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排毒汤治疗慢性肾衰竭48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hic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167
  
  资料与方法
  
  2000~2007年收治慢性肾衰竭(CRF)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48.56±12.27岁,其中慢性肾炎21例,肾病综合症8例,高血压肾病12例,糖尿病肾病7例,血肌酐490.21±81.52μmol/L;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49.02±11.98岁,其中慢性肾炎19例,肾病综合征7例,高血压肾病11例,糖尿病肾病5例,血肌酐486.54±85.03μmol/L,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慢性肾衰竭诊断符合1992年黄山会议座谈会肾病专业组制订的标准[1]。中医辨病辨证参照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诊断和辨证分型方案和标准[2]
  纳入标准:CRF分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4个时期,前3期病例纳入观察对象,血肌酐(SCr)133~707μmol/L。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控制原发病(抗炎、降压、降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治疗肾性贫血,优质低蛋白的饮食(蛋白摄入量为0.4~0.6g/(kg•日),劳逸结合。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活血排毒汤加减,组成:生大黄6g(后下),赤芍15g,红花6g,生地15g,丹参15g,当归15g,云苓15g,泽泻10g,石韦10g,炙甘草6g。乏力纳差者加太子参、炙芪、生麦芽、鸡内金;头昏头晕者加天麻、钩藤、石决明;脘腹胀满者加大腹皮、莱菔子、陈皮、枳壳;腰膝酸软者加怀牛膝、杜仲、桑寄生。每日1剂,每剂2煎,每煎200ml,早晚分服,3个月为1疗程。
  观察指标及方法: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进行比较评价。选择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为观察时点,测定肾功能:包括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尿素氮(Bun);血脂四项: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量血红蛋白(HB)含量。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 检验。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均有改善,见表1。
  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比较:治疗后观察组BUN、SCr均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显著(P<0.01);CCr有所上升,治疗前后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Bun、SCr、CCr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和HB变化比较:治疗后TC、TG、LDL-C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较治疗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HDL-C和HB在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讨 论
  
  慢性肾衰竭属中医“水肿”、“关格”范畴,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脾肾虚衰为本,湿浊毒邪为标。水肿日久,水湿停积,则久病入络,气机不利,血流不畅,瘀血形成,二则脏腑阳气受损,血失温运而水液滞留,单纯采用发汗、利水、行气、温阳之法,水肿难除,灵活适度运用活血化瘀之法,水肿自消。水毒内阻,三焦气化不利,变证重生,该当及时通腑泄浊排毒。为此自拟活血排毒汤以达活血化瘀通腑排毒,推陈除新之功。《神农本草经》谓:“大黄可荡涤胃肠,攻下泻火,清热解毒,推陈致新,安和五脏”。当归、赤芍、丹参、红花活血化瘀,佐以茯苓、泽泻、石韦利水。现代药理认为:大黄具有促进肠蠕动,保护肠道黏膜,促进内毒素排出,阻断失症介质释放的恶性循环,降低尿素氮,抗凝降脂,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作用[3],有利于脏内功能恢复。活血化瘀可有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增加内脏血液供给,降低高脂血症,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对肾成纤维细胞有抑制作用,对肾炎的间质纤维化病变有一定疗效活血排毒汤诸药合用共达到降压、抗凝、调脂、抑制氮质吸收、促进氮质排泄作用,从而阻断和逆转肾损害。
  本研究结果显示:活血排毒汤可明显改善CRF患者的症状、体征,明显阻断和逆转肾功能进行性损害,清除代谢产物,延缓肾功能衰竭速度,调解CRF血脂异常现象,对CRF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49-561.
  2 沈庆法.中医临床肾脏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453.
  3 郭兆安,武文斌,姜锡斌,等.清氮灌肠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10-12.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对我院儿科住院113例死亡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以期总结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率。方法:对113例死亡病例的年龄、病因、病死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1年中死亡人数占总住院人数的百分比呈逐年下降趋势。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死亡病因:新生儿组中新生儿窒息占第1位,其次是新生儿肺炎;非新生儿组第1位死因是肺炎,呼吸衰竭其次为呼吸循环衰竭。结论:我院应加强重视围产期保健,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金属烤瓷牙修复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0例406颗烤瓷牙的临床效果。结果:随访1~3年观察,320例优294例,良好22例,失败4例。结论:金属烤瓷牙修复要注意适应证的选择、严格规范操作,认真细致,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需要。  关键词 烤瓷牙 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150    金属烤瓷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修复技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151    资料与方法    1995~2008年对患有牙髓、根尖周炎的147个前牙、前磨牙采用根管治疗一次法进行充填治疗,年龄20~70岁,其中男69例、女78例;前牙43例、前磨牙105例;患牙髓炎84例、根尖周炎45例、外伤引起牙髓外露18例。  方法:①根管预备:对患有牙髓炎和外伤引起牙髓外露者,首先进行常规局部麻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以中药健脾和胃,疏肝理气,配合小剂量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健胃汤(黄芪、桂枝、檀香等)配合小剂量西药。结果:总有效率87.3%。结论:本法有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缓急止痛,费用低等特点。  关键词 消化性溃汤 中医药疗法 复方 临床应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162    资料与方法    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11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对轻、中度肾功能衰竭疗效对比分析。方法:选择有关肾脏疾病患者进行控制血压、改善心肾功能,纠正水电平衡及给予尿毒清颗粒口服,保留灌肠。结果:使用尿毒清颗粒口服保留灌肠平均对每个接受治疗的患者在使用后,使肾功能及CO2CP、血钙、血磷、NPN明显改善。结论:早期及时使用尿毒清颗粒口服保留灌肠,对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80%以上病人的心肾功能得到明显好转,无任何不良反
期刊
摘 要 目的:评价康脑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能力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显著升高,且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康脑丸治疗中风后遗症,能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扩张脑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抗缺氧、消除氧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大承气汤术后灌肠在急腹症病人肠功能早期恢复,预防肠粘连及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207例急腹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就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1年内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总体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术后中药灌肠在急腹症病人肠功能早期恢复,预防肠粘连及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明显、方法简单实用。  doi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三金汤”对肝脏分泌胆汁的促进作用。方法:回顾分析近15年来,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后T型管引流66例分阶段进行观察,分别记录T型管胆汁引流量在各个阶段的多少,观察“三金汤”对肝脏促进胆汁分泌量的影响。结果:口服“三金汤”在相同饮食、相同外科常规治疗条件下,粪便无异常改变,胆汁引流量明显增加。结论:中药“三金汤”对肝脏分泌胆汁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胆汁分泌 三金汤  doi:10.3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174    资料与方法    2006年2月~2008年9月乳腺门诊就诊的经过临床检查、红外线扫描、彩色B超及必要的X线钼钯摄片检查均诊断为乳腺增生的500例女性病人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年龄19~58岁,平均30士0.4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1.5年。全组病人皆有乳房胀痛,其中368例为周期性疼痛,一般在经前5~1
期刊
摘 要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主要病原体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所致。常因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急、慢性宫颈炎症,或因不讲卫生,雌激素缺乏局部抵抗力差而引起。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治疗 宫颈糜烂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170    资料与方法    收治宫颈糜烂患者100例,其中20~35岁68例,36~55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