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英文硕士培养机制的目标背离及其改进

来源 :法学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mo76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5年以来,中国法英文硕士教育已经具有16年的历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在现实中存在很多问题.中国法英文硕士项目以培养具备解决跨国纠纷的法律工作者为目标,但现行体系存在与培养目标背离的情形.为了使中国法英文硕士教育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培养目标,提升培养效果,需要采取若干改进措施.首先,严格筛选条件,提升准入门槛.其次,增强教师队伍的英语能力.再次,将中国本土学生引入中国法英文硕士教育课堂,与中国法律文化环境衔接.最后,增设法律文书写作课程,培养实践能力,并设置专门化教学,提高专业水平.
其他文献
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的普及不仅给人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快捷,还存在着大量个人信息盗用、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这对人民的基本权益造成了巨大困扰.个人信息的价值化,导致个人信息受侵害的案例屡见不鲜,个人信息的买卖、盗取,非法收集隐私信息情况频繁发生,已经严重危害到公民合法权益.而我国《民法典》作为保护人民合法权利的重要法律依据,现存的部分法律条文已经无法全方位保障人民的个人信息安全,针对仍然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浅谈,希望可以从诸多问题中探究出合理科学的应对方案,对个人信息安全工作提供一份依据.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各种民商事交易日趋复杂,由此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法律纠纷,这不利于民商事法律秩序的安全和稳定.法定公证是一项司法制度,在大陆也很早推行,其在民商事问题中的应用经过实践表明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能够快速解决民商事纠纷,能够很好地维护民商事法律秩序.故在民商事实体中建立健全法定公证制度,探讨其在民商事法律纠纷中的维护,对于发展我国经济等具有重要意义.
民商法学中连带责任是常见的责任制度之一,连带责任判定比较复杂,且在民商法学当中有重要意义.连带责任的意义在于保护受害者的权益,在确保信息安全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目前还未出台关于连带责任的完整性法律,连带责任在应用时大多从司法的角度出发.本文将对连带责任在实际案例当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首先分析连带责任类型并且分析其特点,按照连带责任类型进行深入了解.其次对国内连带责任机制使用的状况进行说明,并且将对民商法学中连带责任的适用范围细分为三项进行分析.最后根据以往使用者的经验给出相应的改良建议.此次探讨对于我
作为一种理性行为准则,比例原则中包含了均衡的理念和思想.民法并非独立的,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的方式来干预民事主体与自由,因为处于优势地位的人们滥用优势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近些年来在民法当中比例原则的应用愈发广泛,所以需要重视对比例原则应用过程中是否存在民事主体权利受到限制的行为进行反思.与此同时,在司法实践中比例原则也会被应用在案件审判当中,可以说比例原则已经成了民事裁判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在公法领域和民法领域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于比例原则在民法上的适用及展开进行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自2012年我国《民事诉讼法》修订确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以来,该制度在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和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问题上是不允许个人提起的.本文分析了赋予公民个人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一是可以弥补现有启动方式的不足,完善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二是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三是有利于落实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本文认为公民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具有其他主体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以及现实可能性,我们应予以重视并在适当的时候在立法上加以确认.
消费者群体是市场的重要组成,在市场交易活动中消费者享有消费信息知晓权利,且信息应具有真实性和全面性等特征.尤其是在消费形式愈加多元的当下,消费信息也逐渐丰富,为对消费者信息权加以保护,我国颁布并实施了民商法.本文便围绕民商法对消费者信息权的保护展开研究,分析我国消费者信息权侵权认定的要素,以及民商法对信息权保护的原则,提出有效保护策略,仅供参考.
随着我国医疗工业信息化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医学正在以惊人的步伐向前发展.我们在享受更加快捷、方便、高效的诊疗服务时,个人健康信息的安全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21年4月29日,中国人大网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二次审议稿)》(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二审稿)),其中把个人健康信息归为个人敏感信息之中,对个人敏感信息采取了较普通个人信息更加严格的保护规定,但仍待完善.本文基于比较美国和欧盟的相关法律措施,为我国患者个人医疗信息的保护提出完善建议.
犯罪构成理论一直是刑法学的理论基础,不同法系都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思想成果.由于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前期借鉴了苏俄的刑法学思想以及相应的犯罪构成理论,因此建立起了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直沿用至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法系的思想碰撞下,各式各样的刑法思想传入我国,四要件学说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特别是来自德日刑法的阶层犯罪理论.本文就将两个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相对比,加深对二者的理解和学习.
现阶段,网络信息技术在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我们的个人隐私信息随时有被侵犯危险,由此,人们开始对个人信息采取民法保护,但在在该举措实施的过程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基于此,本文通过阐述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必要性,简要分析当前我国对个人信息实施民法保护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路径.
电信互联网产业是一把双刃剑,给人们带来便利时,催生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科技在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犯罪嫌疑人的诈骗手段.尤其近几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居高不下的态势,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财产安全.因此,加大电信网络诈骗的预防和打击力度刻不容缓.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几种主要类型并总结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