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砌七层塔亭,撰刻万言家训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shasi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甘泉街道双塘村85岁的老中医李太初,育有一女五子,其中三个孩子是机关干部,两个是企业老总,孙辈中还有三个博士。四乡八邻都赞叹李家“家风好”。退休后的李太初,为乡邻义诊二十多年,他还用十年时间,亲手堆砌七层塔亭,梳理撰写了近万字的持家之道,称为“醒世亭”。
  十年手砌七层塔亭
  在甘泉街道,乡邻都称李太初家是“大户人家”,不仅因为子女多,都成才,而且李家的院落也大。李家住在村头,远离庄台,周围都是农田、林地、池塘,春暖花开时节,走进李家,就像走进了世外桃源。
  李家的院门上,有一幅褪色的楹联:“仁义守法是做人准绳 德才奉献乃立身之本。”匾额刻有“醒悟”两字。但精彩远不止于此,李太初修身持家的“大手笔”,在院子里。
  绿树旁,一座塔亭高约20米,由李太初亲手垒砌而成。李家一女五子,大部分在外地工作安家。李太初拆下砖梁,在旧宅基地上建造塔亭景观。义诊之余,他当起了瓦木工,耗时十年,完成七层塔亭景观。
  李太初的手掌粗大厚实,至今布着老茧。“砌个亭子,看似在院子里造个小景,也锻炼了我的筋骨和毅力。”85岁的李太初,还能玩转笨重的石锁。长女李明红说,父亲晚年亲手造塔,旨在启发晚辈“要有愚翁移山的勇气和定力,不畏困难,日积月累,才能获得成功”。
  倡导“节庆有余”
  李明红曾是甘泉街道双塘小学的校长、街道幼儿园的大队辅导员。她说,“六姐弟当中,我是最蹩脚的。”她的五个弟弟都是本科、硕士或博士文凭。现在两个弟弟是机关干部,两个在天津一家上市企业担任总经理,还有一个是主任医生。
  李太初14岁学中医,后来又修学西医,大半辈子在甘泉医院工作。虽然家庭经济条件不错,但李太初倡导“节庆有余”,一件羽绒服穿了十多个冬天。当初小儿子考上大学,几个哥哥都想开车送弟弟去报到,想送弟弟名牌衣裳,都被李太初挡住了。他骑自行车送儿子去车站,送给儿子一双黄球鞋、一只黄书包,叮嘱儿子“不忘本”。
  时至今日,李太初也不允许儿子把公车开回家,时常叮嘱儿子,勤俭节约,廉政为民。
  身教胜于言教
  李太初始终注重“身教胜于言教”。退休后,他坚持为乡邻义诊二十多年,遇到疑难病症患者,他总是慰以宽心,用心医治。村民马秋凤十五年前曾被各大医院劝回“准备后事”,经过李太初86剂中药调理后痊愈。马秋凤80岁生日时,执意邀请李太初喝杯酒,表达感谢。李太初婉言拒绝:“治病救人乃医生本分,无需谢恩。”从医七十年,他从不接受病人吃请,还给不少贫困乡邻免除医药费。
  李明红最懂父亲“身教胜于言教”的家训。当年她结婚时,在学校教书,丈夫在部队服役。父亲提醒她,“你是教师,一定要为人师表,照顾好婆婆。”还在新婚中的李明红,把婆婆接来,与自己同床而眠整整七年,直至丈夫转业返乡。
  如今李明红的女儿也在悄然传承妈妈的这份孝心,每年暑假都把婆婆接到扬州,享受天伦之乐。
  四乡八邻赞誉李太初治家有方,也激起李太初梳理家风、家训的想法。近年来,他撰写李家家训近万字,从人生、学习、工作、生活、思想、婚姻等方面,皆以四字概括,并镌刻于塔亭之上。如今,李家的“醒世亭”,已成为传递家风正能量的一道风景。
  (编辑 张秀格)
其他文献
走到最后一定会好起来,如果还没好起来那一定不是结局。  填不满爱的黑洞  在唱歌这件事情上,张韶涵天赋过人,足够努力,所以连运气也特别青睐她。她19岁签约唱片公司,第一部戏就是女主角。她的声音极具张力,辨识度也非常高,专辑总是出一部火一部,当年她唱过的很多金曲依然是今天KTV里的必点曲目。  但张韶涵的原生家庭比《欢乐颂》里的樊胜美还要糟糕。樊胜美的父母虽索求无度,偶尔也会对女儿流露出一点点怜爱,
期刊
和林勋相爱前,我并不知他已婚。但此后,凭着他对我真心实意的好,我依然和他来往,盼他有一天能娶我。为了见面,不分昼夜,不管道路多么崎岖,隔段时间,他都会辗转坐车来我住的偏僻小镇。  好多次,我会冒出特别龌龊的想法:盼林勋妻子后悔爱上了虚情假意的他,然后吵闹着离婚。可回过神,我知道根本就是异想天开。林勋的妻子行事谨慎,爱家如命。林勋回到家,就是甩手掌柜,“她呀,连扫帚倒了我想扶,她都唯恐我会帮倒忙。”
期刊
最近,娱乐新闻拍到李连杰的太太利智等出租车的照片,虽然用了“前凸后翘好身材如昔冻龄美人”来形容她,但冻是冻了,但怎么看都有点过度操心后的呆头呆脑。  想当年,利智不但拥有天使面孔,身材也堪称魔鬼。1986年亚姐对决时,《明报》上的封面标题就是《亚姐两大热门,挤衣欲裂,震撼置地广场》。作家倪匡是她的头号大粉丝,操着宁波话大赞她是“五十年难得一见的美人”;向来刻薄的亦舒也夸她不同于其他的莺莺燕燕,有一
期刊
走进盐城市亭湖老城区那条人人熟知的农民街,穿过嘈杂拥堵、人流车流不息的老街区,转个弯,临街的巷道里,有栋二层居民小楼,不起眼,外墙斑驳陈旧。可是走进屋里,初来乍到者无不惊异于这一屋子琳琅满目、精致有趣的物件儿。常常,初来者跨入这家的门槛,驻足、凝视、手捻、把玩,不知不觉就忘了时间。  屋里的小凳上坐着一位年近五旬的女子,扎着围裙兜着手里的串珠,总是一边微微起身招呼,慢声细语地回答来客的每一点询问,
期刊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吹不散、眉弯……情深是他,缘浅是他,福薄是他,命短是他,冥冥注定是他,无可遁逃是他。至斯长情,如是相知。  纳兰容若。  记得第一次遇见你的名字,还曾反反复复念了几遍。那是在小学时的语文教科书上,淡蓝色的插画纹底上印着暗夜里几痕墨色点染的青山,然后便是你的名字,你的词。  我缓缓抚上那铅字印刷的“纳兰性德”,当初只是想着这是个怎样的诗人,会起这样长的名字,于是好奇心随之
期刊
18岁少年自杀  四川达州18岁的小斯(化名)高考后自杀了,QQ空间留了2800字长文“控诉”父亲:他的教育方式太过可笑。  记者对小斯的父母进行采访。父母讲述了小斯去世的前前后后,但称完全不知道孩子竟然想了这么多。6月10日,小斯看起来一切如常,还参加了初中同学的聚餐;晚上8点左右,家里接到老师的电话,说小斯可能要自杀,他们才开始全城寻找;但后来,找到的只是孩子的尸体。实际上,从当天下午4点20
期刊
周末遇到旧同事,说起最近武汉的房价。他说:“你买第一套房时,不到800元一平方米吧?翻十倍不止,财商真高。”  财商这事儿跟我没半毛钱关系。当时我供职一家大企业,虽然取消福利分房,但大家还是有福利房可住。年轻员工结婚时,会分一个红砖筒子楼的单间,家家把煤气炉安在走廊上,卫生间公用。随着工作年限、级别上升,住房条件慢慢改善,最终住进两居室、三居室。不过熬到那时,都是中年人了。  有个同事刚生了孩子,
期刊
他变化无常、特立独行。他深刻地改变了音乐的面貌,成为美国文化的一个符号。他就是鲍勃·迪伦,拿过六届格莱美音乐大奖。  迷惘的上世纪60年代,美国人从迪伦的歌声中,寻找灵魂的方向。而有一个女人,却是迪伦的缪斯兼导师,她既启发他写出一些伟大的情歌,又是他政治意识的启蒙者。  她叫苏西,是迪伦的初恋女友。  丘比特之箭呼啸而来  1910年前后,美国纽约西部渐成作家、艺术家、思想家的聚集地,马丁·路德·
期刊
Q:我是一个90后女孩,现在远离家人,在外地工作,每周三次固定和爸妈通电话。  打电话前,我心里总带着想念。可聊上没几句,就话不投机,坏了心情。若住在一起,还能用其他方式表达关心,化解冲突。异地的话,只能无奈叹气。长此以往,感觉与爸妈的关系越发疏远,却不知该怎么办。  A:对于空巢老人来说,他们与成年儿女通话,开口就会追问三个问题:一、你什么时候才会回家吃饭?二、你什么时候才会带着男(女)朋友回家
期刊
摘要:欧茨在《大瀑布》中刻画了边缘人于时代变迁下波澜起伏的命运,展现了女性、同性恋及底层民众在个人与社群的冲突面前,焦虑、挣扎的生存困境。为了消除冲突和焦虑,边缘人大都先向社群靠拢,选择从俗共生,然而泯灭了自我;其后,便高扬个性、反叛社群,却缩限了自我;最后,边缘人懂得在群性与个性间保持平衡,在参与社群的同时实现了自我发展。  关键词:《大瀑布》 欧茨 边缘人 沖突 自我寻求  美国女作家乔伊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