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地区夏玉米增密种植的产量效应分析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gc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研究鲁西地区高产玉米(>9 000 kg/hm2)适宜种植密度及其产量潜力,探索高产玉米产量形成机制,2012、2013年分别在茌平县韩屯镇和阳谷县七级镇高产玉米区,以中单909为试材,以1.5万株/hm2为密度梯度,设置从1.5万株/hm2至18.0万株/hm2 12个密度处理进行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两年共24个处理,最低和最高单产分别为3 424.5、12 676.5 kg/hm2,其中有10个处理单产超过9 000 kg/hm2;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分析表明,要达到9 000 kg/hm2以上的高产,种植密度在6.0万~13.5万株/hm2,收获穗数在6.0万~11.5万穗/hm2;单产与密度呈抛物线关系,9.7万株/hm2密度处理单产最高;随种植密度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呈先升后降变化。
  关键词:夏玉米; 密度;产量;鲁西地区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5)05-0040-03
  Effect Analysis of Increasing Planting Density
  on Yield of Summer Maize in 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
  Zhang Sufang1, Gao Shuang1, Liu Fang1, Zhang Jing1, Wang Keru2*, Li Shaokun2
  (1.Liaoche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Liaocheng 252000, China;
  2.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uitable planting density and yield potential of high-yielding maize (>9 000 kg/hm2) in western Shandong, and explore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high yield, the tests with 12 kinds of planting densities were conducted in 2012 and 2013 in Hantun Town of Chiping County and Qiji Town of Yanggu County respectively with Zhongdan 909 as material. The planting density was designed from 15 thousand to 180 thousand plants per hectare with 15 thousand as gradi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two-year tests, the lowest and highest yields were 3 424.5 and 12 676.5 kg/hm2 respectively, and 10 treatments obtained the yield above 9 000 kg/hm2. The analysis on yield components showed that to achieve the high yield above 9 000 kg/hm2, the planting density should be in the range of 60 thousand to 135 thousand plants per hectare, and the number of harvested spikes should be from 60 thousand to 115 thousand per hectare. A parabolic relationship was present between yield per unit area and planting density, and the yield reached the highest at 97 thousand plants per hectare.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ing density, the grain number per spike and 1 000-grain weight in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d.
  Key wordsSummer maize; Density; Yield; Western Shandong area
  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密度是影响玉米籽粒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择耐密品种、增加种植密度是玉米高产的关键措施。产量构成因子对玉米单产的影响程度为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研究表明,超过适宜密度后,密度成等差级数增加时粒重直线下降。近年来随着耐密品种与增密措施的推广,夏玉米产区单产超过9 000 kg/hm2的报道越来越多。聊城市地处鲁西黄泛平原,光温适宜,土层深厚,非常适合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玉米常年种植面积为36.7×104 hm2。近年来该市大田玉米单产在6 750 kg/hm2徘徊,其原因与种植密度偏低有很大关系,2011年调查全市玉米平均密度仅为5.2万株/hm2。本试验拟通过设置不同密度处理,研究9 000 kg/hm2以上产量水平上密度与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关系,以确定高产适宜密度,为鲁西地区今后玉米生产提供借鉴。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分别在山东省茌平县韩屯镇张庄村(2012年)和阳谷县七级镇后郎湾村(2013年)进行。试验点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处于黄河冲积平原,全年≥10℃积温4 404~4 524℃,无霜期平均为193~201 d,年均日照时数2 241 h,年均降水量578.4 mm,年均气温13.9℃。前茬作物为冬小麦。
  1.2试验材料与设计
  品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玉米新品种中单909(审定证号:国审玉2011011),种子由中农良种公司提供。
  试验设置12个密度处理,分别为1.5万、3.0万、4.5万、6.0万、7.5万、9.0万、10.5万、12.0万、13.5万、15.0万、16.5万、18.0万株/hm2,用M1~M12表示,随机区组排列,60 cm等行距种植,6行区,行长32 m,小区面积115.2 m2。
  1.3田间管理
  茌平县韩屯镇试验点6月15日播种(2012年),10月6日收获;阳谷县七级镇试验点6月11日播种(2013年),9月25日收获。播种采用人工开沟点种,M1~M3每穴点播两粒种子,其它处理每穴点播一粒种子,出苗率超过95%,3叶期定苗。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
  苗期施氮磷钾复合肥(N∶P2O5∶K2O=18∶18∶18)600 kg/hm2,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含N 46%)525 kg/hm2。播后浇蒙头水1次,平均灌水量为750 m3/hm2。播种后出苗前喷施40%乙莠水进行地面处理,苗期喷施10%吡虫啉、4.5%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蓟马、灰飞虱、蚜虫等害虫,大喇叭口期喷施50%多菌灵、10%吡虫啉、4.5%高效氯氟氰菊酯综合防治穗期病虫害。
  1.4数据收集、调查与分析
  完熟期,每个处理选长势均匀的两行(20 m长)计数穗数和空秆数,折算单位面积穗数。小区实收后按照14%水分折算单产。每个处理在长势均匀处连续取20个果穗用于室内考种,测定穗重、穗粒重和出籽率。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与种植密度、收获穗数的关系
  两年的试验结果(图1)表明,单产与种植密度间相关达极显著(r=0.853**,n=24)水平,可用二次曲线y=-9×10-7x2+0.1841x+1492 (R2=0.7281**,n=24)进行产量拟合,并求得该方程的极大值分别为:x=9.7665万株/hm2和y=10 477.5 kg/hm2,即为该区域种植中单909的最高单产及其对应的最佳种植密度。
  单产与收获穗数也呈极显著相关(r=0.839**,n=24),可用二次曲线y=-2×10-6x2+0.3553x-5200.5(R2=0.7037**,n=24)进行单产拟合,求得该拟合方程的极大值分别为,x=8.883万穗/hm2和y=10 579.5 kg/hm2,即为该区域种植中单909最高单产及其对应的收获穗数。
  2.2收获穗数与种植密度的关系
  由图2看出,收获穗数与种植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2**,n=24),可用y=0.7097x+21623 (R2=0.9836**,n=24)进行收获穗数的拟合。由2.1分析可知种植密度为9.766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此种植密度时则收获穗数为9.0965万穗/hm2;根据产量与收获穗数的拟合方程,收获穗数达8.8830万穗/hm2时的产量最高,此时种植密度为9.4658万株/hm2。
  2.3单株产量、单穗粒重与种植密度间的关系
  种植密度对单株产量和单穗粒重有显著影响,对其相互关系分析结果(图3)表明,单株产量与种植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963**,n=24),可用线性模型y=-0.0013x+239.49(R2=0.9280**,n=24)进行单株产量的拟合,即,种植密度每增加1.5万株/hm2,单株产量下降19.0 g;单穗粒重与种植密度间的关系可用二次函数y=-7×10-9x2+0.0007x+122.74(R2=0.7474**,n=24)进行拟合,即,当种植密度为5.0145万株/hm2时单穗粒重达最大,为141.1 g。此时,收获穗数为5.7225万穗/hm2,单产为8 073 kg/hm2。当地农户多采用这种种植模式,但由于未能充分发挥群体效应,不能获得较高产量。
  3结论与讨论
  3.1处理M1可认为是中单909在该地区气象条件下,完全无个体竞争、水肥充足条件下的单株最大产量。但单株最大产量时的单产远小于群体最大产量时的单产。产量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稀植注重个体潜力而密植注重群体效应,玉米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密度增加而提高,合理密植可使群体和个体生长发育协调,解决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粒重三者之间的矛盾,一个合理群体必须是三者乘积的最大值,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下降。不同密度条件对中单909产量影响较为明显。拟合方程结果显示该品种在鲁西高产玉米区>9 000 kg/hm2产量水平,最适宜种植密度为6.0~13.5 万株/hm2之间,其中最佳密度为9.7万株/hm2左右,该密度下增产潜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3.2值得注意的是,该地区玉米生育期相对较短,转圜余地较小,近年来,气象因子年际间的变化加剧,导致玉米生育期随之变化,进而影响玉米产量,应引起栽培、育种专家高度重视,研究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赵松岭,李凤民,张大勇,等. 作物生产是一个种群过程[J]. 生态学报,1997,17(1):100-104.
  [2]莫惠栋. 种植密度和作物产量——产量和密度的数量关系及其分析[J]. 作物学报,1980,6(2):65-75.
  [3]赵化春,韩萍. 玉米栽培的适宜密度问题[J]. 玉米科学,2001,9(增刊):34-38.
  [4]陈国平,王荣焕,赵久然. 玉米高产田的产量结构模式及关键因素分析[J]. 玉米科学, 2009,17(4):89-93.
  [5]佟屏亚,程延年. 玉米密度与产量因素关系的研究[J]. 北京农业科学,1995,13(1):23-25.
  [6]李少昆,王崇桃. 玉米高产潜力:途径[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13-244.
  [7]周成,王鹏文. 耐密型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关系研究[J]. 天津农学院学报,2011,18(4):16-19.
  [8]李宗新,陈源泉,王庆成,等. 种植密度对紧凑型玉米鲁单818根系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3,21(1):96-101.
  [9]刘伟,吕鹏,苏凯,等.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和源库特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7):1737-1743.
  [10]王聪玲,龚宇,王璞. 不同类型夏玉米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分析[J]. 玉米科学,2008,16(2):39-43.
  [11]刘慧涛,高玉山,窦金刚,等. 半干旱区玉米密度对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8,16(4):130-134.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山东省10地市18县市区316位食用菌散户的问卷调查,对其参与横向合作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利用单因素分析法进行变量筛选,继而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筛选后的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散户的性别、文化程度、食用菌年产量、从事食用菌种植的年限、食用菌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所在地距农贸市场距离、政府宣传推广和周边散户参与横向合作的比例7个变量对散户参与横向合作意愿
期刊
摘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维护农户财产权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一体化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山东试点区为调研对象,从农村集体资产清算、集体经济组织性质、股权管理、股权设置与转让四个方面进行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现实效果进行评价。基于以上分析,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需要在集体成员资格标准的确立、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的科学合理、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的创立以及相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法(Emergy Ecological Footprint,EEF)对日照市单位面积耕地的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日照市单位面积耕地的能值生态承载力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变化不大;能值生态足迹总体增长;生态赤字总体增大,但近两年有下降趋势;对可持续发展指数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日照市耕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先降低,近年来又有所升高。为了实现日照市耕地可持续发
期刊
摘要:以金乡4号大蒜青蒜苗为试材,采用发光二极管(LED)精量调制光源,以白光为对照,研究红、蓝、黄、红/蓝/黄(7/2/1)、红/蓝(7/2)5种不同光质对青蒜苗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光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及地上部生长,红光有利于色素形成,蓝光抑制干物质积累与色素形成;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形成,黄光及蓝光有利于含氮化合物形成。  关键词:LED光源;青蒜苗;光质;生长;品质  中图分类号:S
期刊
摘要:以日本白菜品种“绿半白”和韩国抗根肿病品种“白菜王”为试材, 通过小孢子培养获得DH自交不亲和系,经5代回交获得BC5代抗根肿病萝卜胞质不育系CCR11239,DH系经6代自交育成CCR11239的保持系CCR11240。以韩国品种“白菜王”与鲁春白1号(83-1)杂交,经5代自交获得自交亲合系CCR11241,经CCR11240×CCR11241,获得新品种CCR11242。该品种经品比试
期刊
摘要: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黄瓜基因组中鉴定出3个NRT2基因,并对这些基因的基因组分布、结构、遗传进化和顺式元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黄瓜的NRT2基因分别位于1号、1号和5号染色体,具有2个或3个外显子,分别与拟南芥的NRT2.4或者NRT2.5直系同源;它们都具有数个植物激素和逆境应答元件,暗示它们不仅在氮素吸收过程中具有一定功能,而且与植物逆境应答有关。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黄瓜NR
期刊
摘要:以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寿光试验站收集的46份白蜡为试验材料,对白蜡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的构建进行探究。利用SSR标记技术对白蜡试材进行区分,从150对引物中筛选出11对SSR引物对选定白蜡试材进行扩增,每个引物可以检测到3~5个基因型,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2.52条带和2.09条多态性带,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2.93%。将11对引物及其检测出的等位基因依次赋值,构建了供试白蜡种质资源的分子身
期刊
摘要:以澳洲青苹、富士和黄元帅为研究对象,对果实发育中后期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进行连续测定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单果重呈上升趋势,果形指数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可滴定酸含量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呈降低趋势,澳洲青苹和黄元帅酸度降低速度较快,是富士酸度降低速度的3倍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增加趋势,且三个品种间的增加速率差异不大;固酸比呈增加
期刊
摘要: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选取中国对沿岸22个国家的2007-2014年农产品出口相关面板数据,建立贸易便利化水平指标体系,并以贸易便利化水平为视角,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结果得出,“一路”沿岸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量上升0.3351%。设计了三种贸易便利化水平模拟方案,比较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不同溢出效应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21世
期刊
摘要:  以邯郸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转基因抗病虫早熟棉品种邯686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设置6个不同处理,研究每穴单株和每穴双株在不同密度下的种植效果。结果表明:666.7m2每穴单株种植5 000株籽棉产量最高,每穴双株种植6 000株处理产量第二,两者差异不显著,后者更加省工 。  关键词:麦后移栽; 早熟棉; 种植密度;产量  中图分类号:S562.047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