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学义理批评谫论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x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古代赋的体征描述和批评中,“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是一个经典化叙述。重铺陈、重抒情也成为赋论话语的基本特征。而赋关“理路”却基本上被排除在历代赋论家的视野之外。随着唐宋以来科举试赋的经义化取向、新文赋的兴起和宋代学术的转型,重视赋作义理的批评渐夥,由此形成了赋学自宋元以来主流批评之下的一条潜在线索,共同构成赋学批评理、事、情的完整体系,标志着赋学批评的时代特征和理论多元化趋向的生成。
其他文献
<正>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主张用“解决农民负担”而不主张用“减轻农民负担”的字眼。这是因为,“减轻”二字不科学,能“减轻”就能“加重”,这完全是一种政府行为,在有的地方就可能会出现想减轻就减轻,想加重就加重的现象。“减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此其一。其二是“减轻”的含义并不确切,今年比去年减了,农民负担
<正> 审计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传统的财务审计,本世纪以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经营审计、管理审计和业绩审计,近30年来日益成熟的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发展迄今为止的最高层次,它是帮助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经济效益审计在帮助企业加强科学管理,挖掘内部潜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方面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市场经济越发达,经济效益审计越发展,越重要。为了更有效地发挥经济效益
<正> 内部审计观念是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理性认识。它由内部审计实践决定,深刻地反映着内部审计工作方向和水平,但反过来又对内部审计实践和工作水平具有很大的影响。内部审计方式则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事项进行审计时所采取的策略,它直接受内部审计观念制约。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经过长达近百年的发展,审计观念和审计方式已发生了重大转
<正> 邓大松编著的《社会保险比较论》一书,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社会保险以及各保障内容的比较研究与分析,较为系统地探讨了社会保险的本质内容及其与改革开放的关系,同时对如何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险做了可贵的尝试与探索。该书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该书注重我国与发达国家社会保险的比较研究。邓小平同志1992年春南巡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取和借鉴当
<正> 一、人口预测的作用人口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一方面人口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消费者.在目前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今后经济发展和科教、卫生等事业的发展,都必须考虑到未来时期将要消费这些产品、享用这些设施的人口数,
在讲求“祖宗之法”的政治语境和崇尚典范的文坛风气下,宋人在文学活动中表现出了考辨和仿效前代“故事”的自觉意识,他们习惯于将这种行为称为“修故事”。文学传统中的“故事”具有惯例性、权宜性、群体性等特点,纵观两宋,从官方到民间,既有词垣馆阁故事,也有进士期集故事和乡邦故事。其实这些雅集唱和“故事”可视为“隐性制度”,宋代文士“修故事”的行为可视为“制度考古”。从文学史的意义上说,宋代文坛的“修故事”不同于“复古”,后者的指归在于变革,着力于改造文体、文风;前者的意义在于重现,措意于补苴缺失的传统,续写中断的文
“才子之笔”与“著书者之笔”既是指《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两部具体作品的叙述风格,前者以“作文之法”作小说而后者以“著书之理”作小说;又代表了中国文言小说的两种叙事方式,传奇体追求随意妆点、增饰虚构,笔记体讲究言出有据、据事实录。纪昀因袭了传统的叙事观念,以笔记体小说为正统;今人受西方小说观念影响,视传奇体小说为典范。纪昀对《聊斋志异》的质疑与后人对纪昀小说观念的批判,反映了不同时代背景下小说文体的发展态势以及小说观念的演变状况。
2017年10月13日至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遗产》编辑部、《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和上海市古代文学学会联合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小说戏曲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一届古代小说研究青年学者读书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读书会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刘晓军主持,《文学遗产》编辑部竺青编审、石雷编审,上海师范大学孙逊教授,武汉大学陈文新教授,北京大学刘勇强教授,南京大学苗怀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谭帆教授、程华平教授等八位学者担任点评嘉宾,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十三所高校的十六位青年学者参加了读书会。
文法汇编是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编纂用以指导文章写作的文法著作。万历以来出现了一批注重吸收明人文法新说和文格、文式等文章学资源并加以汇编的作品。通过考察这些文法汇编的选材和编刊情况,可以发现,随着明中叶以来有关时文法度探讨的深入,以及文法阅读需求在文章教育和商业出版推动下的扩张,晚明文章学的发展演进呈现出侧重实践和平民化的近世文学趋向。
分析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这是重要而困难的任务。众所周知,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范畴,是马克思首次引入经济科学的。《资本论》的作者依此得以解决最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确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