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莫米松糠酸酯软膏用药的持续时间和给药次数的不同对治疗银屑病疗效的影响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ol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用皮质类固醇是治疗皮肤病最常用药物,但要想达到最佳效果的使用方法则很难掌握,因此,研究皮质类固醇停留在皮肤上的时间和给药频次是很重要的。本研究观察了0.1%莫米松糠酸酯软膏治疗银屑病的各种用药持续时间和频次对疗效的影响。

其他文献
抗表皮整联配体蛋白瘢痕性类天疱疮(AEC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表皮下粘膜与皮肤的大疱病。用盐裂正常皮肤做间接免疫荧光检查时,循环IgG抗基底膜抗体结合于真皮侧,免疫电镜下定位于透明层下部与致密板上部。
角质形成细胞是使皮肤保持稳态和参与皮肤病理生理过程的主要细胞.其增殖和分化受许多生物因子控制,对胞外信号反应的主要机制--蛋白磷酸化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就角质形成细胞信号转导的特点作一概述.
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是异物进入皮肤引起的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分诱导和激发两个阶段。作者曾报道利尿酸(ECA)可减弱透皮给药时沙丁胺醇、氯苯那敏、可乐定和纳多洛尔引起的CEA/J小鼠过敏反应。该实验研究了ECA抑制小鼠皮肤刺激和接触过敏反应(CHR)的效应。
期刊
曾尝试过以各种各样的药物治疗白癜风,但尚未取得一致的疗效.外用皮质类固醇和PUVA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而PUVA疗法不适宜在儿童中使用,强效皮质类固醇局部较长时间使用又可引起皮肤萎缩.作者在21例儿童白癜风患者中观察了外用卡泊三醇-紫外线(日光)光疗的治疗效果.21例年龄为5~17岁的白癜风患者纳入该研究,治疗前进行临床评估,记录病程、皮损部位和受累的范围,有自发性色素恢复的患者不包括在试验范围内
新生隐球菌可致免疫缺陷患者发生致命性感染。对感染进行监测及长期治疗常需测定可靠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作者利用新生隐球菌具有尿素酶活性这一特性,发展了一种新的、实用且更可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
期刊
氟喹诺酮类药物为现行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之一。近年来,对氟喹诺酮敏感性下降或耐药的淋球菌在一些国家出现,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就耐氟喹诺酮淋球菌的流行现状、耐药机理及分子流行病学的有关研究作一综述。
先天性鱼鳞病是一组角化异常的遗传性疾病,除了X性联隐性遗传鱼鳞病(XRI)、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寻常鱼鳞病(ADIV),还有几种无相关疾病的板层状鱼鳞病或表皮松解性鱼鳞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板层状鱼鳞病可区分为红皮型和非红皮型(NEARLI).表皮松解角化过度是Brocq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症和Siemens大疱性鱼鳞病(IBS)的共同特征。该文主要评价局部外用他扎罗汀治疗先天性鱼鳞病的临床疗效和耐
期刊
白念珠菌(以下简称白念)对宿主细胞的粘附在疾病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生长在右旋半乳糖的白念比生长在右旋葡萄糖的白念具有更强的细胞粘附力,且前者细胞中190kD的甘露糖蛋白(MP190)含量比后者高得多。该文对MP190及其基因进行鉴定并对MP190的3条内肽进行分离测序。
基于目前毛发生长疾病研究的新进展,综述了雄激素性脱发和斑秃治疗药物的分类,各种药物可能的作用机理、用法、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项等。科学家们正致力于识别毛发生长周期的分子控制机制,对于研制开发更有效的治疗药物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朗格汉斯细胞已被确认为树突状细胞的一个亚群,可由CD34+造血干细胞发育而来.银屑病患者表皮朗格汉斯细胞的表型及功能均与正常人的朗格汉斯细胞不同.目前关于朗格汉斯细胞在银屑病发病中作用的研究集中在朗格汉斯细胞是否通过一氧化氮触发了银屑病,以及是否促进了银屑病的病程这两方面.针对朗格汉斯细胞在银屑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以提出治疗银屑病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