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寓言·童话:新世纪以来中国都市电影的女性表述及策略

来源 :艺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888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来,城市电影众多作品中,女性导演群体的成就同样引人注目,宁瀛的《无穷动》、《夏日暖洋洋》,李玉的《今年夏天》、《红颜》、《苹果》、《观音山》、《二次曝光》,徐静蕾的《梦想照进现实》、《杜拉拉升职记》、《亲密敌人》等女性导演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银幕之上。笔者将以“都市电影”这一概念贯穿全文,以宁瀛、李玉和徐静蕾三位导演为典型分析例证,将目光聚焦于新世纪以来都市电影,对中国当下都市电影的女性表述及策略做相对深入的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 都市电影;女性表述;寓言;童话;狂欢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电影诞生以来,便与摄影棚以外的城市时空结下不解之缘。“电影从一开始就是与科技的发展、利润的追逐、文化的猎奇、趣味的满足, 甚至于欲望的宣泄分不开”[1],在现代化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的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物质欲望的飞涨和精神层面的空虚等话题,逐渐被涉足城市电影的导演们所青睐。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城市观念随之不断变化,这也是城市电影在往昔与当下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
  城市电影,笔者认为,故事讲述的时空背景范围可以涉及以下三种:一是处于城市化过程中小城镇;二是城市化程度倾向于成熟的发达都市;三是地处两者之间城市附属的城郊地带。新世纪以来,众多导演将目光重新聚焦当下城市发展的现状,致使诸多城市电影作品问世。相对典型的有贾樟柯的《站台》、《任逍遥》、《世界》、《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宁浩的《星期四星期三》、《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娄烨的《苏州河》、《春风沉醉的夜晚》、《浮城谜事》,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左右》、《日照重庆》,张一白的《开往春天的地铁》、《好奇害死猫》、《秘岸》、《将爱情进行到底》,张元的《过年回家》、《绿茶》、《有种》;张猛的《耳朵大有福》、《钢的琴》,还有一些为节日应景的作品如《失恋三十三天》、《201314》、《恋爱三万英尺》、《101次求婚》等等。
  “新世纪以来活跃在中国影坛上的女性导演正在逐步增多,她们在电影创作生产中的作用也在日益增强”[2]74近来,城市电影众多作品中,女性导演群体的成就同样引人注目,宁瀛的《无穷动》、《夏日暖洋洋》,李玉的《今年夏天》、《红颜》、《苹果》、《观音山》、《二次曝光》,徐静蕾的《梦想照进现实》、《杜拉拉升职记》、《亲密敌人》等女性导演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银幕之上。2012年底,大型学术研讨会“新世纪女性电影导演的文化和美学研究”在上海戏剧学院举行,足现内地影视学界对女性导演群体的关注与期望(1)。
  由于上述关于城市电影的叙述,笔者倾向于以“都市电影”(2)——上述所提到的表现高度城市化都市故事时空的影片——这一概念贯穿全文,以宁瀛、李玉和徐静蕾三位导演为典型分析例证,将目光聚焦于新世纪以来都市电影,对中国当下都市电影的女性表述及策略做相对深入的分析与论述。
  一、宁瀛的纪实都市:女性群像的递增呈现
  在都市电影的女性表述中,笔者认为,导演宁瀛的作品有着某种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作为第五代女性导演,宁瀛“北京三部曲”的《找乐》和《民警故事》两部作品,把退休老人和在职民警作为表现焦点,与观众探讨北京在城市化过程中,对老旧传统的淡忘以及对社会转型的不适。从影片《夏日暖洋洋》开始,女性形象——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都市女性形象——在宁瀛的作品中呈现递增式表述。《夏日暖洋洋》中,导演宁瀛以写实的手法,通过德子的眼睛,将众多女性形象呈现在银幕之上。出租车司机德子在影片中出镜比率最为频繁,但笔者姑且将德子这个人物角色的设置等同于导演的“视线起点”。在这个视线所及范围之内,有八位风格迥异的女性,她们可以被看作主动反抗现实、挣扎追求幸福、随意张扬个性、按部就班人生、多重经历社会、对未来充满好奇与疑惑的代言,片中女性群像的如此呈现,将都市中的年轻女性处境做了大致梳理。在影片结束时,后座的女乘客在一段《爱的代价》的哼唱之后,向德子提出一个问题:“师傅,你失过恋吗?”纵观全片,“失恋”两字早已超出它本身所承载的意义,身处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体系中,女性群体失去的不仅仅是驾驭爱情的主动权,她们所处的环境是一种多方被动的,这种情形下,“保障”二字形同虚设,当不幸袭来,她们的付出和牺牲应该不仅是“爱的代价”那么简单了。
  与《夏日暖洋洋》不同,在影片《无穷动》中,导演在片中拒绝任何主要的男性角色出镜,四个更年期海归女性和一位暮年女保姆,在北京某胡同内,于大年三十这一天,进行了某种意义上的一次狂欢。黄色笑话、肆意谈性、感伤共鸣、暗地揣测构成了这次“狂欢陷阱”的全部。“筵席形象是表现绝对无畏的欢娱真理的最佳媒体,饭桌上的交谈把庸俗和神圣、崇高和卑微、精神和物质自由地搅拌在一起”[3]175。期间,女主人邀请她的女客人们进餐,尽管导演在此没有设置滔滔不绝的对话,但是镜头牢牢对准四个吃鸡爪的女人,各种近景和特写将她们的食态展露无余,碎鸡爪与红唇的镜头组接,使得观者甚至产生一种“镜头被强奸”的不适感。导演正是利用观众的这种不适,表现四个更年期女性“无穷动”的欲望。然而女性的欲望终究是被动的,男性的背叛仿佛永远掌握着主动权,尽管导演借片中妞妞之口,大胆地提出“谁动了我的男人”的质问,令不少男性观众嗤之以鼻,但是四个女性一天一夜的狂欢始终未逃出“男性情感背叛”的阴影。影片结尾,三个精神侥幸正常的女性走出四合院,观众终于看到她们所置身的大环境——都市北京。
  二、李玉的寓言都市:香烟与红颜的离散隐喻
  “现代城市,其空间形式,不是让人确立家园感,而是不断地毁掉家园感”[4]128,汪民安教授用这样的语句来描述渺小个体处于都市之中的荒凉心态。纵观李玉五部剧情长片的结尾,《今年夏天》在小群妈妈的不安期盼中结束,《红颜》在小勇失落回返时褪色,《苹果》在林、安两人找寻苹果的途中黑场,《观音山》在渐行渐远的隧道里落幕,《二次曝光》在人群向海市蜃楼的欢呼声中定格。如此不安、失落、找寻、渐行渐远、海市蜃楼式的结局,全部来源于后现代的某种不确定性,这为李玉的影片奠定了类似于“出走”的基调。因此,笔者将李玉电影归结为对现代都市的离散书写——人群熙攘的北京或是阴雨连绵的成都小镇——在影片中化作典型的离散之城。离散来自于与社会主流格格不入的生活方式,来自于逃离现实的他乡远走,来自于沉湎过往的无力自拔,来自于心灵自我的迷途深陷。   在李玉的作品中,置身于清水中沐浴洗涤,在片中多次出现,这不仅意味着女性对洁净的追求,也从侧面揭示了城市中的隐秘空间所发生的故事。在以男性权力为主导的社会中,女性主体往往会深陷于某种困境当中,当她们意识到这一点,便会下意识地将自己“没入水中”,若说女性是鱼,那么,男性则是鱼缸的缔造者。水的意象成为剖析李玉电影中女性心理的重要线索之一,在水中的窒息感似乎是当代都市女性所共同面临的,无助更似水中之鱼无处逃遁。
  从影片《今年夏天》到《二次曝光》,后现代的色彩呈渐浓趋势。以北京为故事背景的三部影片,《今年夏天》展现的是大众文化最初盛行的北京,每一个身在此地的人,内心都深藏着某种蠢蠢欲动的欲望,同时,另一种求得安宁的心理也在暗暗滋长;《苹果》中的北京已不似《今年夏天》那般有着年代的印记,这时的北京城市高楼耸起,宽阔马路和城市高架犹如蛛网般散布在城市的每一个缝隙,马路——成为这座城市贫富二元连接沟通的具象途径之一,身处这样的网中,“迷失北京”是在所难免的;影片《二次曝光》将现代人的“迷失”直接升级至“幻觉”,夜色中的北京在观众印象中占领了绝对的比例,后现代的大都市,夜幕降临,点点华灯掩盖了月光星辰,照亮了这座不夜之城的每一条路,同时也恍惚了灯下人的视线,人们似乎失去了辨别昼夜的意识甚至更多,于是,公路开始延伸至都市之外的不毛之地,不安的心灵暂时得到了救赎般的放逐,同时,公路也像幽灵一般将触角伸向未知、伸向等待开发的山野,届时,荒凉将以另一种形式的荒凉——虚无的繁华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就好像《观音山》中三个青年在满是伤疤的轿车里见证了另外一起公路上的灾难一样。
  关于公路、铁路的诠释,在李玉的影片中还有另外一种隐喻——都市浪人。《今年夏天》中的小群和小玲是移民,《红颜》中小云即将成为移民,《苹果》中的四个主要人物是移民,《观音山》中的南风是移民,《二次曝光》中的宋其更加是精神层面的移民。这个群体的共同感受便是遥远路途的奔波,困顿与无处不在的陌生感是他们共存的情感体验。其实,在后现代的大都市中,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充斥了某种移民意义上的情结,每个人都是都市中的流浪者,每个心灵都等待着某个时刻的逃离。
  香烟与红颜的配搭贯穿于导演李玉的全部作品中,《今年夏天》小群和小玲通过香烟的互燃表达亲昵;《红颜》里,小云就着呛喉的香烟咽下“是非之地”的感叹;《苹果》中,香烟揭开了王玫艳妆下的失落;《观音山》的常月琴意欲以香烟排解惆怅而不能;《二次曝光》里,宋其在幻想中的杀人现场,看着即将燃尽的香烟失神地抽搐着。与男性和香烟的组合意象不同,在女性的精神世界里,香烟所营造的烟雾,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鱼缸中的水对鱼的意义。酒吧的喧闹、天台的失迷、住所的孤独、角落的灰暗是香烟与红颜的承载,跟随烟丝逝去的是清醒的自我。懂得抽烟的女性,在都市的灯红酒绿与金碧辉煌间,品出的味道是雾里看花、是无奈的吞咽、是拨开迷雾的无力。
  三、徐静蕾的欲望都市:新女性的童话书写
  如果说《梦想照进现实》是徐静蕾从事导演以来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作品,那么从《我和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到《杜拉拉升职记》、《亲密敌人》的转型,便是从“生活流”(3)、“朦胧诗”(4)到“商战童话”的转变。在《杜拉拉升职记》和《亲密敌人》这两部影片中,故事主题皆为商战爱情,叙事空间具有瞬间跳跃性,叙事节奏高密度进行,人物出场快速聚焦。影片风格明快亮丽多以美好团圆为结局,片中人物尽是美女和靓仔,各种问题总会迎刃而解,伤心悲痛也被披上一层薄薄的朦胧面纱,具有明显的“童话”色彩,可以称之为“都市童话”,是具有童话色彩的都市电影。观者在影片中会注意到某种表述线索——灰姑娘模式——两部影片里,徐静蕾所扮演的人物均是由“丑小鸭”变身“白天鹅”,灰姑娘在影片结尾终会出落成事业爱情双丰收的夺目女王。在《童话心理分析》一书中,耿一伟的导读文章《女性的分析之道》中指出童话与女性表述的关系[5]1,笔者认为,若徐静蕾将这种童话书写予以丰满并继续运用在都市电影之中,应该会打造出更加成熟的“都市童话”的。
  另外,在《杜拉拉升职记》和《亲密敌人》两部影片中,观众不难嗅出其中的商业味道,在片尾的“鸣谢单位”中,各路品牌跃于观者眼前,在后女性主义的表述中,时尚与消费占了一定的比例,一些时尚前卫的女性成为大众媒体追捧的明星[6]80。“欲望都市”投射于银幕之上,这是一个“抽象的表征世界”(5),电影院的银幕只是一种媒介,在五光十色商业围城中,与其说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注视,不如说是景观与景观之间的欲望投射。两部影片中,空间在北京、纽约、香港、澳大利亚、成都之间灵活转换,导演为观众所呈现的是均一色的国际化都市图景,欲望的时间节点被标志性建筑——机场或车站——抹去缝隙。在这种氛围下,都市新女性热衷于各地辗转,从而满足和实现自我欲望和价值。
  综上所述,通过对宁瀛、李玉、徐静蕾作品的分析论述与梳理,新世纪以来中国都市电影的女性表述策略基本上采用写实纪录、隐喻表述以及童话书写三种模式套路。相信在今后会有越来越多地女性导演,参与都市电影摄制并掌握一定的话语主动权,新世纪中国都市电影的女性表述策略将会日趋成熟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康庄.城市电影进程与城市文化蜕变[N].文艺报,2001-05-22.
  [2]周斌.努力探寻艺术与商业的融合点——论新世纪以来女性电影导演的创作发展[J].当代电影,2013(1).
  [3]汪民安.文化研究关键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4]汪民安.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5](瑞士)维雷娜·卡斯特.童话的心理分析[M].林敏雅,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6]黄华.论“后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理论的历史分期[J].新视野,2010(4).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主要从泉州师范学院泉州南音学院的周末南音专业习唱习奏会进行探究,在指出该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时,提出今后如何进一步完善周末南音专业习唱习奏会。  【关键词】 周末;南音专业;习唱习奏会;分析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J63 [文献标识码]A  泉州师范学院南音专业的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对南音这一古典乐种有了较为深入的接触和了解,然而仅仅靠学院南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划的学时学习,并不足以
期刊
【摘要】 本文以上海双年展中日本艺术家西野康造的《天空的记忆》这一作品为例,分析西野康造充满西方文化和日本传统文化矛盾的表达手法,及其作品中对于纯粹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他的禅学宇宙观。  【关键词】 西野康造;西方文化;禅宗;日本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31 [文献标识码]A  《天空的记忆》是西野康造在2012年上海双年展中所展出的作品之一。作为一件装置艺术品,不同于当代艺术中装置艺术常常以一种
期刊
【摘要】 在生命直觉主义的视域内,北野武的影片《花火》呈现出喜剧、正剧与悲剧这三种精神的不断演绎与延伸,并进而彰显了个体“生命之流”由凝滞到激荡的整个历程。与此同时,影片中个性化的视觉形象又强化了这一生命历程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在人类生存境遇愈发受到关注的当代语境下,《花火》所暗示的生命态度与人性关怀无疑提供了一条难能可贵的思路。  【关键词】 《花火》;喜剧;正剧;悲剧;视觉形象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演奏者要获得踏板技法的艺术性,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基本踏板技巧。对踏板的运用要进行仔细地研究,不能只停留于掌握踏板本身的技巧。因为当踏板技术运用于不同的创作和演奏风格的时候,应从更为广泛的背景当中加以理解。如果离开了对具体作曲家特有的踏板处理的理解,那么对踏板技巧本身的了解无论多么全面,在运用上终究是有局限的。  【关键词】 踏板;不同风格;钢琴作品  [中图分类号J6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目前,艺术学独立升格为第13个学科门类后,“艺术学”三个字成为了庞大学科群体的总称,其内涵逐渐边缘化、空洞化。艺术学怎样才能真正“说话”?这是艺术学学科发展所面临和亟需解决的课题。因此,该文在对梁玖的《审艺学》进行系统解读的过程中,一是揭示了《审艺学》是对艺术学本体论构建的一次有效尝试,是从围绕艺术本体视点而审视的一个结果,它既有拓宽艺术学研究视野的价值,又有提升艺术认识论、丰富和深化艺
期刊
【摘要】 李宝凤的剪纸作品把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融合,把古典艺术与装饰艺术融合。她运用各色纸张材质,并融合多种绘画语言形式,既丰富了剪纸艺术的观赏性,也为传统剪纸审美带来了鲜明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李宝凤;东北民间剪纸;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福建省美术馆举办的李宝凤剪纸艺术作品展吸引了大批剪纸爱好者前来观摩,这是该馆自高少萍剪纸展以来,又一次成功举办的个人剪纸专题
期刊
【摘要】 中国现代性思想困境,即中西古今的二元对立,体现在戏剧观念中,最初是新剧与旧戏、话剧与戏曲之争;为了超越这个二难境界,人们提出话剧民族化与戏曲现代化的出路,但指明方向容易,实践方法难。在建设国家戏剧的宏大理想上,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意识形态方针,试图用国家意识形态统一新旧中西之争,但目的、手段、成果相背离,不是解决了戏剧本身的现代性困境,而是回避了困境,进一步束
期刊
【摘要】 由于精英主义意识美学的长期宰制,在艺术交往活动中生成的审美经验,被欧陆主流学界所贬低与放逐。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姚斯在其晚年所撰写的《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一书中,基于现代性历史进程中的艺术生产、接受与交往活动的实际情形而为审美经验正名,进而在主体间性的基础上重新阐释这一概念的源流演变与功能意义。  【关键词】 主体间性;审美解释;艺术经验  [中图分类号]J0-0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1945-)是俄罗斯著名导演,被誉为俄国的斯蒂芬·斯皮尔伯格。1999年导演的《西伯利亚的理发师》获得了俄罗斯1999年国家奖金,它引发的长时间的争论成为俄罗斯社会及文化界最重要的事件。导演通过描述一段跨国恋情展现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特魅力,表达了自己深深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 爱情;命运;俄罗斯;传统文明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一、爱情:十年的
期刊
【摘要】马约尔、贾科梅蒂与摩尔艺术中的人体,分别以不同的形式营造了具有宇宙整体生命状态的空间,这种空间正是对西方理性主义美学的反叛与重塑,是对艺术之为艺术本性的回归,三位大师的作品对中国当代雕塑的创作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 人体空间;宇宙整体;艺术本性  马约尔作为20世纪雕塑先驱,40岁左右时由于眼疾的困惑,从早先从事的绘画和花毯设计,转向了雕塑艺术。马约尔的人体雕塑在20世纪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