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让数学课堂激情四射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不切实际,过于繁难或过于简单的探索,只会逐渐抑制学生的激情,埋没学生的灵性,挫钝学生的个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探索,深研教学内容,充分解读学生,关注预设生成,才会让学生激情四射,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从而体现丰盈的过程,多维的达成。
  【关键词】探索 教学内容 过程 预设生成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探索的实施需要我们教师有效的引导,不能让探索只流于形式,教师如果不做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探索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索。对学生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探索都具有价值,那些不切实际,过于繁难或过于简单的探索,只会逐渐抑制学生的激情,埋没学生的灵性,挫钝学生的个性。唯有“高而可攀”的探索,才会让学生激情四射,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从而体现丰盈的过程,多维的达成。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可望又可及”的探索呢?下面我从具体的事例中来谈谈怎样让探索“可望又可及”。
  【案例】“商不变的规律”教学片断
  师:(板书:12÷6=2)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这道算式。如果我们只改变这道算式中的被除数或除数,考虑一下,商可能会怎样?
  生1:商变了。
  生2:如果只改变被除数,被除数变大,商就会变大;被除数变小,商就会变小。
  生3:如果只改变除数,除数变大,商就会变小;除数变小,商就会变大。
  师:同学们以前学的知识掌握得真牢靠!如果我们同时改变这道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商可能会怎样?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同学们可以举一些例子试试,待会儿我们来交流,好吗?
  随着交流的进程,教师在黑板上提炼出如下信息:
   商不变
   6÷3=2
   48÷24=2
   36÷18=2
   ……
  师:请大家来观察“商不变”的这一组算式。商既然没有随着被除数、除数的变化而变化,这其中一定包含着某种规律,那么这个规律是什么呢?同学们能不能进行大胆地猜想?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整理成如下板书:
   ①同时乘以相同的数
  被除数和除数 ②同时除以相同的数 商不变
   ③同时加上相同的数
   ④同时减去相同的数
  师:怎样才能知道哪种猜想是正确的呢?
  生:要实验。
  师:对!现在我们就来做这项工作。请各小组选择一个你们认为可能性最大的假设,自己举例进行实验,把实验过程填写在课前发给你们的“实验记录”上。
   实验记录
  我们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 6 = 2 12 ÷ 6 = 2 12 ÷ 6 = 2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的结论:被除数和除数______________,商______________。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请每一个小组选一位代表到前面来,要汇报三个问题:一是我们小组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二是举了哪三个例子?三是我们组的结论是什么?
  随着学生的交流,黑板上留下了①、②两种猜想。
  师:谁能把这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生: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师:刚才,我们以12÷6=2为例,得出了一条规律,如果要知道这条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我们还需要怎样?
  生:要验证!
  师:说得好!请每个同学都任意写一个除法算式,把它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看看结果变没变?把它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看看结果变没变?开始行动吧!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写了这样的一道算式:48÷6=(48×0)÷(6×0)=0÷0。这位同学楞在那里没法下手了,对此,你有何高见?
  生:这道算式变化后变成“0÷0”,而除数是不能为0的,我想刚才的结论应添上“0除外”三个字。
  师:是啊!添上“0除外”这个限制条件,我们总结出来的规律就具有普遍性了。这条规律在数学上就叫“商不变的规律”。
  【思考】
  在本片断中,教师引领学生进行了三个层次的探索:最初,教师以“12÷6=2”作为由头,从“如果只改变被除数或除数,商变了”引出“如果同时改变被除数和除数,商可能会怎样”,学生在举例、观察、比较后得出四种不同的猜测。“怎样才能知道哪种猜想是正确的呢?”教师的这个问题,既道出了学生的需要,又把学生带入了第二层的探索,也就是学生采用实验的方式来验证各种猜想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得出一条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如果要知道这条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我们还需要怎样?”教师又凭借一句简单而巧妙的话,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探索需要,同时,第三层次的探索显现在学生面前:进行二次验证,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证明规律的合理性。学生在再一次的探索中发现了“0除外”这个注意点,完善了规律。应该说,这三个层次的探索都是既高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又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探索成功的,即跳一跳或跳几跳就能摘到果子,而且,这三个层次的探索环环相扣,当学生探索成功前一个环节,沉浸在愉悦中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微微一拨,学生便兴致盎然地投入到下一个探索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自我需要的引导下经历了数学思想的逻辑重演,数学文化的逐步创生,体味到了人类先哲们向更高文明迈进的雄心与艰辛。所以,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更重要的是心智的启迪与唤醒,催生出为知识世界的完美而不懈努力的愿望,勃发出浓烈的人文情怀。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基础能得到有效培养。
  一、深研教学内容,使学生可以探索
   我们在研究教学内容时,要对教学内容所蕴涵的意义进行如实地把握和再现,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可对教学内容重组或重建,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可探性。应当说,从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来生成探索内容,有利于对探索方向的矫正。
  二、充分解读学生,使学生能够探索
  我们要研究、了解学生,准确界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一是要研究学生的心理,这应当作为一种基本的备课常识,也就是说,我们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是一项必须的、长期的、存在性的教学活动,而不是每准备一节课都要事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研究一番。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与分析必须有准备,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心理发展状况,学习不同知识特点时的心理等有大致的了解,甚至是清晰判断。二是要研究学生的知识经验,包括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基础和生活经验。对学生已知经验的深入研究和掌握能够架起新知与旧知,知识与生活之间的桥梁,从而唤醒学生已知经验,为学生的探索提供支持,同时也为我们把握探索的基点提供参考。三是要研究学生的发展潜力。着眼研究学生能够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程度,还有多少的提升空间。依据学生的潜力提供适合学生的探索内容。研究学生还应当注重对不同学生差异的研究。可以说,只有关注到了学生的不同点,选择出合适的探索内容,才是最具功能的探索。总之,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探索内容,是学生探索成功的保障。
  三、关注预设生成,使学生乐于探索
  新課程提倡“生态”的课堂,主张教师、学生、探索内容之间等多维的平等的对话。这些都是以预设为前提的,精心的预设能为生成启航。事实上,对有经验的教师来说,大部分教学过程和课堂情况是可以预见的,只有将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了充分的预见,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发现没有预见到的具有探索价值的内容。对于课堂的互动生成,我们要关注它是否具有意义?是否具有更适合学生的发展空间?是否能让学生学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就应当及时调整探索内容,否则将失去不可重复与再生的探索资源,失去教育灵感与源泉。总的来说,精彩的课堂是有生命的,是预设与生成平衡的课堂,它必然关注人性,张扬个性,这样的课堂,必然会使学生的探索乐此不疲。
  
  参考文献
  [1] 《数学新课程标准》
  [2] 《小学数学新课程案例100例》,雷玲编,广西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化学实验是探索化学奥秘的有效途径之一,适当、灵活的运用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到活用、巧用化学实验,并结合实际改进化学实验使学生直观、快乐的学习化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实验创新思维探索精神综合素质    中学化学教学作为一门具体学科教学,它既遵循《教学论》所揭示的教学规律,同时由于该学科的特殊性又必然产生其特有的教学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具有高素质的一代新人。因此,“减负”已成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给学生“减负”实际上是给教师“增负”工作的粗浅尝试。  一.努力建立起民主.平等  和谐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做学生的严师,课下与学生一起下棋,做游戏,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教学工作开展。  二.
“激情文,热写法”就是提倡学生在情绪激动、心潮起伏时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姚竹青老师说,趁热快写,有感而发,这是写好作文的一大要诀。在激情难抑、热血奔腾之时提毫奋笔,纵情挥洒,通过写作来抒发一腔激情。这样学生会有一种如鲠在喉一吐为快的感觉。“以热写法作文,犹如江河流水,一泻千里;又似山泉石潭,喷涌而出。这样子写出来的激情文章,往往有一种感动人征服人的力量。即便是一向害怕作文
吕叔湘先生说过:“在各科教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作‘活’”。  课堂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老专家的独到见解,深深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一个“活”字深深概括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途径,也是我们语文教育者需要创造性地潜心研究的一大课题。  课堂教学需要“活”,是由以下特点决定的:  首先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语文教材中80﹪以上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不仅积淀着中华五千年文化
到基层学校进行常规教学检查和调研,是县级教研室的一项常规工作,本学期,我们小教组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对我县二十所小学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检查,走进了几十位语文老师的课堂,并针对他们的教学进行了一番梳理、思考。我认为,目前我县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经过分析探讨,并提出几点改进意见,希望对基层老师能有所启示。  一、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普遍存在
《窦娥冤》是我国元代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的名作,而剧中第三折窦娥临刑前在刑场上发下的三桩誓愿,则把剧情推向了高潮。这三桩誓愿是:“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并且随着剧情的发展,这三桩誓愿都一一得到了验证。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血溅白练”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而“六月飞雪”和“亢旱三年”则是气候反常的表现,发生的几率也是微乎其微,因此,“三桩誓愿”简直有点荒诞不经。然而,自从《窦娥冤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一直是每位语文教育者在积极思考和探寻解决的问题之一。经过长期的课堂实践,我们慢慢发现,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受教育的主体——学生。那么如何通过学生来提高课堂效率呢?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关键,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主要动因之一就来源于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积累自信,才能有更大的动力去更好的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得到极大地发挥,课堂效率自然而然也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设计中,应当以系统的眼光和动态的观念看待教学活动,注意处理好各科之间的整合,从而使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中,大胆创新,把数学和语文知识巧妙的结合起来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慧和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引导学生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现将教学中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一、巧把语文课文与数学知识整合  有的语文课文具有较强的生动性、趣味性,知识性,善于去发
【摘要】精到的评课,应该让执教者从“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困境中走出,从而重识课堂教学之真谛。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新课程不是看你“吐”出了多少东西,而是看你引导学生“悟”到了多少有用的东西。  【关键词】评课;课堂;效果;角色    当老师少不了要听课、评课,说到语文课,仿佛谁都可以品头论足一番。老师们每次评课似乎都是那些“套路”,没什么创意,更谈不上什么实际意义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的主要国际语言之一,而且随着改革开放,英语更是一把打开国际大门的金钥匙,它在世界各国人民的语言交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想掌握这门语言,必须从小时候做起。所以,教师不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该把小学英语教好,使学生学好,这样对学生日后的学习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教师教学英语多采用“一问一答”或“粉笔板书式”或“机械的反复朗读式”的教学法。这种陈旧方法拿来教小学生,完全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