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各学科教学改革的重点。探讨有效的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已成为数学教学中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从课堂实践出发,对培养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提出了具体的几点建议,以期对各位同仁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47-0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科目,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主体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探索、去创新,去主动探究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在课程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精神,我认为,作为新时期的新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教学工作:
一、发扬教学民主和谐,营造学生创新的学习氛围
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程上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样的课堂没有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无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的课堂应该是生动活泼的,充满民主的,和谐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能进行动态的对话。
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交往,改变课堂上老师“一言堂”、学生是配角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改变老师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从而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在课堂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放开思维去猜想,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次,构建交流合作式课堂模式,让学生共同参与课堂,形成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生生交流的多元民主开放的课堂模式。老师要做好教学计划,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启发、帮助、协作,各抒己见,大胆探索,从中发现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激发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设置适当的问题,在学生的心里产生“悬念”激发学生去思考,使他们在迫切要求解决问题的欲望之下展开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解“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有一块等腰三角形玻璃,不慎被打破成两块,若要再配一块同样的玻璃,是否必须两块都带去?只带一块去行吗?为什么?对这样一道联系实际的问题情境,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话音刚落,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他们积极动脑思考,开始动手操作,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不仅学习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此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采用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在动脑、动口、动手的实际操作中验证结论,启迪他们的创造意识,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总之,作为教师应做的就是课堂教学设计上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这样他们才会主动探索。
三、鼓励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思维创造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把鼓励学生质疑作为培养其创新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质疑”,甚至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那么要使质疑问难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教师要有意识地留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外学习时发现,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尊重学生的思想、见解,养成与学生商讨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创新。
二是要教给学生“问”的方法。以往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向学生提问题,却很少看到学生向教师提问题,学生往往不知从哪入手提问题,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因此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教师要做好问“问题”的言传身教,要告诉学生问“问题” 的方法,站在学生角度去问“问题”。比如,在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中,要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提出问题。又如,在讲完角的基本知识后,可以给学生设计以下问题:平角与周角应如何表述?直线是平角吗?射线是周角吗?直线和平角,射线和周角关系应如何叙述?等等。
三是要正确解答学生的“问题”。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要给予准确及时地解答。当然,解答不仅仅是以给出正确答案为目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参考书、查阅工具书或动手做实验,亦或互相讨论完成。
四、联系实际生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生活是思维的源泉,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教师还要从学生所熟悉的景和物、人和事、学习和生活为载体,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探索思维中获得知识,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使他们建立起创新思维的意识。如初二几何教材中四边形这章中,配了好多有关对角线方面的习题,可以给学生编拟一个联系实际的开放性问题:学校要设计一个四边形ABCD草坪,当它满足哪些条件时,这个草坪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这样把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刻不容缓的时代任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有全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思路要宽,创意要新。敢于运用别人没有使用过的教法,只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可以大胆尝试,用自己独到的创新行为给学生以实在的、形象的、具体的创新感受和创新启迪。
参考文献:
[1]刘建城;论初中数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考试周刊 》2013.04.09
[2]李志彬;浅议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教学参考》2009.03.20
[3]王艳丽;浅析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02.28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47-0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科目,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主体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探索、去创新,去主动探究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在课程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精神,我认为,作为新时期的新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教学工作:
一、发扬教学民主和谐,营造学生创新的学习氛围
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程上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样的课堂没有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无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的课堂应该是生动活泼的,充满民主的,和谐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能进行动态的对话。
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交往,改变课堂上老师“一言堂”、学生是配角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改变老师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从而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在课堂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放开思维去猜想,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次,构建交流合作式课堂模式,让学生共同参与课堂,形成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生生交流的多元民主开放的课堂模式。老师要做好教学计划,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启发、帮助、协作,各抒己见,大胆探索,从中发现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激发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设置适当的问题,在学生的心里产生“悬念”激发学生去思考,使他们在迫切要求解决问题的欲望之下展开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解“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有一块等腰三角形玻璃,不慎被打破成两块,若要再配一块同样的玻璃,是否必须两块都带去?只带一块去行吗?为什么?对这样一道联系实际的问题情境,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话音刚落,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他们积极动脑思考,开始动手操作,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不仅学习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此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采用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在动脑、动口、动手的实际操作中验证结论,启迪他们的创造意识,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总之,作为教师应做的就是课堂教学设计上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这样他们才会主动探索。
三、鼓励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思维创造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把鼓励学生质疑作为培养其创新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质疑”,甚至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那么要使质疑问难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教师要有意识地留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外学习时发现,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尊重学生的思想、见解,养成与学生商讨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创新。
二是要教给学生“问”的方法。以往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向学生提问题,却很少看到学生向教师提问题,学生往往不知从哪入手提问题,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因此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教师要做好问“问题”的言传身教,要告诉学生问“问题” 的方法,站在学生角度去问“问题”。比如,在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中,要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提出问题。又如,在讲完角的基本知识后,可以给学生设计以下问题:平角与周角应如何表述?直线是平角吗?射线是周角吗?直线和平角,射线和周角关系应如何叙述?等等。
三是要正确解答学生的“问题”。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要给予准确及时地解答。当然,解答不仅仅是以给出正确答案为目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参考书、查阅工具书或动手做实验,亦或互相讨论完成。
四、联系实际生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生活是思维的源泉,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教师还要从学生所熟悉的景和物、人和事、学习和生活为载体,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探索思维中获得知识,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使他们建立起创新思维的意识。如初二几何教材中四边形这章中,配了好多有关对角线方面的习题,可以给学生编拟一个联系实际的开放性问题:学校要设计一个四边形ABCD草坪,当它满足哪些条件时,这个草坪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这样把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刻不容缓的时代任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有全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思路要宽,创意要新。敢于运用别人没有使用过的教法,只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可以大胆尝试,用自己独到的创新行为给学生以实在的、形象的、具体的创新感受和创新启迪。
参考文献:
[1]刘建城;论初中数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考试周刊 》2013.04.09
[2]李志彬;浅议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教学参考》2009.03.20
[3]王艳丽;浅析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