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发展看菏泽”——东明篇

来源 :中国城市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yrab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躬身实践“三个代表” 构筑东明和谐社会
  山东省东明县委书记 刘勇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躬身实践‘三个代表’,构筑东明和谐社会”为主题,立足建设“速度东明”、“效益东明”、“和谐东明”三大任务,扎实苦干,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1、加大投入,保持经济高速发展,建设“速度东明”
  为尽快把经济的“蛋糕”做大,全县确立了“上大项目、做大骨干企业、壮大主导产业”的思路,努力扩大投入规模,促进全县经济高速发展。抓住“突破菏泽、东西帮扶”的机遇,全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措施。在项目建设上实行县级领导挂包帮办重点项目责任制,定任务、定进度、定责任、定奖惩,加快建设速度。同时加大对骨干企业膨胀的扶持力度,做强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对十大骨干企业,引导企业自我加压,加快规模扩张步伐。力争到2007年,全县销售收入120亿元以上,利税12亿以上。
  2、调整结构,提高经济的运行质量,建设“效益东明”
  我们按照结构调优、效益调高、贡献调大的原则,着力发展技术含量高,产业衔接能力强,对财政、就业贡献大的大项目、好项目;整合骨干企业,拉长产业链条,使产业优势更加突出;采取要素倾斜等政策手段,激励和推动现有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
  围绕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对农村的投入一再加大,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果蔬、西瓜、花卉等特色农业形成规模;立足资源优势的林业、畜牧业发展迅速,养殖专业村、专业乡镇如雨后春笋。
  围绕第三产业,着力改造提升服务生活的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服务生产的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的规模和档次。全县经济发展步入了健康、高效、协调发展的新时期。
  3、统筹兼顾,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建设“和谐东明”
  让农民看得起病,让贫困人群子女上得起学,让城里人安居乐业,让社会各阶层同享发展成果是东明全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农村,围绕解决好群众的“路、水、医、电、学”等问题,着力抓了十件实事。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减免贫困生的学费、书费、杂费。农村无儿无女户老人、计划生育守法户、60岁以上老人等,政府根据情况进行生活救助。各村五保户由集体供养变为财政供养。农业税减免政策一成不变地落实。对个别村的吃水难、行路难、用电难等问题逐一进行了解决,实现了村村通油路。
  在城区,着力抓了四件事:干部职工全部执行档案工资;提高城市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和基本生活保障;改善就业状况;启动实施城市道路建设、绿化建设等五大工程。
  
  全力打造鲁西特大型化工基地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发展纪实
  
  
  对东明石化的当家人、董事长李湘平和他所管理的企业,有人曾经用书法中的泼墨二字来形容:意在笔先,永不循规蹈矩。
  东明石化这个有员工2066人,始建于1987年的年轻企业, 凭着这样一股自我超越的勇气,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2004年销售收入一举突破30亿元大关;原油加工能力由30万吨增加到300万吨;上缴税金由4951万元骤增至2亿元。
  快速发展,奠定成就大业的坚实基础
  2001年10月,李湘平临危授命。一方面正本清源,迅速组建起一支团结务实、充满活力的领导班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外脑作用,着手建立东明石化的“智囊团”。组建由国内知名化工专家、教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积极发挥专家学者对企业发展的指导作用。2002年初,他们成立了东明石化集团首届专家委员会,并召开了2002年发展战略研讨会。来自国内石化行业的顶尖专家们会聚东明,献言进策。
  2003年初,第二届专家委员会和年度发展战略研讨会又在东明石化召开。
  李湘平与专家一起深入分析了国家产业政策与石化产品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对照东明石化的现状,一幅指导东明石化未来发展战略的宏图逐渐清晰地呈现在决策层脑海中:积极推行“油化并举,油气互补,努力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煤化工”战略,及时做出快速实现企业“化工转型”的战略性大转移、大调整、大决策。
  按照这一战略,两年来,东明石化以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思路,加快企业发展步伐,用实际行动向组织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今年东明石化再投近6亿元的巨资兴建100万/年延迟焦化、70万吨/年加氢、3万吨/年MTBE等重点项目及配套工程,年内要全部投产。将逐步形成以石油炼制为龙头,石化产品向产业链终端延伸,一业为主,多业并举格局。
  深化改革,形成适应市场的灵活机制
  “改革是一场革命,是利益的再调整,过去多年来形成的不利于企业发展的积弊必须革除。”李湘平斩钉截铁地说。
  他们第一斧就劈到人事制度和机构改革上。37个机关处室调整为15个,200多名机关干部充实一线。定岗定员、竞争上岗、岗变薪变等6项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相继出笼。对部门领导干部,实行“年度经营目标责任制、年度经营目标综合评价制、经营风险抵押制、年薪制”,管理岗位公开竞聘,择优录用,选贤任能。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分配向一线倾斜,向技术含量高、工作任务重、风险大的岗位倾斜。同岗同酬,岗变薪变,石化集团的职工第一次感受到离市场这么近。职工真正把自己的前途与企业命运联系在一起。逐步形成三级管理体制以及决策、执行系统相互监督与约束机制。2002年,在集团进行重交沥青项目建设中,他们仅用了133天即高质量建成,创造国内同类装置建设史上的奇迹。创造了“开车一次成功、质量一次合格”等六项全国记录,摸索出“奥里油与新疆油掺炼”新工艺,为企业创造出巨大经济效益。
  制度创新,为企业带来勃勃生机
  李湘平认为,实现快速裂变,必须构筑跨越发展的体制基础。2002年东明石化与新加坡客商合资,成立山东东明石化集团科耀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结合企业产品结构升级,对新建的30万吨/年重交沥青和30万吨/年重油裂解项目和原油运输队进行股份制改造;将2004年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折股向股东配送;与青岛一企业合资,建设了年100万吨延迟焦化项目;与河南一企业合资建设了3万吨/年MTBE项目,对国有资产重组,成立了能源公司、储运公司。董事长李湘平创造性地相继推出了“现场管理样板工程”、“小指标竞赛”、“马拉松练兵”等独特方法,创新班组管理。
  全面推行以安全、质量、环保为主要内容的“三合一”贯标认证制,推行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为主要内容的“5S”现场管理,从此,各项管理杂乱无序的局面消失殆尽。
  以人为本,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
  “优秀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这是董事长李湘平强调得最多的一句话。这几年,他们在塑造人、培养人、成就人、提高人上倾注了不少的精力和本钱。在企业内部形成了自己的培训模式: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办的工业工程硕士班,由集团公司统一组织的管理知识培训班。
  东明石化开展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和劳动竞赛活动成了十分有效的载体。供排水车间职工沈新勇刻苦钻研,创造出独特的“第二循环水场过滤优化新型操作法”,为企业年创经济效益50多万元,被命名为“新勇操作法”。石化集团的职工们还成立了40多个QC小组,仅2003年上半年,就有20多个攻关项目和50条合理化建议得到实施,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2004年全年共收集合理化建议1800条,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约800万元。
  东明石化拥有了光荣的昨天,扎实稳健的今天,他们也一定能够打拼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让日出东方之城更美
  文/本刊记者 武顺建 通讯员 闫培然
  
  “东明真的变美了!”从人们的赞叹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近年来东明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环境优美,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生态园林式城市,历史上曾有日出东方之美誉的东明正从鲁西南大地冉冉升起。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是东明城市建设的三步曲。东明县城市建设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凝聚着东明县建设局决策者的高瞻远瞩和卓越胆识。
  一座城市的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东明县充分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作用,1998年委托同济大学编制完成了城区12条道路总体规划。今年在12条道路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又聘请清华大学专家编制完成了新一轮总体规划,确定了城市性质、特色、规模、空间发展、结构布局、城镇体系等一系列发展定位。新的总体规划将东明县城定位为菏泽市二级中心城市,为现代化的石油化工城,规划控制区面积107.5平方公里,比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面积增加了五十余平方公里。
  高标准建设夯实了城市建设的基础。建设一批与城市定位相一致、与城市特色相协调的重大项目和精品佳作,为城市强壮骨架,为城市充实心脉,为城市赋予活力。自1998年以来,城市建设资金累计投入达16亿元,有力地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一是高标准实施畅通工程,先后打通、拓宽、改造了曙光路、南华路、站前路、解放路、黄河路、工业路等道路,城区主要道路已形成6纵连6横,二环绕全城,主次干道相连,老城新区贯通的基本路网框架。二是全力搞好供排水,建成日供水3万立方的引黄供水工程,供水普及率达到70%。对万福河城区段以及护城河等城区排水出口进行清淤疏浚,修建、改造了城区道路下水道共2.4万米,使城区下水道总长度达到65公里,提高了城区防汛排水能力。三是搞好美化工程。重点抓了绿化、亮化、净化、硬化。城区绿化面积达到32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0%;建设了占地83亩、年处理垃圾5万吨、使用期15年的垃圾填埋处理厂,建成高标准公厕20座;亮化坚持一街一景,一路一灯,建成了城区五四路、曙光路、解放路、南华路四条灯光隧道;对城区主要街道两侧的人行道、门前地进行铺装硬化,硬化面积12万平方米。
  为了丰富居民的学习、休闲、娱乐、生活,建设了一批精品工程。一是万福公园,在公园内建设了高档次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和庄子书画院,成为东明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深受广大居民的赞誉。二是对万福河二滩实施绿化、硬化、美化,硬化面积9000平方米,绿化面积4500平方米,与万福公园毗连一体,相互辉映,成为城区又一处开放式精品小游园。三是建成了曙光路、黄河路交叉口大型雕塑“日出东方”,改善了城市出入口形象。
  高效能管理才能塑造东明新形象。一是整顿了城区卫生秩序。城区主要街道由环卫部门实行全天保洁,垃圾日产日清,同时,切实落实沿街单位门前三包责任,维持了良好的卫生秩序。二是加强交通秩序整顿。大力整顿城区交通秩序,对城区出租车、货车的停放与经营进行规范整顿,配套改善了主要街道交通设施、交通标志,建成了五四路、曙光路两条严管街,进一步改善了城区交通秩序。三是大力整顿经营秩序。对店外经营、占道经营、乱摆摊点等现象进行全面治理,维持了较好的经营秩序。彻底清除了城市“脏、乱、差”现象,使城市管理走上法治化、规范化道路,实现了城市品位、管理水平、经济社会效益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全面提高。
  东明,真的靓了。
  
  大路无言铸丰碑
  东明县交通局勇当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005年4月,在一阵鞭炮声中,山东省交通厅的主要领导宣告东明县老君堂浮桥建成通车。老君堂、黄杨寨、谢寨等附近十几个村庄的群众欢欣雀跃,奔走相告。人们纷纷来到新建成的浮桥上,对东明县交通局实施的“以桥代渡”这一民心工程拍手称赞。这项工程是东明县交通局大力实施“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车”和“以桥代渡”三项民心工程的一个缩影。
  让群众走路不再难
  前几年由于全县公路里程少、标准低、损毁严重,严重影响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局长程学刚带领新一届领导班子认真勾画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城乡公路为依托、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成立了县农村公路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制定了《东明县农村公路改造规划》,一方面积极加强领导,提前部署,严格工程招标,强化协调督查,狠抓质量和资金管理,全力保障工程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内部集资的办法,筹建了料场,增添了机械设备,极大地提高了施工能力。从2004年到2005年上半年,东明县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共修建县乡地方公路510公里,新、改建桥涵80余座。截至2005年7月底,东明县地方公路通车里程已超过1000公里,全县90%的行政村通上了油路,基本上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为农村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客车通到家门口,群众出行不再难
  在东明城乡采访,许多通上客车村庄的村民告诉记者,过去乘车需跑五六里地,现在客车通到了家门口,就连下雨下雪天进城也方便多了……
  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是东明县交通局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又一项主要工作。他们首先加强了全县道路运输市场的培育和治理。采取“热线带冷线,长线带短线”的方法,对全县的城乡客运班车实行公司化管理,提高了城乡客运线路的通达深度,共开辟客运线路8条,延伸线路17条,解决了乡村农民乘车难;另一方面,强行淘汰无安全保障的旧客车,积极发展经济舒适性的中型客车,较好地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乘车条件。2004年他们又投资371万元建设8个客运站,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向乡镇延伸,以乡镇为中心向村庄延伸的农村客运网络。客车通到家门口,群众出行不再难。2004年5月21日,东明县交通局门口鞭炮齐鸣,人头攒动,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长兴集乡竹林等5个行政村的负责人将一面写着“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的大镜匾送到了交通局负责人手中,一个60多岁的老年人握紧局长程学刚的手,声音颤抖地说:太感谢你们了,你们为俺村做了一件大好事啊。
  以桥代渡了却沿黄群众过河不再难的心愿
  东明县是黄河入鲁第一县,流经4个乡镇,共67公里,沿黄群众祖祖辈辈都是靠自制的渡船过河种地,既不方便,又不安全。2004年3月,山东省交通厅从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入手,决定在全省沿黄地区实施“以桥代渡”工程。东明县交通局按照省交通厅港航局确定的7项原则,多次深入黄河沿线进行实地勘察,科学规划,选定了老君堂等5个浮桥建设点。局长程学刚多次带领有关人员深入到承建单位检查承压舟制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全力加快工程进度。2005年4月初,东明县老君堂浮桥经过该县交通局、承建单位和附近群众近半年的并肩作战,终于建成通车。
  
  规范服务做奉献创建一流促发展
  东明县供电公司经理 张勇
  
  
  东明县供电公司以人为本,强化管理,求真务实,创新发展,整体工作稳步推进。
  2005年1-6月份,完成供电量19388万千瓦时,占年计划的55.4%,同比增长34.2%;企业多次荣获 “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先进企业”、“省级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山东省一流县级供电管理企业、菏泽市花园式单位、东明县行风免评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服务全县发展大局
  为社会提供优质可靠的电能服务,积极参与和服务全县经济发展大局,在有为中有位。
  发挥抗洪救灾中电力铁军作用。2003年东明南部滩区遭受了几十年难遇的洪水灾害,十余万群众被水围困,供电设施遭受重创。为确保大堤和抢险用电,确保灾民用电,确保防汛指挥部门用电,在十分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千方百计抢修设备、恢复供电,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抗洪救灾先进集体,1人荣记省级三等功,1人荣记县级三等功,1人荣获先进个人称号。
  全力以赴确保黄河标准化堤防和滩区新村建设用电。为堤防建设用电及时安装变压器74台,架设高压线路52千米。同时严密监控负荷增长情况,及时调整供电方式,满足了标准化堤防建设用电需要。我们克服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等实际困难,投资890万元用于6个新村建设,确保了移民迁建工程顺利完成。
  服务园区经济建设。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实现了电网对电力市场的无缝隙覆盖,形成了主供电源、备用电源的配电方式合理、网架结构坚强、资源配置能力显著的开发区电网。
  建设坚强东明电网
  今年是“突破菏泽”战略实施的关键一年,围绕县委县政府“加大投入、率先突破”的目标,供电公司集中资金,加大投入,加强电网硬件建设,勇做服务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城乡电网改造以来,在原有站点的基础上,三年的增长规模是过去53年发展规模的1.6倍。东明电网装备水平逐步向智能化、无油化、小型化、免维护发展。变电站全部实现了无人值守、光纤通信、四遥功能,通过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现了电网实时数据监测、潮流分布实时监控、电网运行方式自动优化计算、自动负荷预测等。11座35千伏变电站10座达到了双主变运行、双电源闭环设计、开环运行,提高了电网装备科技含量和运行管理水平,有力地保证了东明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打造“彩虹工程”服务品牌
  坚持“真诚服务、共谋发展”的服务理念。一是围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快输配电网建设,对重点项目实行跟踪服务,加快业扩报装速度,规划业扩管理流程,积极为全县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当好电力“先行官”。二是服务电网与电源协调发展的需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自觉接受市场监管,严格统一调度原则和调度纪律,坚持互利共赢、风险共担,积极做好电厂和客户的并网服务,促进厂网协调,为发电企业服务。三是服务广大电力客户。加强供电所规划化建设,健全客户投诉举报网络,完善95598客户服务体系,继续推行带电作业和“零点工程”,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电力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服务质量来开拓新的市场,实现服务向开拓市场、提高效益转变,实现服务的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和人性化。深入开展行风明察暗访,坚持纠正损害企业形象和利益的不正之风。
  
  剑胆雄风展英姿
  棗东明县公安局创建“平安东明”工作纪实
  
  
  山东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巡视组在对东明“平安山东”创建活动视察中,对东明县公安局的突出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并题词:剑胆雄风。
  生活在安定环境中的广大群众激动地说,“‘黄毛’不见了,‘领车’没有了,发案率降低了,东明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我们的安全感强了”。
  社会各界好评如潮,是对东明公安干警“拳头硬起来、窗口亮起来、形象树起来”的充分肯定。从2004年至今,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269起,打掉犯罪团伙17个,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473名,逮捕401名,抓获各类在逃人员85名,各项工作指标名列全市第一。
  打铁先要自身硬。平安东明的创建,高素质的干警队伍是关键。他们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积极倡导“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狠抓队伍建设,使东明公安机关呈现出新气象。
  在“大练兵”中强化队伍建设。局领导率先垂范,展开了有声有色的练兵比武活动,形成了“全员练兵,层层比武,战训结合,争当标兵”的良好氛围。
  在“大战役”中强化队伍建设。黄河东明段是防洪的堤防险段,为此,国家投资9.6亿元建立标准化堤防。为给工程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他们积极组建流动派出所、流动110,发放警民联系卡,出动警力4000人次、车辆600台次,积极做好法制宣传和教育疏导工作,全力为施工单位提供优质服务确保了施工顺利进行。
  在“大创新”中强化队伍建设。在乡镇,将全县划分为六个战区,党委成员分工承包乡镇,刑警责任区中队全部住在乡镇,从局机关抽调部分骨干加强派出所工作。在城区,以社区为依托,划分五个警务区,民警深入群众中开展工作;实行交巡警联合执法,组建夜巡队,推广“三结合”巡逻模式,做到了有警出警,无警巡逻,增强了快速反应能力。在全县设立了黄河公路大桥、高速公路进出口、陆圈镇、东明集收费站、刘楼收费站、沙窝黄河浮桥六个堵截点,有效地控制了社会面。
  ——在“大服务”中强化队伍建设。东明县公安局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大额现金及贵重物品平安护送制度》,对企事业单位、个人大额存取款和贵重物品实行免费护送。为了让群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在电视台开播了《警情播报》栏目,每月的1号准时将全县治安形势和公安工作情况向群众予以通报,针对性地提醒采取治安防范措施。
  东明县公安局大力深化严打整治斗争,先后组织开展了“侦破命案”、“打击盗抢机动车”、“打霸治痞”专形行动和“百日破案会战”专项斗争,努力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面对辉煌的工作业绩,局长李昌柱说,成绩只代表过去,在新的工作中,全县公安机关将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创省优”的总体目标,加倍努力,为群众安居乐业,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拼搏努力。
  
  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记山东省审计机关先进集体东明县审计局
  文/王佰成
  
  山东省东明县审计局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能,高点定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深化审计工作,在维护国家财经秩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荣获“全省审计机关先进集体”、“全省审计机关教育培训先进单位”、“全省审计科研先进单位”等省市级荣誉称号十多项。
  坚持“创新理念”,提高审计管理水平
  绩效审计是未来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03年他们就开始尝试探索效益审计的路子,先后对商品粮基地建设资金,科技三项经费、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资金进行了效益审计。
  强化任中审计。他们坚持预防为主,把监督关口前移,扎实做好任中审计。在审计方法上,一是通过实施“审前进点见面会”、“审计公示”制度,主动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为顺利实施审计扫清障阻。二是变就账查账的传统审计模式为听、看、查并举,以查为主的立体审计,确保问题查深查透。三是内容上将“行政成本结构分析”和“招商引资”以及重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必审内容。四是在结果的反馈上,实行“重要事项提示制度”,通过提交浓缩的审计报告使领导在短时间内掌握最重要的审计情况。
  审计工作信息化。以“审计技能和效能革命”为突破口。成立计算机管理研究小组,全力加快计算机辅助审计步伐。引进并设计出了《建审系统软件》、《审计统计软件》、《人事管理软件》、《审计文书实用模块》,建立了行政及企事业单位资料库,在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业绩效能考核
  大力优化审计机关人力资源:一是多途径广揽人才,增加审计新鲜血液。二是多层次搭建学习平台。通过创办局域网,开通宽带网,搭建网上学习平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和专题研讨培训等,搭建经验交流平台等。三是实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通过年轮岗的方式,使全局半数以上审计人员成为掌握多种业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四是充分利用社会审计资源。针对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实际,该局建立了严格规范的社审人员聘用机制。近年来利用社审力量在滩区建设资金,企业改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服务中心工作,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决策依据。
  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政型、高效型”的五型机关为总抓手,创造性的优化机关管理,实现了队伍建设和审计工作的互促共进。
  改革传统的投票评比考核机制,实行了以量化为特征的“绩效考核”管理,将审计业务、科研信息、廉政建设、工作效率等所有工作纳入全面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在评先选优、物质奖励、提拔任用等方面向成绩突出的科室及人员倾斜。极大地增强了审计人员勤奋工作,争先创优的意识。
  在培养审计干部上注重“十”字型。工作中要求每个人在纵向上有较强的审计业务技能,具备审深查透的基本功;在横向上要求宏观意识和全局观念强,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平时工作中经常开展业务交流和研讨,以老带新,在单位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改进主审制度。实行民主评议和动态管理,变固定的几个人主审为多人主审。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一批业务骨干的成长,打破职务、职称、学历、年龄界限,采取民主评议,党组认定等方法,确定项目主审。现在该局具备主审资格的人员由原来的4人增加到12人。
  
  提高服务经济建设的保障力
  ——东明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宗学成
  
  近年来,东明县国土资源局以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为己任,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强化土地资产经营,增加政府土地收益,努力拓展服务经济建设渠道,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荣获“全国土地管理先进单位”、“全省土地执法模范县”、“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全市土地资产经营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4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土资源部评为“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一、积极搞好土地开发整理,确保全县耕地面积稳定
  如何解决好“吃饭”与“建设”的争地矛盾?在实践中,东明局一班人认识到,只有开发整理新耕地,才能从根本上弥补各项建设对耕地的占用,实现耕地总量平衡。围绕开发整理土地实现耕地总量平衡的新思路,局党组采取四项措施。一是规划好开发整理蓝图。二是充分调动社会开发整理土地的积极性。三是多方位筹集土地开发资金。四是严把工程质量关。另外,为了使开发整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我们还专门组建了造地公司,实施产业化经营,规范化运行,使土地开发整理的质量和效益都进一步有保证。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共开发整理土地9.8万余亩,新增有效耕地面积4万余亩,一些中低田改造后成为旱能浇,涝能排的丰产、高产田。
  二、强化措施,积极推进城市土地经营工作的顺利开展
  如何管理好、利用好土地这笔财富,切实堵住土地资产大量流失的漏洞,成为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强化土地资产经营工作,加大城市土地经营力度,拓宽经营渠道,促进了全县土地资产收益的不断增加,为城市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一是抓政府统一征地。二是积极拓宽国有土地收购储备工作。三是严格执行国家供地政策。通过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水平明显加强,几年来全县土地资产收益达到13160万元,土地市场逐步进入合理规范有序的轨道,增强了城市建设的保障能力。
  三、严格依法行政,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
  设立服务大厅,实行“窗口办文”。外来人员直接通过服务大厅递交有关资料,拿取办理结果,且每项业务都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行风建设,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发布、查询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通过上墙、上报等形式,将建设用地审批信息、土地登记信息等定期公开并提供查询,将执法依据、办事程序、职责权限等向社会公开;建立公开栏、设立咨询电话,并在电视上作出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社会公开承诺。通过多种形式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把其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依法行政、照章办事水平的目的和效果。
  凡涉及用地审批、规划审批、农地转用、土地登记发证、矿业权发证、重大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处理、大额经费使用等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行内部集中会审,进行民主决策。
  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健全听证制度、行政过错追究制度,廉政建设十不准规定,狠刹“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从源头刹住了腐败之风。
  全方位构筑建设用地供应的“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实行“一站式”限时服务,特别是对重大项目,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做到超前介入,与用地方共同论证、设计,土地使用方案尽可能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减少反复性和盲目性。保证了一些急、重项目的及时落地。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东明县社会救助工作综述
  文/段 民 申花颜
  
  东明县从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网络和救助能力建设为保证,构建以生活保障为主体、专项救助为辅助、社会互助为补充,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服务社会化的多层次、广覆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为贫困群众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先后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等省部级荣誉。座座沉甸甸的奖杯,是东明县民政部门利谋百姓的历史见证。
  播洒阳光,救济贫困。东明县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连续多年遭受黄河洪水、冰雹、龙卷风、暴雨、病虫害等多种自然灾害,致使农村群众因灾致贫,面临较大的生活困难。县民政局始终把妥善安排农村困难群众生活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积极争取上级专项救灾资金,按照个人申请、村委会审查、张榜公布、乡镇申报、民政局复核审批的程序,落实了“两证一卡”发放工作,对所有救济对象都进行了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并实行微机管理。在各乡镇设立一至两处救济款物发放点,实行定点定期供应。
  筑起城市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东明县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呵护着城乡贫困居民,向他们传递着党和政府的温暖。逐步建立健全了县级低保预算钢性约束机制,确保低保资金的及时拨付;实行动态管理,打破了低保对象的“终身制”;实行分类施保,对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重病重残家庭、孤老及未成年人,给予重点照顾,其补助标准高于一般补助水平。
  医疗救助惠泽弱者。东明县经济欠发达,城乡弱势群体普遍存在治病难问题。为此,县民政局自2004年开始,探索了一套基本医疗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相结合的医疗救助方法。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采取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相结合的办法。在此基础上,集中建立了每年100万元的“城乡弱势群体大病医疗救助基金”。对患大病一次性支出医疗费2万元以上的困难群众,每年救助1000—3000元,对特困家庭救助不超过5000元。通过医疗救助,基本解决了城乡贫困群众的治病难问题。
  教育救助送甘霖。2004年,县民政局募集社会捐款48.7万元,在团县委、工会、妇联和教育等部门的共同协助下,集中开展了教育救助活动。其中,拿出27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226人;拿出21.7万元,救助贫困中小学生935人,帮助这些寒门学子圆了上学梦。今年7月底,县民政局通过全县“慈心一日捐”活动,共募集社会捐款51万元。经过协同教育部门,对510名申请救助的高考录取新生进行入户调查,将根据各自的困难程度,实施不同标准的教育救助,确保今年的特困高考新生按期跨入大学校门。
  建设社会救助基地。为使社会救助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增强救助能量,提高救助对象的自我保障能力,东明县自2003年开始,先后投入救助资金110万元,建立了3处社会救助基地。其中,发挥东明县“西瓜之乡”的名牌优势,在南半部的乡镇,每年帮扶1000户贫困群众人均种植2亩优质西瓜,先后使866户贫困家庭种瓜创收,脱贫致富。利用黄河滩区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实施了“千只羊”救助工程,先后帮助521个贫困户通过饲养波尔山羊摆脱贫困。在武胜、菜园集等乡镇,建立了万亩桑园救助基地,扶助贫困群众依靠桑蚕养殖,提高经济收入,逐步过上了幸福生活。
  
  与时俱进创新高
  ——记省级文明单位东明县财政局
  文/武顺建 张乐场
  
  东明,黄河入鲁第一县。历史上曾多次经受黄水之患。正是在这片饱经黄水泛滥的古老土地上,东明县财政局以自己勤政的实绩和文明的风采,为东明的建设增加了炫目的色彩: 2003年被省财政厅评为全省财政系统先进单位;2004年被授予全省财政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文明委授予省级文明机关,并连续十五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同时,有两名同志被授予全国财政系统先进个人,开创了山东财政的先河。
  文明,从行风建设抓起
  行风建设是东明县财政局文明创建的重头戏。他们以全方位构建服务型、清廉型、高效型的财政机关为主线,深入扎实地开展行风建设。为了实现对财政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东明县财政局先后制定了《工作规则》等18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局机关与机关股室、乡镇财政所的《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各股室、乡镇财政所岗位职责清晰,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形成了财政系统人人努力工作、人人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创建,促进经济发展
  财政改革攻难关。东明县财政局有一种改革创新、知难求进的精神,全局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在短时间内全面实施了“综合财政预算”、“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等各项财政改革新举措,为构建全县公共财政框架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对政府采购行为坚持“三分离一监督”的“阳光”操作规则,充分体现了高效采购、廉洁采购的精神,受到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
  明晰理财思路。推进农业产业化,突出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和农产品加工,稳固基础财源;推进全县工业化,突出发展石化支柱产业、重点民营企业和拳头产品,优化主体财源;推进农村城镇化,突出发展城镇第三产业,开发新兴财源;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带动,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狠抓后续财源。全县经济运行环境不断优化,经济规模总量不断扩张,连续三年东明县工业经济总量位居全市第一。2004年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居菏泽九县区第一位。
  提高财政运行质量。制定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调动了各方面生财、聚财、理财的积极性。集中有限财力,对涉及政权建设、农业、科技、教育、环保等重点支出项目,实行财政倾斜。
  把工资发放作为财政工作的头等大事,制定了一系列保工资发放制度。全县离退休人员执行档案工资,县直干部职工执行档案工资。
  积极在全县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县已有45.6万农民参保,初步解决了农民看不起病、因病致贫的问题。
  立足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三农”投入。落实对粮食、粮种、农机购置“三补贴”资金。
  安排专项资金,积极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人畜吃水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等。
  培训农民3.6万人,解决了1.3万人吃水难问题,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8.78万平方米,当年受益人口达到2.3万人次。
  注重发挥财政监督职能,每年都组织税源普查和财政收入质量检查。
  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改革,组织全县13个乡镇和97个县直单位17800多名职工参加了两项保险。
  东明,在这些理财人的手中正在变化着!
其他文献
57年前,他出生在内蒙古清水河县一个农户家,黄河成为他童年记忆中最为重要的符号。  41年前,父亲的早逝让他过早的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用木筏船搞黄河运输。  1980年代初,他毅然辞职下海,借款5万元在黄河包头段经营原单位机动船,取名“团结号”。  20年前,他来到被誉为“乌金之海”的乌海市,创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公司棗乌海市黄河航运公司。  11年前,他成为内蒙古个人投资建桥最多
期刊
“眉县是农业县。如何发展农业产业、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县政府的首位思考。”县长张乃卫话锋一转,直奔主题,“猕猴桃是眉县的优势特色农产品,是农民眼里的‘钱蛋蛋’。美国提子、泰国榴莲、非洲芒果人皆知名。在国内或国际,一提猕猴桃就连着眉县,这是眉县政府与全县群众正在奋斗并能达到的愿景。”    三大优势占先机    地缘优势眉县地处秦岭北麓,太白山脚下,属于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温暖气候带,县境内气
期刊
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和云南财贸学院主办,云南财贸学院经济系和《中国城市经济》杂志社承办的2005年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7月29~30日在昆明召开。参会代表就我国的城市化道路、农村城市化、工业化与城市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一、关于我国的城市化道路问题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第一副会长王茂林认为,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叫做城镇化是比较适当的,可以说城镇化也是指中国特色
期刊
2005年6月28日,乌海市海南区西来峰工业园区神华乌海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乌海煤焦化)100万吨/年捣固焦、30万吨煤焦油项目建设工地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杨晶等一行在中共乌海市委书记赵忠、乌海市人民政府市长白向群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视察,此前,神华集团总经理张喜武亦因这次考察活动专程从北京飞赴乌海。  在听取乌海煤焦化董事长李怀国的汇报后,杨晶主席高兴地指出,你们的五大建设项目
期刊
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任务。其中,到2020年“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位列第二。马邦伟认为,要逐步缩小乃至消除城乡差距,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乡一体化放到重要位置。  马邦伟提出,平湖市要把学习六中全会精神的成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切实避免三种倾向,处理好三个关系。所谓三种倾向:一是认识不足,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期
期刊
作者简介:  郭剑彪,1958年5月出生,浙江诸暨人。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1982年1月参加工作,曾任:省农业厅人事科教处干部、省委组织部干审二处副主任科员、省土地管理局人事科教处副处长、建设用地处处长,宁波甬江新区挂职锻炼任管委会主任助理。1997年6月任省体改委主任助理,1998年2月任省体改委(体改办)副主任、党组成员。2002年主持省体改办全面工作。2003年起担任
期刊
嘉宾简介  杨光来,男,1957年生,山东乐陵县人,1975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文化,历任山东省陵县刘泮公社通讯员,陵县县委办公室干事,陵县县委宣传部科长,德州行署办公室副科长、科长、副处长、副主任,德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德州市畜牧局党组书记、局长。自2003年1月起任中共乐陵市委副书记、市长。    记者:谈到乐陵很多人首先会想到金丝小枣,请您谈谈金丝小枣对于乐陵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  杨光来:的
期刊
嘉宾简介  石晶,1957年2月生。教育学学士,研究生(大学讲师)。1974年至1978年在合水县插队锻炼,办公室工作,任干事。1978年在中共合水县委办公室工作,任秘书。1979年考入西北师大政治系学习,1983年毕业留校,历任西北师大团委书记、西北师大学生工作处处长。1992年任共青团甘肃省委副书记。1997年当选共青团甘肃省委书记。2000年调定西地委,历任中共定西地委副书记、地委书记。20
期刊
在中国名牌产品表彰大会上,资生堂丽源化妆品有限公司的“欧珀莱”护肤品正式被授予 “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该称号是对产品在业界的领先地位、经济效益、服务水平、竞争力的综合肯定。“欧珀莱”能够获此殊荣,是资生堂丽源化妆品有限公司“高品质、高服务、高形象”——“三高”方针的硕果,更是十几年来资生堂丽源化妆品有限公司全体员工努力付出的结晶!    重质量,树立产品形象    资生堂丽源化妆品有限公司视质量为
期刊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省东南部,自然风光秀丽,古迹胜景繁多,民族风情浓郁。在这里居住着苗、侗、汉、布依、土家、水、瑶等三十三个民族。其中,苗族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2.3%,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民族自治区域。该州自1956年成立以来,依托党的民族政策,通过各族人民团结拼搏,奋发图强,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建州50周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