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我演喜儿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u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历戏曲改革
  记得上海解放的1949年夏季,23岁的我和徐玉兰大姐,以及“玉兰剧团”全体演员公演至7月份歇夏,随后就接到通知,军管会文艺处要举办第一届戏剧研究学习班,号召大家都去参加。除了上课便是听报告,说过去演戏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现在我们成为国家的主人,演戏是为人民服务。大家顿时觉得地位不一样了,有一种受重视的自豪感、使命感和光荣感。对于眼前这个新世界,我们从一无所知,到将信将疑,再到终于接受,是有一个过程的。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文艺界人士,可能不少和我有着相似的感触吧。
  随后,戏曲改革的大幕渐渐拉开,改戏改人改制。戏改后的第一个剧目是《东王杨秀清》。此剧通过杨秀清、韦昌辉、洪宣娇之间的人物关系,描绘了太平天国内讧所造成的悲剧。徐玉兰演英武干练而刚愎自用的杨秀清,我饰演洪宣娇。接着,我们又演出了根据郭沫若先生的剧本《虎符》改编的《信陵公子》,配合宣传抗美援朝,体现“唇齿相依,存亡有关”的主题。徐玉兰演信陵公子,我演如姬。演出后受到评论界和观众的好评,连演连满一百三十八天共二百五十六场,创造越剧剧目连续上演日最长纪录。由于演出周期长,台上出汗多,加上舞台灯光的强烈照射,我们的戏服都变了色,前后共换了三次,可见该剧很受欢迎。
  不久后,徐玉兰大姐因身体原因去青岛疗养,这段时期我必须独自撑起“玉兰剧团”。这也是我第一次从剧团负责人角度,全盘考虑演出计划、角色安排、票房收入等问题,事事需要亲力亲为。考虑到头肩小生空缺,在剧目选择上,戏份只能大幅度向旦角倾斜。因此,首先我们上演的是《巾帼英雄》,我扮演击鼓战金山的女英雄梁红玉,演出下来效果不错,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
90岁王文娟近影。摄影/王悦阳

  演绎《白毛女》
  在演出过程中,有人向我推荐了《白毛女》这一题材。当时,决定排这个戏的时候,我还是有些顾虑的,那时正逢“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各家剧团纷纷上演现代戏,但生意都不太好。“白毛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还拍了电影,影响很大,观众对此肯定没有太大的新鲜感,会卖座么?要知道,那时候完全是依靠演出的票房收入来保证演员的基本生活。剧团里的老大姐钱妙花也劝我:“玉兰又不在,加上我们也没有钱做新的衣服,还是不要排了吧?”但我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一个是因为《白毛女》是来自解放区的好戏,有强烈的进步思想,第二个则是因为当时我十分年轻,也很积极向组织靠拢,要求进步。我脑子里就一个简单的想法,无论怎样,越剧演出解放区带来的进步戏,总归是积极要求进步的表现吧!
  
  说干就干,那时演出密集,不可能有大块时间排新戏,我们都是趁着日夜场(下午、晚上各演一场)的间隙,以及上午的时间,一段一段排练,由剧团的编剧根据《白毛女》的歌剧剧本,剧情不变,人物不变,改写成四六句的越剧唱词,再由作曲和演员共同完成唱腔,随后是剧团的导演为我们排练,有时候夜戏演完还要接着排,直至凌晨一二点,第二天早上起来再接着继续……最后直到《白毛女》的彩排,我们用了整整一个通宵。当时由我扮演喜儿,钱妙花演杨白劳,徐慧琴演大春,筱桂芳演穆仁智。在排演过程中,我们基本上靠自己的发挥,当时我看过田华演的电影版,也看了半出沪剧同行演出的版本,其他就一无可借鉴的版本了,只能凭借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经历,加上自己的发挥与表演。应该说我们的演出是尽量往生活化方向靠的,比如喜儿逃出黄世仁家,在山上盼望大春哥来拯救她,就表现得很真实,风吹了起来,白发飘飘,眼神凄迷,凝望远方……因此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是一出越剧全女班演绎的《白毛女》,这也是该剧颇为特别的地方吧。
  万万没想到,演出之后,票房居然很好,我们连演了一个月,天天日夜场,基本上做到了场场客满。要知道,当时的剧场管理很严格,不是轻易贴出“满座”牌子的,记得有一天,我的几个老戏迷路过剧场,看到客满的霓虹灯没有亮起来,很是奇怪,于是去问剧场经理,原来当天有十几张戏票还没卖出,戏院就坚决不肯贴“满座”,于是她们赶快买下票子,高高兴兴地看着“客满”的霓虹灯亮了起来。由此可见,越剧《白毛女》的上座,是真正靠观众的口口相传与争相捧场换来的。不仅如此,观众在看戏过程中的反应也十分强烈,每次演到杨白劳喝卤水自杀,以及喜儿被黄世仁抢走时,台下总是时不时传来抽泣声。
  在演出过程中,还有一件趣事。因为一时没有短发头套,筱桂芳扮演穆仁智时,就把长发盘起来,用发夹固定,再戴一顶瓜皮帽。一天,演到最后一场“公审”时,台下一名解放军战士观众突然站了起来,愤怒地喊道:“穆仁智,把帽子脱了,脱了!再不脱就枪毙你!”原来,那时候坏分子被批斗是不能戴帽子的,但我们疏忽了这一点。筱桂芳吓坏了回到后台就哭了起来。我安慰她说:“那位战士肯定是太入戏了,这也说明你演得像嘛!”筱桂芳哭着说:“解放军手里有枪,万一真的开枪了怎么办?我再也不演这角色了!”说归说,第二天她照常参加演出,还剪去了自己的长发。这件事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演出效果之强烈,说明这个戏是有观众基础的,同时也提醒我们,演戏必须深入生活,不能闭门造车。
  舞台缘不断
  自1951年演出越剧《白毛女》以来,至今已过去六十多年了。没想到在2006年,我八十岁举办专场《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时,这出戏又被搬上了舞台,由我的学生王志萍与赵志刚演出了“重逢”一折。由于年代久远,当初的剧本和唱腔都没能留下来,但这次学生们重新演绎的版本,还是让我很感欣慰,不少专家看后,也都建议我帮助他们恢复全剧上演。“重逢”表现的是解放后大春到山洞中找到饱受欺凌、避世多年的喜儿重逢的场面,为了表现“白毛仙姑”所特有的野性风格,王志萍也吸收了一些芭蕾舞的元素,设计了不少旋转、翻滚的身段,以突显其在身段上的长处。这折戏从复排到演出,我全程参与了,也有了不少新的体会,我总觉得,越是一个革命的结尾,就越要演得亲切而不程式化,要用人性的真诚去感动喜儿,去抚慰她受伤的心灵,把“硬”的题材表现得更“软”一些,更越剧一些。
  如今,我已是九十岁高龄,但我觉得自己还不老,还能为越剧再做点什么。明年,我将策划举办一个新的专场,如果身体允许,我还希望能够亲自登台,为热爱我的观众们再表演一回。当然,我相信这次专场中也一定少不了这出在我艺术生涯中颇为特别的作品——《白毛女》。
其他文献
爸爸:“儿子,你的驾照终于考下来了,老爸带你去看车!”  儿子:“老爸,我爱你!”  爸爸带着儿子逛了宝马、奔驰、路虎、保时捷等豪华品牌车的专卖店。  儿子激动地掉泪了,说:“老爸,没看出来,你这么有钱!”  爸爸微笑着拍拍儿子的肩膀:“儿子,记住啦,这些车,你以后千万别撞啊!”  原来如此  孩子:“妈妈,明天是我的生日。”  妈妈:“知道,你快去睡觉。我会给你买最潮、最流行、最好看的新衣服。”
星星火炬伴我行
星期六的晚上,我的蜗牛用它那小小的身体,表演了一次杂技。  表演开始了!瞧!它正在走钢丝:最初,它缩在自己海螺般的“房子”里。过了一会儿,它伸出头,用它那触角似的眼睛四处张望,看看周围是否有危险。确定一切安全后,它就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地沿着钢丝向前走。走到一半时,它的脖子抬得更高了,想必是觉得:胜利的终点近在眼前了吧。快看!快看!它怎么到钢丝下面了呢?我想,它一定是想要表演一个高难度动作,让我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妈妈给我买了一条“三段红白”锦鲤。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辛福”。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先苦后甜”。妈妈每天逼我看书写字,这多累啊!可是,当我考试得了满分,我又觉得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付出辛苦的劳动,就会收获甜蜜的幸福。我的这种感觉,小锦鲤一定可以明白的。我还给它取了小名——福儿!  我给福儿喂什么东西,它都会乖乖地吃完。不过,福儿最喜欢吃高级锦鲤饲料和面包屑。每天放学回到家,我就会
我们是大熊猫星雅和武雯。今年是中荷建交四十五周年,我们作为两国间的友谊使者,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启程去往荷兰。看,我们有出国护照哦。  我们乘坐了涂有专属名字和头像的专机。落地荷兰机场之后,我们享受了帝王级的待遇——十几辆引导车和警车护送,数百家国际媒体齐聚等候,庞大的荷兰粉丝群热情地挥舞着大熊猫彩旗。  车子到了市区后,我们一看,哟,连公交车顶上也爬上了“大熊猫”。当地的甜品店
还记得罗大佑感伤低唱的那首《美丽岛》---"离别黄昏后,相会在断层底。泪眼美丽岛,为君生为尔泣……"这曾是我最喜欢的歌曲之一,在那时,我对"美丽岛"有很多美丽幻想。  但现实是,两岸"三通"迄今并未真正实现,台湾成为大陆普通民众遥想的一道风景线。跟随周刊记者的笔触,我们似乎也去宝岛"游走"了一圈。台湾民众坦言,"我们更关心台湾的经济"。两岸"血浓于水"的中国人处事方式,台北市文化官员对于台北文理的
在古代,斗茶可谓风靡(mí)一时。  斗茶,就是比谁沏的茶好,又名斗茗、茗战,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一种娱乐。  宋代是一个极讲究茶道的时代。每年清明节期间,新茶初上,最适合斗茶了。斗茶的场所,一般选在有规模的茶叶店:前厅阔大,为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厨房,便于煮茶。有些人家,有比较雅洁的内室和有花有草的庭院,或临水,或清幽,这些都是斗茶的好场所。  参加斗茶的人,大多是一些名流雅士。
俗话说,“不怕生错命,就怕起错名。”中国文化对起名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于是,给孩子取个好听吉利的名字,是不少父母的心愿。  前不久就有报道说,60后70后里“建国”、“振华”高频重复,80后90后里“俊杰”、“婷婷”到处可见。原以为00后和10后的名字最该百花齐放了,未料70后80后父母受了琼瑶电视剧、郭敬明小说和总裁公子剧“荼毒”,什么子轩、雨泽、子涵、诗涵,简直就是爹妈青春美梦的映照。  
小明参加一次野外求生训练时,为了生火,什么招都用上了:钻木取火,手磨出血泡了也没生起火;用放大镜对着太阳照枯叶,眼睛都快看瞎了还没生起火。看着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小明划亮一根火柴:“难道我真不适合在野外生存?”  去醫院看病,护士看了看诊疗卡上的照片,疑惑地问道:“怎么看着不像你啊?”我冷静地回了一句:“请以实物为准。”  看着昏昏欲睡的学生,生物老师怒了:“我们有些学生,不进化,反而退化。短短一节
世上钻石千千万,颗颗闪耀不简单。我们这里要讲到的,是那些真正可以被称为传奇的钻中之钻。  它叫“库利南”,于1905年发现于南非,无色透明、没有瑕(xiá)疵(cī)、品质极佳。1908年,这颗巨钻被分解成多块后进行加工,其中最大的一块被称为“非洲之星”或“库利南1号”。  “非洲之星”为水滴形,有74个切割面,晶莹完美。1910年,这颗被称为“世界钻石之王”的名钻被镶嵌在了英国国王的权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