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也讲父慈子爱

来源 :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ms20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出国前,总是跟大部分国内人一样。对西方文化有些误解,比如说盲目地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比西方好,西方的大学教育比中国好——事实上教育这东西从初级到高级,从基础到大学,都是一脉相承的,怎么可能好着好着突然不好了,不好不好又突然变得好了?
  关于西方的基础教育,我前面已经撰文论述过了。我女儿在加拿大公立学校的经历让我彻底地改变了对西方基础教育的看法。这次我们讲讲西方的人情。
  在国内的时候,对于西方的风土人情,我们偏信于这样一个普遍的观点——西方社会是不讲人情的。父母对于子女的责任到十八岁为止,子女没有为父母养老送终的义务,西方的老人很孤独,子女对老人很冷漠,不探访不照顾。
  我一个朋友打算投资移民加拿大的时候,接触了很多这个圈子里的人,谈论起来也说到这个问题。有一日他百思不得其解地问我:“据说西方养孩子是为社会养的,孩子十八岁成年后就不归你了,归社会——怎么会这个样子?养了那么大的孩子,好容易培养到大学毕业了,说归社会就归社会了?”
  那意思是好像他存在银行里的一笔存款,存着存着到期了,本应该归还给本人,结果国家说,这存款没收了,不归你!
  我闻言大乐,一时之间说不清楚,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解释。他说的话,也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在法律上,孩子到了十八岁成年后,他们的各项事务都可以独立自主了。比如他们十八岁以前,是作为父母的Dependent(家属,被抚养人)跟父母合并保税,如果没有需要抚养的未成年人,他们父母在相同的收入下要交的税更多一些,有了需要抚养的未成年人,父母们要交的税能得到部分的减免或者退还。但是孩子到了十八岁之后,他们作为独立纳税人要跟父母分开报税,他们的成绩报告单也不再由学校寄给父母,而是作为成年人的隐私自己负责。给父母看一下那是友爱,不给看父母也莫可奈何。
  从这个角度来讲,孩子确实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他们是社会财富。暂时委托父母抚养,十八岁成年以后交给社会,一切行为自己负责,父母可以不再为他们的任何事务埋单。
  这种意识,实际上出自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圣经》里上帝对他的子民们说。孩子是上帝的子民,只是暂时委托父母代管。
  但是十八岁以后父母可以不再为孩子们的任何事务埋单,难道西方的父母真的在孩子十八岁的时候踢出家门,让他们独立,不管他们的死活了吗?以前在国内这种说法非常普遍。到了西方之后才明白——这些观点完全是一知半解的误传。
  爱子女是天下人的本能,不独独中国人爱,西方人也爱。父母过得好。子女过得不好。哪里的父母都会不开心。现在科技发达,经济发展。人们的工资增长速度永远赶不上物质丰富的速度。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娱乐,度假,旅游,服装,恋爱等等开销越来越多,钱总是不够花,西方社会本来一个人工作可以养全家的模式受到了空前的打击,很多家庭不得不夫妻工作才能维持高标准的生活需求,何况刚刚成年还在求学的孩子,赚的钱靠自己哪里够支付学费生活费,以及之外社交和旅游?
  笔者在多伦多求学的时候,同学们大部分在上课之余还兼职打工。因为我学的是服装专业,所以同学们大部分都在服装店做售货员。一个星期七天,他们一般选课集中在三、四天之内,剩下的至少有三天的整天时间在工作。这样的收入仅仅能支持平常的生活费,学费还要靠父母支持或者学生贷款。
  我的同学中,除了外地来多伦多求学的,本地人基本上都住在父母家里,这样就节省了租房费用甚至吃饭费用。很多学生为了节省吃住开销都选择报考本地的大学。甚至很多已经毕业找到工作的孩子,为了免去租房的费用,也选择继续住在父母家里。
  有一次我们有个小组作业,因为组里的大部分成员都住在大多伦多地区的卫星城里,我只好乘城际火车Go Train到同学家里聚会。同学Heather是个有一头乌黑天然卷发的美少女,父母是爱尔兰裔,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已经工作,她跟哥哥都住在父母家;另外一个同学Alice也是传统的爱尔兰裔,妈妈是家庭妇女,父亲一个人工作,她在家里也像公主一样,妈妈忙前忙后为我们准备零食,讨论结束后听说我住在多伦多。还特地热情地留我过夜。
  我们的一门关于“创业资金”的作业里,筹资方式,排在前列的就是Love Money,也即亲朋好友的投资(当然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投资)。在这之前,我们听到的论点是这样的——在西方,要投资找银行,亲朋之间是不借钱的。好像西方的银行很容易借到钱一样。其实天下的银行都差不多,存钱容易借钱难。初出茅庐的孩子,没有工作经验,没有投资经历,没有信用记录,没有财产抵押,很难从银行借到可以创业的资金,父母的支持是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
  可见。西方的父母并不是在孩子十八岁的时候就把他们一脚踢出家门不管不顾。一般来说,他们会为孩子付学费,孩子自己的生活费娱乐购物旅游的额外开销,由他们自己打工赚取。
  当然也有例外。我们有个同学父母是离婚的,生父不负责任。继父不愿意支付她的大学费用,她只好靠学生贷款来支付自己力所不能及的部分。在西方,继父如果不领养妻子跟前夫的孩子,那么他们对孩子没有抚养义务。
  另外,美国的很多私校非常昂贵,比如哈佛等长春藤大学,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愿意支付并且有能力支付的,一般他们会量力而为,孩子自己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也会考虑到家庭负担。
  我2003年初刚登陆多伦多的时候,住在一个葡萄牙人的社区。那时是冬天,一个天晴雪化的日子,在社区内的小街内散步,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五十岁以上的男人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一个头发雪白的八十以上的老太太坐进车里,应该是儿子带妈妈去医院检查。当时的感觉是——准说西方人不管父母?父母老了要被孩子送进养老院?这不也有跟父母同住的,照顾父母,带着他们去医院检查的?跟中国父母子女一样,有爱心,有责任。
  刚刚登陆的时候英语不好,听力尤其差,所以我天天听广播,有很多访谈节目。有一次就是一个关于照顾年长父母的话题,有一个听众打电话进去,是个男人,说自己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已经十年没有出去度假,因为父母太老了,带出去不可能,把他们单独放在家里不放心,于是他只好牺牲自己的个人生活。
  当时听了特别感动。不仅仅是西方也有孝子,还因为这些男人对于自己的父母的爱和责任,确确实实地做到了担当,没有说把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推到妻子身上去。
  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思维比较奇怪,就是男人们认为的孝顺是——娶个老婆回家让她替自己孝顺父母,要老婆像女儿那样想父母所想,而不是他自己想父母所想,这也是很多家庭婆媳关系不合的一个因素吧。
  一般来说,西方家庭父母和子女之间比较宽松民主。父母不会强迫孩子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选择自己不愿意学的专业,替孩子强行做主。孩子犯了错误也能够循循善诱。小孩子在这种宽松民主的环境长大,从小就培养了很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做主的精神,长大以后也会以自己的事业发展为重。很多西方家庭养很多孩子,孩子们长大后在全球发展,天南海北飞得很远。经常听一些西方的老太太说,我大儿子在荷兰,二儿子在美国,女儿在温哥华等等。也许加拿大是移民国家,父母都是来自于世界各地,所以他们的子女从小就有全球视野,加上爱好广泛,发展也就宽泛。
  西方的社会安全体系比较完善,养老是社会的责任,孩子们对父母不需要负经济赡养责任,这也是西方的父母和子女之间矛盾较少,关系比较宽松的原因之一吧。
  前一阵十一国庆节,我从网上看到长假期拖着行李赶车回家团聚的人塞满了北京的地铁,那景象真是蔚为壮观。加拿大没有这么长的长假。但是我的邻居Yana是东欧人,生了一儿一女,这一儿一女也都留在卡尔加里工作,有了孩子。每次到周末,都会听到她家后院有孩子们的笑声,她家的露台上,也总有年轻的男人,不知道是儿子还是女婿在烧烤。
  无论东方西方,需要爱与被爱,都是人类的本能。每逢春节,那些放飞的儿女们千山万水地也要赶回家跟父母团聚过年三十;每逢圣诞,西方的儿女们也一样,天南海北地也要飞回父母身边共享天伦之乐。
其他文献
一名已移民新加坡的中国富豪在受访时说,新加坡及其他成熟国家的好处是政治比较稳定,预见性高。他说:“最近,中国的经济腾飞,政治也越来越稳定,但难保10至20年以后不会出现改变,影响到你的生意或家人。变化是好的,但有些原则性的东西却不应该改变,比如说美国不管怎么变,宪法中人人平等的规章永远在那里,这一点中国的体制目前还没有。    近几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富裕人士通过经济发展局“联系新加坡”的“全球
期刊
寻找新的工作    为了换一所离家近些的单位。2000年初,我开始寻找新的职位。这时美国主流报刊《纽约时报》刊登了不少聘请中医执照针灸师的广告,我将自己的简历打印后传真到一些征人单位,不久便得到了回音。  有位美国中医学院毕业的女针灸师看了我的简历后,很感兴趣。她从学校毕业时间不长,在布鲁克林从事车祸病人针灸临床,同时也与有些康复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需要针灸师到那里去工作。面谈中,她希望我能马上到
期刊
对于澳洲留学贷款的额度不得超过国外留学学校录取通知书或其它有效入学证明上载明的报名费,一年内学费、生活费及其它必需费用的等值人民币总和,最高不超过五十万人民币,最长期限不超过六年(含六年)。  澳洲留学贷款的担保抵押有以下三种:  1、房产抵押:贷款最高额不超过经贷款人认可的抵押物价值的60%。  2、质押(国债、本行存单抵押):贷款最高额不超过质押物价值的80‰  3、信用担保:以第三方提供连带
期刊
1    在两天里,读到3则新闻,像连吃3只死耗子一样,心里堵得慌,也恶心得慌。我不敢说,我的内心是愤怒而厌憎的,但是,确实,我只有愤怒和厌憎。  其一,上海台商一家3口灭门惨案。两个犯案人,年龄都只有20岁左右,也就是说,他们是在改革开放已经开始数年的80年代初出生并接受教育的青年人,正值人生的黄金时代。走上邪路。入室抢劫遇到反抗,夺门而逃应该算是天良未泯了,何至于连杀3人,连4岁的女童也不放过
期刊
误区一:名校、奖学金是决定因素    有的学生认为名校的录取和高额奖学金是顺利获得美国签证的保障。  点评:学校的排名可能会让签证官有个直观的印象,但是绝对不影响是否发放签证的决定。至于奖学金,更不是签证的必要条件。即使没有奖学金支持,只要能提供充足的留学资金和合理收入来源,获得美国签证一般是没问题的。像广州就有获得哈佛大学全奖的学生被拒签。究其原因,是学生过分迷信名校和奖学金,而在签证准备方面的
期刊
在美国求学或工作,渐渐富裕起来的同胞,应当在财富之外有所坚持,有所清醒。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拼搏了数十年的海外华侨华人也开始扬眉吐气。据报载,美国共有华人企业28.6万家,总收入逾千亿美元。可见海外华人的经济实力。而曾经的美国中期选举,华裔脱颖而出,在东西两岸纷纷赢得选战,显示华裔已日渐成长为美国社会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  但华侨华人作为一个整体,是否具备在美国融入主流社会的实力?比
期刊
客户档案    1家庭情况:郭先生,现有一子一女,大儿子读高一,小女儿读初二。  2商业背景:从事房地产行业16年,2001年与朋友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占有75%的股份,在深圳、重庆等地均有项目。  3移民目的:大儿子即将面临着国内的高考,郭先生从儿子的老师那里了解到,如果具有港澳身份的学生可以享受高考加分的权益,为了小孩能有更大的机会进入国内重点大学,因此最初郭先生是计划办理一个香港身份。  
期刊
笔者在国内的时候,曾经在高校宣传部任职。某日市里举行普法工作研讨会,领导派笔者参加。夜晚几个学校的代表坐在一起闲聊,某复旦教授感慨地说:“中国的某些法律,从颁行之日起就不是为了施行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该教授解释:比如教育法或者高教法里第几款第几条规定,教育经费必须达到整个国家预算的百分之几,但是它没有说,如果达不到这个水平,应该去追究谁的责任,以及谁有权力追究这个责任。这种法律就是空架子,不可实
期刊
加拿大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移民国家,同时拥有两个国家身份的大不乏人,除了大家熟悉的中国大陆及香港外,当然还有美国,也是加拿大人同时拥有国籍,永久居民的热门国家。  可以想象拥有双重国籍或者永久居民身份,在很多地方也会有容易混淆的地方,尤其是在税务方面。最常见的是丈夫回流工作,妻儿留加生活,丈夫只定期回加短留探望,丈夫是否仍处于加国税网呢?还有,若某人同时拥有双重身份,及在两地皆有居所,那又如何呢?后一
期刊
在波士顿吃火锅    波士顿寒冷的冬天,最让大家欢欣的活动就是吃火锅了。准备上一堆美味的下火锅的食物,围着暖暖的炉子,三五知己聚在桌前,摆摆龙门阵,人生所复何求!  这个星期LUKE提出“火锅行动”,于是我们大家欣然响应。星期六下午4点出门到中国超市进行采购,回来后有的整理食物,有的炒火锅料,忙得不亦乐乎。6点半的时候,我们一共6个人,终于可以围着摆满食物的大桌齐齐坐下,准备动嘴了。因为是长条形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