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候问题,比尔·盖茨的“药方”对症吗?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hao_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有时候颇为相似。1943年7月的洛杉矶大雾霾以及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引发了美欧民众对空气污染的广泛担忧。在中国,也是雾霾,把查看空气质量指数变成了百姓的生活日常。



  今天,大概沒有比气候问题更像全球性的挑战了。它是如此严峻、迫切,以至于可以让不同信仰、不同利益、不同国家、不同族群的人坐下来谈判如何合作应对。当然,谈判并非易事。虽然有“拯救地球”这样悲壮的口号,但围绕“谁减排、排多少”所展开的博弈复杂而持久,就算达成协议也不免有反复,例如,有的国家会退出然后重新加入,有的则一去不返。为此,比尔·盖茨在《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一书中给出了一个以创新为中心角色的解决方案。

能源创新面临的约束


  两百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指出,由于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生存资源则按算术级数增长,因此,多出来的人口最终将以战争、饥荒和瘟疫等方式来“消灭掉”。这就是知名的“马尔萨斯陷阱”。幸运的是,马尔萨斯陷阱被证明是错误的,因为它忽略了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力量。
  面对气候问题,不管是庙堂,还是江湖,都知道创新是釜底抽薪的良策。只是迄今为止,碳排放相关的革命性创新、“杀手级”创新仍未抛头露面,倒是能源创新面临的约束和挑战日益清晰。
  首先,未表现出摩尔定律这种指数级进步。例如,亨利·福特制造的T型车油耗是每加仑汽油行驶21英里,即约4升汽油行驶33千米,与今天许多车的油耗水平差不多。换言之,一个多世纪里,燃油经济性的提升非常有限。再比如,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在20世纪70年代引入时的光电转换率约为15%,今天约为25%。
  其次,验证的成本高。当一种方法通过实验室测试后,就要进入市场接受检验,看人们是否愿意采用它,是否愿意为其付费。证明一款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软件产品是否受欢迎,无需太多的成本,也通常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但是,能源领域的创新验证要困难得多,相关的成本也高昂得多。
  再次,采用的周期长。是否安装、使用一款软件,用户的决策时间通常很短,这是因为他们为之付出的使用成本、转换成本很低。但能源领域的转换成本不会太低,用比尔·盖茨的话讲,就是“绿色溢价”很高,把富碳生活改成绿色低碳生活付出的代价很高。例如,自去年开始在国内上市的人造肉,姑且不论人们的体验和安全感上的疑虑,仅售价一项,就颇为不菲。此外,人们更新取暖设施、冰箱、空调等的周期相当长,因此,采用一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另外,软件产品一旦定型,其边际成本很低,所以软件产品可以“免费”,显然能源类产品暂时不具有类似的特征。
  最后,基础设施远未完善。如前所述,脱碳涉及非常广泛的范围,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也将以非常分散而非集中计划的方式进行。软件行业演化到今天这种状况,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历经了数十年、数代的发展,其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沉淀足够丰裕,汇聚的人才、鬼才、天才足够丰富。

创新需政府与企业协同


  2016年11月,国内两位知名的经济学者就“产业政策”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辩论”,但结果和通常的辩论差不多:自说自话,谁也说服不了谁,谁都更坚信自己是对的。不过,这场辩论还是有一个好处,即让更多人去思考,政府在促进创新方面究竟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比尔·盖茨曾经是极为成功的企业家,今天则是典型的“社会企业家”。因此,当他强调“创新”这两个字时,人们会认为他是物有所指而非人云亦云的。在他的解决方案中,政府企业必须协同攻关、前后接力,才能尽快实现“零排放”,拯救人类自己。
  第一,政府应该充当超级天使、超级VC,“在私人投资者因看不到获利方式而不愿意开展研发活动时,政府就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率先开展研发投资”。
  第二,当私人投资者看到获利前景时,政府愿意撒手,交出接力棒。当然,在能源领域,政府向企业交棒的速度要比数字技术慢一些,原因就在于它进步的速度较慢,前期的投入太大。
  第三,充当早期采纳者,最先、最慷慨地采购创新产品。
  互联网、GPS、计算机这些革命性的产品以及许多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都充分展现了政府的上述三种角色。例如,“如果美国政府没有投入资金研发尺寸更小、速度更快的微处理器,那么,个人电脑行业永远都不会有成功之日,其中也包括微软”。
气候大会上的唇枪舌战、明争暗斗、久拖不决以及后续行动上的不作为、假作为,固然让人沮丧,但是,比起环保主义者的失望,那些弱势人群的命运要脆弱得多。

  当然,政府还可以通过立法来增加人们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生活方式的动机,降低“绿色溢价”,如提升化石燃料的使用成本,通过一系列政策激励创新者。这一点,中国政府的做法和行动力堪称表率,对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补贴政策就是典型的例子。而且,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殊为不易。
  当盈利前景比较明朗时,企业这种组织方式的效率会更高、驱力更强。此时,政府的主要角色是创造、维系公平的竞争环境,不再亲力亲为,把接力棒交给企业 。

盖茨的方案绝非定案


  虽然《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提供了一个全景的视角,让人对减排、碳中和这件事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但不能认为盖茨的方案就是标准答案。
  事实上,环保主义者主张的一些前提可能并非板上钉钉,计算机模拟也还没有强大到可以精准预测人类未来的命运。比如,为什么让人惊悚的托马斯预言不免有点哗众取宠的味道呢?批评者一针见血地指出,陆生生态系统中的绝大多数物种会随着温度变化而迁徙。   再比如,升温之后,海平面一定会上升吗?比尔·盖茨的看法是,一是因为极地冰融化,二是因为海水升温后的膨胀。但是,持不同看法的人会说,海平面受大陆冰盖控制,而大陆冰盖变化的时间常数为数千年,因此,海平面大幅升降是不可能的。如果后者是对的,就不能同等对待数十年后的灾难和数百年后的灾难。当然,有时候之所以要把话说得重一些,多是出于传播效率和抢占话语权的需要,因为这样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
  假如绿色低碳的创新能够得以顺利实现,那些杀手级创新、革命性创新会不会产生新的问题呢?一定会产生新的问题。创新产品的广泛应用有可能会得不偿失吗?有可能。
  例如,出行工具在短期内全盘电气化真的是根本之策吗?至少,丰田公司的丰田章男就对此不以为然。在一次发布会上,他针对日本政府计划于2035年后禁售燃油车的政策直言不讳地批评道,如果日本的汽车100%用电力运行,所需的基础设施将耗费日本1 350亿~3 580亿美元,而且,由于日本大部分电力都通过燃烧煤炭和天然气产生,所以,“我们建造的电动车越多,二氧化碳越严重”。
如果人类足够乐观,就应该对自身的进化能力有信心,就应该怀抱一个平常心去做脱碳这件事,而不是急于大规模地借用政府权力。

  此外,不得不说,比尔·盖茨的解决方案中有不少线性的思维。例如,政府只要敢在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上下注,就能赢得未来。再比如,他把互联网、个人计算机、微软的成功都视为政府研发的必然结果。这与事实并不全然相符。
  政府作为早期采用者固然为创新者提供了活下去的慷慨资源,但面向民用的互联网和面向国防的互联网有着非常不一样的理念、思路、逻辑、做法,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创新并非与投入线性相关。例如,个人计算机的诞生,可视为反主流文化运动的一种结果。
  最后,虽然比尔·盖茨一再强调应当尊重欠发达地区的碳排放权、发展权,在脱碳过程中,政府应保全弱势群体的基本诉求和基本尊严,毕竟已经从排放中取得领先优势、好处的人群如果强迫他们减排,既不人道,也不公正。但是,想做什么、知道要做什么和知道怎么做之间常常隔着千山万水,知道怎么做与实际做成什么样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例如,电气化的绿色溢价由弱势群体独力承担的案例并不罕见。
  气候大会上的唇枪舌战、明争暗斗、久拖不决以及后续行动上的不作为、假作为,固然让人沮丧,但是,比起环保主义者的失望,那些弱势人群的命运要脆弱得多。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话语权最弱。也许人们会考虑他们的诉求,但常常并不如此。弱者理解强者,与强者理解弱者一样,都极为困难。激进的碳排放政策,最终会让这些人承受难以承受之重。一旦弱势者丧失了合意的社会角色,成为原子化的个人,将会反噬正常社会的根基,最终破坏脱碳計划。
  因此,如果人类足够乐观,就应该对自身的进化能力有信心,就应该怀抱一个平常心去做脱碳这件事,而不是急于大规模地借用政府权力。如果心态过于焦虑,就会对原本并不确定的信念十分执着。执念越深,对相反、相左意见的视而不见甚至敌意就越强,有时候,就算有显而易见的证据,都会以阴谋论来否定其合理性。
其他文献
一套以某部热播网剧为主题的国际象棋卖到了99美元以上。有趣的是,这一主题并非来自讲述象棋神童成长经历的奈飞人气迷你剧《后翼弃兵》,而是来自HBO推出的《权力的游戏》,后者是一部与国际象棋毫无关系的奇幻剧。  为什么《权力的游戏》能促使商家推出官方授权的主题棋盘,而据说激励了众多新一代棋手的《后翼弃兵》却不行?答案很简单:观众沉迷于《权力的游戏》已有近10年时间,而《后翼弃兵》的热播已经结束,吸引观
期刊
开会是世界性难题,全球71%的领导者认为,他们所参加的大部分会议是低效的。讽刺的是,他们Outlook上的日历依然从早到晚被各种会议塞满。高效、条理清晰、简明扼要的会议需要精心的设计,对于管理者来说,会议不仅能帮助解决工作问题,更是一种了解组织行为和状态的方式。  关于开会这件事,知乎上有一个提问——“呆在一个没事就开会的公司是什么感受”,底下一个回复获得了广大“共鸣”与“好评”:“不要抱怨公司里
期刊
一年迭代33次  通过快速的产品更新与迭代,一年内迭代33次,释放40多种新功能的视频号,视频号日活用户突破了2.8亿,成为品牌抓取和获取流量的新阵地。多样性的内容构成  2020年底视频号平台的视频账号数量突破3 000万,人们日均使用时长达到19分钟, 27个类别内容构建起独具特色的视频生态。从私域到公域  视频号作为微信战略级的产品,相较其他现有功能拥有更多入口,并且在微信生态内全部闭环相互
期刊
2020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提出“双循环”战略,新的战略下我国将成为一个开放性的大国,全球的资源配置、全球的资金流动、全球对中国的看法,变得非常重要。  “双循环”从供给侧和需求侧进行了更加科学的调整,我国经济发展范式将面临根本性的转变。在供给侧,过去位于产业链低端的粗放型、低加工、“两头在外”的产业模式将会逐渐被淘汰升级。創新型的科技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需求侧,过去以投资刺激需求的
期刊
作为普通人,我们往往拥有一种倾向,就是将自己所处的时代看成前所未有、独一无二的。英国作家伊安·莫蒂默(Ian Mortimer)在《變革的世纪》一书中,就曾对每个百年的时代注脚进行过如下总结:11世纪最重要的东西是城堡,12世纪是法律和秩序,13世纪最重要的发明是市场,14世纪最大的变化是瘟疫,15世纪是哥伦布,16世纪是个人暴力的减少,17世纪最关键的是科学革命,18世纪是法国革命,19世纪是通
期刊
过去几年,在社交媒体、新渠道和新消费群体等因素的驱动下,大量新需求被挖掘出来,也造就了一批新品牌的平地起飞,健康食品品牌——麦片“扛把子”王饱饱便是其中之一。  2020年4月,黑蚁资本领投了王饱饱近亿元B轮融资,同年底,又继续加码其数亿元C轮融资。黑蚁资本合伙人杨诚曾表示:“健康食品是黑蚁资本重点关注的方向,麦片作为健康食品里普世性较高的品类,未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大趋势、新人群、好品类,是这件
期刊
如今,组织有了“BP化”趋势。这种变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方向是什么?推进到哪个阶段?未来的难点是什么?本专题选取了BATM(字节跳动、阿里、腾讯、美团)、京东等国内一流互联网公司,以及华为、海尔这两家在组织创新上最前沿的传统企业为研究样本,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上篇提到,在分析阿里、腾讯、京东这几大互联网公司,以及华为、海尔这两家在组织创新上最前沿的传统公司发布的HRBP和FBP岗位说明书时,
期刊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您在文中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双循环”的重要性和意义。那么落地到产业,您认为哪些行业会受益于双循环?  刘胜军:我认为21世纪的一个大概率事件,就是中国这个世界最大消费市场的崛起。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历史机遇,对于企业而言,如果能抓住这个机遇崛起,在任何一个行业都可以做到前几名。具体来看,科技创新是国家鼓励的,尤其是解决核心技术瓶颈的产业,将会有很大的发展。芯片应该算一个。
期刊
一家做了20年To B生意的老牌企业,悄悄杀入了To C的品牌大战,成为“盗火者”。最近几年,玻尿酸“原料大王”华熙生物向产业链下游的C端产品市场发起进攻。明明是老玩家之身,却像个新消费“后起之秀”一样,“唯快不破”地缩短了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  根据浙商证券的数据,2021年1月,华熙生物旗下主打玻尿酸原液护肤品的润百颜和夸迪在天猫旗舰店的销售额分别为4 199万元和7 683万元,同比增速分别
期刊
如今,组织有了“BP化”趋势。这种变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方向是什么?推进到哪个阶段?未来的难点是什么?本专题选取了BATM(字节跳动、阿里、腾讯、美团)、京东等国内一流互联网公司,以及华为、海尔这两家在组织创新上最前沿的传统企业为研究样本,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当前,后台职能部门向中前台业务部门派驻业务伙伴(Business Partner,以下简称“BP”)已经成为潮流。不仅是传统的“人力B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