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从“教育官”到“教育家”

来源 :河南教育·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e_j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广州日报》报道,浙江大学53位校友会负责人发表联合声明,公开表达对新任校长任命的诉求及期望。同时,网上另有一份公开信,反对上级部门调任重庆大学林建华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对此有媒体称,浙江大学校友终于以最温情的方式公开表达内心的意愿,开启了非暴力抗命的历程。随即形成了部分校友、师生与社会热议的联合声明风波。虽然伴随着6月26日浙江大学新校长的任命,联合声明风波已经落下帷幕,但浙江大学校友以联合声明的形式“柔性对抗”却成为网络美谈,有教育界人士甚至称其是“教育史上浓重一笔”。有网友认为,海外校友为浙江大学校长人选进言绝不是“瞎操心”,大学师生和校友应该有自己的发言权。也有舆论认为,这是社会对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以及学界对高校“去行政化”的呼唤。对于此次联合声明风波能否引发“蝴蝶效应”,进而推动高校“去行政化”与校长选拔模式改革,逐步实现大学校长由“专家型”向“服务型”、由“教育官(职务)”向“教育家(职业)”的转变?这确实是值得我们关注、期待与探讨的问题。
  一、浙江大学校友诉求:从提出诉求到参与选拔
  浙江大学校友联合声明的核心诉求,其实与谁任浙江大学校长无关,而与校长素质和选拔方式密切相关。首先,浙江大学校友希望上级部门委派的新校长具备五项素质:诚实正直、德才兼备;年富力强,善于协调;学术成就,院士头衔;学校渊源,深入认识;国际视野,境外学习。有网友认为,对校长要有“院士头衔、学校渊源”的诉求上,浙江大学校友显得有失大气与胸怀。毕竟校长不是家长,无需强求与学校的渊源,而且校长正从“专家型”向“服务型”转变,也不必过于强调学术成就。西方国家大学校长公选并不重视学校渊源与学术成就,哈佛大学校长的职业背景就是五花八门的。浙江大学新校长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林建华在就职演讲中说,“我一直这样要求自己,校长是个为社会和师生服务的岗位,不一定最有智慧,但一定应当善于集中大家的智慧;不是全才,但一定应当豁达乐观、知人善任;校长的使命是努力搭建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人尽其才,和谐共生”。显然,林建华把校长定位于“服务型”岗位。虽说浙江大学校友对新校长有特殊诉求,而林建华对校长的定位是更有道理的。
  其次,浙江大学校友以微博的形式公开发布联合声明,表明他们有参与自己母校校长选拔的强烈愿望,而目前在我国大学校长由政府委任的选拔机制中,校友参与母校校长选拔的渠道并不通畅。所以,才有众多媒体所称的“浙江大学校友终于以最温情的方式公开表达内心的意愿,开启了非暴力抗命的历程”。尽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但近年高校行政化一直遭受社会诟病。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曾经说,“我们大学存在的官气多了一些,学气少了一些。这个官气不仅表现在大学干部层面,而且甚至表现在一些做学问的人身上,哪怕即使是某一位学者可能完全没有领导职位,但是不等于说他脑子里面没有官气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看,社会舆论希望通过此次浙江大学校友联合声明风波,进而促进政府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推动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就不是没有理由的非理性奢望。
  二、大学校长素质变迁:从学者化到职业化
  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先生认为,自近代以来我国大学校长先后出现过三种类型。其一,从19世纪末到1949年以前的半个多世纪,这期间的大学校长多数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是以专事校长之职为己任的学者化职业校长。其二,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革命干部队伍中的知识分子,陆续被委派到高校担任党委书记或校长。其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任大学校长的基本上是集“研究者与管理者”于一身的“双肩挑”校长。凡是有院士的高校,校长非院士莫属。这些校长一面管理学校,一面又要做研究工作、指导数量众多的研究生。
  刘道玉先生指出,总体而言,“双肩挑”的学者型校长是这三类校长中的弱势校长。大学校长集“研究者与管理者”于一身,不利于校长身份的确定与职责的明晰。基于此认识,近两年,先有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率先提出,在任内不申请新的科研课题,不招收新研究生的“两不”承诺;后有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表示,在任内不申报新科研课题,不招新的研究生,不申报任何教学科研奖,个人不申报院士的“四不”承诺,把100%的精力用于学校管理,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甚至在2013年6月,北京邮电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方滨兴院士宣布,由于过度透支身体,已经向主管部门提出不再连任校长职务。这些校长的自觉转变,虽然力量微弱,但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预示着大学校长由学者兼职的“双肩挑”时代将融入“职业化”潮流。对此有媒体认为,大学校长不一定是学术权威,校长的行政权力要服务于学校之学术才是根本。由此看来,我国对大学校长的素质要求,悄然从学者化向职业化转变。
  三、大学校长选拔制度:从单一化到多样化
  由于不同国家的大学所处社会环境、政治体制不同,校长选拔制度有着较大的差异。即便是同一国家,也由于大学的传统与文化不同,其校长选拔制度也并不完全一致。就是说,大学校长选拔制度与国家、地方、大学之间分权有关。侧重政府控制大学的国家,政府对校长选拔的决策权较大;而侧重大学自治的国家,学校在校长选拔中的权力较大。
  比较典型的西方国家的大学校长选拔制度有三类:其一,以选举与任命为特色的欧陆制。欧洲国家一般由教职工或教授投票选举大学校长,校长产生后则由政府加以任命。这一制度安排反映了大学自治、教授治校的要求。其二,以董事会领导下的学校自主遴选为特色的美国制。美国法律规定,所有大学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都被认为是独立公司,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基本不干预大学内部事务。美国的大学校长一般由教授、学生、校友代表等组成的遴选委员会负责选拔,由学校董事会任命。其三,以荣誉职位为特色的英国制。英国的大学校长是一个荣誉职位,一般由一些皇室成员或者社会名流担任。英国大学的真正领导人是副校长,其选拔一般由理事会和评议会组成联合委员会筛选出候选人,然后由理事会加以任命。   我国大学校长选拔制度是政府委任制。一般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经过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考察预告等程序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党委会讨论决定并任命。这样的校长选拔制度,保证了党和政府对高校的领导权,保持了高校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却强化了高校的行政化,难以完全体现民意。因而,浙江大学新校长遭遇联合声明风波,恰好提醒我国教育主管部门要改革校长选拔的单一政府委任制,探索多样化的校长选拔方式,加快校长公开选拔的改革工作。
  四、大学校长选拔趋势:从政府委任到公开选拔
  大学校长是大学的灵魂,也是大学的象征。采用什么样的选拔机制,选拔什么样的校长与使用何种方式选拔,都是关系大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在2009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邵鸿发言批评高校行政化,提议高校民主管理,实行民主选拔校长。有一些人会认为,上级委任的大学校长一般都是教授甚至还是院士,这不是教授治校又是什么呢?事实上,这是对教授治校的曲解,教授治校不是简单的教授当校长,关键在于教授要以民主的方式选拔校长并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从西方国家的做法看,民主选举是校长选拔的实体行为,行政任命只是法定程序。尽管民主选举大学校长是国际趋势,但正如英国学者阿什比所说,“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我们不能脱离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教条地生搬硬套西方国家的大学校长选拔制度。
  我国在公开选拔校长过程中,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一是遴选的眼界要开阔,候选人不限于本校,可以从校外和国外挑选。二是推动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打破门第观念和论资排辈的思想不拘一格选人才。三是赋予师生在校长选拔与任命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增加民主投票,尝试教授选举和行政任命相结合的方式。四是解决校长“双肩挑”的“官学一体化”的问题,在校长选拔上实施“官学分离”。五是贯彻《纲要》精神,推进政府管理学校方式的转变,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完善校长的任命方式。在部分高校试点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校长的基础上,逐步淘汰“双肩挑”校长,解决“官学一体化”的积弊,让更多“熟悉高等教育规律,有较丰富的办学治校经验”的教育家脱颖而出。
  五、大学校长角色定位:从“教育官”到“教育家”
  早在2005年7月1日,《南方周末》曾发布过一个调查结果,有69.87%的受访者认为,当下中国大学校长的总体形象更接近官员;认为更接近教育家的不过6.54%,认为更接近专家学者的也不过9.98%。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大学校长,是履行行政职务“教育官”,未必是以教育为职业的教育家。作为“教育官”的校长,校长只是他为官经历中的一个职务,而作为教育家的校长,校长却是他从事教育事业的一份责任。
  2010年5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555人进行的开放式调查显示,对“大学校长应该是什么样的人”,82.3%的人首选“教育家”。而对“现行体制还会出现蔡元培、梅贻琦那样的教育家吗”,49.8%的人认为“不会了”,33.8%的人表示“不好说”,81.3%的人痛感“官本位、商业化严重侵蚀大学灵魂”,73.0%的人赞成“改变目前的校长任命方式,建立公开遴选机制”,70.8%的人建议“取消高校行政级别,提倡高校自主办学”。
  以官阶高低论尊卑的高校行政化,严重地挤压了学术自由空间。本该自由平等的学术讨论成了权力大小的较量,出现了“官大学问大”的怪现象。因此,我国可以借鉴西方选拔大学校长、强调管理才能与新颖的教育理念的经验,坚持《纲要》提出的“教育家办学”原则,以教育家定位校长角色,积极扭转高校行政化趋势,让大学校长回归教育家本位。
  责编:赵 东
其他文献
高职院校风险管理课在教学设计上要遵循基础理论学习、实例学习和案例分析及实训练习合理安排的原则,这样才更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注意规律、引导
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相继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
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等一系列财会制度的颁布与执行,我国各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发生了一系列改变,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水平不断提高,财政资金得到有效利用,但也使一些问题
《河南教育》(高校版):孔院长,您好!河南城建学院进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50强”,请您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学校为什么能从全国2000多所高等院校中脱颖而出?
2018年6月5日上午,“2018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在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总部举行。本次研讨会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和
2010年,建设中原经济区成为河南最热门的话题,并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强烈关注"。中原经济区"虽然只是简单的5个字,却涵盖了亿万河南老百姓的热切期盼,关系到河南未来社会的发展。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新形势下,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的召开吹响了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正>郑州大学近年十分重视"教工之家"建设,有效增强了工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同时,为维护学校和谐稳定大局,维护教职员工的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0年,学校荣
摘要:新形势下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既是我党肩负历史使命的迫切要求,也是高校肩负培养优秀人才职责的迫切要求。深入推动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从强化认知、明确目标,创新举措、大力推进,讲究实效、知行并进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  关键词:知行;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学习型社会是近年党中央在党的建设和社会建设领域提出的重大理论命题
国历史是人们寻求正义与真理的过程,显然很难用"好""坏"来简单评判。中国共产党的90年风雨历程,正是这样一场不断寻求正义与真理的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