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家乡的一段陈年往事。
沉浮于时空的长河,由于人为的因素,往事在发酵中极易变节、变质。于是乎,出现了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历史故事。
在我的家乡开始出现这样的现象:乡下人大兴宗族祠堂,几乎每个姓氏掘土十八层,考古啊,探寻史上姓氏名人。尤其是在棘阳一个叫王庄的村子,王氏人家在高筑宗庙后,编撰族谱,竟然将解放时的恶匪恶霸王秀清供奉为“抗日英雄”。
闻讯之,我嘘叹不已,想及那些影视界有关帝王将相的随意“戏说”。感觉有必要在查询往事中,有义务还之以本色,以正视听。
解放当年首桩命案
正月。
鄂西北解放那年的正月。
辞旧迎新的喜庆,像渐浓的氤氲春意,吹绿了翻身作主人的乡下人的心窝窝。
乡下人沁润在“提花灯,过大年”的年味里,一缕一缕的地封黄酒的香气,从那些干打垒的草屋里悠悠地荡着,飘着。
离村儿一袋烟工夫的路上,吹吹打打、嘻嘻哈哈地汇合了一拨人,五颜六色的。来送亲的,来迎亲的,相互作揖道喜后,都把热热的目光喜滋滋地笼罩在那对红彤彤的新人身上。
正当那个着红绸的后生双手托着鲜亮亮的新姑娘下花轿时,只听“啪”的声响,新郎官布袋一样软瘫在地上,同时滚落于地的新姑娘“妈呀—”一声尖叫,便不省人事。
惊慌失措的送亲、迎亲的人见到了新郎的身下流出一摊血,背正中有一个窟窿,正汩汩地冒着血腥味的热气。
遭遇土匪了。送亲的、迎亲的如惊弓之鸟。他们看到了离大路近百步的土洼子里冲出一群人。为首的一个一马当先,几个箭步就来到了新姑娘的身边,俯身掀开了红盖头,白净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便就势伸出右手,一把将新姑娘提起,呼地置于腋下,一夹,一猫腰,朝着洼地狂奔,像阵旋风……
空中,回荡着“啪、啪----”数声枪响。
等吓破了胆的人们回过神来,那群歹人早不见了踪影。
新郎官中弹毙命,新姑娘被掳不知去向。突如奇来的横祸,让这群本来喜庆洋洋的乡下人一下子跌进了万丈深渊。
“像、像酒钩王……”终于有人呜呜地抽搐着,指认说为首的那人,是个白脸子。
善良的乡下人,以为解放了,土匪们就不会再做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被指认的酒钩王,是鄂西北乡下人对大匪首王秀清的代称。在当地,“酒钩”就是土匪。
这桩新年血案,很快传到了棘阳城武装部。
棘阳志曾记载:这是解放后酒钩王犯下的第一条人命案。
剿灭这股祸害地方的土匪,刻不容缓。一个量力而行的计划,开始在酝酿之中。
酒钩王其人
一袭长袍,眉清目秀,体态儒雅;
王秀清,完全一介书生模样。
可这人,偏不做书生,而做了鄂西北赫赫有名的大土匪。
据剿匪支队的侦察员报告,王匪,乃棘阳王庄人,民国十五年生。
王匪的爹娘是当地的小财主,为人倒厚道,常常周济左邻右舍,在庄上蛮有人缘。
王匪小时文弱,却个性叛逆,长相像个读书人,却爱舞枪弄棒。私塾里,先生上面授课,王匪下面拳打脚踢同伴。先生怒喝不止,便拿出竹木大戒尺,狠狠地抽了他的掌心。想起这鸡巴娃子平素的种种不轨,先生有些咬牙切齿,叭叭地下了重手。眼见着手心沁出血迹,王匪却无半点悔改之意。
待先生收起竹戒尺,喝问:“知错否?”,你道才十多岁的王匪怎的?细长脖上青筋突暴如蚓,原本俊朗的双目圆瞪,血红着要迸发而出,他瞧准了先生的下身,突然猴腰,一个俯冲,朝着先生裆部撞去。
先生毫无防备,哐当一声,直挺挺地倒在讲台沿上。先生不仅裆部受重创,而其后脑勺也开了花,血涌不止。
学生们吓得像受火燎的蜂子,嗡地炸开了。有的奔出学堂大呼“救人”,胆大的几个去抬先生,两个大个头的去抓扑王匪。
王匪像个受了刺激的斗鸡,一边伸胳膊展腿招架,一边嘶叫:“爷今天撞了夫子,明天爷再灭你们!”
几天后,先生饮恨含羞而去。
这是王匪自小犯下的第一桩命案。因其年少,乡公所责其爹娘严加管教。
这事还是在庄子上激起了公愤,爹娘先将王匪五花大绑在老槐树上,不给吃喝,逼他认错悔改。不料,两天两夜,奄奄一息的王匪就是不吭一声。
一个见了棺材也不流泪的犟种。爹娘无奈,便悄悄央人,一个跑江湖的,将王匪带走。眼不见,心不烦。
远走高飞后,人们将王匪渐渐淡忘。
事隔七八年,王庄四周的村子不断出现匪事,有人家命根样的耕牛不见了,有人家夜里被抄了,有人家小媳妇回娘家后再也不回了,甚至于个别年轻力壮的后生被捅了刀子。
惶惶不可终日的乡下人都在传说,为首的那个是个白面书生。
“作孽啊,怕是那个孽种回来了。”王匪的爹娘已经有了大祸临头的预感。
人们开始埋怨这对头发斑白的小财主了。活着比死了还难受,一天,两天,庄子人家没有见到这对小财主。后来,有人来借粮,才发现夫妇二人均悬梁自尽。
很快,这些匪事出现在王庄。私塾时,曾经打过王匪一掌的乳名叫二球的,一天黑夜里,不仅自己被人斩断双臂,而且媳妇也被抢了。
歹人甚至放出话来:“你们逼死了爷的爹娘,爷让你们慢慢偿还。”
……自此,鄂西北乡下人谈及王匪便不由浑身哆嗦。
到了一九四七年,鄂西北解放前夕,盘踞多年的王匪又用大洋,笼络了在老河口溃败的国民党六十九军残余,手下匪徒曾达数百之众。
棘北、棘东成了匪患重灾区。
人们就是想不明白,一个先生模样的人,仪表堂堂,怎的就性情凶残,杀人不眨眼?不仅明目张胆地抢,天天过年,而且见到有点姿色的女人就糟蹋,夜夜新郎。
许多村庄的人联名血书,请县政府早日剿灭这个大恶魔。
老街巧布网
再说解放棘阳的部队,大部南下追敌,只留下少部人马负责县政府的建设,地方治安的管理,兼追剿小股土匪。如果不是乡下人的血手印,县上还真的对王匪不太知情。
县上兵力短缺。王匪以为时机已到,公然制造了棘阳解放当年的首桩血案。
依据侦察员的情报,几番计划后,断定王匪的乌合之众还是很有危害性的。为避免大的牺牲,剿匪支队决定“擒贼先擒王”。
三月三,是八家庙一年一度的庙会。一个地方性很强的吉日盛会。
庙会场,位于八家庙与榆树冈老街之间的空地上。
庙会前一天的一大早儿,就来了一拨当地人不认识的年轻人,有男有女。年轻人个个身手矫健,有的训练着舞龙,有的热心地帮着参会的老乡们布置场地。
庙会那天,阳光灿烂下,人山人海,人声鼎沸。
庙会主台上,一个个地方特色的节目你方唱罢我登台,赢得围观的人一阵阵叫好。
当最为精彩的节目“天仙下凡”开演时,整个会场像沸腾了的海水,波浪起伏,人们被下凡天仙的美丽惊呆了。
但见台上的七位天仙,明眸皓齿,裙袂飘飘,若一片彩霞,在优美的笙歌中,翩翩起舞……
观赏的人们也云里雾里,不知今夕何夕。
突然,台下蹭噌地蹿出五六个人来,一个个鹞子翻身,落到仙女们面前,滴拉着口水,嘻皮着脸,开始动手动脚。
会场一下子炸了锅,围观的人们哗地后退。
迅疾如雷,娇柔的仙女们一个个侧身,刷刷地拔出了短枪。
面对着黑洞洞的枪口,台上的歹人全愣神了。
再看台下的戏,也很精彩。见上面的人被控制了,台下的便伸手掏家伙,不料,早有人拿着短枪顶着后腰:“敢动,就地枪决!”螳螂扑蝉,焉知黄雀在后!
庙会的节目继续下去。虚惊的人们终于明白刚才惊心动魄的一幕,是庙会最为出彩的一幕。
十多名土匪被乔装打扮的解放军设计拿下。
面对数倍于自己的剿匪支队,欲借庙会劫色、劫财的王匪不得不唉声叹气,连呼“晚矣,完矣”。
虽说巧妙布阵活捉了王匪,可他尚有数百之众的喽啰在这一带活动,一步处理不好就会酿出意想不到的血案。
按常规,剿匪支队会秘密地将匪首押往棘阳城。思前想后,支队决定将王匪关押在老镇子的中心了望楼,重兵把守。同时,四个城堡均派一个排的队伍埋伏,以防意外。
老街中心瞭望楼里,王匪双手带着铐子。每隔一个时辰,就会有人来观其态度,让其忏悔,写信规劝暗地里的喽罗改邪归正。
王匪一边破罐子破摔,一边嚷嚷自己抗击过日寇,也是有功之人,请求政府宽大。
王匪抗日?似乎是宗迷案。
酒钩王打鬼子
王匪的确打过鬼子。
那是一九三九年秋冬时节。
当时,国军在随州、棘阳、宜城一带和日本鬼子进行着腥风血雨的拉锯战。
王匪在棘阳兴隆的花儿山上当山大王。听着隆隆的枪炮声,王匪心里痒痒,盘算着怎么弄些军火来壮大队伍。
一天,一个喽啰跌跌撞撞来报,鬼子进山了。正在咂咂地吸着人奶的王匪噗地吐出奶穗子,瞪着眼,样子要吃人。
一个鬼子小队长,带着一个翻译来了。报信的喽啰屏了屏呼吸,眼睛斜了斜老大身旁的那对鼓胀的雪乳。
单枪匹马来闯爷的山门,拿球他!王匪揽了揽那个奶妈子,从腰里拔出了盒子炮。
像两个肉团子,鬼子和翻译被结结实实地扔在了王匪的脚下。只听到鬼子一通呜里哇啦乱叫,翻译打了个滚,一边哎哟哟,一边诈唬:“你们的,良心的坏透了,知道他是谁?皇军的小队长!”
翻译以为这句话有分量,能够镇住这帮土匪。不想,为首的匪霍地起身,两步跨至翻译跟前,照着翻译的脸唰地就是一脚:“狗日的,知道爷是谁不?告诉爷,来干啥球事的?”
“你的,死啦、死啦的----”歪倒在地上的鬼子哪里见过如此礼遇,咆哮起来。
王匪听了,摇摇头,笑了笑,一步一步地踱到鬼子面前,拿脚在鬼子眼前示威地晃了晃,慢慢蹲下,盯着鬼子的眯眯眼儿,把盒子炮的枪管戳进鬼子口里:“狗日的,晓得这在哪儿不?”
鬼子当然听不懂,偏要麦芒对针尖,咔嚓一声,咬住枪管,呜呜噜噜:“统统地死啦----”
王匪倒不气、不急,慢条斯理地打开了盒子炮的保险。
脸已经成了紫茄子的翻译,舔着口角渗出的血丝高叫:“爷息怒,惹不得皇军啊。他是来谈判的。他们要从这里通过。”
鬼子要过老子的地盘。王匪哈哈大笑,再一运气,伴着嘎吱声,从鬼子的口里抽出枪管,一旁的喽啰们看到了一颗带血的牙齿滚落在地上。
谈判,就有便宜占。王匪提出了交换条件:留下百条长枪、五十把盒子炮、万发子弹。
狮子大开口啊。用鬼子的话说,皇军来谈判是看得起你,你以为你是谁啊!
好汉不吃眼前亏,翻译两边哄骗,鬼子以为用少许代价可以通过,王匪以为鬼子也同意了他的条件。
保命要紧。翻译知道遇到了一个鬼难缠的“蠛蠛精”,先逃出魔掌再从长计议。
然而,不出两个时辰,花儿山脚就传来枪炮声,鬼子哪里受得了这等憋屈,武力强行通过。
要说这王匪也真是个不好伺候的,早备了两手。
鬼子兵一通乱枪乱炮,却不见对手还击,以为早吓跑了王匪。待到半山腰儿,山上,山下杀声震天。山上是王匪的队伍,山下是一个两个连的国军。鬼子这才明白中计了,可这关节眼上,上,上不去,下,下不来,值得硬着头皮上刀山了。
不到一个时辰,百余名鬼子无一逃脱。
王匪悄然藏匿了缴获的一批军火。却又以抗日有功,从国军那里领到赏银和枪支弹药。
花山一战,不仅阻击了日寇,而且全歼之,这在当时,鼓舞人心,很能赢得民众的口碑。
王匪也自吹自擂“抗日英雄”,到处给自己贴金,并主动提出加盟国军。
土匪摇身一变成正规军。王匪被任命为少校营长,补充了枪支、人马,继续镇守花山要地,阻击大部日寇的战略推进。
然而,被委以重任的王匪,在日寇新一轮的大举进攻中,朝天放了几枪几炮后,便失去了抵抗,偃旗息鼓,没了踪迹。
鬼子吃过亏,上过当,以为王匪的空城计,不敢冒进。半天后,在上锋的逼追下,分左、中、右等队形进攻。没伤一兵一卒,鬼子占据了花山。
国军还在做着梦,等待着王匪漂亮的反击,像上次那样。
可是,王匪仿佛远去的黄鹤,一去不复返也。
事实上,奸诈的王匪早把队伍拉走了,拱手将战略要地送给了日寇。
据老辈人讲,如果王匪以民族大义为重,在花上有效阻击延缓日寇的进程,或许就不会出现宜城十里长山国军中将张自忠阵亡的悲剧。
却说王匪将队伍带到了棘阳东北的山地,依旧是狗改不了吃屎的本性,一边打家劫舍,一边占山为王。
当解放军来时,王匪又不知去向。
人们以为王匪惧怕解放军,作鸟兽散。
不曾想,这条毒蛇在冬眠中等待着时机。
老安出山
百密难免一疏。
关押王匪的中心瞭望楼还是出了意外。
中楼的北角下有一个地下通道。这是当年筑楼的工匠为防意外而留下的退路。剿匪支队的同志哪里会知晓这等秘密。
被关押中的王匪仿佛有种预感,一直趁机寻找着生路。他匍匐于地,佯装睡觉,左手却在地砖上咚咚地轻敲着,右耳贴地倾听辨音,天助一样,结果发现了这个通道。一天雨夜,王匪抠开地砖,溜了。等守卫的战士发觉时,王匪已经逃出榆树冈老街。
放惊虎归深山,乃大患也。
王匪死里逃生后,说不上惊弓之鸟,却谨小慎微,犹如缩头乌龟,匿迹多日。
也因跑了王匪,剿匪支队队长受了纪律处分。
为防止王匪报复,制造大的流血事端,棘阳城、比邻棘东、棘北的各个小集镇都增派了兵力,加强了警戒。
然而,由于人民武装尚在襁褓之中,用有限的兵力分散来防匪患,显然捉襟见肘。
防不胜防,王匪走江湖多年,善用兵之术,采取大部包抄术,血洗了古镇老街。
针对王匪生性狡诈,读过兵书,工于游击战。衡量再三,剿匪支队调整策略,暂时以守为主。
然在明处,几次受到王匪的偷袭,支队损失很大,对土匪的骚扰只能招架。于是,便火速请求上级支援。
襄樊地委立即命令武装部副部长老安带两个大队的人马援助。
老安,大名安定帮,人称安跛子,河北人氏,穷苦出生。老安曾因生计流落豫南桐柏山下,被迫当过“酒钩”,镇守过大夫山,与王秀清有过一面之交。道不同,不相谋。乱世中的老安只为了填饱肚子,只到殷实人家“借”钱财粮食,手头上没有命案。而王匪贪图享乐,危害四方。
日寇来犯时,老安在随州一带游击过鬼子,在一次伏击中,被鬼子的子弹打伤了小腿,久治不愈,走起路来一拐一拐,江湖上称其为“安跛子”。
解放军来时,老安弃暗投明,策划了好几起土匪投诚事件,立过大功。
地委派老安来剿匪,也是下了大气力。
探听老安出山,王匪扬言:活捉老安者,重赏。
据后来被俘的土匪讲,大家做梦也在想着活捉老安。在匪中还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子:“老安的骨筋,百两黄金!”不过,很少有人见过大名鼎鼎的老安,可似乎到处都有老安的影子。原来,老安却非等闲之辈,擅长易容术。要抓老安,大海捞针。
如此这般,足见王匪对老安出山的不安。
当然,在后来的交道中,王匪也知道了老街布网也是老安远程运筹、决胜的结果。
分析各路侦察员消息,老安的剿匪大队确认王秀清匪部藏匿在桐柏余脉七连山一带。
七连山,有七座海拔千余米的峰相连,方圆百余公里。这一带,崇山峻岭,古木参天,野兽出没,人迹罕至。
老安命令部队脱下军装,全部便衣,分散于农家,由明到暗,先摸清土匪去向,再伺机行事。
这一招,立竿见影,土匪们的任何行动由暗到明了。侦察员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很快查清了土匪王秀清的窝点——七连山主峰下猫耳洞。
小店兵变
老安一出马,王匪似乎从人间蒸发。
人们说,这就是老安的厉害。
毒蛇钻洞,并不能说它不再害人。或许它在洞里算计着更阴险的招数。
老安深谙这个道理。老安有自己的打算。
刘升区小店集镇,像缀在七连山襟上的一颗珠子。王匪之前,这里贩卖山货的商贾云集,集市繁荣。
老安采取蚕食战术后,一步步摸掉土匪的暗哨,一步步逼近七连山主峰。
于是,小店成了老安观察王匪动向的前沿据点。
小店距七连山主峰猫耳洞有二十余里地。这一带地形险要复杂,植被繁茂,终年云遮雾罩。暗察摸底中,老安从一位采药老中医口中得知,猫耳洞,顾名思义,状如猫耳,深不可测。老中医年轻时只到过洞口,见洞口有堆白骨,心惧未敢深入。
经一番乔妆打扮,老安亲自出马侦察,从七连山刀削主峰的背后,探到了唯一一条接近猫耳洞的羊肠小道。
望远镜里的猫耳洞口,有两进大瓦房大小,四周草木丛生,时时有烟气从洞中飘出,阴气森森。一连七天七夜,洞口竟没有一个人影进出。这引起了剿匪部队的怀疑。
正当剿匪进程依计划展开时,一件令老安也没预料的事件发生了。
小店发生了兵变。
驻守在小店镇的一个排的战士,除了牺牲的排长和两名战士,全部叛变,投向王匪。
这可是老安最为得意的一支剿匪小分队。
等老安率部赶到现场,战友们看到是惨不忍睹的一幕:排长被抛尸马场,身中数弹,而且身首离异;两名士兵被捆绑在巨木上,被暴打得面目全非。
集镇上老住户战战兢兢回忆说,昨天晚上,大雨,突然听到枪声大作,只持续了一袋烟的工夫,便死一样地静了下来。
含泪掩埋了部下,老安呆坐在地上,久久不语。没想到,确实没想到,自己精心组建的突击分队,到关键的时候就真的如此熊包了?再说,凭着他们的战斗力,坚持到附近的大部队支援不会有问题,为啥子这么快就结束了战斗?排长和两名战士是咋个牺牲的,其余的人是被俘,还是叛变?
俗话说,龟缩起来的毒蛇咬人最狠。小店兵变窥见一斑。
小店事件被老安主动上报到地委。尽管老安轻描淡写地汇报,但还是震惊了地委一班子人。有人建议隔离查办老安,说一个土匪出身的军人能让人放心吗?也有人说,事情或许像老安的感觉,没有那么简单。
的确没那么简单,尤其是事情还没有弄清楚之前。这也是老安上报事件时,没有用“兵变”的主要理由。
剃头匠李一刀
小店事件,对老安个人的确是个不小的打击。不过,并没有影响老安剿灭王匪的全盘计划。
老安利用月夜,将七连山主峰猫耳洞口周边的地势详细勘探了一遍,认为猫耳洞有秘密出口,你想想,数百人藏在里面,可见这个洞的纵深。而且,王匪在此用心经营了这么多年,必定构筑有防御的工事。
强攻必定吃大亏,必须智取。
不能打草惊蛇,老安悄然退至山脚下。经过一番筹谋,老安决计:入虎穴,擒虎首,震虎仔。
生擒王匪必须接近王匪。据附近的老“酒钩”讲,王秀清有四个贴身保镖,夜里有几个姨太陪着,要想接近他根本不可能。
是墙,总有透风的时候。
这时,百姓来报,有一人可以接近王匪。
这人,就是王秀清的姑老表——剃头匠李一刀。
李一刀的剃头手艺,在这一带非常出名,一把祖传的剃头刀,雪光逼人,削铁如泥。他按照祖上的训导,洗、剃、敷、净之后,还有一套推、拿、按、摩。能请李一刀经常剃头的,也算人生一大福气。
虽说做匪多年,王匪却有一个讲究,爱干净,特别爱面子,隔不了三几天,就要剃掉生出的头发、胡子。见过王匪的人,说他不像土匪,倒像个白面书生。
就这样,剃头匠李一刀为王匪服务了近十年。
老安决定从李一刀身上找到突破口。侦察员在侦察中发现,李一刀挑着剃头担子,隔三岔五地消失一阵子。
侦察员曾尾随李一刀,但一接近七连山主峰,袅袅云雾中,目标会突然遁迹,不知去向。
一天,李一刀下山,被几位请他剃头的汉子“请下”。
李一刀三十出头,也是穷苦人家,是王匪的亲姑老表。还听老百姓讲,李一刀的媳妇曾经被王匪霸占过。
听说要剿拿匪首王秀清,李一刀双眼盈泪,却不敢多语。王匪告诫过他,多说一句不该说的话,卸了你的舌头。看来,他对王匪是敢怒而不敢言。
经过老安的多次交心,李一刀终于开口。
王匪生性多疑,狡兔三窟,现今如惊弓之鸟,很难接近。且王匪学过拳脚,虽书生形象,却膀大腰圆,一般身手的人难以匹敌。
每回给王秀清剃头,李一刀都要被保镖搜身,只许他带祖传的剃头刀。进洞出洞均被蒙面。剃头时,只在一个固定的洞室内进行,有4双眼睛盯着。李一刀对洞内军事、匪徒人数一概不知。
了解到王匪的生活习惯后,老安心中有了数,如此这般安排。
一个多月后,鄂北剿匪大队共计一个营的兵力神不知、鬼不觉各就各位。
智取王匪
这一天,李一刀同往常一样,挑着剃头担子消失在密林中。
闪到一处暗洞,李一刀击石三下,脚前一米的暗洞口“嚓”地裂开,两名荷枪实弹的土匪向着李一刀点头。
例行搜身,留下担子,秉刀进洞。
经过一段暗洞时,引路的匪还在讨好李一刀:“李老板,给老大剃了头,啥时轮到兄弟?”
李一刀小声道:“说不定啊,很快就可以好好伺候你!”
走着走着,他感觉前面豁然开朗。被匪摘下蒙面布,李一刀看清了,这是一处十余丈宽,三四丈长,五六丈高的明洞。
但见一人,靠坐在一旋转太师椅上,四周站着四个彪形大汉。
“老表,我来了!”李一刀手里端着祖传的剃头刀,向着太师椅轻声道。
太师椅上的人转过身,微闭着双眼,“嗯”了一声:“来啦,剃吧。”早有匪备好热水、毛巾、洋皂。
按照祖传的手艺,李一刀有章有法地洗、搓、揉、抹、剃。
想不到这悍匪首长得白嫩、清秀。当地人传说,这匪货懂得宫廷里的养身之道,前些年,他每早、晚或喝或吃人奶一碗,用人奶洗脸,姨太的年龄过了二十二岁都得换新的。
看着这个吃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李一刀心里燃起怒火,恨不得一刀断了他的喉管。
为配合整体行动,李一刀脸上、眼里一直是讨好的笑。
“老表哟,我今儿是咋球的,瞅见你腰上的铁疙瘩就发慌。”李一刀小心翼翼剃下了王秀清后脑勺上的最后一片毛发。
“怕个鸡娃子,搁球地上吧。”王匪依然微闭着双眼。
保镖从他腰际拔出两把盒子炮放在脚下。大约两袋烟的工夫,李一刀开始给王匪剃下巴上的胡子。一刀一刀,有节奏地磁磁啦啦,李一刀每一刀都剃得经心仔细,到位,像进行一项表演,翻飞的刀,灵巧的手,刺啦啦的声响,连瞪着眼的保镖也不由陶醉分神了。
再说王匪,早被这刀法发出的声响、手法的捏拿通泰,弄得云头雾端,就像吸食着大烟。
蓦地,洞外传来枪声,一匪飞奔而来,惊慌失措:“大……”,“哥”字尚未出口,李一刀扎稳脚步大喝一声:“不许动!”右手上的剃头刀早已架在王匪的喉管上。同时,左脚一挑,地上的手枪飞起,被李一刀另只手扬起接下。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剿匪部队,你们被包围了!”李一刀断喝中感到四名保镖欲向他扑来。
千钧一发时刻,洞内的五六个角落也嘣出吼声:“我们是老安的剿匪队伍,你们没有退路了,缴枪不杀!”
是小店事件中 “叛变”的战友们。
“谁动,就断了他的喉咙!”右手上的剃头刀寒光闪动,紧紧地抹在王匪的喉管处。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李一刀左手一甩,啪地枪响,高处一名举枪瞄准的匪应声倒下。
血从王匪的脖子上渗了出来:“老表,我是来救你的,叫他们放下家伙,统统到大洞口集合!”
土匪王秀清还是闭着双眼,不语。他想起了老街的天助,幻想着今天的再次化险为夷。此时,他最为后悔的还是上了小店“兵变”的大当。围攻小店,堪称他最为经典的军事行动。利利落落地结束了战斗,他多少感觉到太容易,曾产生过怀疑,可很快就被胜利的喜悦冲得天高云淡。没曾想,那个被叛兵们打得血肉模糊的解放军排长用了苦肉计。
李一刀早有防备,知王匪发功,便用拿枪的左手压住王匪左肩,右手的的刀子半边儿陷进白嫩的皮肉。一番外人看不见的较量后,大汗淋漓的王匪知道今天遇上了真正的对手,他的第一个反应:此人不是李一刀!
王匪满头大汗,气吁吁睁开了眼,感觉全身像散了架。他无奈地伸出右手,向着保镖们做了下手势,保镖们犹犹豫豫地放下了武器。
“鸡娃子,你不是爷的老表!”动弹不得的王匪感到了脖子上的血在淌,前襟殷红。
李一刀嘿嘿一笑,不语,用泰山压顶之势镇压王匪。
不错,此人貌似李一刀,实乃襄樊地委武装部的武功高手曹大山,人称曹拳头。据传,解放襄阳城时,侦察员的他飞檐走壁,一拳砸死一个敌军暗哨。经老安的易容术后,几乎是李一刀的孪生兄弟,连李一刀自己也说,我的好兄弟也,这次全靠你们了。
犹如横空出世,老安的剿匪大队在真李一刀的引路下,加之小店战友的默契,里应外合,一部分进了隐洞,一部分冲进主洞。
匪首王秀清束手就擒。
当真假李一刀一见面,手脚被缚的王匪心服口服,自己早已不是老安的对手。
剿匪大队几乎没费什么枪炮,没有人员伤亡,生擒以王秀清为首的鄂北土匪四百多人。
在打扫猫耳洞战场时,老安心里的确一惊,多亏智取,若强攻,定失利。
但见猫耳洞,洞洞相通,犹如迷宫,加之土匪们的加工,洞深五余里,有三个伪装的出口,洞内工事奇特,有六挺机枪可以从不同方向扫射主洞口。即便被围困,依洞内屯积的粮弹,土匪们可以在里面生存三年,洞内装备多是国民党六十九军的。
生擒了匪首王秀清的消息不胫而走,老百姓敲锣打鼓,奔走相告。万人公审公判大会上,土匪王秀清被铁索五花大绑,跪在瓷碗碴上(百姓痛恨之)。一些后生大骂着要扇他嘴巴子,一些年轻的媳妇哭叫着要杀了他。
在王匪为害最为深重的王庄,棘阳剿匪支队的数十条枪代表数十个屈死的乡下人结束了恶匪王秀清的性命。
智擒匪首王秀清,在鄂湘剿匪部队中传为佳话。据悉,湘西剿匪的解放军曾经用过老安们的一些经验,避免了队伍的伤亡。
有关小店兵变,也有了一个真实的说法。那天,小店被土匪围困,激战一开始,两名战士牺牲,排长也中弹。鉴于王匪的凶猛攻势,弄不好全排覆没,排长急中生智,临危授计:策演兵变,打入王匪内部,见机行事。于是,排长向着自己连开多枪。见排长牺牲,战友们依计而动,演绎出了杀排长、战友集体叛变的“小店事件”。
棘阳剿匪,老安深谋远虑,居头功,成为解放后棘阳刘升区第一任区委书记。剃头匠李一刀也被安排在棘阳城国营理发店当经理,一边带徒传授绝技,一边亲自上阵,让许许多多的老百姓领略到李氏剃头法的奇妙。
最有意思的是武装干警曹大山。本来就是武功高手,得到李一刀剃头真传后,他欢喜得竟然一发不可收拾。后来索性转业回到山东老家,在淄博开了个“李一刀真传”理发铺子,生意兴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当年的棘阳剿匪支队的战友聚首时,一切的盘缠均由靠剃头发了家的曹大山资助。
沉浮于时空的长河,由于人为的因素,往事在发酵中极易变节、变质。于是乎,出现了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历史故事。
在我的家乡开始出现这样的现象:乡下人大兴宗族祠堂,几乎每个姓氏掘土十八层,考古啊,探寻史上姓氏名人。尤其是在棘阳一个叫王庄的村子,王氏人家在高筑宗庙后,编撰族谱,竟然将解放时的恶匪恶霸王秀清供奉为“抗日英雄”。
闻讯之,我嘘叹不已,想及那些影视界有关帝王将相的随意“戏说”。感觉有必要在查询往事中,有义务还之以本色,以正视听。
解放当年首桩命案
正月。
鄂西北解放那年的正月。
辞旧迎新的喜庆,像渐浓的氤氲春意,吹绿了翻身作主人的乡下人的心窝窝。
乡下人沁润在“提花灯,过大年”的年味里,一缕一缕的地封黄酒的香气,从那些干打垒的草屋里悠悠地荡着,飘着。
离村儿一袋烟工夫的路上,吹吹打打、嘻嘻哈哈地汇合了一拨人,五颜六色的。来送亲的,来迎亲的,相互作揖道喜后,都把热热的目光喜滋滋地笼罩在那对红彤彤的新人身上。
正当那个着红绸的后生双手托着鲜亮亮的新姑娘下花轿时,只听“啪”的声响,新郎官布袋一样软瘫在地上,同时滚落于地的新姑娘“妈呀—”一声尖叫,便不省人事。
惊慌失措的送亲、迎亲的人见到了新郎的身下流出一摊血,背正中有一个窟窿,正汩汩地冒着血腥味的热气。
遭遇土匪了。送亲的、迎亲的如惊弓之鸟。他们看到了离大路近百步的土洼子里冲出一群人。为首的一个一马当先,几个箭步就来到了新姑娘的身边,俯身掀开了红盖头,白净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便就势伸出右手,一把将新姑娘提起,呼地置于腋下,一夹,一猫腰,朝着洼地狂奔,像阵旋风……
空中,回荡着“啪、啪----”数声枪响。
等吓破了胆的人们回过神来,那群歹人早不见了踪影。
新郎官中弹毙命,新姑娘被掳不知去向。突如奇来的横祸,让这群本来喜庆洋洋的乡下人一下子跌进了万丈深渊。
“像、像酒钩王……”终于有人呜呜地抽搐着,指认说为首的那人,是个白脸子。
善良的乡下人,以为解放了,土匪们就不会再做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被指认的酒钩王,是鄂西北乡下人对大匪首王秀清的代称。在当地,“酒钩”就是土匪。
这桩新年血案,很快传到了棘阳城武装部。
棘阳志曾记载:这是解放后酒钩王犯下的第一条人命案。
剿灭这股祸害地方的土匪,刻不容缓。一个量力而行的计划,开始在酝酿之中。
酒钩王其人
一袭长袍,眉清目秀,体态儒雅;
王秀清,完全一介书生模样。
可这人,偏不做书生,而做了鄂西北赫赫有名的大土匪。
据剿匪支队的侦察员报告,王匪,乃棘阳王庄人,民国十五年生。
王匪的爹娘是当地的小财主,为人倒厚道,常常周济左邻右舍,在庄上蛮有人缘。
王匪小时文弱,却个性叛逆,长相像个读书人,却爱舞枪弄棒。私塾里,先生上面授课,王匪下面拳打脚踢同伴。先生怒喝不止,便拿出竹木大戒尺,狠狠地抽了他的掌心。想起这鸡巴娃子平素的种种不轨,先生有些咬牙切齿,叭叭地下了重手。眼见着手心沁出血迹,王匪却无半点悔改之意。
待先生收起竹戒尺,喝问:“知错否?”,你道才十多岁的王匪怎的?细长脖上青筋突暴如蚓,原本俊朗的双目圆瞪,血红着要迸发而出,他瞧准了先生的下身,突然猴腰,一个俯冲,朝着先生裆部撞去。
先生毫无防备,哐当一声,直挺挺地倒在讲台沿上。先生不仅裆部受重创,而其后脑勺也开了花,血涌不止。
学生们吓得像受火燎的蜂子,嗡地炸开了。有的奔出学堂大呼“救人”,胆大的几个去抬先生,两个大个头的去抓扑王匪。
王匪像个受了刺激的斗鸡,一边伸胳膊展腿招架,一边嘶叫:“爷今天撞了夫子,明天爷再灭你们!”
几天后,先生饮恨含羞而去。
这是王匪自小犯下的第一桩命案。因其年少,乡公所责其爹娘严加管教。
这事还是在庄子上激起了公愤,爹娘先将王匪五花大绑在老槐树上,不给吃喝,逼他认错悔改。不料,两天两夜,奄奄一息的王匪就是不吭一声。
一个见了棺材也不流泪的犟种。爹娘无奈,便悄悄央人,一个跑江湖的,将王匪带走。眼不见,心不烦。
远走高飞后,人们将王匪渐渐淡忘。
事隔七八年,王庄四周的村子不断出现匪事,有人家命根样的耕牛不见了,有人家夜里被抄了,有人家小媳妇回娘家后再也不回了,甚至于个别年轻力壮的后生被捅了刀子。
惶惶不可终日的乡下人都在传说,为首的那个是个白面书生。
“作孽啊,怕是那个孽种回来了。”王匪的爹娘已经有了大祸临头的预感。
人们开始埋怨这对头发斑白的小财主了。活着比死了还难受,一天,两天,庄子人家没有见到这对小财主。后来,有人来借粮,才发现夫妇二人均悬梁自尽。
很快,这些匪事出现在王庄。私塾时,曾经打过王匪一掌的乳名叫二球的,一天黑夜里,不仅自己被人斩断双臂,而且媳妇也被抢了。
歹人甚至放出话来:“你们逼死了爷的爹娘,爷让你们慢慢偿还。”
……自此,鄂西北乡下人谈及王匪便不由浑身哆嗦。
到了一九四七年,鄂西北解放前夕,盘踞多年的王匪又用大洋,笼络了在老河口溃败的国民党六十九军残余,手下匪徒曾达数百之众。
棘北、棘东成了匪患重灾区。
人们就是想不明白,一个先生模样的人,仪表堂堂,怎的就性情凶残,杀人不眨眼?不仅明目张胆地抢,天天过年,而且见到有点姿色的女人就糟蹋,夜夜新郎。
许多村庄的人联名血书,请县政府早日剿灭这个大恶魔。
老街巧布网
再说解放棘阳的部队,大部南下追敌,只留下少部人马负责县政府的建设,地方治安的管理,兼追剿小股土匪。如果不是乡下人的血手印,县上还真的对王匪不太知情。
县上兵力短缺。王匪以为时机已到,公然制造了棘阳解放当年的首桩血案。
依据侦察员的情报,几番计划后,断定王匪的乌合之众还是很有危害性的。为避免大的牺牲,剿匪支队决定“擒贼先擒王”。
三月三,是八家庙一年一度的庙会。一个地方性很强的吉日盛会。
庙会场,位于八家庙与榆树冈老街之间的空地上。
庙会前一天的一大早儿,就来了一拨当地人不认识的年轻人,有男有女。年轻人个个身手矫健,有的训练着舞龙,有的热心地帮着参会的老乡们布置场地。
庙会那天,阳光灿烂下,人山人海,人声鼎沸。
庙会主台上,一个个地方特色的节目你方唱罢我登台,赢得围观的人一阵阵叫好。
当最为精彩的节目“天仙下凡”开演时,整个会场像沸腾了的海水,波浪起伏,人们被下凡天仙的美丽惊呆了。
但见台上的七位天仙,明眸皓齿,裙袂飘飘,若一片彩霞,在优美的笙歌中,翩翩起舞……
观赏的人们也云里雾里,不知今夕何夕。
突然,台下蹭噌地蹿出五六个人来,一个个鹞子翻身,落到仙女们面前,滴拉着口水,嘻皮着脸,开始动手动脚。
会场一下子炸了锅,围观的人们哗地后退。
迅疾如雷,娇柔的仙女们一个个侧身,刷刷地拔出了短枪。
面对着黑洞洞的枪口,台上的歹人全愣神了。
再看台下的戏,也很精彩。见上面的人被控制了,台下的便伸手掏家伙,不料,早有人拿着短枪顶着后腰:“敢动,就地枪决!”螳螂扑蝉,焉知黄雀在后!
庙会的节目继续下去。虚惊的人们终于明白刚才惊心动魄的一幕,是庙会最为出彩的一幕。
十多名土匪被乔装打扮的解放军设计拿下。
面对数倍于自己的剿匪支队,欲借庙会劫色、劫财的王匪不得不唉声叹气,连呼“晚矣,完矣”。
虽说巧妙布阵活捉了王匪,可他尚有数百之众的喽啰在这一带活动,一步处理不好就会酿出意想不到的血案。
按常规,剿匪支队会秘密地将匪首押往棘阳城。思前想后,支队决定将王匪关押在老镇子的中心了望楼,重兵把守。同时,四个城堡均派一个排的队伍埋伏,以防意外。
老街中心瞭望楼里,王匪双手带着铐子。每隔一个时辰,就会有人来观其态度,让其忏悔,写信规劝暗地里的喽罗改邪归正。
王匪一边破罐子破摔,一边嚷嚷自己抗击过日寇,也是有功之人,请求政府宽大。
王匪抗日?似乎是宗迷案。
酒钩王打鬼子
王匪的确打过鬼子。
那是一九三九年秋冬时节。
当时,国军在随州、棘阳、宜城一带和日本鬼子进行着腥风血雨的拉锯战。
王匪在棘阳兴隆的花儿山上当山大王。听着隆隆的枪炮声,王匪心里痒痒,盘算着怎么弄些军火来壮大队伍。
一天,一个喽啰跌跌撞撞来报,鬼子进山了。正在咂咂地吸着人奶的王匪噗地吐出奶穗子,瞪着眼,样子要吃人。
一个鬼子小队长,带着一个翻译来了。报信的喽啰屏了屏呼吸,眼睛斜了斜老大身旁的那对鼓胀的雪乳。
单枪匹马来闯爷的山门,拿球他!王匪揽了揽那个奶妈子,从腰里拔出了盒子炮。
像两个肉团子,鬼子和翻译被结结实实地扔在了王匪的脚下。只听到鬼子一通呜里哇啦乱叫,翻译打了个滚,一边哎哟哟,一边诈唬:“你们的,良心的坏透了,知道他是谁?皇军的小队长!”
翻译以为这句话有分量,能够镇住这帮土匪。不想,为首的匪霍地起身,两步跨至翻译跟前,照着翻译的脸唰地就是一脚:“狗日的,知道爷是谁不?告诉爷,来干啥球事的?”
“你的,死啦、死啦的----”歪倒在地上的鬼子哪里见过如此礼遇,咆哮起来。
王匪听了,摇摇头,笑了笑,一步一步地踱到鬼子面前,拿脚在鬼子眼前示威地晃了晃,慢慢蹲下,盯着鬼子的眯眯眼儿,把盒子炮的枪管戳进鬼子口里:“狗日的,晓得这在哪儿不?”
鬼子当然听不懂,偏要麦芒对针尖,咔嚓一声,咬住枪管,呜呜噜噜:“统统地死啦----”
王匪倒不气、不急,慢条斯理地打开了盒子炮的保险。
脸已经成了紫茄子的翻译,舔着口角渗出的血丝高叫:“爷息怒,惹不得皇军啊。他是来谈判的。他们要从这里通过。”
鬼子要过老子的地盘。王匪哈哈大笑,再一运气,伴着嘎吱声,从鬼子的口里抽出枪管,一旁的喽啰们看到了一颗带血的牙齿滚落在地上。
谈判,就有便宜占。王匪提出了交换条件:留下百条长枪、五十把盒子炮、万发子弹。
狮子大开口啊。用鬼子的话说,皇军来谈判是看得起你,你以为你是谁啊!
好汉不吃眼前亏,翻译两边哄骗,鬼子以为用少许代价可以通过,王匪以为鬼子也同意了他的条件。
保命要紧。翻译知道遇到了一个鬼难缠的“蠛蠛精”,先逃出魔掌再从长计议。
然而,不出两个时辰,花儿山脚就传来枪炮声,鬼子哪里受得了这等憋屈,武力强行通过。
要说这王匪也真是个不好伺候的,早备了两手。
鬼子兵一通乱枪乱炮,却不见对手还击,以为早吓跑了王匪。待到半山腰儿,山上,山下杀声震天。山上是王匪的队伍,山下是一个两个连的国军。鬼子这才明白中计了,可这关节眼上,上,上不去,下,下不来,值得硬着头皮上刀山了。
不到一个时辰,百余名鬼子无一逃脱。
王匪悄然藏匿了缴获的一批军火。却又以抗日有功,从国军那里领到赏银和枪支弹药。
花山一战,不仅阻击了日寇,而且全歼之,这在当时,鼓舞人心,很能赢得民众的口碑。
王匪也自吹自擂“抗日英雄”,到处给自己贴金,并主动提出加盟国军。
土匪摇身一变成正规军。王匪被任命为少校营长,补充了枪支、人马,继续镇守花山要地,阻击大部日寇的战略推进。
然而,被委以重任的王匪,在日寇新一轮的大举进攻中,朝天放了几枪几炮后,便失去了抵抗,偃旗息鼓,没了踪迹。
鬼子吃过亏,上过当,以为王匪的空城计,不敢冒进。半天后,在上锋的逼追下,分左、中、右等队形进攻。没伤一兵一卒,鬼子占据了花山。
国军还在做着梦,等待着王匪漂亮的反击,像上次那样。
可是,王匪仿佛远去的黄鹤,一去不复返也。
事实上,奸诈的王匪早把队伍拉走了,拱手将战略要地送给了日寇。
据老辈人讲,如果王匪以民族大义为重,在花上有效阻击延缓日寇的进程,或许就不会出现宜城十里长山国军中将张自忠阵亡的悲剧。
却说王匪将队伍带到了棘阳东北的山地,依旧是狗改不了吃屎的本性,一边打家劫舍,一边占山为王。
当解放军来时,王匪又不知去向。
人们以为王匪惧怕解放军,作鸟兽散。
不曾想,这条毒蛇在冬眠中等待着时机。
老安出山
百密难免一疏。
关押王匪的中心瞭望楼还是出了意外。
中楼的北角下有一个地下通道。这是当年筑楼的工匠为防意外而留下的退路。剿匪支队的同志哪里会知晓这等秘密。
被关押中的王匪仿佛有种预感,一直趁机寻找着生路。他匍匐于地,佯装睡觉,左手却在地砖上咚咚地轻敲着,右耳贴地倾听辨音,天助一样,结果发现了这个通道。一天雨夜,王匪抠开地砖,溜了。等守卫的战士发觉时,王匪已经逃出榆树冈老街。
放惊虎归深山,乃大患也。
王匪死里逃生后,说不上惊弓之鸟,却谨小慎微,犹如缩头乌龟,匿迹多日。
也因跑了王匪,剿匪支队队长受了纪律处分。
为防止王匪报复,制造大的流血事端,棘阳城、比邻棘东、棘北的各个小集镇都增派了兵力,加强了警戒。
然而,由于人民武装尚在襁褓之中,用有限的兵力分散来防匪患,显然捉襟见肘。
防不胜防,王匪走江湖多年,善用兵之术,采取大部包抄术,血洗了古镇老街。
针对王匪生性狡诈,读过兵书,工于游击战。衡量再三,剿匪支队调整策略,暂时以守为主。
然在明处,几次受到王匪的偷袭,支队损失很大,对土匪的骚扰只能招架。于是,便火速请求上级支援。
襄樊地委立即命令武装部副部长老安带两个大队的人马援助。
老安,大名安定帮,人称安跛子,河北人氏,穷苦出生。老安曾因生计流落豫南桐柏山下,被迫当过“酒钩”,镇守过大夫山,与王秀清有过一面之交。道不同,不相谋。乱世中的老安只为了填饱肚子,只到殷实人家“借”钱财粮食,手头上没有命案。而王匪贪图享乐,危害四方。
日寇来犯时,老安在随州一带游击过鬼子,在一次伏击中,被鬼子的子弹打伤了小腿,久治不愈,走起路来一拐一拐,江湖上称其为“安跛子”。
解放军来时,老安弃暗投明,策划了好几起土匪投诚事件,立过大功。
地委派老安来剿匪,也是下了大气力。
探听老安出山,王匪扬言:活捉老安者,重赏。
据后来被俘的土匪讲,大家做梦也在想着活捉老安。在匪中还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子:“老安的骨筋,百两黄金!”不过,很少有人见过大名鼎鼎的老安,可似乎到处都有老安的影子。原来,老安却非等闲之辈,擅长易容术。要抓老安,大海捞针。
如此这般,足见王匪对老安出山的不安。
当然,在后来的交道中,王匪也知道了老街布网也是老安远程运筹、决胜的结果。
分析各路侦察员消息,老安的剿匪大队确认王秀清匪部藏匿在桐柏余脉七连山一带。
七连山,有七座海拔千余米的峰相连,方圆百余公里。这一带,崇山峻岭,古木参天,野兽出没,人迹罕至。
老安命令部队脱下军装,全部便衣,分散于农家,由明到暗,先摸清土匪去向,再伺机行事。
这一招,立竿见影,土匪们的任何行动由暗到明了。侦察员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很快查清了土匪王秀清的窝点——七连山主峰下猫耳洞。
小店兵变
老安一出马,王匪似乎从人间蒸发。
人们说,这就是老安的厉害。
毒蛇钻洞,并不能说它不再害人。或许它在洞里算计着更阴险的招数。
老安深谙这个道理。老安有自己的打算。
刘升区小店集镇,像缀在七连山襟上的一颗珠子。王匪之前,这里贩卖山货的商贾云集,集市繁荣。
老安采取蚕食战术后,一步步摸掉土匪的暗哨,一步步逼近七连山主峰。
于是,小店成了老安观察王匪动向的前沿据点。
小店距七连山主峰猫耳洞有二十余里地。这一带地形险要复杂,植被繁茂,终年云遮雾罩。暗察摸底中,老安从一位采药老中医口中得知,猫耳洞,顾名思义,状如猫耳,深不可测。老中医年轻时只到过洞口,见洞口有堆白骨,心惧未敢深入。
经一番乔妆打扮,老安亲自出马侦察,从七连山刀削主峰的背后,探到了唯一一条接近猫耳洞的羊肠小道。
望远镜里的猫耳洞口,有两进大瓦房大小,四周草木丛生,时时有烟气从洞中飘出,阴气森森。一连七天七夜,洞口竟没有一个人影进出。这引起了剿匪部队的怀疑。
正当剿匪进程依计划展开时,一件令老安也没预料的事件发生了。
小店发生了兵变。
驻守在小店镇的一个排的战士,除了牺牲的排长和两名战士,全部叛变,投向王匪。
这可是老安最为得意的一支剿匪小分队。
等老安率部赶到现场,战友们看到是惨不忍睹的一幕:排长被抛尸马场,身中数弹,而且身首离异;两名士兵被捆绑在巨木上,被暴打得面目全非。
集镇上老住户战战兢兢回忆说,昨天晚上,大雨,突然听到枪声大作,只持续了一袋烟的工夫,便死一样地静了下来。
含泪掩埋了部下,老安呆坐在地上,久久不语。没想到,确实没想到,自己精心组建的突击分队,到关键的时候就真的如此熊包了?再说,凭着他们的战斗力,坚持到附近的大部队支援不会有问题,为啥子这么快就结束了战斗?排长和两名战士是咋个牺牲的,其余的人是被俘,还是叛变?
俗话说,龟缩起来的毒蛇咬人最狠。小店兵变窥见一斑。
小店事件被老安主动上报到地委。尽管老安轻描淡写地汇报,但还是震惊了地委一班子人。有人建议隔离查办老安,说一个土匪出身的军人能让人放心吗?也有人说,事情或许像老安的感觉,没有那么简单。
的确没那么简单,尤其是事情还没有弄清楚之前。这也是老安上报事件时,没有用“兵变”的主要理由。
剃头匠李一刀
小店事件,对老安个人的确是个不小的打击。不过,并没有影响老安剿灭王匪的全盘计划。
老安利用月夜,将七连山主峰猫耳洞口周边的地势详细勘探了一遍,认为猫耳洞有秘密出口,你想想,数百人藏在里面,可见这个洞的纵深。而且,王匪在此用心经营了这么多年,必定构筑有防御的工事。
强攻必定吃大亏,必须智取。
不能打草惊蛇,老安悄然退至山脚下。经过一番筹谋,老安决计:入虎穴,擒虎首,震虎仔。
生擒王匪必须接近王匪。据附近的老“酒钩”讲,王秀清有四个贴身保镖,夜里有几个姨太陪着,要想接近他根本不可能。
是墙,总有透风的时候。
这时,百姓来报,有一人可以接近王匪。
这人,就是王秀清的姑老表——剃头匠李一刀。
李一刀的剃头手艺,在这一带非常出名,一把祖传的剃头刀,雪光逼人,削铁如泥。他按照祖上的训导,洗、剃、敷、净之后,还有一套推、拿、按、摩。能请李一刀经常剃头的,也算人生一大福气。
虽说做匪多年,王匪却有一个讲究,爱干净,特别爱面子,隔不了三几天,就要剃掉生出的头发、胡子。见过王匪的人,说他不像土匪,倒像个白面书生。
就这样,剃头匠李一刀为王匪服务了近十年。
老安决定从李一刀身上找到突破口。侦察员在侦察中发现,李一刀挑着剃头担子,隔三岔五地消失一阵子。
侦察员曾尾随李一刀,但一接近七连山主峰,袅袅云雾中,目标会突然遁迹,不知去向。
一天,李一刀下山,被几位请他剃头的汉子“请下”。
李一刀三十出头,也是穷苦人家,是王匪的亲姑老表。还听老百姓讲,李一刀的媳妇曾经被王匪霸占过。
听说要剿拿匪首王秀清,李一刀双眼盈泪,却不敢多语。王匪告诫过他,多说一句不该说的话,卸了你的舌头。看来,他对王匪是敢怒而不敢言。
经过老安的多次交心,李一刀终于开口。
王匪生性多疑,狡兔三窟,现今如惊弓之鸟,很难接近。且王匪学过拳脚,虽书生形象,却膀大腰圆,一般身手的人难以匹敌。
每回给王秀清剃头,李一刀都要被保镖搜身,只许他带祖传的剃头刀。进洞出洞均被蒙面。剃头时,只在一个固定的洞室内进行,有4双眼睛盯着。李一刀对洞内军事、匪徒人数一概不知。
了解到王匪的生活习惯后,老安心中有了数,如此这般安排。
一个多月后,鄂北剿匪大队共计一个营的兵力神不知、鬼不觉各就各位。
智取王匪
这一天,李一刀同往常一样,挑着剃头担子消失在密林中。
闪到一处暗洞,李一刀击石三下,脚前一米的暗洞口“嚓”地裂开,两名荷枪实弹的土匪向着李一刀点头。
例行搜身,留下担子,秉刀进洞。
经过一段暗洞时,引路的匪还在讨好李一刀:“李老板,给老大剃了头,啥时轮到兄弟?”
李一刀小声道:“说不定啊,很快就可以好好伺候你!”
走着走着,他感觉前面豁然开朗。被匪摘下蒙面布,李一刀看清了,这是一处十余丈宽,三四丈长,五六丈高的明洞。
但见一人,靠坐在一旋转太师椅上,四周站着四个彪形大汉。
“老表,我来了!”李一刀手里端着祖传的剃头刀,向着太师椅轻声道。
太师椅上的人转过身,微闭着双眼,“嗯”了一声:“来啦,剃吧。”早有匪备好热水、毛巾、洋皂。
按照祖传的手艺,李一刀有章有法地洗、搓、揉、抹、剃。
想不到这悍匪首长得白嫩、清秀。当地人传说,这匪货懂得宫廷里的养身之道,前些年,他每早、晚或喝或吃人奶一碗,用人奶洗脸,姨太的年龄过了二十二岁都得换新的。
看着这个吃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李一刀心里燃起怒火,恨不得一刀断了他的喉管。
为配合整体行动,李一刀脸上、眼里一直是讨好的笑。
“老表哟,我今儿是咋球的,瞅见你腰上的铁疙瘩就发慌。”李一刀小心翼翼剃下了王秀清后脑勺上的最后一片毛发。
“怕个鸡娃子,搁球地上吧。”王匪依然微闭着双眼。
保镖从他腰际拔出两把盒子炮放在脚下。大约两袋烟的工夫,李一刀开始给王匪剃下巴上的胡子。一刀一刀,有节奏地磁磁啦啦,李一刀每一刀都剃得经心仔细,到位,像进行一项表演,翻飞的刀,灵巧的手,刺啦啦的声响,连瞪着眼的保镖也不由陶醉分神了。
再说王匪,早被这刀法发出的声响、手法的捏拿通泰,弄得云头雾端,就像吸食着大烟。
蓦地,洞外传来枪声,一匪飞奔而来,惊慌失措:“大……”,“哥”字尚未出口,李一刀扎稳脚步大喝一声:“不许动!”右手上的剃头刀早已架在王匪的喉管上。同时,左脚一挑,地上的手枪飞起,被李一刀另只手扬起接下。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剿匪部队,你们被包围了!”李一刀断喝中感到四名保镖欲向他扑来。
千钧一发时刻,洞内的五六个角落也嘣出吼声:“我们是老安的剿匪队伍,你们没有退路了,缴枪不杀!”
是小店事件中 “叛变”的战友们。
“谁动,就断了他的喉咙!”右手上的剃头刀寒光闪动,紧紧地抹在王匪的喉管处。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李一刀左手一甩,啪地枪响,高处一名举枪瞄准的匪应声倒下。
血从王匪的脖子上渗了出来:“老表,我是来救你的,叫他们放下家伙,统统到大洞口集合!”
土匪王秀清还是闭着双眼,不语。他想起了老街的天助,幻想着今天的再次化险为夷。此时,他最为后悔的还是上了小店“兵变”的大当。围攻小店,堪称他最为经典的军事行动。利利落落地结束了战斗,他多少感觉到太容易,曾产生过怀疑,可很快就被胜利的喜悦冲得天高云淡。没曾想,那个被叛兵们打得血肉模糊的解放军排长用了苦肉计。
李一刀早有防备,知王匪发功,便用拿枪的左手压住王匪左肩,右手的的刀子半边儿陷进白嫩的皮肉。一番外人看不见的较量后,大汗淋漓的王匪知道今天遇上了真正的对手,他的第一个反应:此人不是李一刀!
王匪满头大汗,气吁吁睁开了眼,感觉全身像散了架。他无奈地伸出右手,向着保镖们做了下手势,保镖们犹犹豫豫地放下了武器。
“鸡娃子,你不是爷的老表!”动弹不得的王匪感到了脖子上的血在淌,前襟殷红。
李一刀嘿嘿一笑,不语,用泰山压顶之势镇压王匪。
不错,此人貌似李一刀,实乃襄樊地委武装部的武功高手曹大山,人称曹拳头。据传,解放襄阳城时,侦察员的他飞檐走壁,一拳砸死一个敌军暗哨。经老安的易容术后,几乎是李一刀的孪生兄弟,连李一刀自己也说,我的好兄弟也,这次全靠你们了。
犹如横空出世,老安的剿匪大队在真李一刀的引路下,加之小店战友的默契,里应外合,一部分进了隐洞,一部分冲进主洞。
匪首王秀清束手就擒。
当真假李一刀一见面,手脚被缚的王匪心服口服,自己早已不是老安的对手。
剿匪大队几乎没费什么枪炮,没有人员伤亡,生擒以王秀清为首的鄂北土匪四百多人。
在打扫猫耳洞战场时,老安心里的确一惊,多亏智取,若强攻,定失利。
但见猫耳洞,洞洞相通,犹如迷宫,加之土匪们的加工,洞深五余里,有三个伪装的出口,洞内工事奇特,有六挺机枪可以从不同方向扫射主洞口。即便被围困,依洞内屯积的粮弹,土匪们可以在里面生存三年,洞内装备多是国民党六十九军的。
生擒了匪首王秀清的消息不胫而走,老百姓敲锣打鼓,奔走相告。万人公审公判大会上,土匪王秀清被铁索五花大绑,跪在瓷碗碴上(百姓痛恨之)。一些后生大骂着要扇他嘴巴子,一些年轻的媳妇哭叫着要杀了他。
在王匪为害最为深重的王庄,棘阳剿匪支队的数十条枪代表数十个屈死的乡下人结束了恶匪王秀清的性命。
智擒匪首王秀清,在鄂湘剿匪部队中传为佳话。据悉,湘西剿匪的解放军曾经用过老安们的一些经验,避免了队伍的伤亡。
有关小店兵变,也有了一个真实的说法。那天,小店被土匪围困,激战一开始,两名战士牺牲,排长也中弹。鉴于王匪的凶猛攻势,弄不好全排覆没,排长急中生智,临危授计:策演兵变,打入王匪内部,见机行事。于是,排长向着自己连开多枪。见排长牺牲,战友们依计而动,演绎出了杀排长、战友集体叛变的“小店事件”。
棘阳剿匪,老安深谋远虑,居头功,成为解放后棘阳刘升区第一任区委书记。剃头匠李一刀也被安排在棘阳城国营理发店当经理,一边带徒传授绝技,一边亲自上阵,让许许多多的老百姓领略到李氏剃头法的奇妙。
最有意思的是武装干警曹大山。本来就是武功高手,得到李一刀剃头真传后,他欢喜得竟然一发不可收拾。后来索性转业回到山东老家,在淄博开了个“李一刀真传”理发铺子,生意兴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当年的棘阳剿匪支队的战友聚首时,一切的盘缠均由靠剃头发了家的曹大山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