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世界的凋蔽 与传统文化的挽歌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m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篇小说《秦腔》以我国的西北民间生活为题材,将清风街所发生的一切琐碎小事串联在一起,向世人展示了传统文化日渐凋敝的景象。本文主要分析《秦腔》中的琐碎小事,从传统生活方式改变、传统道德沦丧两个方面探讨传统文化的没落。
  关键词:乡村世界;文化凋敝;《秦腔》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01
  引言:
  作家贾平凹的《秦腔》以民间传统文化和艺术作为线索,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紧密联系在一起,实则反映了现在社会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摩擦与碰撞。笔者认为《秦腔》可以称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救星,是一首不朽的文化挽歌。
  1.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
  土地自古以来就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安居乐业、赖以生存的坚实基础。在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发展中,农民的愿望就是风调雨顺,所以农民与土地之间的感情是不可言喻的。小说中的夏天义可谓是这崇敬土地、敬畏自然的典型代表,但现代文明不断涌入农耕社会,也让夏天义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伴随着金钱的诱惑,农民的生存方式也不再以传统的农耕文明为主,土地正在走向衰落。
  夏天义为了让土地得以留存,让自己的子孙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不顾惜自己年迈的身体务农、修建水沟,为了不让农民的土地被侵占,阻止修建工厂、修建道路,反对一切破坏耕地的行为,最终因为一次意外永远地埋葬在“自己的”土地中。而夏天义的子女,并没有继承父亲的意志,在这一代人眼里土地已经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他们更重视产品经济发展。为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要在耕地上建立农贸集市,在君亭的眼中粮食是充足的,但是赚不到钱农民就会过得不幸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农贸集市很快建立起来,虽然改变了农民的生活现状,但是也将外面的不良风气带到了这个民风朴素的小街中。而到了夏天义的孙子辈,人民宁愿去外地打工,也不愿去地理耕田,如翠翠到省城去干一些说不出名堂的营生,村里的精壮劳动力大都已经外出打工,以至于村里的老人死去都没有能够抬得动棺材的人。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所有的经济发展都是以农业为基础,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来源于农耕文明。所以保护我们的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现存的传统文化,也正是有这样朴素的传统文化,才能造就我国绵延的文化历史,这才是我们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承载力的来源。
  2.传统道德的沦丧
  随着秦腔的日渐凋零以及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清风街农民的道德标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现代生活方式不断涌入,已经让每位农民变得唯利是图、利欲熏心,农民的那种正直、善良已经消失殆尽,其主要表现在孝道沦丧、奢靡之风、淫乱之风、扒窃之风、名利之风等等。
  当商品经济盛行,夏天义的五个孩子都开始变得势利,在二婶患上白内障后,其孩子不但不进行治疗,还嫌弃她是个没用的“东西”并恶语相加。为了招待县商业局长,各级政府领导,村支书也是花了不少心思搞招待。而为了让自己过上舒服的日子,雷庆妻子梅花只顾自己赚钱,与乡亲们之间的感情也越发淡薄;当地两大家族为了名利斗的遍体鳞伤,为了金钱造就了豆腐渣工程的教学楼,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
  在当地居民眼中,已经没有亲情、友情、爱情、乡情之说,在他们眼中只有钱,为了金钱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种种不良风气严重扰乱了人心,清风街已不再民风古朴,变成了一个物欲横流、乌烟瘴气的是非之地。
  3.关于叙述者
  小说的创作内容和精神从来都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秦腔》中的清风街实则是作者的根、作者家乡棣花街,小说中的人物原型与作者的左邻右舍都有关系。因此,小说更能反映生活中各种矛盾和摩擦。笔者认为,小说中的半疯不傻、半疯不疯、神经恍惚 的叙述者的出现有点突兀,这是因为小说的总体基调造成的,虽然素材来源于生活,但其表现形式更具备艺术化,这就造成感情表达上容易“過激”和“变味”。《秦腔》的总体基调是为了表现当代社会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是为反映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欺瞒、背叛、纠葛,与其引入一个精神恍惚的叙述者,不如采用更为普通的第三人称叙述模式,这样更能体现文章的韵味和朴素之情,这样更能贴近生活,让读者领会到作者更深层次的含义。
  虽然正文中的叙述者可能并不令人满意,但是《秦腔》的《后记》中的总体情感基调则十分“贴地气”,让读者有种读散文的感觉,文章看起来是那么舒服,表现形式也让读者耳目一新。这一段《后记》虽然在表现手法上让人觉得很舒服,但并不能体现作者当时的创作心情,采用一个精神恍惚的叙述者更能折射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矛盾。
  结语:
  总之,通过作家贾平凹笔下的《秦腔》,我们很容易感受到现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对于传统文化日渐凋零的忧虑。深入研读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作家的细腻心思和担忧。现阶段人类社会经济、文化都在不断进步,但人类进步的节奏过快,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初心”,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日渐没落,这不利于我国青少年发展,也不利于我国文化的传承。因此,经济要发展,文化也要保留,两者皆不可抛弃。
  参考文献:
  [1]贾平凹.秦腔[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
  [2]孙新峰.《秦腔》荣获茅盾文学奖的文化意义[J].商洛学院学报,2009(1):27.
  [3]刘同兵,王治国.真实的乡村迷茫的情感[J].商洛学院学报,2008(1):35.
其他文献
摘 要:德语是一门有着明显性别范畴的语言,而德语人称名词的性别又分属于自然性别体系和语法性别体系。本文通过对德语人称名词中性别指称的分析和研究,归纳总结出三种性别指称方式,即语法方式、词汇方式及构词方式,从而也进一步印证了德语人称名词自然性别与语法性别之间息息相关。  关键词:德语;人称名词;性别指称  [中图分类号]:H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
摘 要: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可以提高我国群众的整体素质,通过各种文化活动的交流可以满足群众自身的知识和精神需求,贴近群众文化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也可以推进经济时代发展。跟紧时代的步伐,加强群众的基层文化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群众文化;基层;策略  作者简介:李彦萍,英语专业本科。  [中图分类号]:G24 [文
摘 要:《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出现了两次较隆重的元宵节,即元妃省亲庆元宵与宁国府祭宗祠、荣国府夜宴庆元宵。元宵佳节的盛宴与繁华不仅仅反映了贾府的奢华与富贵,更深层次的揭露了贾府月盈则亏、由盛转衰的不祥之兆。文章通过两次元宵佳节的对比分析,探求其深层意义,从宗法制度下的礼教文化、亲情伦理和贾府大喜终成大悲这三方面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红楼梦》;元宵佳节;宗法礼教  作者简介:张丽(1993-),女
摘 要:宋代杰出女作家李清照的词作有着独特的抒情特色和语言特色,本文将着笔对李清照婉约词进行研究,来论述其婉约词。首先从李清照婉约词的创作背景进行阐述,李清照出身士大夫之家,深受家庭熏陶,从小便有着良好的文学修养,其词中更是体现了她独特的女性意识。然后,从李清照少女、少妇、老妪三个年龄阶层来阐述其抒情艺术。  关键词:李清照;婉约词;抒情艺术  作者简介:夏娟(1994.7-),女,湖南汉寿人,长
哲学,我认为是一个人或是一群人的理论体系,也许适用于世,又或许超脱于世。但无论这个世界将其评判为对或者错,这些思考的所得都属于哲学。  人类自生产力有所发展,日子有了空暇时间可以思考以来,一直未停止其在精神层面上的探索与追问。其中的很多至今仍是未解甚至无解。比如生命。生命为何而存在?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当生命走到尽头,那尽头的后面将会是什么?无数先哲与闲人对之众说纷纭,但那不过是一种主观的解释而已。
摘 要:文艺复兴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主张借助古代文化精神摧毁以“神”为中心的封建宗教道德意识形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新的思想文化体系,在文学的文化精神上主张以人为本,着力描写现实生活、肯定人的权力,再现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欲求,关注现实的人生,在总体上体现为一种“人文主义”思想。作为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影响着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所以,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不但具有强烈的时代色
摘 要:李义府在历史上饱受诟病,但文学过人,存诗八首,数量不多,却很有初唐诗的时代特点。本文结合李义府的生平和社会历史背景来论述其宫体诗,咏物诗以及贬谪诗的主要成就,揭示其艺术价值,并从中总结出初唐诗歌的大体特征。  关键词:李义府;宫体诗;咏物诗;贬谪诗;初唐  作者简介:陈鑫(1994-),男,湖南科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唐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庄子可谓先秦诸子中第一矛盾之人,庄子哲学也始终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心与身,灵与肉,无限与有限,超俗与随俗,不可言说与已经言说。清人胡文英曾言:“人知三闾之哀怨,而不知漆园之哀怨有甚于三闾也。盖三闾之哀怨在一国,而漆园之哀怨在天下;三闾之哀怨在一时,而漆园之哀怨在万世。”[1]在庄子那些冷漠颓废、不动声色、看破一切的洒脱之中,其实饱含热烈、积极、绝望的深情。  关键词:庄子;生死观;悲剧意
摘 要:在“诗”的发展历史中,它的审美追求一直是诗人、学者、美学家们争论不断的话题,而“崇高”又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审美倾向。本文则以当代先锋派诗人韩东的《有关大雁塔》一诗为例,探讨当代诗歌对待“崇高”的不同审美态度。  关键词:当代诗歌;崇高;先锋诗派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01  一、有关崇高  众所周知,谈论艺
基金项目:本文是内蒙古科技大学项目(项目编号:2015XYPYW07)空间视域下的伍尔夫作品研究成果。  摘 要:《到灯塔去》是英国著名意识流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文中的拉姆齐夫人形象备受关注,对该人物的分析两级分化严重——“房中天使”般的完美女性还是完全臣服于男性的反面人物。本文从空间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禁锢在男权建构空间中天使身份之下,隐藏在楔形的黑暗内核中的拉姆齐夫人的真实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