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時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构建开放多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具体项目、课题中或自选经济、管理等前沿问题的时序模型研究,是提高实践环节和理论方法的教学匹配度,锻炼学生利用时序方法分析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项目驱动 《时间序列分析》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驱动的《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800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1-0020-02
自21世纪以来,随着统计学学科的迅速发展,教育部统计学教学指导分委会将《时间序列分析》课程列为经济与管理类统计学本科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时间序列分析》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方法论学科,能从大量的动态数据中挖掘出数据的历史信息,为我们进行预测与决策提供相应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对经济统计专业的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或今后的工作中,会经常与时间序列数据打交道,如年度销售数据、企业年度产值、年利润等,如何从收集的数据中分析出有用的信息,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统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如何逐步实现理论授课内容多元化,实践教学环节多元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通过《时间序列分析》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逐步优化其内容对实现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统计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涉及的概念多、原理多、公式多且高度抽象,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理统计功底。结合我校经济统计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不和时序应用紧密联系,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如平稳性、白噪声检验、ARMA模型等。时间序列分析中涉及到大量复杂的数学公式,如格林函数、样本自相关系数等,学生学习起来觉得特别枯燥。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及先导课程的知识储备,看到复杂的数学公式,存在排斥的心理,导致学习的兴趣不浓。如果以牺牲授课内容和降低对学生的要求来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拿到高分,显然违背了时间序列分析的教学目的和统计应用人才的培养。如何在授课过程中增加趣味性案例,吸引学生,在时间序列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在。
在《时间序列分析》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方法的推导,脱离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学习了本门课程,但是很难用所学到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的经济、管理等问题,造成学生认为“模型只存活在教材中,失去了实际价值”。目前大多数高校在时间序列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以教材为主,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案例、方法应用无法深入的学习。通过项目组成员前期资料的收集,我校时间序列分析课程的考试形式采用闭卷形式,考试题型多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以及计算题。期末成绩为: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这种考试方式,学生在考试临阵突击,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却无法体现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力及该课程工具性学科的意义。
二、探索项目驱动的《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结合《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具体项目、课题中或自选经济、管理等前沿问题的时序模型研究,是提高实践环节和理论方法的教学匹配度,锻炼学生利用时序方法分析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措施。
(一)构建项目驱动、开放多元的教学模式创新
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受到很多新兴教学形式的挑战,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模式受到很多高校的追捧,也逐渐引入在课堂教学中。对于类似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性较强的课程,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本项目旨在针对时间序列分析课程的教学不足,探究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案例应用教学等多个教学环节的紧密联系,创新开放多元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质量,学生的参与度及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优化项目驱动与教材的匹配度
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由于时间序列分析应用性较强,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教师应尽可能加强上机练习,重点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因此,在选教材时注重统计软件与课程的结合,同时能提供大量的案例数据供学生上机操作,目前很多高校选择中国人民大学王燕主编的《应用时间序列分析》作为本科生的入门教材,我校第一届经济统计专业学生使用的该教材,由于学生SAS软件的编程基础薄弱,学习效果较差。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优化案例应用和教材的匹配度,比如Eviews软件和时间序列分析的结合,王振龙主编的《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更适合基础一般的学生。
(三)积累项目驱动的动态教学案例库
本文以“干中学”理论为依据,合理分配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课时,将项目+案例驱动作为本门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考虑到学生的软件基础较差,课程依托操作性较强的Eviews统计软件完成实践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方法的软件操作,淡化公式的推导,结合真实案例数据让学生上机演练,体现“用活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宗旨。项目组成员在建设《时间序列分析》的课程中,通过文献查阅、真实案例数据收集等渠道形成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案例库。同时将教学任务布置在实践项目中,让学生应用本门课程的方法完成时序模型的建立并形成完整的分析报告。
(四)探索知行合一的课程考核改革
案例应用驱动《时间序列分析》课程考核改革应鼓励教师打破传统考查模式,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考核为目标,将学生从死读书本中解教出来,减轻期末集中考试对学生的压力,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为此,本部分在探究上机操作实验、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多层次结合的考核方式时,会凸显时间序列方法的应用性,培养学生处理数据、撰写报告的综合能力,体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三、探索项目驱动的《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调查财经类高校当前《时间序列分析》课程的教学现状、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现状,对照社会和教育发展要求进行教学探索,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达到对现代教学策略、学习策略的研究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使学生在互动中掌握时间序列的基本思想、在实践教学中训练数据分析思维以及利用随机时序方法分析社会经济现象。
(一)形成“项目+案例”驱动、开放多元的教学模式
本文结合《时间序列分析》课程特点,形成项目应用教学、专题案例教学、师生互动教学、分组讨论教学、问题探究法等多元化教学应用于课程教学。打破学生以往实验课“照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实验教学体系。并从课程的实际出发,通过“理论+实践→分组讨论→学生课后准备”形成有效的“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
(二)解决《时间序列分析》课程中长期存在的学用脱节问题
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闭卷考核理念,将项目引入课堂,组织学生组队参与到教学项目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让全体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
(三)解决教材和教学案例的匹配融合问题
通过章节案例+综合案例的形式,将课程的方法融合在案例中讲解,同时辅助实验教学,让学生课后收集数据撰写课程论文以达到方法的应用。案例教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典型案例进行建模分析,让学生学以致用,懂得该课程的应用意义。数据的处理离不开统计软件,目前常用统计软件SPSS、Eviews、EXCEL的运用已在财经类高校普及。并针对当前实验课教学及考核的不足,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时间序列分析实验”课程体系的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振天.高校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切忌重“课”轻“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7(17):49-52.
[2]王贵鑫.基于团队协作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05):205-207.
[3]郭焕萍,洪亮,刘源.运用混合教学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项目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0):165-167.
[4]黄小玲.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运用的探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15):106-107.
作者简介:
唐燕(1991-),女,重慶忠县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关键词】项目驱动 《时间序列分析》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驱动的《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800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1-0020-02
自21世纪以来,随着统计学学科的迅速发展,教育部统计学教学指导分委会将《时间序列分析》课程列为经济与管理类统计学本科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时间序列分析》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方法论学科,能从大量的动态数据中挖掘出数据的历史信息,为我们进行预测与决策提供相应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对经济统计专业的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或今后的工作中,会经常与时间序列数据打交道,如年度销售数据、企业年度产值、年利润等,如何从收集的数据中分析出有用的信息,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统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如何逐步实现理论授课内容多元化,实践教学环节多元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通过《时间序列分析》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逐步优化其内容对实现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统计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涉及的概念多、原理多、公式多且高度抽象,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理统计功底。结合我校经济统计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不和时序应用紧密联系,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如平稳性、白噪声检验、ARMA模型等。时间序列分析中涉及到大量复杂的数学公式,如格林函数、样本自相关系数等,学生学习起来觉得特别枯燥。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及先导课程的知识储备,看到复杂的数学公式,存在排斥的心理,导致学习的兴趣不浓。如果以牺牲授课内容和降低对学生的要求来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拿到高分,显然违背了时间序列分析的教学目的和统计应用人才的培养。如何在授课过程中增加趣味性案例,吸引学生,在时间序列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在。
在《时间序列分析》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方法的推导,脱离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学习了本门课程,但是很难用所学到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的经济、管理等问题,造成学生认为“模型只存活在教材中,失去了实际价值”。目前大多数高校在时间序列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以教材为主,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案例、方法应用无法深入的学习。通过项目组成员前期资料的收集,我校时间序列分析课程的考试形式采用闭卷形式,考试题型多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以及计算题。期末成绩为: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这种考试方式,学生在考试临阵突击,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却无法体现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力及该课程工具性学科的意义。
二、探索项目驱动的《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结合《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具体项目、课题中或自选经济、管理等前沿问题的时序模型研究,是提高实践环节和理论方法的教学匹配度,锻炼学生利用时序方法分析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措施。
(一)构建项目驱动、开放多元的教学模式创新
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受到很多新兴教学形式的挑战,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模式受到很多高校的追捧,也逐渐引入在课堂教学中。对于类似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性较强的课程,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本项目旨在针对时间序列分析课程的教学不足,探究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案例应用教学等多个教学环节的紧密联系,创新开放多元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质量,学生的参与度及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优化项目驱动与教材的匹配度
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由于时间序列分析应用性较强,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教师应尽可能加强上机练习,重点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因此,在选教材时注重统计软件与课程的结合,同时能提供大量的案例数据供学生上机操作,目前很多高校选择中国人民大学王燕主编的《应用时间序列分析》作为本科生的入门教材,我校第一届经济统计专业学生使用的该教材,由于学生SAS软件的编程基础薄弱,学习效果较差。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优化案例应用和教材的匹配度,比如Eviews软件和时间序列分析的结合,王振龙主编的《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更适合基础一般的学生。
(三)积累项目驱动的动态教学案例库
本文以“干中学”理论为依据,合理分配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课时,将项目+案例驱动作为本门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考虑到学生的软件基础较差,课程依托操作性较强的Eviews统计软件完成实践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方法的软件操作,淡化公式的推导,结合真实案例数据让学生上机演练,体现“用活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宗旨。项目组成员在建设《时间序列分析》的课程中,通过文献查阅、真实案例数据收集等渠道形成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案例库。同时将教学任务布置在实践项目中,让学生应用本门课程的方法完成时序模型的建立并形成完整的分析报告。
(四)探索知行合一的课程考核改革
案例应用驱动《时间序列分析》课程考核改革应鼓励教师打破传统考查模式,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考核为目标,将学生从死读书本中解教出来,减轻期末集中考试对学生的压力,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为此,本部分在探究上机操作实验、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多层次结合的考核方式时,会凸显时间序列方法的应用性,培养学生处理数据、撰写报告的综合能力,体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三、探索项目驱动的《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调查财经类高校当前《时间序列分析》课程的教学现状、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现状,对照社会和教育发展要求进行教学探索,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达到对现代教学策略、学习策略的研究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使学生在互动中掌握时间序列的基本思想、在实践教学中训练数据分析思维以及利用随机时序方法分析社会经济现象。
(一)形成“项目+案例”驱动、开放多元的教学模式
本文结合《时间序列分析》课程特点,形成项目应用教学、专题案例教学、师生互动教学、分组讨论教学、问题探究法等多元化教学应用于课程教学。打破学生以往实验课“照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实验教学体系。并从课程的实际出发,通过“理论+实践→分组讨论→学生课后准备”形成有效的“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
(二)解决《时间序列分析》课程中长期存在的学用脱节问题
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闭卷考核理念,将项目引入课堂,组织学生组队参与到教学项目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让全体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
(三)解决教材和教学案例的匹配融合问题
通过章节案例+综合案例的形式,将课程的方法融合在案例中讲解,同时辅助实验教学,让学生课后收集数据撰写课程论文以达到方法的应用。案例教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典型案例进行建模分析,让学生学以致用,懂得该课程的应用意义。数据的处理离不开统计软件,目前常用统计软件SPSS、Eviews、EXCEL的运用已在财经类高校普及。并针对当前实验课教学及考核的不足,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时间序列分析实验”课程体系的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振天.高校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切忌重“课”轻“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7(17):49-52.
[2]王贵鑫.基于团队协作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05):205-207.
[3]郭焕萍,洪亮,刘源.运用混合教学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项目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0):165-167.
[4]黄小玲.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运用的探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15):106-107.
作者简介:
唐燕(1991-),女,重慶忠县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