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1年5月,东风公司(当时叫“二汽”)团委选送了基层单位十名团委书记到湖北省团校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脱产学习,我有幸作为其中一员,从而在我的人生旅途中留下一段十分美好的记忆。
这次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即将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的将要公布的中国共产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个当时非常敏感的重要文件。学习地点是在武汉市青山区一冶招待所。省团校把从全省各地区参加的一百多名学员分为两个班十个学习小组,我们十堰二汽地区来的十名同志编到第二班第十组。组长是东风轮胎厂的陈建中,他年龄稍长,一口浓厚的胶东口音,显得很有阅历和经验。同组的两名女士是车架厂的蔡爱新和木材加工厂的虞红。除组长外的七名男士分别是铸造二厂的赵继承、锻造厂的孙必祥、公安处的杨进刚、钢板弹簧厂的赵江武、发动机厂的张殿敏、方向盘厂的袁秀之和运输部的我。
省团校对学习班的安排很充实,除了“决议”辅导之外,还有大量关于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要求也很严格,每天早晨都要点名跑操,正课之外,晚上安排有自习。由于参训人员都是二十来岁的青年干部,实际上还体现和代表着各地区(厂矿)的形象风貌,所以整个学习班都呈现出较高的个人素质和良好的学习风气。就是这样,我们东风公司第十组在所有的学习小组中还是出类拔萃的。无论是课堂测验还是学科考试,我们小组的平均成绩都是全班第一名。另外,在学习纪律方面,因为和那些武汉及周边的学员相比,我们实在没有什么地方可去,包括所有的周末休息时间都是在学习课堂里下功夫,在出早操、晚点名、课堂出勤率这些考核指标方面,我们作为当然的“NO1”经常受到团训班领导的表扬。
武汉的六月天酷热难耐,而八十年代初期,冰箱尚未普及,更没有今天这般琳琅满目的冷饮,除了白开水以外,我们每天盼望的是到学校门外一个水果摊上,吃一碗刨冰西瓜(将碎冰块与西瓜块混杂而成),一碗刨冰西瓜两角钱,吃得爽了还要“再来一碗”,这在当时的我们已经是很奢侈的消费了。
省团校为了活跃学习气氛,专门组织了一场文艺晚会,要求十个学习小组都要组织节目参加。这对于“争强好胜”的青年人来说,是一次才艺展示的极好机会,各小组都非常认真地积极排练。我们小组除了由公认的“金嗓子”——锻造厂的孙必祥唱一首电影《阿诗玛》插曲《马铃儿响来百鸟唱》以外,还专门排了一个由我们小组十个人全部上场的集体舞。这个由当时十堰市文化局团委书记王健(后任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编导的、具有古典与现代舞蹈风格融合的青年集体舞,将整个晚会推向了高潮,以致于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我们被邀作“教练”,硬是让省团校(包括老师)全都学会了这个舞蹈。“第十组”的名声也因此而“大噪”。
在省团校学习的后期,二汽总厂团委书记左红妹等领导专程到学习驻地看望大家,给我们极大的鼓舞,陪同前来的省团校领导对我们“第十组”的学习表现赞不绝口,左书记也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当年的团委书记现在都成为“老同志”了。东风轮胎厂的陈建中后任市文明办主任,不久调回青岛老家了。孙必祥现任锻造厂党委书记,赵继承现任东风农用车公司负责销售的副总经理,杨进刚现任市东风公安分局的政治部主任,袁秀之现在市方向盘厂的领导岗位。虞红后来随左红妹书记一同到东风公司驻北京办事处工作并在那里退休。其他几位和我一样,也都在东风公司基层领导岗位上任职,唯有赵江武,不知是哪个方面没有抵住诱惑,结果在东风神龙公司从事基本建设时期,竞选择了离职出走,至今下落不明。岁月蹉跎,大浪淘沙,至今我们这些当年省团校的同学们在聚会时论及此事,都为赵江武的一念之差感慨不已。当然更多的还是相互勉励:要珍惜现在难得的工作时光,再为东风事业的发展多添一把力!
这次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即将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的将要公布的中国共产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个当时非常敏感的重要文件。学习地点是在武汉市青山区一冶招待所。省团校把从全省各地区参加的一百多名学员分为两个班十个学习小组,我们十堰二汽地区来的十名同志编到第二班第十组。组长是东风轮胎厂的陈建中,他年龄稍长,一口浓厚的胶东口音,显得很有阅历和经验。同组的两名女士是车架厂的蔡爱新和木材加工厂的虞红。除组长外的七名男士分别是铸造二厂的赵继承、锻造厂的孙必祥、公安处的杨进刚、钢板弹簧厂的赵江武、发动机厂的张殿敏、方向盘厂的袁秀之和运输部的我。
省团校对学习班的安排很充实,除了“决议”辅导之外,还有大量关于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要求也很严格,每天早晨都要点名跑操,正课之外,晚上安排有自习。由于参训人员都是二十来岁的青年干部,实际上还体现和代表着各地区(厂矿)的形象风貌,所以整个学习班都呈现出较高的个人素质和良好的学习风气。就是这样,我们东风公司第十组在所有的学习小组中还是出类拔萃的。无论是课堂测验还是学科考试,我们小组的平均成绩都是全班第一名。另外,在学习纪律方面,因为和那些武汉及周边的学员相比,我们实在没有什么地方可去,包括所有的周末休息时间都是在学习课堂里下功夫,在出早操、晚点名、课堂出勤率这些考核指标方面,我们作为当然的“NO1”经常受到团训班领导的表扬。
武汉的六月天酷热难耐,而八十年代初期,冰箱尚未普及,更没有今天这般琳琅满目的冷饮,除了白开水以外,我们每天盼望的是到学校门外一个水果摊上,吃一碗刨冰西瓜(将碎冰块与西瓜块混杂而成),一碗刨冰西瓜两角钱,吃得爽了还要“再来一碗”,这在当时的我们已经是很奢侈的消费了。
省团校为了活跃学习气氛,专门组织了一场文艺晚会,要求十个学习小组都要组织节目参加。这对于“争强好胜”的青年人来说,是一次才艺展示的极好机会,各小组都非常认真地积极排练。我们小组除了由公认的“金嗓子”——锻造厂的孙必祥唱一首电影《阿诗玛》插曲《马铃儿响来百鸟唱》以外,还专门排了一个由我们小组十个人全部上场的集体舞。这个由当时十堰市文化局团委书记王健(后任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编导的、具有古典与现代舞蹈风格融合的青年集体舞,将整个晚会推向了高潮,以致于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我们被邀作“教练”,硬是让省团校(包括老师)全都学会了这个舞蹈。“第十组”的名声也因此而“大噪”。
在省团校学习的后期,二汽总厂团委书记左红妹等领导专程到学习驻地看望大家,给我们极大的鼓舞,陪同前来的省团校领导对我们“第十组”的学习表现赞不绝口,左书记也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当年的团委书记现在都成为“老同志”了。东风轮胎厂的陈建中后任市文明办主任,不久调回青岛老家了。孙必祥现任锻造厂党委书记,赵继承现任东风农用车公司负责销售的副总经理,杨进刚现任市东风公安分局的政治部主任,袁秀之现在市方向盘厂的领导岗位。虞红后来随左红妹书记一同到东风公司驻北京办事处工作并在那里退休。其他几位和我一样,也都在东风公司基层领导岗位上任职,唯有赵江武,不知是哪个方面没有抵住诱惑,结果在东风神龙公司从事基本建设时期,竞选择了离职出走,至今下落不明。岁月蹉跎,大浪淘沙,至今我们这些当年省团校的同学们在聚会时论及此事,都为赵江武的一念之差感慨不已。当然更多的还是相互勉励:要珍惜现在难得的工作时光,再为东风事业的发展多添一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