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千尺雪,林泉万古心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gb775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娄水之东的太仓(今属江苏苏州)有一座精致优雅的“野鹿园”,居于其间的赵氏一族是宋代皇室的后裔,明朝高士赵宦(yi)光就出生在这座世代书香的园子中。
  赵宦光的祖父是进士,父亲17岁就考取了诸生,后因不耐尘世浮华,做起了隐士。在父亲的教导下,赵宦光很小就开始学习四始六艺、古文奇字。但因为父亲对仕途并不在意,没有刻意让赵宦光专研四书五经,因此他这样的读书日子即便辛苦也有因心悦而学习的快乐。
  时光穿过四季的罅隙飞逝而过,青涩少年赵宦光长成了翩翩佳公子,转眼就到了适婚的年龄。他觉得举案齐眉的婚姻是敬先于爱,那不是他想要的婚姻的模样,他希望的伴侣是一个有着相似的兴趣爱好,能和他在精神层面上高度契合的女子,两人相处可以是亲密爱人,也可以是知己好友,彼此平等相待、互爱互敬、携手终老。
  经过反复考量,长辈为他选中了出身于书画世家的陆卿子为妻。这位才女果然如赵宦光期待的一样,是可以与他琴瑟相和的灵魂伴侣。
  受父亲的影响,赵宦光也没有踏入仕途的打算,陆卿子也乐于过淡泊相守的日子,两人就把所有的精力致力于学问。
  20岁时,赵宦光就喜欢篆刻,常常和几位篆刻家在野鹿园中探讨制印。虽然大家的观点不太相同,却也不妨碍他们互相欣赏学习。为了研习篆刻,赵宦光还专程拜访过文徵明之子,以学习其笔意。
  不过,在倾力学习之外,赵宦光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想要制好印,当先具备文字学和篆书的基本功,这就好比学诗的人必须先读《诗经》一样。篆书在他心中的地位极高,也是他下了最多工夫的一种字体,这也为他日后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翰墨环绕下,儿子的出生为这个家庭增添了更多乐趣。此后,赵宦光除了研究六艺书法,更担任起了对儿子的教育重任。随着儿子的长大,他们夫妻的声名也越来越大。陆卿子被誉为“吴门两大家”之一,是吴中闺阁诗人的翘楚;赵宦光则在声韵学、训诂学等许多领域都有所涉猎研习,并留下了一些著作。
  对于篆书和篆刻的研究,赵宦光也始终没有停止。篆书自秦汉以来,就有规范工整写法和因为实用快速而疾笔飞白的写法,后一种写法其实已经是草篆的雏形,却没有人深入研究、实践过。赵宦光研究了很多年,最终以草书笔意入篆,开了草篆的先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赵宦光之父去世,留下遗言要葬在枫桥寒山(在今江苏苏州西郊)。赵宦光找人卜算了幽宅之地,却因为伤心和劳累大病了一场无功而返,后经过陆卿子的精心照顾和多方开解,赵宦光的身体才慢慢恢复。
  两年后,赵宦光之母也于孟秋时节离世。悲痛的赵宦光买下寒山,安葬了父母,并在山中建垩室(古时居丧者居住的屋子)为父母守灵。
  在寒山独居其间,他也被这座朱霞翠雾、葱茏其上的灵秀之地所吸引,加之他不忍離别父母,最终决定在这里修建“寒山别业”,举家由太仓迁入寒山守墓、隐居。
  最初迁居过来时,赵宦光亲手开荒,开凿溪涧,疏通山泉,填架沟壑,还植松栽花,修建了竹楼月榭,将原本的荒山建成了世外桃源。
  做完了这些,他仍觉得有所欠缺。他要的不仅仅是风景秀丽,更重要的是有文化内涵、能天人合一的寒山。经过反复思考,他决定利用自己书法篆刻的造诣在寒山做摩崖石刻。他做了“千尺雪” “飞鱼峡” “看云气”等多处摩崖石刻,其中最著名的千尺雪是乾隆最喜欢的一处,乾隆还特意写下“就中宦光好事者,引泉千尺注之渊。泉飞千尺雪千尺,小篆三字铭山峦”的诗句。
  此后,赵宦光和陆卿子开始了闭门著书的隐居生活。花飞丽日,他们上坟扫墓,一酹卮酒礼敬先人;雨斜山阴,他们临窗管弦,与天地同奏,这里就是他们的莲香净土。山中的数十户人家也在他们的教化下知礼仪、乐诵读。
  向来不被世人知晓的寒山自从他们迁入后变得热闹起来,时常有仰慕他们夫妻声名的人前来拜访。这些客人从内阁首辅到诗人、画家、僧侣,可以说是群贤毕至,寒山也成了当时苏州文人名士的雅集胜地。但无论是高官还是显贵来访,赵宦光从不回访,人生的后30年里,他隐居在寒山,几乎没踏出过一步。
  他也不是隔绝世情。文家人就与他交情深厚,文徵明的两个曾孙都是他的好友。在寒山,他们夷游林泉,畅谈书画,一濯世尘。后来文徵明的一个曾孙还将女儿许配给了赵宦光之子。于是,赵宦光一家四口都以才华立世:父子以篆学扬名,婆媳以诗画闻世。
  世事纷杂,唯有寒山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牵动着赵宦光的心。他以诗记录着这里的点点滴滴,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宁静心境。在松林的微风中,赵宦光著作万卷,成书数十部,写下了《寒山志》Ⅸ赵氏类略》等涵盖许多门类的专著。陆卿子也著有《考磐集》《玄芝集》等。虽然这些书籍大多没能流传下来,但是后人仍能从这些琳琅满目的书名中窥探出作者渊博的学识和潜心学问的高洁品性。
  晚年赵宦光的草篆写得更加精绝,用笔轻重顿挫变化丰富,较之前人的篆书更加气韵贯通、通灵飘逸。可惜在当时,他开创的草篆并没得到众人的一致认可,有些保守人士诟病其草篆有失沉稳。不过,艺术正是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流传千年而生机不断,赵宦光这种既尊重学习传统也敢于打破传统的精神才是最可贵的。
  开创了草篆的赵宦光在书坛虽然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却对后世的印坛产生了巨大影响。一位老友特别欣赏他的草篆,常以其草篆入印,由此开启了以书人印的新形式,自成一派。
  清代浙派的开山鼻祖、西泠八家之一的一位大家也是在赵宦光的草篆上获得启发而独出新意。之后吴昌硕等人的篆刻也都受到了赵宦光草篆的影响。
  可是成就再高,也无法挽留爱妻的亡故。陆卿子去世后,赵宦光早已看淡了生死,并为自己选好了埋骨地。只是他并没有明确地告诉儿子,而是勒石一方,让儿子去找。终于,在天平山的石隙里,儿子找到了赵宦光手书的“赵宦光埋骨处”,而这里恰与赵宦光之父在寒山南坡的墓遥相守望。
  寒山千尺雪,摩崖、飞瀑是赵宦光与天地自然的呼应和鸣;生相守、死相依,至纯至孝则是他的林泉万古心。
其他文献
《红楼梦》中,最接近苏明玉设定的是薛宝钗,其实严格意义上她也不算很惨。毕竟苏明玉没从原生家庭里拿到一点好处,薛宝釵却是在原生家庭里享受了足够的资源。  薛宝钗小时候,薛父认为她很聪明,所以为她请了教书先生,以至于小小年纪的薛宝钗比哥哥薛蟠优秀了10倍都不止。可见薛父活着的时候,薛宝钗有足够的生存资源和优越的生存环境。即使到了贾府,薛姨妈也从未在物质上亏待过薛宝钗。尽管享受了薛家的各种资源,但很不幸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得十分惨烈。面对希特勒率领的纳粹大军,英、美等国联合起来组成了同盟军,可是力量薄弱,一时难以与希特勒对抗。  正当盟军束手无策时,一名非常痛恨纳粹的德国外交官弗里茨·科尔贝选择了与盟军合作,决定利用自己的身份为盟军提供纳粹的作战情报及计划。  当时的科尔贝还是德国外交部联络官卡尔·里特尔的助手。在里特尔的办公桌上,每天都放着大量来自世界各地有关德国纳粹的军事计划和外国
蒋介石第四次“围剿”中央红军时,黄埔一期毕业的陈明仁觉得他的顶头上司蒋鼎文的打法有问题,就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案,结果被蒋鼎文否决了。后来,“围剿”任务失败,蒋鼎文召开总结教训会议,陈明仁第一个站出来发难。蒋鼎文很不高兴,说指挥政策没有失误,主要是下面的人执行不到位。陈明仁拍案而起,大骂蒋鼎文。  这就是陈明仁,只要他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就不惜和领导发生激烈冲突,甚至对蒋介石也是如此。  蒋介石东征讨
后世很多人会有这样的错觉,玄武门之变,等待的只是李世民的一个决心而已,至于政变的可行性和操作细节,那还会成为难题吗?所谓政变,拼的不过是双方的军事实力和人才。  论军事实力,李世民屡建战功,天下归心,朝堂上有名的武将都出自他麾下。论人才,李世民手下的秦王府文学馆和十八学士更是无人不知。有这么一帮谋臣勇将,李世民还愁政变不成功吗?  事实上,这种看法真是大错特错。要知道,玄武门之变对李世民来说,比以
《水浒传》中出现的第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不是林冲,而是林冲的同事王进。比起林冲,王进显然十分低调,既没多大名气,也没太多情节,只因为没有赏识他的上司。  当时的禁军教头和今天的军队教官不同,没有科学的管理和实际的考核事务,所以他们的工作内容很稀松,很多人请病假、事假,往往半个月甚至几个月不来上班。这种情形一直到高俅做了太尉才有了改变。  新官上任三把火,高俅从高官跟班摇身一变成了殿帅府太尉,于是
青山隐隐,细雨霏霏,那年春日,郁流光骑着小毛驴,迷失在江南的蒙蒙烟雨中。  郁流光自小不辨方向,尤其在这样的阴雨天,只能原地打转了。他哀叹一声,若兄长知道他又迷路了,定要惩罚。想到兄长郁行风,不知他此去黄鹤楼,有没有拿下魔道妖人浅叶。  他在湖滨流连许久,不知该往何方,忽闻琴声悠扬,淼淼若海上碧涛,浩浩如江河奔流,让他烦躁的心境瞬间开阔。郁流光循着琴声望去,见一青衣人端坐树下撫琴。那人的发丝被风雨
贾芸在《红楼梦》中第一次出场,就是一个两手空空的年轻人。他十八九岁,急需找份工作,往小里说要养活自己和母亲,往大里说要重振家业。  机缘凑巧,荣国府弄了个大项目,权且叫“省亲工程”。贾蔷捷足先登,借贾蓉、凤姐之力,拿下最肥的一块,到江南采买小戏子,先支了三万两银子的工程款。剩下的虽然是残羹冷炙,却依然为族中子弟觊觎,贾芸也在其中。  贾芸想分一杯羹,就要找个领路人,他先搭上的是贾琏。贾琏盘算着把管
1870年,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创建标准石油公司,即美孚石油公司。公司之所以命名为标准石油公司,是为了标榜他们出产的石油是“符合标准的产品”。两年后,为了垄断美国的石油制造,洛克菲勒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不惜血本地收购炼油厂,很快就打败多个竞争对手,石油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随着财富的积累,洛克菲勒的诸多行为也开始遭到批判。虽然美国政府对他的石油帝国进行过调查,但都没有对他造成致命打击
公元961年,李煜登基,接手了父亲给他的一片已无帝号的江山。当初他父亲臣服后周,削去帝号,自称南唐国主,但对所辖臣民还是照行天子礼仪。  他登基以后,定下的国策依旧是向赵匡胤进贡金帛和珠宝来换取苟延残喘的时间,而赵匡胤说:“凡克城寨,止籍其器甲、刍粮,悉以财币分给将士。吾欲所得者,其土地耳。”于是李煜在赵匡胤的步步紧逼面前节节退让。  他向赵匡胤俯首称臣,自行把南唐国主改为江南国主,改南唐国印为江
成敬是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进士,之后他又在第二轮的馆选考试中高中庶吉士。庶吉士是进士的佼佼者,号称“储相”。成敬的前途可谓一片大好,可惜他初任官是晋王府教师,而晋王却牵涉进了汉王朱高煦谋反的大案,晋王府一应官员都被打为同谋。  其实成敬刚刚到任,对晋王府的情况根本不了解,明宣宗也不是一个不辨是非的昏君,没有胡乱判他重刑,只是判他流放充军。但成敬觉得充军会影响子孙,主动要求改判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