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对其尿路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接受前列腺增生治疗的患者中进行随机抽取92例并分为参考组(n=46)和试验组(n=46),参考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试验组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参考组患者短,术中出血量较参考组患者少,2组各项手术指标经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IPSS评分、残余尿量以及最大尿流率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较术前改善且试验组患者IPSS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参考组,最大尿流率明显高于参考组,术后各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可使其尿道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前列腺增生;尿路功能;影响分析
前列腺增生属于泌尿外科多发性男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排尿障碍、尿频以及尿痛等,中老年人群患病疾病几率较高,不但会给患者带来强烈的身心不适感,还会降低其生活品质,手术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病情及其尿路功能可发挥积极作用[1]。此次研究旨在探讨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我院接受前列腺增生治疗的患者中进行随机抽取,本研究纳入对象共计92例,纳入标准如下:病情均经B超检查等影像学检查以及直肠指检等确诊;入选患者对本研究均有知情权且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如下:前列腺癌患者;重度肝肾功能异常患者;手术禁忌症患者;重度泌尿系统感染患者[2]。入选研究对象均经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参考组(n=46)患者年龄47-89周岁,平均(71.3±5.2)岁,病程为10个月至7年,平均病程为(3.2±0.6)年,试验组(n=46)患者年龄49-88周岁,平均(72.2±5.3)岁,病程为10个月至9年,平均病程为(3.4±0.7)年。入选对象经分组后其临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考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取其膀胱截石位,调节适宜的电凝功率和电切功率,为膀胱结石患者提供排石治疗,然后行5点或者7点电切操作,直至精阜接近前列腺包膜部位,沿标志沟将前列腺中叶及两侧叶切除,最后将前列腺组织切除并对膀胱颈和前列腺尖部进行修复,术后为患者留置导尿管并进行膀胱冲洗。试验组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调整其姿势为截石位,将电切镜自尿道置入患者膀胱内,以精阜为远端标志,于病灶部位5-7点钟方向做标志沟,实施环切操作至12点方向,在电切镜下切除病变部位,术后为患者实施膀胱连续冲洗,持续冲洗2-3天[3]。
1.3评价指标
(1)比较2组患者手术治疗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2)比较手术前后2组患者尿路功能,记录和比较手术前后2组患者残余尿量以及最大尿流率,对比手术前后2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估项目主要包括夜尿次数增多、排尿费力、尿线变细、憋尿困难、间断性排尿、排尿间隔不足2小时以及排尿不尽等,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如实填写,轻度:0-7分;中度:8-18分;重度:19-35分。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1.0分析数据资料,(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通过χ2、t检验进行比较,±s表示计量资料,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 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导管留置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参考组患者短,术中出血量较参考组患者少,2组各项手术指标经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比较手术前后2组患者尿路功能 术前2组患者IPSS评分、残余尿量以及最大尿流率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较术前改善且试验组患者IPSS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参考组,最大尿流率明显高于参考组,术后各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中老年男性为前列腺增生多发人群,患者初期临床体征主要表现为尿痛、小便频繁等,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尿不净、排尿障碍以及尿失禁、血尿等临床症状,一旦受到感染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引发尿路感染、膀胱截石以及前列腺癌变等严重病症,当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方法,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能够使患者尿路梗阻得到改善,但是由于术中出现渗血的风险较高且手术时间过长,会加大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导致临床应用受限。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可缩小前列腺体积,能够使长期炎症引发的膀胱纤维化以及增生腺体对神经血管束产生的压迫得到消除,从而减轻腺管阻塞、狭窄以及腺管口水肿等临床症状,可使患者尿路症状得到缓解[4]。
此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导管留置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参考组患者短,术中出血量较参考组患者少,2组各项手术指标经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IPSS评分、残余尿量以及最大尿流率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较术前改善且试验组患者IPSS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参考组,最大尿流率明显高于参考组,术后各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电切术相比,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能够减轻热损伤对患者前列腺组织造成的损伤,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助于手术医生获得更加清晰的术野,可降低包膜切穿以及组织误伤等发生率。王晓峰研究[5]表明,应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失血量为(190.5±28.9)ml、住院时间为(12.3±2.6)d,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13.4±19.8)ml、住院時间为(5.9±1.8)d,与此次研究结果相符。综上所述,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可使其尿道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临床治疗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冯铿,张涛涛.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价值研究[J].健康周刊,2018,(12):13.
[2]张治川.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9,(8):92.
[3]许存前,王德胜.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35例[J].淮海医药,2016,34(6):695-696,697.
[4]曹成.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和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比较[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6):733-734.
[5]王晓峰.经尿道等离子电切除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10):1837-1840.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前列腺增生;尿路功能;影响分析
前列腺增生属于泌尿外科多发性男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排尿障碍、尿频以及尿痛等,中老年人群患病疾病几率较高,不但会给患者带来强烈的身心不适感,还会降低其生活品质,手术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病情及其尿路功能可发挥积极作用[1]。此次研究旨在探讨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我院接受前列腺增生治疗的患者中进行随机抽取,本研究纳入对象共计92例,纳入标准如下:病情均经B超检查等影像学检查以及直肠指检等确诊;入选患者对本研究均有知情权且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如下:前列腺癌患者;重度肝肾功能异常患者;手术禁忌症患者;重度泌尿系统感染患者[2]。入选研究对象均经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参考组(n=46)患者年龄47-89周岁,平均(71.3±5.2)岁,病程为10个月至7年,平均病程为(3.2±0.6)年,试验组(n=46)患者年龄49-88周岁,平均(72.2±5.3)岁,病程为10个月至9年,平均病程为(3.4±0.7)年。入选对象经分组后其临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考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取其膀胱截石位,调节适宜的电凝功率和电切功率,为膀胱结石患者提供排石治疗,然后行5点或者7点电切操作,直至精阜接近前列腺包膜部位,沿标志沟将前列腺中叶及两侧叶切除,最后将前列腺组织切除并对膀胱颈和前列腺尖部进行修复,术后为患者留置导尿管并进行膀胱冲洗。试验组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调整其姿势为截石位,将电切镜自尿道置入患者膀胱内,以精阜为远端标志,于病灶部位5-7点钟方向做标志沟,实施环切操作至12点方向,在电切镜下切除病变部位,术后为患者实施膀胱连续冲洗,持续冲洗2-3天[3]。
1.3评价指标
(1)比较2组患者手术治疗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2)比较手术前后2组患者尿路功能,记录和比较手术前后2组患者残余尿量以及最大尿流率,对比手术前后2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估项目主要包括夜尿次数增多、排尿费力、尿线变细、憋尿困难、间断性排尿、排尿间隔不足2小时以及排尿不尽等,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如实填写,轻度:0-7分;中度:8-18分;重度:19-35分。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1.0分析数据资料,(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通过χ2、t检验进行比较,±s表示计量资料,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 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导管留置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参考组患者短,术中出血量较参考组患者少,2组各项手术指标经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比较手术前后2组患者尿路功能 术前2组患者IPSS评分、残余尿量以及最大尿流率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较术前改善且试验组患者IPSS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参考组,最大尿流率明显高于参考组,术后各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中老年男性为前列腺增生多发人群,患者初期临床体征主要表现为尿痛、小便频繁等,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尿不净、排尿障碍以及尿失禁、血尿等临床症状,一旦受到感染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引发尿路感染、膀胱截石以及前列腺癌变等严重病症,当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方法,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能够使患者尿路梗阻得到改善,但是由于术中出现渗血的风险较高且手术时间过长,会加大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导致临床应用受限。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可缩小前列腺体积,能够使长期炎症引发的膀胱纤维化以及增生腺体对神经血管束产生的压迫得到消除,从而减轻腺管阻塞、狭窄以及腺管口水肿等临床症状,可使患者尿路症状得到缓解[4]。
此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导管留置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参考组患者短,术中出血量较参考组患者少,2组各项手术指标经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IPSS评分、残余尿量以及最大尿流率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较术前改善且试验组患者IPSS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参考组,最大尿流率明显高于参考组,术后各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电切术相比,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能够减轻热损伤对患者前列腺组织造成的损伤,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助于手术医生获得更加清晰的术野,可降低包膜切穿以及组织误伤等发生率。王晓峰研究[5]表明,应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失血量为(190.5±28.9)ml、住院时间为(12.3±2.6)d,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13.4±19.8)ml、住院時间为(5.9±1.8)d,与此次研究结果相符。综上所述,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可使其尿道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临床治疗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冯铿,张涛涛.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价值研究[J].健康周刊,2018,(12):13.
[2]张治川.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9,(8):92.
[3]许存前,王德胜.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35例[J].淮海医药,2016,34(6):695-696,697.
[4]曹成.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和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比较[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6):733-734.
[5]王晓峰.经尿道等离子电切除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10):1837-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