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嘴的医生和思维的错觉

来源 :青年心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wen_ST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医生总爱说不好听的话?为什么健康人总喜欢高估自己的健康状况?这都源于人固有的一种思维习惯,源于一种思维的错觉。
  我有个朋友,专门做“心理咨询”。
  他不是心理咨询的科班出身,也没什么特殊的技巧。最大的本事,就是会上网查资料。
  按说就这点能耐,撑死了做个图书管理员什么的,可他不。随着几个成功的案例,他的名声反而在朋友之间口口相传,流传开来。
  他的诀窍就是:替病人家属查资料。
  去医院看过病的病人都知道,听医生的话,常常能把人吓得半死。本来以为自己挺健康的正常人,得点小病,从医院回来就开始忧心忡忡。究其原因,是医生一种特殊的说话方式所导致。
  医生总是会把病最严重的后果告诉病人(绝症除外)。如果是感冒,就说有可能转肺炎。如果是拔牙,就说有可能面部神经麻痹。如果是拉稀,就说有可能是痢疾。最后弄得病人旧病没去,心病又生。
  我的那个朋友就钻了这个空子。他所做的,就是到网上去搜集这些病的具体资料和治愈情况,然后把资料讲给病人和家属听。虽然看似没什么帮助,那些资料也并非什么绝密材料,但病人却往往因为多了解了资讯,变得更加坚强起来。
  除去某些无良医生信口开河挣药费的举措,大多数大夫这样说话其实也只是实话实说。但为什么同样是说实话,医生说的“实话”往往不中听呢?
  其实这就涉及到了认知过程中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人们的思考方式其实非常懒惰。它在判断一件事情时并非基于事实,而往往是根据最近的刺激物而产生判断。
  就拿医生看病来说。对于病人,他每天接触的都是正常人,所以他在判断自己的健康状况时,也常常会把自己的状况过于高估。所以普通人的想法往往都是:我吃得好睡得香,怎么会有病?
  而医生则不然。他每天接触到的都是各种疾病,所以在判断形势的时候,他就常常会把情况过于低估。哪怕是一种疾病只有万分之一的感染率,他也会怀疑面前的人就是被感染者:毕竟嘛,正常统计概率下的万分之一,在他身边可能是百分之一,甚至是十分之一。
  真实永远只能建立在充足的资讯上。当这些被打击了的病人开始接触到真正的统计数据时,他们的情况就从低估和高估中回复到正常水平线上。这也就是我那个“心理咨询”朋友之所以成功的秘诀。
  其实,以接触的方便程度来进行思考,是大多数人共有的习惯。对于那些记忆中印象深刻的、最常出现的部分,人们常常会过高地估计了这些部分的真实性。
  如果把眼光从那些“乌鸦嘴”的医生身上移开,其实不难发现,如果人们可以把这种“懒惰的思考方式”活用起来,也能对人产生很多好的影响。
  人是情绪的动物,常常会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互动上,也体现在每个人心理受外界影响的频度上。如果身边常常围聚着许多欢快的人,那思维自然会受这种距离自己最近的刺激物的影响。
  当然,人不可能改变环境,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内心。所以明白了这个道理的以后,人们可以尝试着告诉自己,其实身边的那些事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可能只是自己受记忆里印象最深事情的影响。
  进一步说,当人希望调整自己的心态向某个方向转变的时候,就可以努力加深那个方向上记忆中的事情。通过这种调整自己内在记忆的方式,来调整自己,让自己做一个快乐、成功的人。
其他文献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几年来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走向社会,使得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但职场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果大学生们不准备考研充电、不打算自主创业,而是知难而上毅然选择投身职场去求职,那么就要有屡败屡战的心理准备,并要了解摸索掌握一些必要的求职技巧,这样成功率就会高些。“三差一介”(时间差、地域差、专业差;亲朋介绍)求职法,就是被学长们实践证明了
期刊
重建快乐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时间,尤其遭遇重大灾难时,更需要长期的耐心和时间。    任何人不幸遇上重大的挫折和打击,伤心悲痛是正常的反应,但是无须终日悔恨内疚或灰心丧志    生命中有一些重大事件会令我们悲伤、痛苦,甚至感到心如破碎,如亲人去世、失业、天灾人祸等,这种挫败和打击常是不可磨灭的烙印。  林小姐失去了从小相依为命的母亲,在痛心之余不断地自责:“早知道,我会多关心她的病,在她有生之年,应该
期刊
近来做就业咨询,发现不少低年级学生也加八进来。除了希望对就业政策、用人需求等信息进行了解外,很多人都会将问题纠结在“专业是否好就业”上,一些自认为“入错行”的学生甚至开始准备转换专业。有人毫不讳言:“有上当的感觉,却不知道该去怪谁!”  进来的人想出去,出去的人却回不来,正是当下一些转专业学生心态的真实写照。这种类“围城”心态,使得他们进退维谷。    当下所学专业 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次咨询
期刊
在人的一生中,没有任何成功,可以弥补婚姻、家庭的失败。但是,即使遭遇危机,我们仍可以在其中发掘自我内心的需求,积极重建人际关系,以全新的心情展开生活。    若干年前,在本书作者黄维仁博士的一次讲座上,我被一种说法所震惊:西方婚姻心理学家已经找到了预测离婚的指标,准确度在95%以上。他们甚至可以预测出两个人在结婚后的第几年离婚!  几十年前,西方社会离婚率猛增,婚姻情感问题层出不穷,客观上驱使西方
期刊
鲁迅先生曾说,“幽默’既非国产,中国人也不是长于‘幽默’的人民。”这个观点一直让后人争议不断:中国人到底是不是幽默“贫民”?幽默在国人心中占据着怎样的位置?我在对创新的系列研究中,竟无意中发现了中国人的“幽默”之痛,从此开始了我的幽默探索之路。    幽默只等于搞笑吗    幽默(humor)最初是个医学概念,指动植物中起润滑作用的汁液,后来渐渐被引入文学艺术领域。幽默作为一个外来词汇,最早是由林
期刊
我的相貌身材都算对得起观众,为何却沦为“爱情剩女”?我长得又矮又胖,在女性眼里是不是完全没有魅力可言?长相中等的我,如何才能变身魅力女郎,赢得自己的爱情?    女人的魅力不是漂亮的脸    《青年心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有魅力的,尤其是面对爱情的时候。但只有漂亮的脸蛋和好的身材还不够,怎样才算一个有魅力的人呢?  张怡筠:从情商的角度来讲,一个有魅力的人应该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基础能力:  首先
期刊
2009年5月9日,“四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在成都西华大学举行,正式拉开了四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的帷幕。本次活动由四川省教育厅主办,西华大学与四川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最办,旨在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灾后心理调适工作,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行为应对能力,营造人人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启动仪式
期刊
吴佩慈:人称“九头身美少女”,她做模特、出唱片、拍戏、写书。在她心中,她始终是爸妈的乖乖女、弟弟的好姐姐,因为,她在“用心做好自己”。    生活要为自己奋斗    1 《青年心理》:你觉得目前的生活是在为你自己而奋斗吗?  吴佩慈:当然,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这样,为了自己而积极地工作和生活,享受快乐和承担痛苦。但是我觉得,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对于我来说,父母、兄弟、朋友,当然还有
期刊
女人生命里的第一个爱情疑问:那个男人爱不爱我?--  昨天他还对你死皮赖脸,被拒绝后一副命不久矣的模样。今早却看到他携着另一个女孩,逛街逛到心花怒放,完全没有受伤的痕迹。这说明他对你的感情都是假的?也不尽然。他只是没有分清爱情和征服的区别,在失去你这块领地之后,将征服欲投射到另一处而已。  男人,尤其是在他们年少懵懂的时候,往往还不能成熟地理解爱。在他们的概念里,“爱”跟“占有”是画等号的,“爱”
期刊
手干净的人更容易宽容他人    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的斯科那尔博士与同事共同进行了这一研究。他们将44名受试者分成两组,第一组要求洗手,第二组则不用。这些人同时观看了一段3分钟长、有关吸毒成瘾的电影片段。接下来研究人员要求两组人回答一份问卷,是对之前所看电影片段的评价。结果发现,洗过手的受试者对不道德行为的容忍度要高于没有洗手的人。可见,手干净的人更愿意宽容和原谅他人。  ——生命时报    婚姻幸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