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打造初中生物学的高效课堂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gk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们的梦想,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作为奋斗在一线的教师,深感肩负责任的重大。怎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必须全面转变教师的育人观和成才观,必须强力推进高校教育改革 ,以高效课堂改革委契机,全力打造适合当地教育的高效课堂,就是以新课标及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立足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积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法,实现教育新观念的创建、教学改革的创新,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用新奇、前沿的生物学知识,激发兴趣,是生物学高效课堂打造的基础
  青春期的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且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和求知欲。基于上述特点,教师要因势利导,时刻关注、搜集有关生物学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开辟前沿科学板块,每节课用几分钟向学生介绍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科研方向、动态和成果。如在学习《传染病》一节时,向学生介绍爱滋病、非典等传染病传播特点的同时,重点介绍其防御措施以及疫苗的研制情况。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本节生物知识的掌握,又在情感上增强人类战胜自然的信心。教师也可在课前有计划的让学生广泛搜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信息,引导学生精心选择典型案例与教材内容的相融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由学生发布信息,资源共享,让学生互动交流,学以致用,把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处理的有神有色,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综合能力,有极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动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以模型、标本、实物等直观的教具,启迪学生的思维,是构建生物学的高效课堂的核心
  初一学生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初二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也就是说,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体验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亲身经历、直接体验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得来的。同时,生物学又是一门自然学科,它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模型、实物、标本等直观教具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如:我在讲授物质运输的器官时,利用心脏的模型,将心脏的四个腔展示给大家。同时,结合猪的新鲜心脏请同学仔细观察找出与四个腔相连的血管。学生通过食物和模型相结合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既掌握了心脏结构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打造高效课堂
  在生物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生动形象的导入新课,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进行中,清晰的、可操纵的画面播放,使教学重、难点深入浅出,轻松突破;教学结束时,教学内容的提炼总结,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圆满完成教学目标。为此,我将现代媒体中的录像、电影、投影与传统媒体中的挂图、模型等教具有机结合起来辅助生物学教学,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如:在学习尿的形成与排出时,关于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初学学生是很难区别的,只靠死记硬背,既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理解,更不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血浆的五种主要成分:水、无机盐、尿素、蛋白质、葡萄糖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颗粒表示出来,然后利用课本第80页尿的形成示意图做背景,做成尿形成的动态课件。即当血浆通过肾小球时,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颗粒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滤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会看到全部葡萄糖颗粒、大部分水和无机盐颗粒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而从肾小管最终流出的水、无机盐、尿素等颗粒则形成尿液。这种动态过程突出了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变化,使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很好的区分开来,使学生能对尿的形成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就能使学生既能从平面结构又能从立体结构来综合考虑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课堂实效
  生物科学又是一门实验科学,只有把所有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会真正理解知识,也只有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知识才会升华。基于学科特点,我们组织了生物兴趣小组,开展力所能及的课外活动,把实践带进课堂,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联系生活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从问题的提出、假设到方案设计、经验再到得出结论,均让学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操作中完成,使课堂教学在和谐、高效的氛围中进行,学生思维活跃,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如初中《生物学》中“探索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在完成实验后,让学生再进一步探索:
  在以上几种对比情况下让学生知道唾液淀粉酶在37℃时活性最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破坏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对淀粉的消化分解。
  五、 改革评价方式,激发兴趣,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改实施几年来,学生评价方式的滞后问题日益突出,逐渐成为课改内容的瓶颈,制约着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校生物教研组经过长时间讨论和酝酿,综合考虑八年级学生和教学阶段的特点,决定在八年级进行学生评价方式改革尝试。
  我们采用建立“学生档案”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学生档案”封面贴上学生的姓名、所在班级等信息。伴随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步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测试卷、探究活动的报告或小论文、小制作或小标本、查阅的文献资料、收集的生物文献和照片、剪报、获奖证书等。此外,分阶段展览学生的“档案”教师和学生根据各项成果的评语和评分,结合发展的情况,共同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由于评价方式的改变,新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得以顺利贯彻。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总之,生物学高效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保持青少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参考文献:
  [1]张鸿亮.上好课:问题与对策
其他文献
中国存在债务问题,不过并不存在债务危机;中国应对债务问题有能力,但也需要有正确办法近来,中国债务问题再次引发国际国内关注,特别是国际上对中国地方债、企业债的担忧情绪
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篇“大文章”,也可以说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瞩目的热门课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题,本文只是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一、 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
目的:观察壮元扶骨逍遥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膝关节液IL-1的影响。方法:1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口服壮元扶骨逍遥汤和膝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
我市进入课程改革已是第三个年头,在课改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为了能更好地发挥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探索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有效教学,我市开展了初中数学优质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Sudeck骨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桡骨远端骨折后Sudeck骨萎缩患者口服外用丹红补骨汤并配合功能锻炼,观察其疗效。结果:治愈21例,显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
每次数学考试结束,面对几十分,十几分的试卷,教师无奈,学生也困惑:有些题感觉是会的,有些题是讲过做过的,为什么一到试卷上就陌生了,就做不对了?究其原因,是知识没有内化,没
目的:探讨综合语言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病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脑血管病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综合语
目的:观察安普贴薄膜预防及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相关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56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都在置管结束
笔者在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的《教师教学用书》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个问题,在此与广大同仁探讨.问题1教材P50复习题
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00例孕妇分为两组,对照组孕妇无参加孕妇学校培训;观察组孕妇参加1-2次孕妇学校培训,对两组孕妇分娩方式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孕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孕晚期孕妇实施健康教育,可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健康教育 孕妇学校 自然分娩 孕晚期  【中图分类号】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