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 030006
摘要: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下,人们只习惯于从概念上去理解宏观费用控制,很少真正有效地利用系统工作来控制好项目费用,结果造就了很多“三超”(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工程,建设单位一再地追加投资,使得资金管理和生产运作出现问题,严重的使项目由赢利变为亏损。
关键词:工程造价;前期控制;看法
引言
我们知道,任何工程项目都要经过可研、立项、设计、招投标、采购、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阶段,从各阶段发生费用的比例来看,可行性研究阶段仅占1%~2%,设计阶段占 5% ~6%,而施工阶段占90%以上,竣工阶段占1%以下。但是从对费用的影响程度来看,可行性研究阶段占80%,设计阶段占15%,施工阶段占 5%,而竣工阶段为0%。由此可见,发生费用最大的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并不大,而发生费用小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和设计阶段却对工程造价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要彻底改变基本建设项目中普遍存在的“三超”现象,必须把工程造价控制重点放在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和設计阶段。笔者结合十年来的工作经验,谈谈在前期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而常常引起大家重视和耗费时间精力的“费用控制工作”却集中在施工阶段,建设的甲、乙双方可以为了一段管道的工程量大小以及套用定额的差异而争论不休,直到精疲力竭才勉强达成一致,殊不知这样往往是事倍功半。事实上,工程造价的控制重在前期。
一、可行性研究阶段造价的控制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依据,是为了防止和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提高投资效益,而投资估算则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投资估算的准确程度,不仅影响到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而且也影响到今后工程造价的控制。做好投资估算,一方面要充分估计投资,避免漏项掉项,以防建设后期出现投资严重不足,建设资金短缺现象。另一方面要避免高估冒算。科学合理地做好项目经济效益分析,确保决策的正确性,还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工程造价人员应在充分理解项目的基础上,做出全面的估价报告。为此,工程造价人员必须参与项目规模的确定,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地区及建设地点的选择,生产工艺和平面布置方案的确定以及设备的选用等方面的工作;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方案选比的同时,提供投资方面的经济参考数据,使得项目在技术先进可行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经济合理。
2、在具体编制投资估算时,要正确引用经验数据、地方标准、行业法规等等,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度。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专业人员提供的很多基础数据都较粗略,这就要求造价人员在与专业技术人员协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应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同时,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经常深入现场,提高感性认识,注意收集积累资料,建立不同类型、不同标准、不同结构体系的技术经济数据库,以便在投资估算中提供有价值的估价依据。
3、以数据为基础,为项目决策者提供有力的参考。造价人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使用的基础数据、基础资料的可靠性负责,据实比选,据理论证,决不能只服从于长官意志,盲目增加投资或削减费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决策者的意见对项目的顺利实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投资估算如果超过原定目标,就会使决策者犹豫不决,此时作为造价人员,决不能人为地压低费用,而是应该根据现有数据,与设计人员一起拿出调整方案,供决策者了解在保证技术可行的前提下怎样合理地节约工程费用,从而真正起到参谋的作用。
二、设计阶段造价的控制
在工程中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经济的思想,认为工程成本的提高是由施工管理不善、建筑材料涨价等造成的,而控制工程投资仅仅是技术经济人员的事,但实际上因设计方案不合理,设计质量不高所造成的投资浪费及成本提高,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一个优秀的设计项目必须在满足产品质量、规格、产量的基础上做好多个方案,并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力求达到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以及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真正将费用控制贯穿于整个设计阶段。要做到这一点,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1、应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每一项工程,可以有不同的设计方案,从而有不同的造价,怎样以较低的总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必要的功能,从而提高产品的价值,是价值工程所关注的问题。在工程设计中,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将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进行多方案的技术比较,优化设计从而节约投资。
2、实行限额设计,控制投资支出,有效使用建设资金。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不突破总投资限额。我国的限额设计才刚刚起步,要真正推广实施还有一定难度,还需一定时间,但是只要我们树立起经济意识,并将其贯穿于设计工作中,限额设计就一定能取得巨大的成果。
3、通过控制设计质量来有效地控制工程投资。众所周知,如果设计中出现一些错误,轻者给施工带来麻烦,增加工程费用,重者影响整个项目的生产投入,白白浪费投资者的资金。那么,设计质量是否真的会被有效地控制住呢?设计成果是设计者们共同智慧的结晶,这一方面是说设计需要不同专业、不同部门人员的共同参与,另一方面,由于沟通不及时、信息传达错漏、计算错误等所产生的失误也再所难免。事实证明,只靠积极性、经验等不能控制好工程的设计质量。于是很多工程公司、设计院利用很多系统、工具来控制质量,现在有了让人们信服的ISO9000 质量保证体系,同时也有了象SPDA、PKPM 系列软件等优秀设计工具来帮助人们改进设计质量。除此以外,工程造价人员还应和专业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定期召开专题造价控制联系会,以了解和分析当前状况,同时,也可针对设计中出现的隐患、投资产生的变化采取措施,使工程的费用状况及时真实地反映出来,保证工程造价在设计阶段得到有力的控制。
三、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工程费用控制人员也在不断地学习提高,把过去简单的静态工程投资体系发展成为动态的、全方位的、系统的管理体系。可以预见,工程造价的控制将会在项目的顺利实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摘要: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下,人们只习惯于从概念上去理解宏观费用控制,很少真正有效地利用系统工作来控制好项目费用,结果造就了很多“三超”(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工程,建设单位一再地追加投资,使得资金管理和生产运作出现问题,严重的使项目由赢利变为亏损。
关键词:工程造价;前期控制;看法
引言
我们知道,任何工程项目都要经过可研、立项、设计、招投标、采购、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阶段,从各阶段发生费用的比例来看,可行性研究阶段仅占1%~2%,设计阶段占 5% ~6%,而施工阶段占90%以上,竣工阶段占1%以下。但是从对费用的影响程度来看,可行性研究阶段占80%,设计阶段占15%,施工阶段占 5%,而竣工阶段为0%。由此可见,发生费用最大的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并不大,而发生费用小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和设计阶段却对工程造价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要彻底改变基本建设项目中普遍存在的“三超”现象,必须把工程造价控制重点放在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和設计阶段。笔者结合十年来的工作经验,谈谈在前期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而常常引起大家重视和耗费时间精力的“费用控制工作”却集中在施工阶段,建设的甲、乙双方可以为了一段管道的工程量大小以及套用定额的差异而争论不休,直到精疲力竭才勉强达成一致,殊不知这样往往是事倍功半。事实上,工程造价的控制重在前期。
一、可行性研究阶段造价的控制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依据,是为了防止和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提高投资效益,而投资估算则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投资估算的准确程度,不仅影响到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而且也影响到今后工程造价的控制。做好投资估算,一方面要充分估计投资,避免漏项掉项,以防建设后期出现投资严重不足,建设资金短缺现象。另一方面要避免高估冒算。科学合理地做好项目经济效益分析,确保决策的正确性,还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工程造价人员应在充分理解项目的基础上,做出全面的估价报告。为此,工程造价人员必须参与项目规模的确定,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地区及建设地点的选择,生产工艺和平面布置方案的确定以及设备的选用等方面的工作;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方案选比的同时,提供投资方面的经济参考数据,使得项目在技术先进可行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经济合理。
2、在具体编制投资估算时,要正确引用经验数据、地方标准、行业法规等等,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度。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专业人员提供的很多基础数据都较粗略,这就要求造价人员在与专业技术人员协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应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同时,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经常深入现场,提高感性认识,注意收集积累资料,建立不同类型、不同标准、不同结构体系的技术经济数据库,以便在投资估算中提供有价值的估价依据。
3、以数据为基础,为项目决策者提供有力的参考。造价人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使用的基础数据、基础资料的可靠性负责,据实比选,据理论证,决不能只服从于长官意志,盲目增加投资或削减费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决策者的意见对项目的顺利实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投资估算如果超过原定目标,就会使决策者犹豫不决,此时作为造价人员,决不能人为地压低费用,而是应该根据现有数据,与设计人员一起拿出调整方案,供决策者了解在保证技术可行的前提下怎样合理地节约工程费用,从而真正起到参谋的作用。
二、设计阶段造价的控制
在工程中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经济的思想,认为工程成本的提高是由施工管理不善、建筑材料涨价等造成的,而控制工程投资仅仅是技术经济人员的事,但实际上因设计方案不合理,设计质量不高所造成的投资浪费及成本提高,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一个优秀的设计项目必须在满足产品质量、规格、产量的基础上做好多个方案,并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力求达到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以及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真正将费用控制贯穿于整个设计阶段。要做到这一点,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1、应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每一项工程,可以有不同的设计方案,从而有不同的造价,怎样以较低的总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必要的功能,从而提高产品的价值,是价值工程所关注的问题。在工程设计中,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将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进行多方案的技术比较,优化设计从而节约投资。
2、实行限额设计,控制投资支出,有效使用建设资金。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不突破总投资限额。我国的限额设计才刚刚起步,要真正推广实施还有一定难度,还需一定时间,但是只要我们树立起经济意识,并将其贯穿于设计工作中,限额设计就一定能取得巨大的成果。
3、通过控制设计质量来有效地控制工程投资。众所周知,如果设计中出现一些错误,轻者给施工带来麻烦,增加工程费用,重者影响整个项目的生产投入,白白浪费投资者的资金。那么,设计质量是否真的会被有效地控制住呢?设计成果是设计者们共同智慧的结晶,这一方面是说设计需要不同专业、不同部门人员的共同参与,另一方面,由于沟通不及时、信息传达错漏、计算错误等所产生的失误也再所难免。事实证明,只靠积极性、经验等不能控制好工程的设计质量。于是很多工程公司、设计院利用很多系统、工具来控制质量,现在有了让人们信服的ISO9000 质量保证体系,同时也有了象SPDA、PKPM 系列软件等优秀设计工具来帮助人们改进设计质量。除此以外,工程造价人员还应和专业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定期召开专题造价控制联系会,以了解和分析当前状况,同时,也可针对设计中出现的隐患、投资产生的变化采取措施,使工程的费用状况及时真实地反映出来,保证工程造价在设计阶段得到有力的控制。
三、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工程费用控制人员也在不断地学习提高,把过去简单的静态工程投资体系发展成为动态的、全方位的、系统的管理体系。可以预见,工程造价的控制将会在项目的顺利实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