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中小学校一种新型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面广、活动时间长、趣味性强等特点。它完善了学校体育工作,补充了学校体育活动,加强了学生体育锻炼,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让他们变得快乐、坚强、勇敢、乐于与人分享、乐于与人合作。这些年来,我校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通过教学实验,选取81名初三学生(男n=41,女n=40)为实验对象,比较他们体能指标测试数据前后的差异,分析体育大课间活动对中学生体能发展的影响,从理论上来研究体育大课间活动促进中学生体能发展的作用,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研究表明:实验后,对男生的50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和引体向上有非常显著影响,对1000米有显著影响;实验后,对女生的50米、立定跳远、800米和一分钟仰卧起坐有非常显著影响,对坐位体前屈有显著影响。
中学生阶段是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体能发展至关重要。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完成某个动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固有能力,包含速度、力量、爆发力、耐久力、柔韧性等方面,后来习惯称之为体能,并在运动训练的实际应用方面越来越广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初三年级81名学生(男n=41,女n=40)。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电子数据,查找相关学校体育大课间开展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并对相关资料進行分类整理,为本论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实验法
学生参加每天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恶劣天气除外),实验时间为一个学期(20周),25-30分钟/次。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安排,见表1。
教师要认真详细地教会学生广播体操动作、体能操内容和跳绳动作,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在体能操中采用一些功能性训练动作(含静力性和动力性动作),有研究表明:功能训练动作中深蹲、躯干稳定俯卧撑与1000/800米跑动作相关,躯干稳定俯卧撑与引体向上的动作相关,仰卧直腿主动上抬与坐位体前屈、50米跑的动作相关,跨栏架步与立定跳远的动作相关,这说明了所采取的功能动作和体能动作具有一致性。
实验前后对选取的这81名学生分别进行体能测试,测试指标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规定的中学生体能指标为主,见表2。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10和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得出P值。P>0.05表明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差异显著,P<0.01表明差异非常显著。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男、女生各项体能指标测试数据
表3可以看出,男生的短跑速度素质最好,爆发力和柔韧性普遍较好,耐久力较差,上肢力量最差,符合这一阶段男生的身体素质特征。
表4可以看出,女生的短跑速度素质和身体腰腹肌力量较好,柔韧性和下肢爆发力差,符合这一阶段女生的身体素质特征。
2.2 试验后男、女生各项体能指标测试数据
表5可以看出,实验后男生50米跑的优秀率和良好率分别达到了78.0%和12.2%,立定跳远的不及格率17.1%下降到了4.9%,坐位体前屈的不及格率9.7%下降到了2.5%,1000米跑的不及格率17.1%下降到了12.2%,引体向上的不及格率31.7%下降到了17.2%。
表6可以看出,实验后女生50米跑的优秀率提高到了15%,及格率达到了100%,立定跳远的不及格率12.5%下降到了5.0%,坐位体前屈的不及格率22.5%下降到了20.0%,800米跑的不及格率10.0%下降到了2.5%,一分钟仰卧起坐的优秀率和良好率分别提高到了10.0%和20.0%。
2.3 试验前后男、女生各项体能指标测试配对T检验
表7所示,实验后50米跑对比P=0.000、立定跳远对比P=0.000、坐位体前屈P=0.000和引体向上对比P=0.000,均<0.01,差异非常显著;1000米跑对比P=0.014,<0.05,差异显著。这说明了:体育大课间活动对男生的体能发展影响显著。
以1000/800米跑为例:1000/800米在体育教材中属于中长跑项目,它需要人体肌肉持续运动和人体心肺功能和有氧代谢能力,对速度耐力要求较高,尤其需要较长时间地呼气和吸气相互配合来完成。其技术动作要求身体重心位移平稳,动作实效经济、轻松自然。从人体能量供能系统来分析,整个过程主要以有氧功能系统为主。一般有氧运动能力,我们可以理解为人体的心肺能力,通俗点讲就是“气”。如果学生的心肺能够耐受得住这个强度的话,那么学生就能较轻松地完成。反之,则不能。当然,还需要正确的跑步姿势。我们都知道,一个优秀长跑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上半身是不会左右摇摆的,因为稳定的躯干才能持续保持向前移动的能量,这样才不会由于躯干的左右晃动而造成人体能量的流失,才能节省身体能量的消耗来获得速度保证。正确的上体姿势不仅利于蹬摆力量发挥,保持自然步长,还有利于内脏器官的活动。学生通过十分钟跑操、十分钟体能操和跳绳活动,能提高全身所有肌肉的协调能力、身体核心区的稳定性和有效传递,以及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这样就能提高运动质量,从而促进了身体耐久力的发展。
表8所示,实验后50米跑对比P=0.000、立定跳远对比P=0.000、800米跑对比P=0.000和1′仰卧起坐对比P=0.000,均<0.01,差异非常显著;坐位体前屈对比P=0.003,<0.05,差异显著。这说明了: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女学生的体能发展影响显著。
以立定跳远为例:立定跳远在体育教材中属于跳跃类项目,它不仅需要学生下肢具有较强的力量、弹跳和爆发力,还需要较好的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及良好的身体姿态控制能力。立定跳远技术动作由预摆起跳、身体腾空和落地缓冲三个动作组成,预摆摆臂要有力、迅速,带动身体向前上方腾起。摆幅、摆速(最后一摆)越大,带提动作越强,身体获得的惯性就越大;身体腾空后身体要挺伸、展腹,提高身体重心滑行;落地前要快速收腹举腿,收腹要快,膝盖向胸部靠拢,使着地点尽可能靠前。整个过程的力量是从下肢肌群经过骨盆肌群、腰腹肌传递到上肢,同时也需要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协调一致、一气呵成,这样才能形成身体稳定。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开展跳绳项目,能够提高学生的下肢力量、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十分钟体能操能够发展身体髋关节、骨盆和腰椎周围的肌肉力量和大小肌群协调的能力,充分锻炼深层次肌肉和核心区的神经系统,促进动作更加协调,能量损失更小,传递效率更高,从而使训练效果更显著,促进了学生体能的发展。
3 结语
(1)实验后,体育大课间活动锻炼对男生的50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和引体向上有非常显著影响,对1000米跑有显著影响。
(2)实验后,体育大课间活动锻炼对女生的50米跑、立定跳远、800米跑和一分钟仰卧起坐有非常显著影响,对坐位体前屈有显著影响。
(3)体育大课间活动对中学生体能发展的影响显著。学校在实施体育大课间活动中要不断丰富内容,完善管理,让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一个学生受益。
(4)体育大课间活动和学校体育相互存在、相互影响,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才能保持学校体育欣欣向荣。
基金项目:暨南大学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项目(2019ZXY07)。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中学部)
实验研究表明:实验后,对男生的50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和引体向上有非常显著影响,对1000米有显著影响;实验后,对女生的50米、立定跳远、800米和一分钟仰卧起坐有非常显著影响,对坐位体前屈有显著影响。
中学生阶段是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体能发展至关重要。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完成某个动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固有能力,包含速度、力量、爆发力、耐久力、柔韧性等方面,后来习惯称之为体能,并在运动训练的实际应用方面越来越广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初三年级81名学生(男n=41,女n=40)。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电子数据,查找相关学校体育大课间开展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并对相关资料進行分类整理,为本论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实验法
学生参加每天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恶劣天气除外),实验时间为一个学期(20周),25-30分钟/次。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安排,见表1。
教师要认真详细地教会学生广播体操动作、体能操内容和跳绳动作,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在体能操中采用一些功能性训练动作(含静力性和动力性动作),有研究表明:功能训练动作中深蹲、躯干稳定俯卧撑与1000/800米跑动作相关,躯干稳定俯卧撑与引体向上的动作相关,仰卧直腿主动上抬与坐位体前屈、50米跑的动作相关,跨栏架步与立定跳远的动作相关,这说明了所采取的功能动作和体能动作具有一致性。
实验前后对选取的这81名学生分别进行体能测试,测试指标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规定的中学生体能指标为主,见表2。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10和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得出P值。P>0.05表明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差异显著,P<0.01表明差异非常显著。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男、女生各项体能指标测试数据
表3可以看出,男生的短跑速度素质最好,爆发力和柔韧性普遍较好,耐久力较差,上肢力量最差,符合这一阶段男生的身体素质特征。
表4可以看出,女生的短跑速度素质和身体腰腹肌力量较好,柔韧性和下肢爆发力差,符合这一阶段女生的身体素质特征。
2.2 试验后男、女生各项体能指标测试数据
表5可以看出,实验后男生50米跑的优秀率和良好率分别达到了78.0%和12.2%,立定跳远的不及格率17.1%下降到了4.9%,坐位体前屈的不及格率9.7%下降到了2.5%,1000米跑的不及格率17.1%下降到了12.2%,引体向上的不及格率31.7%下降到了17.2%。
表6可以看出,实验后女生50米跑的优秀率提高到了15%,及格率达到了100%,立定跳远的不及格率12.5%下降到了5.0%,坐位体前屈的不及格率22.5%下降到了20.0%,800米跑的不及格率10.0%下降到了2.5%,一分钟仰卧起坐的优秀率和良好率分别提高到了10.0%和20.0%。
2.3 试验前后男、女生各项体能指标测试配对T检验
表7所示,实验后50米跑对比P=0.000、立定跳远对比P=0.000、坐位体前屈P=0.000和引体向上对比P=0.000,均<0.01,差异非常显著;1000米跑对比P=0.014,<0.05,差异显著。这说明了:体育大课间活动对男生的体能发展影响显著。
以1000/800米跑为例:1000/800米在体育教材中属于中长跑项目,它需要人体肌肉持续运动和人体心肺功能和有氧代谢能力,对速度耐力要求较高,尤其需要较长时间地呼气和吸气相互配合来完成。其技术动作要求身体重心位移平稳,动作实效经济、轻松自然。从人体能量供能系统来分析,整个过程主要以有氧功能系统为主。一般有氧运动能力,我们可以理解为人体的心肺能力,通俗点讲就是“气”。如果学生的心肺能够耐受得住这个强度的话,那么学生就能较轻松地完成。反之,则不能。当然,还需要正确的跑步姿势。我们都知道,一个优秀长跑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上半身是不会左右摇摆的,因为稳定的躯干才能持续保持向前移动的能量,这样才不会由于躯干的左右晃动而造成人体能量的流失,才能节省身体能量的消耗来获得速度保证。正确的上体姿势不仅利于蹬摆力量发挥,保持自然步长,还有利于内脏器官的活动。学生通过十分钟跑操、十分钟体能操和跳绳活动,能提高全身所有肌肉的协调能力、身体核心区的稳定性和有效传递,以及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这样就能提高运动质量,从而促进了身体耐久力的发展。
表8所示,实验后50米跑对比P=0.000、立定跳远对比P=0.000、800米跑对比P=0.000和1′仰卧起坐对比P=0.000,均<0.01,差异非常显著;坐位体前屈对比P=0.003,<0.05,差异显著。这说明了: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女学生的体能发展影响显著。
以立定跳远为例:立定跳远在体育教材中属于跳跃类项目,它不仅需要学生下肢具有较强的力量、弹跳和爆发力,还需要较好的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及良好的身体姿态控制能力。立定跳远技术动作由预摆起跳、身体腾空和落地缓冲三个动作组成,预摆摆臂要有力、迅速,带动身体向前上方腾起。摆幅、摆速(最后一摆)越大,带提动作越强,身体获得的惯性就越大;身体腾空后身体要挺伸、展腹,提高身体重心滑行;落地前要快速收腹举腿,收腹要快,膝盖向胸部靠拢,使着地点尽可能靠前。整个过程的力量是从下肢肌群经过骨盆肌群、腰腹肌传递到上肢,同时也需要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协调一致、一气呵成,这样才能形成身体稳定。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开展跳绳项目,能够提高学生的下肢力量、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十分钟体能操能够发展身体髋关节、骨盆和腰椎周围的肌肉力量和大小肌群协调的能力,充分锻炼深层次肌肉和核心区的神经系统,促进动作更加协调,能量损失更小,传递效率更高,从而使训练效果更显著,促进了学生体能的发展。
3 结语
(1)实验后,体育大课间活动锻炼对男生的50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和引体向上有非常显著影响,对1000米跑有显著影响。
(2)实验后,体育大课间活动锻炼对女生的50米跑、立定跳远、800米跑和一分钟仰卧起坐有非常显著影响,对坐位体前屈有显著影响。
(3)体育大课间活动对中学生体能发展的影响显著。学校在实施体育大课间活动中要不断丰富内容,完善管理,让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一个学生受益。
(4)体育大课间活动和学校体育相互存在、相互影响,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才能保持学校体育欣欣向荣。
基金项目:暨南大学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项目(2019ZXY07)。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中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