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教边导,读出精彩!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6527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觉得“边教边导,读出精彩”是小学低年段阅读教学的一条有效路径,没有琅琅读书声的阅读课,没能让每个学生充分地读的阅读课,一定不会是高质量的阅读课。
  一、边教边导,做到读得正确
  大学问家朱熹在《训学斋规》中强调,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里的不可“误一字”“少一字”“多一字”“倒一字”就是不能添字、漏字、读错字,这恰恰提出了阅读最基本的要求——正确。只有在读得正确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低年级的学生,朗读的能力还很弱,老师在课堂上应给足时间让孩子自读,提出初读的要求,教给自读的方法,如指导孩子怎样把字连成词、把词连成句来读,指导读好长句的停顿,不读破句子,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我叫“神舟号”》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比较长的阅读课文。课文中有大量学生不认识的字,还有好多长句。打开课文,老师先范读,要求学生眼睛看着课文中的字,认真地听,然后教学生认识自然段,教给方法,带着学生把小节划分好。接着安排学生自读,提出要把课文读正确的要求。同时告诉学生:认识的字可以直接看字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拼音读准确;遇到长的句子要把字音读准后,把词语连起来多读几遍,做到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由于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老师一般可采用“以快带慢”的方法,逐句逐段地领读,最后,再让同桌互读全文,在这一过程中,听的一方要及时纠正同桌读错的地方,帮助他读正确。
  经历这样的过程后,班级中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一年级初读课文的教学,像这样持之以恒地训练下去,班级中不会读课文的学生就会少很多。
  二、边教边导,做到读出味道
  何谓读出味道?就是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让孩子理解词句,读懂课文,读出感情来。要善于抓住“文眼”,这里的“文眼”指的是文章中的闪光点,即文章中关键性的字、词、句和细节。而这些关键的字、词、句和细节即文章中心或主旨的直接或间接的体现,抓住了文眼,对课文的学习会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课堂上,教师应始终坚持扣住文中关键字词、句子或者重点段落,抓住文章内在的情感线索,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感悟、去理解课文。
  如《水乡歌》一课中“处处绿水荡清波”的“荡”字,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感悟大海“波涛汹涌”的“荡”,接着通过比较结合孩子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摇篮般的“荡”,最后让孩子们想象着来到了微波荡漾的江南水乡,移情体验。在理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朗读。通过老师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不但感受到了水乡的水多,还体会到了它的美丽。
  又如《大海睡了》中的“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这句话的教学,我们就抓住“抱”这个字引导学生去体会句子的意境,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读了这句话后,老师先让孩子做做动作,想象一下是怎样抱的,接着引导孩子回忆:“平时谁会抱你呢?”“被抱的时候你感觉怎样?”然后再让孩子试着朗读这句话,孩子就容易体会到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就像妈妈抱着自己的孩子,背着自己的孩子在哄孩子入睡一样,多么温馨呀!孩子体会到句子的意境了,朗读这句话时就更能表达出语句蕴含的情感。
  三、边教边导,做到读出愉悦
  读书原本是学生很喜欢的一件事,每当开学第一天拿到新的语文书时,学生都会迫不及待地把课本翻阅一遍。可是,过不了多久,老师就会发现,当我们让学生朗读课文时,他们就不是那么有兴趣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去读课文。因为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大都了解的基础上,再练习朗读,就要靠一些外在的形式去刺激一下了。例如《狼和小羊》一课,我们可以采用分角色的形式,让学生练习朗读,学生戴着头饰,在对狼、小羊的角色体验中,模仿着角色的语气,练习朗读课文;《家》一课,我们可以采用边做动作边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在动作表演中,进行朗读练习;《大海睡了》一课,我们可以采用配乐的形式,让抒情的乐曲把学生领入课文的意境中,让学生和着音乐进行读的练习。像这样进行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不觉得朗读课文的练习很枯燥,反而从中体会到了读的乐趣。读有成果,他们才会喜欢读书。
  叶圣陶先生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由此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并加强读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好的朗读,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增强语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对高效课堂的不断探索与研究,曾经被冷落多时的课堂中的“读写结合”又重新成为小语界关注的“焦点”。“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原则,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色,更是提高学牛读写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那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落实“读写结合”,达到潜移默化、相得益彰之效呢?以下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明确训练目标——阶段、课时紧密结合  1.年段目标为纲,指引方向  教
期刊
在全新的教学理念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新生命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它如一剂催化剂,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新空问,让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探索、体验、创造。  在教学实践中,我依托能为课堂提供多元的、高容量信息的多媒体手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运用现代媒体,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实践的兴趣  现代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声画并
期刊
绘本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文字和精致优美的图画紧密搭配而成的儿童读物,英文称Picture 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如今,绘本阅读已成了全世界儿童阅读的时尚,是低年级学生阅读经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绘本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种载体,已经从课外走进教室,正在学生心中种下书香,种下文化。“写话教学”是针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进行的书面语言训练,是习作的启蒙阶段。由于低年段的孩子词汇量少,大量会讲
期刊
层递式教学作为一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一般而言,层递式教学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加强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  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作文词汇量较少,概括能力和运用能力不强,同时对写作方法以及写作技巧也了解甚少,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首先可以加强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重点辅导学生将句子写完整,写通顺,将想要表达的内容写清楚明
期刊
朱永新说:“精神发育最重要的通道就是阅读。我们始终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则能够给种子以美好滋养,并唤醒神奇。”  我校以生命教育为指向,开展了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校本读书活动,通过阅读丰厚教师底蕴,润泽学生成长,唤醒生命意识,形成文化自觉,提升学生的生命发展。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  ——培养坚持阅读的书香教师  教师的专业成长根本之策在于终身学习,我们把推
期刊
每学期语文教材第一课都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足见习惯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是多么重要。作为语文老师,在这开学第一课中,要怎样来落实好这课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养成习惯呢?通过自己多次的教学和反思,我总结成了七个字——且讲且做且坚持。  一、“讲”奠定基础,让学生明白  在整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两点:  1.要养成一个什么习惯;  2.怎样养成这个习惯。学生对于这两点的掌握,明白
期刊
高效语文课堂,唯有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构建起教学相长的教育氛围,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学习互动和思维互动,从而以教促学,达到相互促进,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一、情感互动,引导激发,调动学生参与兴致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要实现教学相长,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一环。我认为,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语文基础,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通过恰当的情境,引发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牛活,表达真情实感。”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作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又为生活服务一耶么,作为一个农村语文老师,又该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进行写作呢?  一、开启慧眼——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生活  在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阅读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在个体的语文能力提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社会浮躁功利之风刮进校园,很多同学只看成绩,不重读书;有暇上网,不想读书;难得读书,只读闲书。语文老师很清楚地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课堂时间有限,又要忙于教学进度,也要面对阶段考试的压力,所以,课外阅读这
期刊
习作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于唤醒,即唤醒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表达的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缤纷童年”是学生接力练笔的校本化表述,是我校为配合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的立项课题“基于快乐表达的微型习作课模式研究”而实施的一项习作教学改革。其指导思想就是将竞争引进日常的练笔,激发孩子发白内心的表达欲望。基本做法是以班级为单位,将班级学生按照习作水平的高低平均分为五到六个小组,每个小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