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书院制管理模式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工作需求,有效解决了传统体制中存在的缺陷,同时给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平台,因此如何在书院制建设下实现辅导员职业化的良好发展,是值得探究的一个课题。本文对书院制建设下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可行性问题加以分析,结合当前我国书院制实际发展需求,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书院制 管理 辅导员 职业化
一、书院制管理模式的提出
在古代,书院既是教育教学组织,又是学术研究机构;在教育方法上,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在治学风格上,书院注重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书院中师生关系融洽,以道相交。书院的发展为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非凡贡献,也为我们探索新的学校管理模式提供了一定启示与借鉴。
纵观当前国内高校的书院制模式,基本上以学生住宿公寓为载体,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一个小型学习、生活社区。在社区内,教师、管理机构和学生组织各司其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心理咨询指导、学业和职业发展辅导及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把住宿社区建设成为知识和文化氛围浓厚的小家庭,以此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书院制下辅导员的职业定位
在书院制建设中,辅导员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把广大的辅导员从学校、学院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在书院这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下,专心解决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等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不能在课堂中学习获得解决方法的问题。这其实暗含着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辅导员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求辅导员有解决学生面临困惑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也就是说,辅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性才能做好当前的学生工作。在当前我国的现实情况下,书院辅导员被定位为: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指导,为学生的心理提供辅导,配合专业教师开展专业学习辅导,为学生提供资金援助指导,为学生课外活动提供指导,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六、七个方面的专业要求和职业定位。美国辅导员协会将辅导员的角色确定为心理辅导师、职业辅导师和社会化辅导师。
三、书院制建设下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可行性路径分析
书院对辅导员工作的角色定位,使得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成为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目标。要使得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进行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针对书院制建设下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可行性路径,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完善书院制下辅导员的职业保障制度。无论实行什么样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辅导员职业化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于完善相关保障机制,主要包括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机制、待遇保障等。其中,职业发展设计是最重要的职业保障。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导向应该坚持多样化的制度设计理念,包括设立专业技术职务和行政序列、作为后备干部培养、设立转岗机制等。这就要求高校在人事制度改革上充分考虑到辅导员职业化的需求,统筹安排设置辅导员的专业技术职务;在行政序列上,将辅导员纳入全校党政干部序列,在行政职务晋升上具有同等权利,对年轻有为的辅导员,则可以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对具有学历层次、专业造诣和科研能力的优秀辅导员,则为其转入科研、教学岗位设置开放式条件。所有这些职业发展的保障制度设计的理念就是要让辅导员有多元的职业发展期待,让真正想在辅导员岗位上有所发展的人才脱颖而出,而不是心有顾忌,忧于职业发展的困境和出路。在书院制的平台下,把辅导员工作真正作为可以终身从事的事业,成为专家型的专门人才。
2.建立科学规范的选拔和培训机制。建设一支高效的职业化辅导员队伍,首先要把好“入口关”。书院制下,专业化岗位的设置对辅导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因此,选拔合适的人就显得紧迫而重要。在选聘、配备辅导员时,要考虑到学校发展长远规划和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进程,注重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考察,逐步推进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中考选辅导员。
在辅导员的培训方面,要有一套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包括教育主管部门设置常规性的培训基地、建立辅导员协会以加强自治性管理、统一规划培训教材、实行职业培训认证等。考虑到国内大部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在辅导员职业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从入职上限定资格,以保证源源不断地引入“活水”,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在职人员的培训,使他们素质不断提升,通过培训认证达到职业资格认证的基本要求,使他们能够胜任目前岗位。
3.实行科学的绩效评估制度。辅导员的工作跟专任教师相比,在量化考核方面具有很大不同,由于育人的工作很难用量化标准衡量,因此考核标准不能简单等同于专任教师。书院制下,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性增强,其考核要突出管理服务性特点,同时考虑到不同岗位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可以借鉴企业管理中应用的“360度绩效考核法”。
四、结语
辅导员职业化的提法由来已久,相关研究也非常多,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对书院制模式下辅导员职业化的研究非常少,由于书院制是一个新生事物,诸多问题还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结合中国国情、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稳步推进。如何充分发挥这一制度优势,有效推进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进程,值得深思。
参考文献:
[1]田茂.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7,03:103-105.
[2]趙睿.职业生涯管理与辅导员职业化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7,19:79-83.
[3]任新红,夏夏.从角色定位看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与美国高校对比[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88-92.
关键词: 书院制 管理 辅导员 职业化
一、书院制管理模式的提出
在古代,书院既是教育教学组织,又是学术研究机构;在教育方法上,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在治学风格上,书院注重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书院中师生关系融洽,以道相交。书院的发展为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非凡贡献,也为我们探索新的学校管理模式提供了一定启示与借鉴。
纵观当前国内高校的书院制模式,基本上以学生住宿公寓为载体,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一个小型学习、生活社区。在社区内,教师、管理机构和学生组织各司其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心理咨询指导、学业和职业发展辅导及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把住宿社区建设成为知识和文化氛围浓厚的小家庭,以此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书院制下辅导员的职业定位
在书院制建设中,辅导员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把广大的辅导员从学校、学院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在书院这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下,专心解决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等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不能在课堂中学习获得解决方法的问题。这其实暗含着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辅导员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求辅导员有解决学生面临困惑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也就是说,辅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性才能做好当前的学生工作。在当前我国的现实情况下,书院辅导员被定位为: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指导,为学生的心理提供辅导,配合专业教师开展专业学习辅导,为学生提供资金援助指导,为学生课外活动提供指导,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六、七个方面的专业要求和职业定位。美国辅导员协会将辅导员的角色确定为心理辅导师、职业辅导师和社会化辅导师。
三、书院制建设下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可行性路径分析
书院对辅导员工作的角色定位,使得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成为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目标。要使得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进行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针对书院制建设下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可行性路径,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完善书院制下辅导员的职业保障制度。无论实行什么样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辅导员职业化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于完善相关保障机制,主要包括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机制、待遇保障等。其中,职业发展设计是最重要的职业保障。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导向应该坚持多样化的制度设计理念,包括设立专业技术职务和行政序列、作为后备干部培养、设立转岗机制等。这就要求高校在人事制度改革上充分考虑到辅导员职业化的需求,统筹安排设置辅导员的专业技术职务;在行政序列上,将辅导员纳入全校党政干部序列,在行政职务晋升上具有同等权利,对年轻有为的辅导员,则可以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对具有学历层次、专业造诣和科研能力的优秀辅导员,则为其转入科研、教学岗位设置开放式条件。所有这些职业发展的保障制度设计的理念就是要让辅导员有多元的职业发展期待,让真正想在辅导员岗位上有所发展的人才脱颖而出,而不是心有顾忌,忧于职业发展的困境和出路。在书院制的平台下,把辅导员工作真正作为可以终身从事的事业,成为专家型的专门人才。
2.建立科学规范的选拔和培训机制。建设一支高效的职业化辅导员队伍,首先要把好“入口关”。书院制下,专业化岗位的设置对辅导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因此,选拔合适的人就显得紧迫而重要。在选聘、配备辅导员时,要考虑到学校发展长远规划和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进程,注重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考察,逐步推进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中考选辅导员。
在辅导员的培训方面,要有一套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包括教育主管部门设置常规性的培训基地、建立辅导员协会以加强自治性管理、统一规划培训教材、实行职业培训认证等。考虑到国内大部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在辅导员职业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从入职上限定资格,以保证源源不断地引入“活水”,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在职人员的培训,使他们素质不断提升,通过培训认证达到职业资格认证的基本要求,使他们能够胜任目前岗位。
3.实行科学的绩效评估制度。辅导员的工作跟专任教师相比,在量化考核方面具有很大不同,由于育人的工作很难用量化标准衡量,因此考核标准不能简单等同于专任教师。书院制下,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性增强,其考核要突出管理服务性特点,同时考虑到不同岗位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可以借鉴企业管理中应用的“360度绩效考核法”。
四、结语
辅导员职业化的提法由来已久,相关研究也非常多,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对书院制模式下辅导员职业化的研究非常少,由于书院制是一个新生事物,诸多问题还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结合中国国情、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稳步推进。如何充分发挥这一制度优势,有效推进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进程,值得深思。
参考文献:
[1]田茂.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7,03:103-105.
[2]趙睿.职业生涯管理与辅导员职业化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7,19:79-83.
[3]任新红,夏夏.从角色定位看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与美国高校对比[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