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澳跨境合作标本意义的几点思考

来源 :珠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ysn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门是个典型的“小宇宙、大能量”的城市代表。澳门虽小,只有32.8平方公里,但是人均GDP稳居世界前三;澳门虽在国家地图上仅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但对“一国两制”的“星火”作用极大。横琴与澳门隔河相望、一衣带水,全面深化琴澳合作,既是国家赋予双方的应有之责,又是两地民众的热切期盼,更对“一国两制”新实践具有重大的标本意义。
  纵观区域经济学各类范畴,区域合作同时受到对称和非对称因素的影响。对称因素包括:相邻地理位置,相近的经济发展水平,平等的政治行政地位,相近的规则体系。非对称因素有:地理位置不相邻,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不平等的政治行政地位,不同的规则体系。琴澳合作属于典型的跨境区域合作,既有位置相邻的对称性因素,又有经济水平差异大、行政地位不等和资源依赖不同等非对称因素。若想引领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必须通过各类途径和变通手段,拉平各类非对称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衡量跨境区域合作成功与否的观察视角有很多,但核心指标有六:沟通机制畅通、设施联通、通关便利、产业融通、民生共享、规则衔接。这六个要素既有横向的网络联系,又有纵向逐级递进的演进规律。回顾琴澳合作十一年历程,特别是跨入自贸时代五年来,琴澳在这六个方面都有了丰硕成果。
  一是在沟通机制上,从原来琴澳各自将协调问题上报国家相关部门,发展到横琴设立澳门事务局,与澳门建立直线沟通机制,沟通效率大幅提升,再到当前中央设立湾区办统筹协调国家层面跨区域问题,已基本磨平了各类沟通障碍。二是在设施联通上,横琴口岸建设完成,澳门莲花口岸将整体搬迁至横琴口岸。三是在通关便利上,横琴口岸实现24小时通关,澳门单牌车自由入出横琴,开通琴澳跨境通勤专线。四是在产业融通上,从2009年的仅有5家澳门企业到目前的2400余家,年均增长84%,总数占珠海市的44.6%,其中横琴自贸试验片区近五年新增澳资企业2141家,占廣东省近五年新增澳门投资企业的51%。5平方公里粤澳合作区产业园,25个澳门项目开工建设。澳门四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全部在横琴设立分部。五是在民生共享上,“澳门新街坊”综合民生项目土地已出让签约。澳门居民跨境购买物业超过6000套,近400名澳门居民在横琴参加跨境医保。在横琴就医澳门居民超过1万人次。六是在规则衔接上,顺利实施“港人港税、澳人澳税”,国内首创鼓励澳门企业跨境办公,拓展澳门中小企业发展空间。
  从总体上来说,影响区域合作的非对称因素在逐年减少,比如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已经从2009年初的“一边稻田鱼塘、一边金碧辉煌”,演变为当前交相辉映的“一河两岸”新格局,横琴环澳产业带基本建成;在规则体系方面,横琴对澳门社工、港澳导游和领队、建筑领域专业人士等执业资格单向认可。在一些合作领域,双方共同推出了很多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新性举措,并已在其他地方复制推广。比如,横琴的“分线管理”政策框架已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复制推广;“澳人澳税”政策已成功复制推广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澳门单牌车自由入出横琴政策也正酝酿覆盖到香港单牌车范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由澳门公营公司建设运营的开发模式,也在“澳门新街坊”项目上得到推广。
  当前,随着横琴开发正由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逐步转向产业导入和城市民生配套阶段,琴澳合作也面临三个转变:一是在对澳合作阶段上,总体上正由初期的“项目建设期”向“产业导入期”转变。二是在对澳合作主体上,正由大企业集中进驻逐步拓展为广大澳门中小企业和澳门普通居民特别是澳门青年陆续进驻。三是在对澳合作层次上,由单纯的项目合作向产业协同发展、通关更加便利、民生充分共享、规则体系系统衔接的全面深度合作转变。这三个转变对从国家层面重新定位和谋划琴澳合作提出了强烈的呼唤和需求。
  但是,反观当前横琴绝大部分政策举措和规则体系仍然按照内地政策体系框架执行,还有待突破。澳门实行“自由港”经济体系,税制单一、税负轻,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只承担最高12%的所得税,并且还有较高的豁免额度,与内地税收制度落差巨大,国际人士和资金进出自由、货物通关基本自由。受制于不同的经济社会制度和法律规范,横琴与澳门在税制、税负、货物人员通关等标准不同,澳门中小企业以澳门“自由港”的投资标准衡量横琴的投资门槛,很自然地产生“门槛高”的感觉。比如澳门中小企业,特别是广大零售门店和餐饮企业进驻横琴的意愿十分强烈,但是澳门零售门店销售的都是国际免税货物,餐饮企业用的原材料都是国际免税食材,海鲜食材来自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该类货物进出澳门十分便利。但是这些中小企业要来横琴经营,则直接视同进入内地,国家有很多成文的法律法规都有硬性约束,税负水平要按照内地水平征收,比澳门高很多;食材也要经过海关的检验检疫等较长通关程序,对生鲜类食材的保存造成不便。更有甚者有一位澳门居民举了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他在澳门打包了一个盒饭,却不能通过关口带到横琴来吃,因为按照现行通关规定,类似盒饭等物品都要检验检疫,是不允许随身携带的。横琴想要在这些规则体系上推出系统性的创新举措,作为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空间十分有限,亟待国家层面至上而下地推出一系列深层次系统性的开放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2月20日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时,特别指出:“当前,特别要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为澳门长远发展开辟广阔空间、注入新动力”。当晚,国家发改委发文明确“积极支持在横琴设立粤澳深度合作区”。可以预见,横琴在不久的将来,将正式迈入“粤澳深度合作区”时代,通过优化“分线管理”政策,在民商事法律适用、贸易等领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造与国际规则高度衔接的营商环境,构建粤澳双方共商共建共管的体制机制,澳门自由港的部分规则体系将延伸到合作区,一些长期制约琴澳合作的体制性因素将被逐步化解,长期影响区域合作的非对称因素将迅速弥合,“一国两制”的制度叠加优势将在横琴充分彰显,合作区新的合作模式将为“一国两制”新实践作出新的探索,积累新的经验,具有新的标本意义,进而对粤港合作和两岸合作新模式进行一些有益探索,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应有贡献。
其他文献
春日横琴,花木葱茏、艳阳高照。走进位于小横琴社区的澳门街坊总会广东办事处横琴综合服务中心,一间间宽敞明亮的活动室里,传出阵阵欢声笑语,热闹一片。自2019年11月揭牌启用以来,这里已经成为不少横琴居民的日常“打卡点”。  这是澳门社团在内地开设的第一个社会服务中心,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服务领域的深度合作示范项目。“该中心有13名澳门街坊总会的资深员工常驻服务,并直接引入澳门社工人才、服务项目和服务
期刊
2020年4月14日,气温毫无征兆地就已经上升到了20度,舒适的温度不仅让植物萌发新芽,也把充足的阳光带回视野之中。位于横琴新区中东部的横琴口岸,一片忙碌景象。  在距离横琴口岸直线步行距离800多米的横琴总部大厦,我们见到了参与横琴口岸建设的珠海大横琴口岸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彤。他拿来了两幅关于横琴口岸的规划图,“看这个图,你们会有更直观的了解。”  张彤与横琴口岸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99年。“
期刊
2009年成立的大横琴集团与横琴新区同年诞生,是《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的“两层机构、一站式服务”管理模式中的开发运营公司。与时代共进与城市共生。打开横琴新区发展进程的历史画卷,大横琴集团一直扮演着“城市运营商+产业发展商”的角色。  以匠心之作见证城市发展  作为横琴开发的“主力军”,从成立之日起,大横琴集团就肩负起开发横琴、建设横琴的历史使命,全面承担起横琴新区基础设施开发及城市建设的任务
期刊
东风渐暖,春光明媚。  从横琴总部大厦的高处眺望,一侧是璀璨精巧的澳门氹仔,一侧是蓬勃发展的珠海横琴。最近处,只隔着187米的十字门水道。  横琴新区因澳门而兴,开发横琴是党中央的重要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宣布、亲自启动、亲自定调的国家战略。  2015年,横琴迎来了又一次国家战略与历史机遇“垂青”。这一年的4月23日,作为广东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横琴自贸试验片区挂牌成立。  5年来,创新引
期刊
开发横琴的初心是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相对于国内其他自贸试验区,横琴制度创新的成果必须体现在是否能够助力澳门,也就是说,围绕着横琴自贸区的改革试验不单纯是横琴自己的事情,而是横琴与澳门共同的事情,需要携手面对深度合作,才能攻克需要破解的难题。  区域之间的深度合作,从根本说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如何在“一国两制”的格局下,打通两种文化背景下人们心中的壁垒,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让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
期刊
“一个警察,一盏红绿灯,一条马路。”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曾流行一句谜语,谜底便是当年的珠海,1979年11月11日,珠海市第一盏路口信号灯在香洲凤凰路榕树头路口安装启用。从“一条马路”发展成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老香洲印刻着珠海的过去,也与珠海共同生长。百年香洲埠  香洲成为珠海的老城区,可追溯到1904年。当时清政府颁行“新政”,鼓励华侨实业家回国投资,当时爱国华人华侨及港澳同胞投资100多万
期刊
20世纪初,清政府颁行“新政”,鼓励华侨实业家回国投资,并开新埠于香山场与九洲洋之间,定名“香洲商埠”。珠海主城区“香洲”之名发端于此,珠海作为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的城市建设亦追溯于此,而这里也是无数人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  老猫曾写道:“故乡是气场。”的确,老香洲就有这么一种气场,让人离开后忍不住想念,吸引着归去的心。尤其到外地上学后,时常怀念曾经的旧时光,每每放假返珠便抽空去看看外婆位于老香洲的
期刊
繁华香洲 一览无余  凤凰路是珠海市香洲区一条贯穿南北的城市主干道。全路分北、南两段,南起海滨北路,北接梅华路交界。凤凰路是老香洲最为繁华的一条道路,路旁商铺林立,不仅有经营多年的香洲百货,还有扬名广场与扬名广场二期这类商业综合体。与商城一路之隔是珠海烈士陵园,它为纪念1925年4月26日晚“香洲兵变”遇难烈士27人而建,1979年珠海建市后,又大规模修葺烈士墓,并辟为风景旅游区,1984年被公布
期刊
珠江口西南部,地处珠江注入南海之处,珠海因此得名。  在历史上,珠海市大部分地区自南宋起至民国时期属中山县(原名香山县)辖地。1953年4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从中山、东莞、宝安划出一部分沿海地区及100多个岛屿,划归珠海县。据珠海政府网站资料显示:“1979年3月5日,珠海县改为珠海市。同年11月定为省辖市。1984年8月,珠海市设立市辖区——香洲区。1988年4月5日,珠海经济特区面积
期刊
吉大位于珠海市城区东南,明朝时期叫吉岭村,相传当时村中有个打鱼人晚归时为了祈求路上平安,便在灯笼纸上写着“大吉”二字,当地人戏称他为“吉大人”,慢慢地连村子都变成“吉大人村”,后来就简称为“吉大”。  当汽车驶入景山路,就意味着来到了吉大的核心地段之一。一条景山路,串联起吉大游人如织的景点与温馨详和的社区,既有繁荣商圈,也有宁静公园。  景山路的特区回忆  对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居住在吉大的阿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