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分析、评述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文献,选取1981年到2004年全国和辽宁省的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出口额和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建立计量模型,对外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并将辽宁省的分析结果与全国的分析结果相比较。研究表明在全国范围内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大,而在辽宁省却是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出口贸易。
[关键词] 辽宁省 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 弹性系数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联系的加强,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发突出,各地区都有必要研究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外贸政策。
一、相关文献评述
1.关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关系的一般研究
关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目前仍然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一般观点认为,对外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正向效用。根据世界银行对包括东亚地区在内的41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调查研究表明,实行强烈外向型国家的GDP年平均增长率,1963~1973年为9.5%,1973年~1985年为7.7%,而实行强烈内向型国家的GDP年平均增长率则分别为4.1%和2.5%。各种统计分析也都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增长和该国GDP增长密切相关。
就我国而言,此方面的大量研究也存在相当的争议。经济学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运用模型,统计方法等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基本上是对外贸易的增长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2.关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对外贸易也大幅增加。从1978年到200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从355亿元增加到113769.6亿元。对外贸在国民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理论界业已统一的观点是:对外贸易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董秘刚,2000)。当经济处于需求约束条件时,经济增长取决于总需求的扩大(林毅夫,李永军,2003),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变化,出口增加,总需求扩大,通过外贸乘数最终导致经济增长,而进口增加则减少了本国总需求,增加了外国需求,从而延缓经济增长,所以此时净出口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当经济处于供给约束条件即社会无资源闲置和供给过剩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不会引起经济增长,而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大幅度上涨,经济增长取决于供给的改善,此时进口国内短缺的投资品和消费品可抑制物价上涨,同时进口资本品会产生类似于支出乘数的乘数效应,扩大国内供给,引起经济增长;而在短缺经济条件下,一国出口并不是因为本国供给能力过剩所以寻求国外需求,而是出口创汇以增强进口能力,从而扩大国内供给,以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变化,进口增加供给,引起经济增长;出口减少供给,延缓经济增长。贸易逆差就是供给增加,导致经济增长;贸易顺差就是本国供给的减少,延缓经济增长。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非常密切。
二、计量模型的建立与实证分析
1.样本数据的选取及计量模型的建立
本文通过宏观经济总量指标(全国或辽宁省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经济增长,EX表示全国或辽宁省出口贸易额,IM表示全国或辽宁省进口贸易额。样本数据取1981年到2004年的年度数据,共24组。为消除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分别对三个变量取对数,即lnGDP,lnEX和lnIM。
考虑到回归结果若不显著可能会是因为方程选择不恰当,特作备选回归模型以对上述方程做出修正,建立的OLS模型为
2.外贸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将辽宁省经济增长与进出口相关的24组数据代入方程(1),得到辽宁省经济增长与出口、进口之间的关系如下:
将全国经济增长与进出口相关的24组数据代入方程(1),并未得到合适的回归结果。考虑到可能是方程设定的问题,改用方程(2)进行回归,结果如下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辽宁省GDP增长与出口和与进口相关系数分别为0.9363和0.9673,回归结果的拟和优度达到了0.969311,得出的结果具有明显的经济意义:经济增长分别与进口、出口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进口、出口对总产出的弹性系数都为正,呈现同方向变动关系,变量lnEX前的系数为0.338717,变量lnIM前的系数为0.511304,说明长期内出口、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且进口的产出弹性很大。而全国回归的情况却大相径庭,出口对经济增长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而进口对经济增长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总体而言,辽宁省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弹性较大,出口弹性不是很显著。
三、结论
1.辽宁省进口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显著
从以上的模型分析说明,长期内出口、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且进口的产出弹性相对较大,这说明辽宁省经济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基本上走出了供给约束。虽然对全国而言当前扩大出口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但对于辽宁省来说要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尽可能保持进口的同步增长,要尽量保持进出口平衡,因为辽宁省现阶段增长还不是完全意义上出口导向型,进口的产出弹性相对较大,长期内进口贸易的增长对辽宁省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这似乎有悖于我们一贯认同的“出口作用大,进口作用小”的观点,而且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强调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然而为什么会出现进口的产出弹性相对较大的结论呢?
经济增长可以从长期因素(供给因素)和短期因素(需求因素)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经濟增长的长期影响因素综合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要素投入的增加,如资本和劳动供给的增加;一类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如产业结构的优化、规模经济、技术与知识进展等。相关研究表明在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两大因素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反映了一国经济增长的方式—经济增长集约化的程度对一国经济增长具有的重要意义,而这些因素都与进口和利用外资有着密切的关系。
2.辽宁省出口结构有待优化
以上的计算结果表明辽宁省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也有正的促进作用,但其作用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究其原因,首先是现阶段辽宁省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仍然停留在出口的粗放型、数量型的扩张,而通过出口量的扩张来改善对外贸易条件的空间是有限的。因此,这种以数量扩张弥补由于出口价格下降而带来损失的“粗放型”出口增长方式长期以来对辽宁省出口增长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甚至影响到产业结构和资源的配置。其次,辽宁省的外延式促进道路在新的国内国际环境下并不适合。由于辽宁省普遍存在工业制成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和加工产品比重较高的情况,省内各地区都想发挥自身劳动力的优势,争着上雷同的产业,自相竞争;在国际上,由于这些产品的供给弹性较大而需求弹性较小的特点,一旦国际经济出现波动,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将致使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所以从长远的角度看,为了发挥出口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应该推进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技术进步的增长贡献,加强附加值高的产品的出口,使贸易出口尽快实现从“粗放型”向以质量和技术为主的“集约型”出口方式转变,努力提高辽宁省出口产品的国内带动力和国际竞争力,这也是与我国近年来提出的“科技兴贸”政策相适应的。
参考文献:
[1]彭建娟: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科技能力特征浅议[J].东北亚论坛,2006,15(1):53—56
[2]汤吉军:再谈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新思路[J].东北亚论坛,2006,15(1):57—62
[3]惠晓峰:东北三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的实证研究与比较[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8 (6):87—91
[4]竺仙如:国际贸易地理(第四版)[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 辽宁省 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 弹性系数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联系的加强,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发突出,各地区都有必要研究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外贸政策。
一、相关文献评述
1.关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关系的一般研究
关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目前仍然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一般观点认为,对外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正向效用。根据世界银行对包括东亚地区在内的41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调查研究表明,实行强烈外向型国家的GDP年平均增长率,1963~1973年为9.5%,1973年~1985年为7.7%,而实行强烈内向型国家的GDP年平均增长率则分别为4.1%和2.5%。各种统计分析也都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增长和该国GDP增长密切相关。
就我国而言,此方面的大量研究也存在相当的争议。经济学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运用模型,统计方法等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基本上是对外贸易的增长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2.关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对外贸易也大幅增加。从1978年到200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从355亿元增加到113769.6亿元。对外贸在国民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理论界业已统一的观点是:对外贸易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董秘刚,2000)。当经济处于需求约束条件时,经济增长取决于总需求的扩大(林毅夫,李永军,2003),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变化,出口增加,总需求扩大,通过外贸乘数最终导致经济增长,而进口增加则减少了本国总需求,增加了外国需求,从而延缓经济增长,所以此时净出口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当经济处于供给约束条件即社会无资源闲置和供给过剩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不会引起经济增长,而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大幅度上涨,经济增长取决于供给的改善,此时进口国内短缺的投资品和消费品可抑制物价上涨,同时进口资本品会产生类似于支出乘数的乘数效应,扩大国内供给,引起经济增长;而在短缺经济条件下,一国出口并不是因为本国供给能力过剩所以寻求国外需求,而是出口创汇以增强进口能力,从而扩大国内供给,以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变化,进口增加供给,引起经济增长;出口减少供给,延缓经济增长。贸易逆差就是供给增加,导致经济增长;贸易顺差就是本国供给的减少,延缓经济增长。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非常密切。
二、计量模型的建立与实证分析
1.样本数据的选取及计量模型的建立
本文通过宏观经济总量指标(全国或辽宁省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经济增长,EX表示全国或辽宁省出口贸易额,IM表示全国或辽宁省进口贸易额。样本数据取1981年到2004年的年度数据,共24组。为消除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分别对三个变量取对数,即lnGDP,lnEX和lnIM。
考虑到回归结果若不显著可能会是因为方程选择不恰当,特作备选回归模型以对上述方程做出修正,建立的OLS模型为
2.外贸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将辽宁省经济增长与进出口相关的24组数据代入方程(1),得到辽宁省经济增长与出口、进口之间的关系如下:
将全国经济增长与进出口相关的24组数据代入方程(1),并未得到合适的回归结果。考虑到可能是方程设定的问题,改用方程(2)进行回归,结果如下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辽宁省GDP增长与出口和与进口相关系数分别为0.9363和0.9673,回归结果的拟和优度达到了0.969311,得出的结果具有明显的经济意义:经济增长分别与进口、出口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进口、出口对总产出的弹性系数都为正,呈现同方向变动关系,变量lnEX前的系数为0.338717,变量lnIM前的系数为0.511304,说明长期内出口、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且进口的产出弹性很大。而全国回归的情况却大相径庭,出口对经济增长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而进口对经济增长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总体而言,辽宁省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弹性较大,出口弹性不是很显著。
三、结论
1.辽宁省进口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显著
从以上的模型分析说明,长期内出口、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且进口的产出弹性相对较大,这说明辽宁省经济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基本上走出了供给约束。虽然对全国而言当前扩大出口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但对于辽宁省来说要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尽可能保持进口的同步增长,要尽量保持进出口平衡,因为辽宁省现阶段增长还不是完全意义上出口导向型,进口的产出弹性相对较大,长期内进口贸易的增长对辽宁省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这似乎有悖于我们一贯认同的“出口作用大,进口作用小”的观点,而且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强调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然而为什么会出现进口的产出弹性相对较大的结论呢?
经济增长可以从长期因素(供给因素)和短期因素(需求因素)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经濟增长的长期影响因素综合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要素投入的增加,如资本和劳动供给的增加;一类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如产业结构的优化、规模经济、技术与知识进展等。相关研究表明在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两大因素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反映了一国经济增长的方式—经济增长集约化的程度对一国经济增长具有的重要意义,而这些因素都与进口和利用外资有着密切的关系。
2.辽宁省出口结构有待优化
以上的计算结果表明辽宁省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也有正的促进作用,但其作用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究其原因,首先是现阶段辽宁省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仍然停留在出口的粗放型、数量型的扩张,而通过出口量的扩张来改善对外贸易条件的空间是有限的。因此,这种以数量扩张弥补由于出口价格下降而带来损失的“粗放型”出口增长方式长期以来对辽宁省出口增长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甚至影响到产业结构和资源的配置。其次,辽宁省的外延式促进道路在新的国内国际环境下并不适合。由于辽宁省普遍存在工业制成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和加工产品比重较高的情况,省内各地区都想发挥自身劳动力的优势,争着上雷同的产业,自相竞争;在国际上,由于这些产品的供给弹性较大而需求弹性较小的特点,一旦国际经济出现波动,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将致使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所以从长远的角度看,为了发挥出口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应该推进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技术进步的增长贡献,加强附加值高的产品的出口,使贸易出口尽快实现从“粗放型”向以质量和技术为主的“集约型”出口方式转变,努力提高辽宁省出口产品的国内带动力和国际竞争力,这也是与我国近年来提出的“科技兴贸”政策相适应的。
参考文献:
[1]彭建娟: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科技能力特征浅议[J].东北亚论坛,2006,15(1):53—56
[2]汤吉军:再谈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新思路[J].东北亚论坛,2006,15(1):57—62
[3]惠晓峰:东北三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的实证研究与比较[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8 (6):87—91
[4]竺仙如:国际贸易地理(第四版)[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