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社会的美丽糖衣与辛辣现实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tt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奥斯卡获奖影片《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是一则当代社会浪漫传奇,是后现代社会的童话。在关注现实和底层生存境遇的同时,影片又用喜剧的形式削弱和消解了批判力度,这使影片仅留下一个关怀的姿态,而无法深切地把同情与悲悯贯穿始终。
  [关键词]奥斯卡 后现代 底层关怀
  
  与去年科恩兄弟的黑暗和暴力得令人窒息的《老无所依》不同,2009年新科奥斯卡金像奖大赢家《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下文简称为《贫民富翁》)讲的是一个穷小子将财富与爱情一起收入囊中的故事。还在结尾按宝莱坞的惯例跳了一段喜气洋洋、画蛇添足的舞蹈,把电影的氛围烘托到了高潮。不过,观众在欣赏这段舞蹈的时候,并非心情轻松,而是在感叹主人公命运惊人“正点”的同时,忧虑那些命运不济、仍然生活在贫民窟中的其他不幸者《贫民富翁》可以说是近年来最接近奥斯卡趣味的电影,既好看又深刻,难怪之前的舆论几乎一边倒地预测它会胜出。
  从外表看。《贫民富翁》是一则当代社会的浪漫传奇,一出童话王国发生的爱情喜剧。一夜暴富的神话虽然是每个普通人的梦想,但是恐怕仅停留在梦想阶段。在现实中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个来自孟买贫民窟的、几乎没有受过教育的电话公司的送茶工人杰玛能够在电视竞猜节目中无限接近并最终实现这个目标,无疑是后现代社会的奇迹。“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这个节目本身就包含着一切后现代社会的游戏规则,毫无意义和联系的冗余知识构成了通向赢取奖励的阶梯,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和必要的就是在选择答案时的运气。而这只不过是电视台为了获得收视率的一种营销手段。于是,娱乐和欲望就成为了推动故事发展的车轮,它们隆隆前进,一直把主人公送到人生的巅峰。不但使参与者实现了愿望,也使观众目睹了惊险刺激的抉择而获得了满足。与此同时,杰玛与拉提卡,一对心心相印的有情人历尽磨难。终于重逢。从此将“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影片中的“爱”如同一柄火炬。不但让男女主角的情感从少年就矢志不渝。还照亮了灰暗的现实,最终为影片增加了一抹暖意。如此毫无顾忌表达理想的剧情,不但谈不上深刻,连基本的“陌生化”处理也没有,但是,这不过是影片的“障眼法”,它真实的意图藏在后面。
  《贫民富翁》外表如同一张糖衣,似乎里面包藏着可口的糖果,但是假如你品尝一下,就立刻会被辛辣的“糖果”呛出鼻涕和眼泪。故事在杰玛距离2000万卢比大奖一步之遥的时候开始,他因为被怀疑作弊,受到了警察的殴打甚至电击,当然,这一切都因为他是穷人。而当他开始供述自己为何知道答案时,才让观众看到了一幅令人震惊的黑暗景象。这个从小就因为宗教冲突而成为孤儿的穷小伙,以难以置信的顽强与生活搏斗,数次在生死之间徘徊。每一道题目都使杰玛向百万富翁的顶点靠近了一步,能够选对答案不是因为他具有广博的知识,而是碰巧这些答案都与他的亲身经历有关。贫民窟的肮脏与贫穷、印度社会的宗教冲突、黑帮的残忍与暴力、贫富巨大的差距、警察的草菅人命等等问题就以这样的形式呈现了,可以说,影片对印度孟买贫民窟中的底层的生活的展示足以令观众惊心动魄,而这也是影片的值得尊敬之处。因为《贫民富翁》对贫民窟的描写过于黑暗和丑陋,有的印度人还以“伤害了印度人的感情”为由,号召抵制这部影片,但是似乎并未得到多少相应,这也说明民族主义情绪并不能阻碍真相的表达。
  问题不在于影片是否展示了底层真实的生活,而在于展示的方式。虽然影片的现实精神和力度都令人钦佩,但是经过华丽的包装之后,不但削弱了影片的批判力度,还因此沦为娱乐工具。当杰玛正确回答出竞猜题目的答案时,不单是电视节目主持人,甚至观众或许都认为他作了弊,杰玛的苦难令人惊奇地变成了他赢取胜利的财富,如此强烈地将荒谬与现实拼贴在一起且互为证明,让人不能不对电影编剧的巧妙安排叹为观止。有的论者认为影片应该让杰玛在最后答错问题,输掉竞猜,因为这样才更有力,也比较符合现实,这种观点乍看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此改动是不可能的,因为一旦杰玛失败,影片与底层调情的初衷就无法展开,这部影片甚至因此没有拍摄的必要了。正如西马理论家阿多诺批评的,文化工业的模式是统治者的手段。其产品体现着统治者的意识形态,为的是消泯大众反抗意识。从这个角度说,《贫民富翁》不是击向现实的一记重拳,而是麻醉底层神经的一剂鸦片。
  一部讲述廉价发财梦的童话无论包装得如何美丽,都只能因为肤浅虚伪而失去力量,而“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的作品,又难免让人压抑,《贫民富翁》把上述二者较好地统一在了一起。作为体现了奥斯卡趣味的影片,《贫民富翁》是成功的。这部以印度为背景的、美国制作模式的影片在西方得到了承认,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文化信号,人们关注的并不是印度,而是普遍存在的底层的生活状态。实际上,《贫民富翁》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国度,比如美国、中国或是非洲的某个国家。但是。毫无疑问,发生在印度更为合适,因为印度庞大、落后但文化符号与西方一致。相信看完影片后,没有人会认为杰玛的故事能够在现实中被复制,因为如此的巧合几乎不可能发生在现实中,但是他所描述的自身经历,却实实在在地摆在眼前。
  在后现代语境下,这样的底层关怀能有多大力度,这恐怕是看完影片的观众心头不禁会泛上的疑问。不可思议却又在意料之中的是,由于在《贫民富翁》中的出色表现,几位原本生活在贫民窟中的印度小演员成为了明星,获得了教育基金等额外收获,有可能就此改变命运。他们因为一部电影而获得的光环遮蔽了更多的现实并使之永久处于黑暗之中,他们命运的改变固然令人欣慰,但是他们那些仍然居住在贫民窟的同伴的命运更令人担忧。英国学院奖评委帕特里克·刘在评论《贫民富翁》时这样说:“我个人认为,它过于做作,前半部分描写的是孩子们在贫民窟的真实生活,而后半部分却笔锋一转,安上了一个宝莱坞式的大团圆结局,这让我难以适应。当我看见这些来自孟买的孩子们出现在奥斯卡颁奖典礼时,也感觉很不舒服。我很想知道,当他们回到孟买贫民窟的残酷现实中时,奥斯卡对他们的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将此作为下一部电影的选题,或许不错,但是可能因为缺乏“卖点”而永远不可能问世。
  影片的结尾以“命中注定”回答了开头提出的“他为什么会成为百万富翁”这个问题,如此的含混、混乱,如果不是对印度佛教的致敬,就是别有用心。既然贫民窟中有人“注定”会成为百万富翁,当然也有人“注定”永远生活在黑暗与痛苦之中,这对一贯以保守和“政治正确”的奥斯卡来说,是难以自圆其说的理论。实际上,也许更为注定的是,当所有的底层都期待缥缈的命运之神眷顾的时候,《贫民富翁》中所有已经演过的悲剧,将不可避免地继续发生。
其他文献
[摘要]《第七钢琴奏鸣曲》是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呜曲中最杰出的一首,该作品以二战为创作背景,用普氏个性化的创作手法和音乐语言,真实深刻地再现了残酷的战争场面,集中地反映了战争中人们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在这部经典的作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之一就是“敲击性”的演奏,这种演奏法使该作品有了与众不同的音响效果,也成为了作曲家的代表风格。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 《第七钢琴奏鸣曲》 敲击性 演奏法   
摘要: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个特殊年代中,电影海报的平面设计多体现了民族性特质。本文通过相关探讨来了解当时的设计状态,希望给今天的电影海报和其他形式的平面设计者一些启迪。  关键词:电影海报 平面设计 艺术特质    电影海报可以被看作是电影的包装、名片。其中凝结了设计师的创意和智慧,人们有时候去看一场电影就是因为喜欢它的海报。电影海报从20世纪20年代发展到今天,并未脱离影片本身而独立存在,它是
[摘要]湖南省隆回县三阁司乡“幼小衔接”行为习惯教育研究课题组通过对儿童放学后在家看电视行为的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占多数的农村家庭中,家长忙于家事而将孩子变相托给电视“看管”的现象严重,“电视保姆”给予孩子的影响不仅仅是价值观的错位,更多的对现实生活的疏离。  [关键词]幼小衔接 农村教育 电视影响 行为习惯    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一颦一笑便深深牵动了父母的心,上学后,父母又担心孩子在学
[摘要]《窃听风云》、《窃听风云2》两部纯正港产影片的上映,引起观众对香港警匪片的再次“叫座”。由再次“卖座”的香港警匪片,引发对回归后香港电影发展历程的剖析,其中包括对香港警匪片中惯有的兄弟情义、因果轮回,以及对“窃听系列”获取成功的“现实”元素的分析。而在视听、续集以及营销方面,“窃听系列”也给其他港产片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回归 《窃听风云》 警匪片 现实 续集 营销  do
[摘要] 《太阳照常升起》用一种典型姜文式的野,陸与张狂讲述着一串错落有致的故事,让人在应接不暇的同时又忍不住去探索,去体味其中的美感。  [关键词] 姜文 纯视觉感官 荒诞 断裂    这是一部非常有意境的电影,甚至让人思索很久仍然不敢肯定自己是否已经融入这意境,因为它像是一首诗歌,一首断裂的诗歌。我们所能看到的,是一个一个的词语,并且是断续的跳跃的词语,不能很轻易地把这些词语组成一句连贯完
【摘要】在贾樟柯以前的电影中,主人公似乎都是沉默寡言的,而在《二十四城记》里,主要人物的出场都是以访谈的形式进入的。那么,这种访谈形式是不是就让电影打破沉默,而热闹起来了呢?其实不然,人物独白性质的受访语言、那些静默的影像、回归默片时代的黑屏处理、诗句的穿插、以及游走真实和虚构之间的叙事等等,让影片越来越凸显出来自于沉默的震撼力。  【关键词】黑屏 沉默 虚构 真实    贾樟柯的《二十四城记》和
【摘要】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是许鞍华的经典之作,影片截取了香港天水围社区两个家庭、三代人的普通生活作为社会生活的切片,讲述了浓厚的母子亲情和和谐的邻里关系,导演以一种温婉的情怀传达了她对天水围居民生存状态和人生意义的终极思考。  【关键词】《天水围的日与夜》  生活  亲情    简介:《天水同的日与夜》(以下简称《天》)是香港女导演许鞍华2008年拍摄的一部电影,曾获得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
【摘要】《无耻混蛋》是昆汀·塔伦蒂诺的又一力作,本片延续了其作品传统,又有所突破。《无耻混蛋》讲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充斥着凶杀,暴力和血腥。同昆汀·塔伦蒂诺之前的作品一样,故事是悲剧性的,场面是血腥的,但其作品却依然能够使观众愉悦的观赏,产生审美快感。这缘于昆汀·塔伦蒂诺将暴力和恶升华的独特艺术手法。  【关键词】昆汀·塔伦蒂诺 《无耻混蛋》残酷 抒情 升华    《无耻混蛋》的故事来源于1 96
[摘要] 东西方两部史诗影片《亚瑟王》和《东归英雄传》同是对自由和追求自由的讴歌和礼赞,都在探讨自由和制度的关系,但不同的是获取自由的方式大有出入,这是由于主体不同的文化心理、文化地位等因素造成的。  [关键词] 《亚瑟王》《东归英雄传》自由 文化心理 文化地位    《亚瑟王》作为西方史诗片的代表,反映了亚瑟王率领自己的骑士为自由而战这样一段传奇《东归英雄传》中,土尔扈特部落为追求自由而饰演
摘要 从表现人的深刻和复杂来说,《蜘蛛侠3》是电影蜘蛛侠三部曲中比较成功的。虽然仍然是正邪对立的情节线索,但其在讲述惊险而猎奇的故事同时,还刻画了生动的人物。从主人公帕克身上,我们看到了现代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必须直面的人生难题,以及自我拯救的可能性。这种刻画人物的方式体现了对人的存在的现代性反思。  关键词 《蜘蛛侠3》 现代人性 红与黑 隐喻    俗话说,画鬼容易画人难。文艺作品表现人,要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