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海外贸易史上,福建海商一直为史学家和经济学家所瞩目。中外学者在该领域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而近日,笔者从史料中欣喜的发现了一位长期以来被学者忽视了的清代特大闽籍海商——王位中。该人物以及他的相关事迹,为明清时期的福建海商以及东南亚海外贸易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关键词:王位中;清代闽商;海上贸易
在中国经济史上,闽商一直为学者瞩目。因为从清代前期至鸦片战争前夕,闽南海商一直主导着海外的华商网络,其影响力至今犹在。所以,诸多中外学者都对明清时期的闽籍海外贸易商做了细致而微的研究。而近日,笔者从广东中山市档案局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纂的《香山明清档案辑录》中,惊喜的发现了一位被学者所忽略的在清代前期的历史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闽籍人士——王位中。王位中何许人也?据《香山明清档案辑录》和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纂的《明清史料》
互佐,他是一位势力庞大的闽籍海商,并且在东南亚有着极高的政治地位。
1、清代前期,接连发生了三藩之乱和郑氏的反清活动。为了阻止沿海居民接济盘踞台湾的明郑政权,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接纳了郑成功叛将黄梧之建议,颁令于江、浙、闽、粤沿海诸省展开全面迁界,即清代著名的《迁界令》。该令“重定沿海之界,令居民徙入内地50里,先划一界,以绳直之,出界者死,初始行于闽地。至康熙元年(1662年),广东总督王国光,巡抚董应魁会奏,始并及虎门以西、崖门以东之沿海居民”。根据该令的规定,澳门亦在内迁范围。清前期的澳门已为葡萄牙人盘踞达百年之久,并已成为东南亚的海上贸易重地。“迁海令”既出,无异于给澳门带来灭顶之灾。于是,澳门的葡萄牙人为了免迁界之苦并保护其海上贸易权,便首先向当时驻扎广东的三藩之一平南王尚可喜求救。葡人称如果平南王在北京能利用他的影响为澳门求情,或恢复澳门的海上贸易,他们将赠送平南王白银4万两。后来,于康熙在海令执行最紧要之时,澳门的葡萄牙人又向两广总督卢兴祖许贿白银20万两,并查实为确实受贿。据《明清史料》已编下册第六本《刑部残题本》记载:“审问总督卢兴祖。据知县姚启圣口供,叫澳人不迁移住着,要银二十万两,住与不住,启奏要银五万两,如此说定。”根据暨南大学汤开建教授的研究,时任广东香山县知县的姚启圣为了解决该县长期以来的“负课”问题,与贪财的两广总督卢兴祖一起利用为澳门求情免迁及开海禁之事,曾向澳门的葡萄牙人勒索大笔财富。
经过澳门与广东方面的多次秘密交易之后,广东地方官员便私自开放了澳门的海上贸易,于是在中央的严格海禁之下,澳门开始了与清廷抗衡的海上走私行为。其中较大的一次走私贸易即是以闽商王位中为主角的。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年(1666年),由澳门议事会与闽商王位中合伙经营的4艘暹罗进贡船抵达澳门。其中正贡船1艘,护贡船1艘,接贡船1艘,探贡船1艘,另附有象船1艘。王位中系福建何府人,不可考。但从现有史料来看,他是一位在东南亚有着极高地位的华侨商人。根据中山市档案馆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的《香山明清档案辑录》,王位中先是娶交趾国国王的女儿为妻,即为交趾国的驸马,又与澳门的葡萄牙人一起买通暹罗国王,以向清朝进贡的名义进行海上走私贸易。走私船一共4艘,其中1艘系王位中个人买的白艚船充作正贡船,其余3艘系暹罗船,但为澳门议事会与王位中合伙承充,双方各占货物一半,这4艘船先赴暹罗贸易,正贡船内装瓷器3750连,卖银7520两,送给暹罗国王香榻3只,围屏1副,大缎14匹,藤椅8只,碭石屏4对,珍珠灯2对,天青大饶礶10个,玉榻1只,茶2担,金纱40匹。护贡船载阿铅200担,卖银2000两,瓷器2500连,卖银5100两。探贡船装瓷器2800连,卖银5800两,阿铅300担,铜器35担。而返澳时正贡船运回胡椒150担、槟榔500担,象牙50担,檀香60担;护贡船运来银2箱(2400两),海藻20担,犀角2包,白燕窝1担;象船运来槟榔300担,西洋布1捆,绒毡1捆。运来暹罗货物全部存在澳门福益、广全、广利、福全及打铜街五大店中,而这五大店又由王位中总理店货。根据史料来看,这位闽商王位中不仅是“假扮贡船往来外国,私行贸易,数年累脏巨万”的大走私犯,而且很可能是平南王尚可喜经营海上贸易代商理。故4艘暹罗船入澳门后,王位中又派他的侄子王毕官传信给澳门的葡萄牙人,称,每只暹罗船入澳门贸易,须交5000两调停通贡贸易费。否则,要“发兵剿拿”。4艘船货,一大半是王位中的货,故仅“调停通贡贸易费”一项已使澳门葡人无法承受,于是澳门议事会委黎多便向两广总督卢兴祖告发了这一假冒进贡事件。而多亏了这桩走私贸易的被告发,方使这件事以及地位显赫的福建海商王位中同被载入史料保存下来。
2、关于明清时期的福建海商以及东南亚海外贸易问题,中外学者已经做了诸多研究,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研究成果。而王位中以及这则走私案的史料的发现,无疑为这些研究成果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首先,王位中娶交趾国国王的女儿为妻,进一步体现出了明清时期福建海商在东南亚诸国的显赫地位。清代的福建华侨在东南亚的安南、交趾、吕宋尤其是暹罗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华侨商人在这些国家往往充当王室对华贸易的掮客,同中国进行所谓的朝贡贸易。然而地位之高如王位中者,从目前的史料来看,尚属首例。
其次,上述史料中详载的货物清单进一步反映了清代海上贸易之繁盛。在中央厉行海禁的情况下,王位中的走私船上尚且装载来自多个国家的名目繁多的各种货物,况展海禁后?台湾郑氏政权降清之后,清政府遂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月发布展海令,使海外贸易得到许可。但好景不长,三十余年之后,清廷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再次禁止了对日本贸易之外的海外贸易。然而,东南亚的走私贸易却从未停止。
再次,亦体现了闽籍海商对当时海外华商网络的主导。据厦门大学庄国土教授的研究,闽南海商集团崛起于13世纪,全胜于17世纪的郑氏海上帝国时期,主导中国海外华商网络到19世纪中期。从明后期闽南海商开始主导海上华商网络到郑氏集团建立海上帝国,奠定了闽南海商在海外的优势地位,这种地位在清初又因厦门成为中国发舶地而得到加强。因此,尽管清代以来广东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于福建,但闽南人仍能依托海外闽南籍移民群体和商家主导海外华商经贸网络。王位中的走私案无疑体现出当时,广东省的海外贸易,实际上亦是为福建海商所主导。
总之,清代前期的闽籍海商王位中以及其走私一案的史料之发现,为我们明清时期的福建海商以及东南亚海外贸易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证据。而王位中其人,亦是一位值得我们做进一步深入挖掘的历史人物。
参考文献:
[1]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清史料[M].己编下册第六本.北京:中华书局,1987.
[2]中山市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香山明清档案辑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3]汤开建.明清士大夫与澳门[M].澳门:澳门基金会,1998.
[4]莫仲予.清代《迁界令》之祸[J].岭南文史1991,(03).
[5]邱旺土.清代前期海外贸易商的构成[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7,(04).
[6]庄国土.论17—19世纪闽南海商主导海外华商网络的原因[J].东南学术2001,(03).
(作者通讯地址: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专门史硕士研究生 350007)
关键词:王位中;清代闽商;海上贸易
在中国经济史上,闽商一直为学者瞩目。因为从清代前期至鸦片战争前夕,闽南海商一直主导着海外的华商网络,其影响力至今犹在。所以,诸多中外学者都对明清时期的闽籍海外贸易商做了细致而微的研究。而近日,笔者从广东中山市档案局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纂的《香山明清档案辑录》中,惊喜的发现了一位被学者所忽略的在清代前期的历史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闽籍人士——王位中。王位中何许人也?据《香山明清档案辑录》和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纂的《明清史料》
互佐,他是一位势力庞大的闽籍海商,并且在东南亚有着极高的政治地位。
1、清代前期,接连发生了三藩之乱和郑氏的反清活动。为了阻止沿海居民接济盘踞台湾的明郑政权,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接纳了郑成功叛将黄梧之建议,颁令于江、浙、闽、粤沿海诸省展开全面迁界,即清代著名的《迁界令》。该令“重定沿海之界,令居民徙入内地50里,先划一界,以绳直之,出界者死,初始行于闽地。至康熙元年(1662年),广东总督王国光,巡抚董应魁会奏,始并及虎门以西、崖门以东之沿海居民”。根据该令的规定,澳门亦在内迁范围。清前期的澳门已为葡萄牙人盘踞达百年之久,并已成为东南亚的海上贸易重地。“迁海令”既出,无异于给澳门带来灭顶之灾。于是,澳门的葡萄牙人为了免迁界之苦并保护其海上贸易权,便首先向当时驻扎广东的三藩之一平南王尚可喜求救。葡人称如果平南王在北京能利用他的影响为澳门求情,或恢复澳门的海上贸易,他们将赠送平南王白银4万两。后来,于康熙在海令执行最紧要之时,澳门的葡萄牙人又向两广总督卢兴祖许贿白银20万两,并查实为确实受贿。据《明清史料》已编下册第六本《刑部残题本》记载:“审问总督卢兴祖。据知县姚启圣口供,叫澳人不迁移住着,要银二十万两,住与不住,启奏要银五万两,如此说定。”根据暨南大学汤开建教授的研究,时任广东香山县知县的姚启圣为了解决该县长期以来的“负课”问题,与贪财的两广总督卢兴祖一起利用为澳门求情免迁及开海禁之事,曾向澳门的葡萄牙人勒索大笔财富。
经过澳门与广东方面的多次秘密交易之后,广东地方官员便私自开放了澳门的海上贸易,于是在中央的严格海禁之下,澳门开始了与清廷抗衡的海上走私行为。其中较大的一次走私贸易即是以闽商王位中为主角的。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年(1666年),由澳门议事会与闽商王位中合伙经营的4艘暹罗进贡船抵达澳门。其中正贡船1艘,护贡船1艘,接贡船1艘,探贡船1艘,另附有象船1艘。王位中系福建何府人,不可考。但从现有史料来看,他是一位在东南亚有着极高地位的华侨商人。根据中山市档案馆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的《香山明清档案辑录》,王位中先是娶交趾国国王的女儿为妻,即为交趾国的驸马,又与澳门的葡萄牙人一起买通暹罗国王,以向清朝进贡的名义进行海上走私贸易。走私船一共4艘,其中1艘系王位中个人买的白艚船充作正贡船,其余3艘系暹罗船,但为澳门议事会与王位中合伙承充,双方各占货物一半,这4艘船先赴暹罗贸易,正贡船内装瓷器3750连,卖银7520两,送给暹罗国王香榻3只,围屏1副,大缎14匹,藤椅8只,碭石屏4对,珍珠灯2对,天青大饶礶10个,玉榻1只,茶2担,金纱40匹。护贡船载阿铅200担,卖银2000两,瓷器2500连,卖银5100两。探贡船装瓷器2800连,卖银5800两,阿铅300担,铜器35担。而返澳时正贡船运回胡椒150担、槟榔500担,象牙50担,檀香60担;护贡船运来银2箱(2400两),海藻20担,犀角2包,白燕窝1担;象船运来槟榔300担,西洋布1捆,绒毡1捆。运来暹罗货物全部存在澳门福益、广全、广利、福全及打铜街五大店中,而这五大店又由王位中总理店货。根据史料来看,这位闽商王位中不仅是“假扮贡船往来外国,私行贸易,数年累脏巨万”的大走私犯,而且很可能是平南王尚可喜经营海上贸易代商理。故4艘暹罗船入澳门后,王位中又派他的侄子王毕官传信给澳门的葡萄牙人,称,每只暹罗船入澳门贸易,须交5000两调停通贡贸易费。否则,要“发兵剿拿”。4艘船货,一大半是王位中的货,故仅“调停通贡贸易费”一项已使澳门葡人无法承受,于是澳门议事会委黎多便向两广总督卢兴祖告发了这一假冒进贡事件。而多亏了这桩走私贸易的被告发,方使这件事以及地位显赫的福建海商王位中同被载入史料保存下来。
2、关于明清时期的福建海商以及东南亚海外贸易问题,中外学者已经做了诸多研究,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研究成果。而王位中以及这则走私案的史料的发现,无疑为这些研究成果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首先,王位中娶交趾国国王的女儿为妻,进一步体现出了明清时期福建海商在东南亚诸国的显赫地位。清代的福建华侨在东南亚的安南、交趾、吕宋尤其是暹罗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华侨商人在这些国家往往充当王室对华贸易的掮客,同中国进行所谓的朝贡贸易。然而地位之高如王位中者,从目前的史料来看,尚属首例。
其次,上述史料中详载的货物清单进一步反映了清代海上贸易之繁盛。在中央厉行海禁的情况下,王位中的走私船上尚且装载来自多个国家的名目繁多的各种货物,况展海禁后?台湾郑氏政权降清之后,清政府遂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月发布展海令,使海外贸易得到许可。但好景不长,三十余年之后,清廷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再次禁止了对日本贸易之外的海外贸易。然而,东南亚的走私贸易却从未停止。
再次,亦体现了闽籍海商对当时海外华商网络的主导。据厦门大学庄国土教授的研究,闽南海商集团崛起于13世纪,全胜于17世纪的郑氏海上帝国时期,主导中国海外华商网络到19世纪中期。从明后期闽南海商开始主导海上华商网络到郑氏集团建立海上帝国,奠定了闽南海商在海外的优势地位,这种地位在清初又因厦门成为中国发舶地而得到加强。因此,尽管清代以来广东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于福建,但闽南人仍能依托海外闽南籍移民群体和商家主导海外华商经贸网络。王位中的走私案无疑体现出当时,广东省的海外贸易,实际上亦是为福建海商所主导。
总之,清代前期的闽籍海商王位中以及其走私一案的史料之发现,为我们明清时期的福建海商以及东南亚海外贸易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证据。而王位中其人,亦是一位值得我们做进一步深入挖掘的历史人物。
参考文献:
[1]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清史料[M].己编下册第六本.北京:中华书局,1987.
[2]中山市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香山明清档案辑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3]汤开建.明清士大夫与澳门[M].澳门:澳门基金会,1998.
[4]莫仲予.清代《迁界令》之祸[J].岭南文史1991,(03).
[5]邱旺土.清代前期海外贸易商的构成[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7,(04).
[6]庄国土.论17—19世纪闽南海商主导海外华商网络的原因[J].东南学术2001,(03).
(作者通讯地址: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专门史硕士研究生 3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