,文章质量泥沙俱F,并且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和倾向。对于网络文学,徐磊表示:“我觉得,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字是两个概念。现在是个全民写作的时代,网络的普及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非常方便。所以几乎所有人都会尝试进行文学创作,其中优秀的人,自然会得到其他人的承认,这些应该就是网络文学吧?我把网络文学定义为:在网络上发表的优秀文学作品。而网络文字是另一个概念,它是文字粗糙的东西,实际上就是一种快餐类型的写字作品,它本身没有什么文学价值,它的作用非常明确,就是满足非常初级的阅读需要。而很多人对网络作家有偏见,也许是因为他们认为,网络文字就是网络文学的全部。事实上,两者各有自己的价值和市场,但是确实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作为一位畅销书的作家,徐磊非常尊崇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表示要让中国文化“酷”起米。“在内容为王的模式之下,作为所有内容的源头,作家、剧作家等等所有的作家,所有的讲故事和讲概念的人,必须承担起90%的最艰苦的上作,将我们中国剽悍、劲酷的文化,通过备种各样的包装变成可以让世界接受并消化的作品。让它犹如瓷器、丝绸一样传播,去征服世界,让他们中衷地感觉到,中国的文化,真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