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专题复习中的模型建构探讨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e_gz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模型是数学思维的支撑点,是数学知识的附着点,也是数学应用的突破点;数学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模型思想的渗透,让学生经历建立模型,利用模型解题的过程。
  【关键词】构建;基本模型;效率
  一、教学片段与点评
  片段一:构建基本模型,积累经验
  出示原题:直线l表示草原上的一条河流,一骑马少年从A地出发让马去河边饮水,然后返回于B地家中,他沿怎样的路线行走,能使路程最短?作出这条最短路线。
  生1:只要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然后连接点B’和点A,与直线l的交点为C,连接BC即可。所求的最短路线就是图中的A-C-B。
  师:这样作图的依据是什么?
  生2: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生3:应该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师:其实两位同学说的都对。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利用轴对称变换的思想,把A,B在直线同侧的问题转化为在直线的两侧,从而可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问题加以解决。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归纳为“马饮水”的数学模型,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就是通过作点关于线的对称点,实现化“同”为“异”,化“折”为“直”。
  片段二:探究基本模型,深化认识
  问题1:如图,BC=6cm,以BC为直径作⊙O,D是半圆BC的一个三等分点,E是半圆BC的一个六等分点,P是直径BC上一动点,连接DP、EP,则DP+EP的最小值是 cm。
  生4:作点E关于BC的对称点E’,连接DE’, DE’的长度就是所求的最小值……
  问题2:如图,BC=6cm,以BC为边作△ABC,点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且BC边上的高为4,BC边上有一动点P,使得△PDE周长最小。
  ①、请你在BC边上作出点P,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②、请直接写出△PDE周长的最小值: 。
  生5:作点D关于BC的对称点D’,连接ED’, 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ED’的长度,也就是所求的最小值,所以答案应该是5。
  生6:不对。5是PD+PE的最小值,△PDE周长的最小值应该再加上DE的长,正确答案是8……
  片段三:拓展基本模型,提升思维
  問题3:如图,一个底面半径为1cm,高度为2πcm的无盖圆柱形玻璃容器,A、B两点在容器顶部一条直径的两端,现有一只小甲虫在容器外部A点正下方1cm的M处.
  (1)若容器外部B点正下方,距离底部1cm的N处有食物,则这只小甲虫要到N处,最短爬行的距离____cm。
  (2)若N点是在容器的内部,则小甲虫最短爬行的距离是____cm。
  生7:题(1)只要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上直接MN就可以了。
  生8:题(2)与题(1)相同。
  生9:我认为不同,因为食物是在容器的内部,小甲虫在容器外部,所以小甲虫从想点M爬到点N,必须先爬到容器口,所以应该在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中作点M关于AB的对称点M’,连接M’N,就可以用勾股定理求出最短路径是cm……
  二、教学启示:
  (一)数学教学要重视基本模型的构建与挖掘
  教师要立足日常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出基本图形,帮助学生归纳和掌握其主要特征和性质,体会蕴涵的数学思想,并运用其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做到解一题,会一类,通一片。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问题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教学要注重模型思想的渗透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重视模型思想的渗透,将数学模型思想寓于具体的概念、法则、实际问题的解决以及一般数学问题的学习和探索中,使学生在对数学规律与方法的探索、归纳和提炼过程中,领会数学模型的涵义,认识数学模型的作用,感受数学模型的思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数学应用的意识,初步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作为复习课,教师更应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通过教师的引领,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互相促进,掌握探究方法;在体验中自主提升,丰富数学思考;在反思中主动生长,构建自己的数学体系;在开放中和谐发展,感受数学之美!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和思维的过程。要真正做好数学教学,应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施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精神;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复习要有计划,有目的,要因材施教。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经验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的过程、思维的过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到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
期刊
【摘 要】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相辅相成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既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可使计算中的算式形象化,帮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情境;应用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
期刊
【摘 要】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这种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积极践行这种教学模式,正确运用教学策略,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意义;策略 
期刊
【摘 要】如今,我国社区体育正处于发展阶段,但社区体育场地建设不完善,体育设施的数量较少,质量也有待提高,因而给社区体育长足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基于学校教育特点,学校体育设施主要用于开展体育教学,因而长期被闲置。因此,为了缓解社区体育设施紧缺问题,提高学校体育设施利用效率,有必要优化配置学校与社区体育设施,促进资源共享。基于此种背景,本文将对二者资源共享的制约因素和互动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社
期刊
【摘 要】有效的数学课堂不仅使教学过程具体、丰富而充实,而且使教学过程充满诗意和灵动,充满智慧和创造。本文通过分析,探索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使我们的复习课也能和新授课一样生动,引起学生注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关键词】九年级;复习课;有效教学  一、基准石——确定恰当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功能.设计课堂教
期刊
【摘 要】有效教学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实际,通过联系生活、细化教学环节、加强前后联系以及“补强”教学等措施,切实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生活实际;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必须提升教学有效性,切实将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才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要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
期刊
【摘 要】课堂是物理教学的主战场,我们一定要抓好这个关键,把好课堂教学的质量关。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总结出了一些创设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物理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与创新精神。物理的入门、基本物理知识的落实依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修行在个人,先要领进门,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先要引导学生入门。
期刊
【摘 要】以“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为例,通过阐述“为何创体验课堂?”,以及实际课堂教学中的“直观性体验”、“过程性体验”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感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数学思想;字母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体验:是指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1]参与体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用字母表示数”是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并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教育领域自然也不例外。微课是以互联网技术作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手段,具有时间短、形式活泼等诸多优势,本文将从微课简述和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微课;高中物理;传统课堂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环节,产业、教育等各方面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在教育改革的过程当中,我国传统教育
期刊
四色定理命题:  任何一张地图只用四种颜色就能使任意两个相邻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  证明:(本文用1 2 3 4代表四种颜色)  公理1:设平面内一个区域(中心区)的周围有n个相邻的区域(邻区),当n为奇数时,所有邻区最多只用三种颜色(n为偶数时只用两种颜色)即可使包括中心区在内的所有两两相邻的区域着上不同的颜色(中心区为第四种颜色)。这种现象称为圆环布局,见图一图二。  在平面内可以任何一个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