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1-2年级)的教学重点。”然而,识字教学却也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软肋”——常见蜻蜓点水,匆匆而过。如何使识字教学落到实处,一直是许多人在探索的问题。我认为识字教学必须集百家之长,融自身教材于一体,为我所用,以期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学生才能够在课堂和生活实际中不断积累识字,并且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再通过少写多认多再现进行巩固,他们就可以轻松完成《新课标》提出的识字要求,为阅读和作文奠定坚实基础。
1.课堂生活中识字
1.1游戏合作中识字。学生识字本来应该是个体行为,但在教学活动中如果独自面对每课的大量生字,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自由选择、自行决定组员,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下互相合作、互相促进,就能学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小小年龄的他们有着合作的原则和标准,在以他们为群体的小组中,孩子们充分显示了他们的主动精神。如果让孩子们在自己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与其他小组调换组长后,能把各小组好的想法带给别的小组,这样讨论的效果更好。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主要问题在于他们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好方法就是要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记住汉字。小组合作中游戏识字效果更佳。通常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游戏:开火车(各种形式)、接龙,摘苹果,猜字,排字,举字……多种多样的游戏给学生带来了乐趣也使他们记住了生字。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们可以运用竞赛的形式进行识字教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巩固已学的知识。比如:“开火车”,以小组为单位,快速念出字卡上的字,哪个小组“火车”不断,哪个小组获胜;“我也要当老师”,谁先记住了生字,谁就可以当老师来教同学们识字;“考考你”,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字卡,迅速挑出组长所念汉字的字卡,组长可以轮换当。通过各种竞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我在引导小朋友们巩固识字时说:“请小朋友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用你们喜欢的游戏来记住这些生字。”在小组开展游戏时,我发现有些小组把几种游戏结合在一起。如:把举字和排字游戏相结合;在叫号游戏中加入数学的加减法;把猜字游戏和卡片识字结合起来,变成了“翻牌”游戏等。
总之,让孩子们在喜欢的游戏或竞赛中巩固识字,可以达到识字记字事半功倍的效果。
1.2学习拓展中识字。所谓识字的拓展就是指把所学的生字放到新的识字环境中进行再认识。在识字过程中,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针对学生这一识记特点,在尝试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根据熟字换偏旁这类字的特点,让学生加减法识记生字。如“报”与“服”“近”与“听”“惊”与“就”等等,通过对比记忆,学生不仅能较快掌握新字,而且还能在对比中与以往的熟字多次见面,进一步巩固了旧字,可谓一举两得。另外,我还通过让学生“拼”“摆”“书空”生字笔画部件的方法,给学生以直接、立体感官刺激,从而调动他们进一步尝试的兴趣,促使他们在自学、自悟、自得中不断探索,达到巩固识记生字的目的。如,发给学生一些熟字卡片(“大”“人”“干”“木”)和分别写在卡片上的几种形态的“点”,请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说这些字加上“点”后会变成什么字。如“大”可变成“太”“头”,“人”变成“火”,“干”变成“平”, “木”变成“米”……。
2.课余生活中识字
语文是母语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儿童的认知规律看,他们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如“爸、妈、我”等。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拓展识字领域,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识字。在课堂上分发学生作业时,我发现孩子们虽然竭力想帮老师的忙,但苦于识字不多只能干着急。于是,我把全班同学的名字贴出来,每个字都标注拼音,告诉他们谁先把全班同学的名字读下来,就请谁做老师的小助手帮忙发作业。课后,孩子们有的去读拼音,有的向同学请教对方的名字怎么读。不到两周时间,大多数学生都能抢着去发作业了。教室里有很多现成的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电脑、投影机、录音机,我都在上面贴上字卡,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认表示该实物的字。还分类进行识字比赛,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如,学习用品类、水果类、蔬菜类、植物类、动物类。
3.课外生活中识字
苏霍林斯基曾经把识字教学描绘成一种美妙的境界:“识字应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生动的形象,充满音乐和旋律,非常好的、非常有趣的事情。”常言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识字教学资源又何尝不是这样啊!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与汉语符号紧密相连,丰厚的教学资源就在我们身边,所以要求老师们一定要强化资源意识。学生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个成员,每天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接触,也丰富了他们的学习渠道。要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去主动识字。走在街上,不少学生注意观察街道两旁的标牌、广告牌、标语就会问家长这些字怎么读;坐在电视前,电视上的铺天盖地的广告,如“祝你百事可乐”、“喜之郎”等为孩子提供了最好的听、读、认字的教材;生活中的各种食品包装袋上也有许多字,孩子在吃食品的同时,也会留意包装袋上的品牌、商标,如“恰恰瓜子”、“福满多方便面”等。而且很多学生都是很自然地去学习生字的,他们很乐意去做,效果很不错。
我们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看到字就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一问、查一查,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让生活教会自己更多的汉字。同时,为了增加趣味性,也为了进行宏观调控,我们还鼓励学生把生活中识得的汉字收集起来,制成识字本或识字袋,带回学校交流、展示。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我们年级组在一年级时采用的几种反馈、激励课外识字的方式。
3.1制作识字本。所谓识字本就是学生把从生活中识得的字收集起来,利用剪贴等形式制作成的本子。制作识字本是一种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法。我们最常用的是商标识字,因为商标形形色色、颜色鲜艳,学生对它特别喜爱,而且很多商标都成为生活的废弃品,刚好可以重新利用。这一方面我们教研组的隗合宾老师做得非常好,校园的展示板上还留有他们班学生的作品。那是一本本用八开的素描纸钉成的本子,纸上贴着形形色色的商标,非常美观。另外,梁淑艳老师利用学生特别喜欢动物的特点,请学生把收集来的生字拼成一种种动物的图形,贴在学习园地里,让大家去读,實现了资源的共享,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的兴致也非常高。
3.2使用识字袋。识字袋没有识字本那么好看,但制作更方便,使用也很方便。我的识字袋很简单,只是请学生把课外识得的字一股脑地装进一个袋子里,经常掏出来读一读,自己读一读,同学拼起来读一读,并且定期带回来展示、交流,比比谁收集得更多就行了。那个袋子里的东西多了,就保存起来,再装一袋,以免新旧混合,影响阅读。这是一种上不得台面的方法,但对于当班主任的语文老师来说,却是可以一试的。
4.实践中识字
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绝不仅仅束缚于课堂和教材之中,在“大语文观” 的指引下,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种种活动与兴趣,可以使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我们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因此,我们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广告招牌、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报刊杂志,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编排,还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让识字教学熠熠生辉。让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中、课余、课外及实践中无处不识字,学好祖国的汉字。
收稿日期:2014-08-18
1.课堂生活中识字
1.1游戏合作中识字。学生识字本来应该是个体行为,但在教学活动中如果独自面对每课的大量生字,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自由选择、自行决定组员,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下互相合作、互相促进,就能学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小小年龄的他们有着合作的原则和标准,在以他们为群体的小组中,孩子们充分显示了他们的主动精神。如果让孩子们在自己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与其他小组调换组长后,能把各小组好的想法带给别的小组,这样讨论的效果更好。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主要问题在于他们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好方法就是要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记住汉字。小组合作中游戏识字效果更佳。通常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游戏:开火车(各种形式)、接龙,摘苹果,猜字,排字,举字……多种多样的游戏给学生带来了乐趣也使他们记住了生字。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们可以运用竞赛的形式进行识字教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巩固已学的知识。比如:“开火车”,以小组为单位,快速念出字卡上的字,哪个小组“火车”不断,哪个小组获胜;“我也要当老师”,谁先记住了生字,谁就可以当老师来教同学们识字;“考考你”,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字卡,迅速挑出组长所念汉字的字卡,组长可以轮换当。通过各种竞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我在引导小朋友们巩固识字时说:“请小朋友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用你们喜欢的游戏来记住这些生字。”在小组开展游戏时,我发现有些小组把几种游戏结合在一起。如:把举字和排字游戏相结合;在叫号游戏中加入数学的加减法;把猜字游戏和卡片识字结合起来,变成了“翻牌”游戏等。
总之,让孩子们在喜欢的游戏或竞赛中巩固识字,可以达到识字记字事半功倍的效果。
1.2学习拓展中识字。所谓识字的拓展就是指把所学的生字放到新的识字环境中进行再认识。在识字过程中,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针对学生这一识记特点,在尝试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根据熟字换偏旁这类字的特点,让学生加减法识记生字。如“报”与“服”“近”与“听”“惊”与“就”等等,通过对比记忆,学生不仅能较快掌握新字,而且还能在对比中与以往的熟字多次见面,进一步巩固了旧字,可谓一举两得。另外,我还通过让学生“拼”“摆”“书空”生字笔画部件的方法,给学生以直接、立体感官刺激,从而调动他们进一步尝试的兴趣,促使他们在自学、自悟、自得中不断探索,达到巩固识记生字的目的。如,发给学生一些熟字卡片(“大”“人”“干”“木”)和分别写在卡片上的几种形态的“点”,请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说这些字加上“点”后会变成什么字。如“大”可变成“太”“头”,“人”变成“火”,“干”变成“平”, “木”变成“米”……。
2.课余生活中识字
语文是母语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儿童的认知规律看,他们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如“爸、妈、我”等。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拓展识字领域,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识字。在课堂上分发学生作业时,我发现孩子们虽然竭力想帮老师的忙,但苦于识字不多只能干着急。于是,我把全班同学的名字贴出来,每个字都标注拼音,告诉他们谁先把全班同学的名字读下来,就请谁做老师的小助手帮忙发作业。课后,孩子们有的去读拼音,有的向同学请教对方的名字怎么读。不到两周时间,大多数学生都能抢着去发作业了。教室里有很多现成的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电脑、投影机、录音机,我都在上面贴上字卡,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认表示该实物的字。还分类进行识字比赛,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如,学习用品类、水果类、蔬菜类、植物类、动物类。
3.课外生活中识字
苏霍林斯基曾经把识字教学描绘成一种美妙的境界:“识字应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生动的形象,充满音乐和旋律,非常好的、非常有趣的事情。”常言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识字教学资源又何尝不是这样啊!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与汉语符号紧密相连,丰厚的教学资源就在我们身边,所以要求老师们一定要强化资源意识。学生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个成员,每天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接触,也丰富了他们的学习渠道。要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去主动识字。走在街上,不少学生注意观察街道两旁的标牌、广告牌、标语就会问家长这些字怎么读;坐在电视前,电视上的铺天盖地的广告,如“祝你百事可乐”、“喜之郎”等为孩子提供了最好的听、读、认字的教材;生活中的各种食品包装袋上也有许多字,孩子在吃食品的同时,也会留意包装袋上的品牌、商标,如“恰恰瓜子”、“福满多方便面”等。而且很多学生都是很自然地去学习生字的,他们很乐意去做,效果很不错。
我们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看到字就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一问、查一查,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让生活教会自己更多的汉字。同时,为了增加趣味性,也为了进行宏观调控,我们还鼓励学生把生活中识得的汉字收集起来,制成识字本或识字袋,带回学校交流、展示。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我们年级组在一年级时采用的几种反馈、激励课外识字的方式。
3.1制作识字本。所谓识字本就是学生把从生活中识得的字收集起来,利用剪贴等形式制作成的本子。制作识字本是一种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法。我们最常用的是商标识字,因为商标形形色色、颜色鲜艳,学生对它特别喜爱,而且很多商标都成为生活的废弃品,刚好可以重新利用。这一方面我们教研组的隗合宾老师做得非常好,校园的展示板上还留有他们班学生的作品。那是一本本用八开的素描纸钉成的本子,纸上贴着形形色色的商标,非常美观。另外,梁淑艳老师利用学生特别喜欢动物的特点,请学生把收集来的生字拼成一种种动物的图形,贴在学习园地里,让大家去读,實现了资源的共享,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的兴致也非常高。
3.2使用识字袋。识字袋没有识字本那么好看,但制作更方便,使用也很方便。我的识字袋很简单,只是请学生把课外识得的字一股脑地装进一个袋子里,经常掏出来读一读,自己读一读,同学拼起来读一读,并且定期带回来展示、交流,比比谁收集得更多就行了。那个袋子里的东西多了,就保存起来,再装一袋,以免新旧混合,影响阅读。这是一种上不得台面的方法,但对于当班主任的语文老师来说,却是可以一试的。
4.实践中识字
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绝不仅仅束缚于课堂和教材之中,在“大语文观” 的指引下,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种种活动与兴趣,可以使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我们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因此,我们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广告招牌、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报刊杂志,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编排,还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让识字教学熠熠生辉。让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中、课余、课外及实践中无处不识字,学好祖国的汉字。
收稿日期:201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