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umin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在店里吃馄饨,一位奶奶与我合桌。简单的点头言谈,奶奶却自信地说:“你不是医生就是老师,多数是老师!”我莫名感动,感动于自己从工程师到早期教育再到特殊教育转行十余年,一路磨砺前行、一路温故知新、一路豁然开朗,终于拥有了“为人师表”者特有的温暖光环。
  一、在角色转变中磨砺前行、丰厚精神世界,走近特殊教育
  从家长到教师的转变,让我拥有了一颗同理的心,更能感同身受、换位思考。记得在自己孩子选择幼儿园时,我还是与教育行业毫不相干的门外汉。当时听到对口幼儿园具有特殊教育背景时,作为母亲的我心里就“咯噔”一下,默默地为女儿另外择了校,却未曾想今天自己从事了特殊教育,对特殊教育拥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和情怀。这份经历让我在现在的特殊教育早期干预中不仅了解作为教师的心理想法,更能体会普通和特殊婴幼儿家长的不同心理需求,在家园合作共同推进特殊婴幼儿的早期干预中起到了很好的共情作用。
  从门外汉到门中人的转变,让我拥有了一颗坚韧的心,更能深切体会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身体力行的重要性、思考探索的重要性。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托班公开课时的忐忑:课前自认为做了充分的准备,实践过程自我感觉也还可以,但心里就是没有底。活动后专业教师们的教研评析让我跌到谷底:活动内容设置那么多,本次活动到底想达成什么目标?实施过程中你有关注孩子的变化和需求吗?你觉得这个活动推进了孩子们什么发展?一系列的提问,让我招架不住却也深受启迪。接受教训、脚踏实地、默默耕耘、不断进取;多看、多听、多问、多记、多思、多写,就这样在经过了一段“踮起脚尖”的风雨历程后,犹如一次“脱胎换骨”的新生。当我再一次经历普特转型时,明知前路艰辛却也不害怕焦虑。
  从普通教育到特殊教育的转变,让我这颗理性、坚韧的心逐渐变得柔软而温暖。绽放需要积累,需要等待,所以再坚持一会儿,花儿一定会盛开的!加油!
  二、在教育实践中温故知新、提高教学技能,融入特殊教育
  特殊婴幼儿的早期干预面对的是学龄前的孩子,他们小小年纪却伴有自闭症、发育迟缓、听障、脑瘫、行为障碍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发展障碍,有些孩子甚至伴有多重发展障碍。因此,教师除了要熟悉了解孩子发展的“一般”规律,更要清晰认识孩子存在的“特殊”特点,更具专业指向性。而孩子的家长也常常存在着“教育无方”的困惑,寄希望在早期干预实践中习得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对早期干预中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孩子本身,还有家长渴望求助的眼神。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不能浅尝辄止,不能固步自封;只有真心融入其中“脚踏实地干”,不断去深入学习实践、不断去巩固运用、不断去吐故纳新,才能真正提高干预效果,为孩子解难为家长分忧。
  教育者、教育对象及其之间的信息传递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要素,缺了其中任何一个,就不成为教育了。特殊教育的早期干预中因为孩子发展障碍的因素离不开家长这个传递的媒介,更离不开先进的干预技术支持。随着国内外研究的不断推进,对特殊教育干预技术不断有新的认识和发展。科学而有效的早期干预就得从源头学起,学习婴幼儿发展特点、学习不同障碍类型发展特点、学习早期筛查技术、学习教育测评技术、学习先进的干预技术等等来丰富和提高认知和教学技能。放眼未来,温故而知新不止,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师和家长的早期干预能力,才能更好地推进特殊婴幼儿长效持久的健康发展。
  三、在教育反思中实事求是、树立教育观点,照亮特殊教育
  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反思是人对自身活动的注意和知觉,是知识的来源之一;人通过反省心灵的活动和活动方式,获得关于它们的观念。在特殊教育的早期干预实践中看到了很多的无奈和感动,常常让我和同伴们陷入深深的讨论和思考。基于实践体验、基于现状反思,让我逐渐形成了“踮起脚尖就能更靠近阳光”的教育观点。是的,踮起脚尖于一般人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动作,生活中我们想要抓够高处的东西,就会下意识的做这个动作,因为踮起脚尖增加高度就能容易接近目标。而在特殊教育中无论教师、孩子亦或家长都需要有“踮起脚尖”的精神和行动,它却拥有着多层不同的含义:“踮起脚尖”是鼓起勇气;“踮起脚尖”是探索未知;“踮起腳尖”是尽力而为;“踮起脚尖”更靠近阳光。美国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吉莫在《不与自己对抗,你就会更强大》一书中写道:“每个人都会遭到两支箭的攻击:第一支箭是外界射向你的,它就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本身;第二支箭是自己射向自己的,它就是因困难和挫折而产生的负面情绪。”虽然孩子“特殊”已是存在的客观现实与困难,但教师和家长可以管住的是第二支箭,不与自己对抗。以“踮起脚尖更靠近阳光”的积极情绪去面对就会变得更强大,足以驱散“特殊”的阴霾。因为教师拥有这样的意识形态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坚强而温暖,可以给家长照亮希望、给孩子闪亮智慧;因为家长拥有这样的意识形态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阳光而自信,可以给孩子营造更加健康快乐的教养环境与支持。而且,教师和家长不仅要“踮起脚尖”还要尝试“托起双手”,齐心协力让孩子离阳光近些更近些,期待开出美丽的花朵。
  不可否认,特殊教育是一道永恒的难题。真正走近特殊教育融入特殊教育,让我切身体会到了教育内外和普特教育的本质与不同,发现要解这道难题需要教育者更有专业知识、更有责任担当、更有不畏艰难的勇气、更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在付出与收获间找到平衡点,在无耐与希望中找到突破点,才能内心温暖富足无怨无悔!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认说“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字,会写“乡下、窗前”等18个词语。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2.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
期刊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内容是建立在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和人民币常用单位的认识基础之上,而且以元、角、分常用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例1以水果店的销售情况为背景,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存在,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小数,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会读写小数。例2通过学生熟悉的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借助分母是10、100的分数,认识1角=1/10元,用小数表示是0.1元;1分=1/
期刊
一、设计理念  以实践行为体现课标理念,追求“常态性、有效率、有生成、有待完善的”课的平实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多种学练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信任的、开放的障碍跑教学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合作、努力进取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着重通过体验过2-3个“人障”学习,感受过“人障”活动时的紧张、兴奋和挑战的乐趣,能较好的
期刊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节《看一看(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观察物体”中的内容,主要是在一年级下册初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简单物体的基础上,拓展到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以及初步感知从相对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相反的,进一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直观经验,培养空间想象的能力,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期刊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属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并且对加法的运算法则较为熟悉,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学习加法结合律,为之后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以及简便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材由沿用了之前加法交换律学习中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继续学习新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从而总结出加法结合律。  学情分析:  从知识起点上来看,在学习本节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3.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學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三、
期刊
教学内容:  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位置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是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一节内容。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学生在七、八年级已经感受了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是后续学习《二次函数》、解决函数及综合题的基础。  (二)教材结构  本节通过丰富的实例“花边有多宽”“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等问题
期刊
教学目标:  1.学习横画的写法以及长横短横的关系;理解用笔轻重和笔画粗细的关系。  2.写好带有横画的字“土、二、丁、上、下、万”,注意字中横的写法。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品质,规范书写的习惯,先读帖,再临帖。  4.继续培养良好的握笔姿势,坐姿。  教法与学法:  1.在教学中,少讲或者不讲抽象的理论,多讲怎样写,在什么地方写。使学生通过记忆、模仿,逐步形成定型动作(即习惯动作)。  2.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1第三章“函数与方程”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本节体现了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等重要思想,揭示了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同时为后面学习“零点存在性定理”、“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等内容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 、
期刊
设计意图:  “草马龙”是少数民族在办一些喜事的时候,为了烘托热闹的气氛,大人们的脸上都会涂上红色,然后进行一些吹、跳、唱的活动,而我们的草马龙就属于其中一种活动,当地的小朋友会骑着它跑来跑去,场面看着非常热闹有趣。它的制作材料主要用到的有稻草、粗绳等一些绿色环保的材料。根据《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要给幼儿创造条件和动手的机会,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