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使我受益匪浅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亮相】
   请以“_______________使我受益匪浅”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600字。
  【我写我秀】
  阅读使我受益匪浅
  邱璐瑶
  书真的是个好东西。只要你会看,就能让你收获满满。
   多读书,能够让你从“肚中无墨”变得“文思泉涌”。很多同学一到写作文时就唉声叹气,无从下笔,这固然跟思维能力有关,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读书读得少。记得小学三年级时,我语文成绩不好,还非常怕写作文,周末只要老师布置了作文,那么我的整个周末就彻底毁了。我不但要预留出一整天的时间来对付它,而且从旭日东升写到万家灯火,还写不出几个字,经常把妈妈气得七窍生烟。到了五年级,我的作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改变,是因为我听了语文老师的建议——阅读。名著也好,杂书也罢;感兴趣也好,读不进也罢,每天,我都会坚持看几页,哪怕再忙,也从不落下。
   看得多了,我也就看出了一些名堂。那时,我正在阅读林清玄的散文集。他的文章内容丰富,情节感人,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真情实感,读来总有种独特的韵味。但更吸引我的,还是他的写作模式——“小故事大道理”。他总喜欢在娓娓道出一个个平常的故事后,“抖”出一个个为人处世的大道理来。“既然大作家都可以这么写,为什么我就不能试一试呢?”抱着这种想法,我在一次写作中也这样写了。在一番忐忑的等待后,老师的点评出来了。没想到,老师居然给予了我肯定和表扬。从此,只要是从书中看到觉得好的东西,我都会不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作文也因此不断地得到老师的表扬,写作也就由原来的排斥变为热爱,最后由“写作特困生”变为了“小作家”。
   多看书,可以结交到很多朋友。记得四年级时,我参加了学校的诗词比赛。赛前,我看见一位同学正在复习《别董大》,我就和她讨论起来。因为彼此对诗词的见解都十分接近,就这样,她——纪瑶,成了我的好朋友。
   五年级时,我痴迷于冰心的散文,在一次朗诵比赛中,选择了她的《纸船——寄母亲》。朗诵完毕,回到座位时,一个女孩走到我的身边:“哇!你读得真好!我也非常喜欢这首诗。”就这样,我又结识了酷爱文学的叶思其——我们有着相同的爱好、共同的话题。
   六年级时,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的“阅读书籍辩论会”。在分析《三体》主人公叶文洁的形象时,我和冯春亦产生了分歧。她认为叶文洁心术不正、自私自利,我却觉得叶文洁的黑化情有可原。通过争论,双方最终都认同了叶文洁的双重人格,我俩也因此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真是不打不相识啊。
   书中还有无穷无尽的知识,也许你一辈子都用不上,也许马上就用得着。有一回上历史课,为了检验我们对史前人类的了解,老师讓我们介绍几种古猿人。同学们纷纷回忆起教科书上所学的“北京人”“元谋人”“河姆渡人”“半坡人”“山顶洞人”来,如数家珍。我却回想起了前些天看的《中国通史》,里面的“蓝田猿人”是课本上没出现过的。见我举起手,老师让我站了起来。“蓝田猿人属早期直立人,学名为‘直立人蓝田亚种’……此外,人们还发现了蓝田猿人用火的痕迹。”回答完毕,老师对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同学们也不断地向我竖起大拇指……
   听到这里,你心动了吗?是不是也想马上捧起书本,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呢?
  (江西赣州市赣州第七中学七·10班)
  点评
  习作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先抛出“只要你会看,就能让你收获满满”这个总观点,接下来以并列形式,分别从“能够让你从‘肚中无墨’变得‘文思泉涌’”“可以结交到很多朋友”“有无穷无尽的知识,也许你一辈子都用不上,也许马上就用得着”三个方面分述阅读所带来的好处,证明了总观点,令人回味。
  (钟华奇)
  文题汇总
  命题作文导写
  1.请以“最美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点拨:题目限定写“声音”,且说这声音是“最美的”,说明它具有很大的开放性。“最美的声音”是什么?相信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但共性是有的,那就是“最美的声音”肯定是颤动了我们心弦的声音,是美好的、积极的、感人的声音,是一种用心才能听明白的最美妙的声音。它既可以是我们听过的淙淙流水的声音、鸟儿动听的歌声、风铃悦耳的声响,也可以是蕴含着生命的呼唤的新生婴儿的啼哭声,还可以是“我”受到伤害后,父母关爱、朋友关心的话语;或者是“我”获得成功时,身边人给予的掌声……
   2.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栖息处,又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旅程的终点,又是新行程的起点……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
   以上文字带给你什么样的联想或感悟,请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点拨:仔细审题,弄清题意。
   “站点”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某个关键性阶段,而“每”字告诉我们,这个阶段应该不止一个。“风景”是题目的中心,既指现实中的自然风光、人文风光,也指某种精神品质。
   深度立意,多维思考。
   可以写成长中遇到的困难挫折,重拾信心和勇气,这是人生中一道动人的风景;也可以从人文角度发掘,如人生就像一列火车,在旅途中,有家人温馨的陪伴、友人热切的鼓励、被人记得的幸福,等等,不管怎样写,都要挖掘出“风景”深层的内涵。
   小处着眼,以小见大。
   选材上,要注意捕捉现实生活中的“风景”,学会使用“风景”的比喻义行文。
   文体上可以选择记叙文,也可以选择议论文,但要注意抒情、议论等方式的综合运用,升华作文的主题。
   3.永远记得同桌削的酷酷的铅笔,永远记得上课打瞌睡时被同桌狠狠地掐醒,永远记得同桌上课没理由地笑到流泪,永远记得同桌被我揉乱的头发……
   有一种关系叫同桌,有一种友情足以让我们铭记一生。
   请以“致同桌的你”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点拨:既然是“致同桌的你”,那么就不能只写自己的事,至少要有两个人物出现,或者是发生在群体中。写几件事,题目并没有限定,可围绕一个中心事件展开叙述,也可用几件事多角度反映你与同桌间的亲疏喜怒。写什么事,题目也没有限定,可以是学习上的,也可以是生活上的;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总之,题目限而不死,选好题材,写出波澜,就能出彩。
其他文献
以前曾教过这样一位学生,当时他上六年级,成绩平平,平日沉默寡言,性格脆弱而敏感。有一次,因为学习上的事我批评了他两句,后来上课时便发现他有点不对劲。我带着疑惑走到他身边,发现他在稿纸上写了些莫名其妙的句子,内容悲观、厌世。我的心一紧:这孩子竟这样受不得批评!正想说他几句,但随即冷静了下来。于是,课后我真诚地与他交谈,询问他的家庭情况,帮助他疏通心理障碍……经过一番交流,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我紧
期刊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指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或作品的时候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即对文本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阅读《哈姆莱特》就能品味出一千个不同的哈姆莱特的形象来;有的人读《红楼梦》只读出一个“淫”字,有的人则只读出一个“情”字;有的人读出了道家的“无为”和佛家的弃世思想,有的人则读出了封建社会吃人的
期刊
在听课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由于备课时粗心或上课时紧张,出现写错字、说错话,或课件使用不当等问题,如何对待和处理这些失误呢?有的教师碍于“面子”或是被所谓的“师道尊严”所困,采用掩饰或回避的方式;有的教师则会真诚地道声“对不起,教师太粗心了。”随后一带而过;而聪明的教师则把失误当成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巧妙利用,这样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前几天,在一次听课活动中,就有一位语文教师在
期刊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情况、沟通思想、表达意愿的被广泛使用的实用文体。千百年来延续至今,早已成为维系人际关系的血脉,也为人类文明积聚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值得继承与发扬的传统文化之一。  【左读名家经典】  致信儿子  儿子: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你已在我万里之外,我则在地球的另一端。地球很大,我们太小了,但我们不甘于小,我们要超过地球,所以你出发了。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远行,为了这一天
期刊
从我做学生时起就常常听老师们说“学生要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都要重视,不能只死学知识”;我当老师后也常常对同学们说“你们要全面发展,唱歌、跳舞、繪画等都要敢于尝试……”  笔者初三时的语文老师会就不同的课文指导学生吟诗、歌唱、绘画;在庆祝节日前给我们排舞,编小品,指导我们演讲……那时的笔者和同学们对她简直着了迷。师范毕业后,笔者想做一个和她一样的“全能”教师,育更多“全能”学生。  在这里笔者先对“
期刊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在学生获取知识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新课标》在关于“读书”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小学語文教学法专家张田若说:“一课书教完后,成败的第一个标准应该是学生是否熟读了课文。”也就是说,如果教一篇课文,学生没有“读书”这个环节,或者教后学生还是读不通、读不懂这篇课文,那么,教师不管讲得多么精彩也很难说这是一节成
期刊
学生的心灵就像荷叶上的露珠,需要细心呵护。要想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必须做到真正了解学生,做好课下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灵。班主任怎样才能通过课下交流走进学生心灵呢?  一、观察思考是走进学生心灵的准备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想从各方面教育人,那么他应首先从各个方面了解人。”班主任必须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特点,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心态,从而为以后的沟通交流做好准备。  在观察学生时,教师
期刊
笔者出生在七十年代的苏北农村,小时候,家里墙上贴着大张的墙画,大张的画纸上不是单幅图,而是组图,印着若干小幅戏剧故事的人物和场景,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长亭送别》等,每幅小图都附有解说文字。笔者至今仍记得《红灯记》中李铁梅的油黑大辫、红花棉袄,全家高举的马灯,记得李玉和、李奶奶和李铁梅刚毅不屈的眼神中强烈的爱与憎。图解文字加上从收音机和广播喇叭里听到的唱腔,是笔者对戏剧的最早认识。  到了八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现实情况是,当下许多农村中小学对作文教学重视不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导致教师不会指导,学生不会写作,即使写出来也无可读性的现象。因此,要提高作文教学,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情感教育贯串作文的始终。  一、走进生活,积累情感体验  叶圣陶曾说:“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
期刊
教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位学生的点滴进步,也不可能对每位学生的闪光点都给予及时的鼓励,但学生的成长需要得到鼓励,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自己鼓励自己,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每次成功进行奖励,以此提高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信心。  一、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  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在我国鲁西南深处有一个村子叫姜村,这个小村子因为多年来几乎每一年都要有几个学生考上大学、硕士、甚至博士而闻名遐迩。现在大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