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走了

来源 :祝你幸福·知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196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九重阳,本是一个登高望远、
  趋利避害的日子,
  可是,那天对我们家来说,
  却是星月暗淡、秋风萧瑟,
  因为,婆婆走了。
  在清冷寂静的夜半时,在儿女们的泪雨中,因30年后的第二次脑溢血,婆婆燃尽了最后的一丝生命,在昏迷中永远离开了我们。我这个随挚爱的婆婆生活了32年、唯一见证婆婆病前病后的长媳,回味她老人家待我如己出的朝朝暮暮,感到无法释然的心痛。
  婆婆年逾80,前半生的艰辛,30年的大病后遗症,使她饱尝了诸多疾苦,也享受了浓浓亲情。她一生朴实善良、贤惠孝顺、甘于清苦、乐于奉献,博大的包容和爱心,时时感染着我们,也正在我们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中得到传承。
  婆婆出生在普通农家,姐妹四人她排行老小,可称得上小家碧玉,得到父母最多的呵护和姐姐们的照应。按农村习俗,为了给她的公公守孝,17岁就早早完婚。贤淑端庄的她,待婆婆如娘亲极尽孝道,待弟妹似同胞关爱无声,辛苦并快乐着,和她的婆婆把家庭打理得其乐融融。最苦最累的还是养育五个子女的艰辛历程。因为公公工作在外,婆婆既要养育儿女,又要拖着小脚料理家事、农事,从春忙到夏,从秋忙到冬,数年如一日,不拖公公的后腿,不怨生活的苦痛,以她的博爱和坚韧赢得了邻里亲朋的尊重。
  人家说婆婆人好就该好命,可谁知道命运对她十分不公。有幸于1970年代中期全家农转非随公公进住小城,才得以摆脱了辛勤劳作的秋收春种。可一生勤劳的婆婆不甘清闲,面对并不宽裕的家境,在狭小的院子里养鸡种菜,垒起地锅蒸馍做饭,早起晚睡缝补浆洗,精心打理全家人的衣食住行,尽可能给家人创造相对好的环境。正当婆婆刚刚融入小城生活,孙子不足两岁时,年仅50岁的她却突发脑溢血一病不愈,落下了意识语言障碍的后遗症。
  婆婆一生岁月极其平凡不易,永远宽以待人,对别人无所求,只奉献。年轻时照顾小她几岁的丈夫无微不至,病后不愈,意识障碍依然大爱无边,60年相濡以沫,两人从未红过脸,令我们这些晚辈敬仰和爱怜。公公退休后全力照顾她,如影随形相依相伴,只要一会儿不见,婆婆就会到处寻找无比挂牵,每碗饭都要分给公公一点儿是她的固定程序,更少不了平时嘘寒问暖!尽管婆婆因病显得有些“傻气”,但那般可爱、那份痴情,不能不叫人感慨万端。婆婆待子女、待他人总是心地向善,虽讲不出大道理,但言谈举止间的朴实善良总令人为之感叹。
  我和婆婆相处32年,无数次同食一碗饭,感受了她病前的舐犊之爱,大病后的无奈、不安,服侍了她这么多年我也从来无悔无怨。
  也有人说婆婆命苦,生活刚刚好转却一病未愈,但我们知道婆婆是幸福的。病后30年,公公和我们遍寻世间良方为她治病,以细微的照料,以和睦的亲情,使她安然度过了30个春秋,在子孙绕膝,幸福温馨中享受生活。本想着有意识障碍的婆婆无忧无虑,还能在家人的倾情照顾下再多活些年,可婆婆突发了第二次脑溢血,住进了重症监护室,任子女虔诚祈祷,任医生用尽最好的医疗方案,可奇迹没有第二次出现。5天后,婆婆撒手人寰,未和家人们说上片语只言。看得出婆婆似乎没有病痛折磨的痛苦,也好像没有什么遗憾,走得是那样安然。
  婆婆,您走了!
  您可知儿女们再也感觉不到您在世时家的温暖。虽然30年有保姆服侍,还有我们很多的挂牵,但每每进家,总有您慈祥的笑脸,总有您拄杖倚门的期盼,总有娘亲在身边。
  婆婆,您走了!
  儿女们再也看不到您和重孙逗趣的那般可爱,再也没有了您一会儿不见公公就到处寻找的亲切场面,再也没有您餐桌上分羹给大家的亲昵,再也享受不到夜半时您尚难照顾自己仍为他人去捂被御寒的别样温暖!
  婆婆,您走了!
  走得那么突然,儿女们刚给您整理了夏装,置办的冬衣还没请您试穿,更没有为您准备寿衣寿材,丝毫没想过这么早就和您阴阳两相间。
  刹那时 ,我们悲痛欲绝,就连保姆都失声痛哭,久不能眠!葬礼上,我不是平日里淑女般的梨花带雨,也没有了读书人的矜持,禁不住像村妇般跪地哀嚎,痛彻心扉,直哭得看客们都潸然泪下,只想着能把您哭醒,再叙婆媳情缘。
  婆婆,您走了!
  难舍32年的婆媳深情,难忘娘亲挚爱我的滴滴点点。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我只能精心地准备纸钱,虔诚地焚香祈祷,婆婆能在天堂路上一路走好,能在天国幸福快乐,就是我对您发自心底的祝愿!
其他文献
常听人说:“提起闺女笑盈盈,提起媳妇牙根疼”,婆媳关系在家庭内部人际关系中算得上最微妙、最难处的一种关系了。又有俗话说:“婆媳亲,全家和”,这说明婆媳关系融洽与否直接影响整个家庭中其他人际关系。处好婆媳关系,不修炼几招“和谐大法”不成。  难题大盘点  两个女人的“争夺战”  婆婆和媳妇的矛盾,实质上是两个女人对家庭地位、话语权以及一个男人的争夺。碰撞常常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婆婆抱怨儿子有
期刊
不能自带食品  两位律师走进一家快餐店,点了两杯饮料,然后从公文包里掏出自带的三明治吃起来。店主看见了,走过来对他俩说:“在这儿不能吃自己带的食品。”两位律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奈地耸耸肩膀,然后把自己的三明治递给了对方。  接新娘  结婚的人很多,化妆的新娘子也多,影樓化妆都是排着队,化好的新娘就在休息区等着新郎来接。一名帅气的新郎走过来,一脸迷茫,欲言又止。客服问帅哥:“咋不接新娘走呢?”新
期刊
冰心说過,人的一生应该像一朵花,不论男人和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缺一不可。然而,如果这“才、情、趣”无人分享,那该是多么的寂寞。金兰之交、白首同归,谁人可少?友谊,是人生最温暖的一件外套。
期刊
床重力  网络新鲜词  清晨时分,闹钟响起,你下意识地坐了起来,然后像是被一股无法抵抗的力量牵引着,重重地躺回,用被子蒙住头,能赖一会儿算一会儿。类似地球对物体的引力,这时候床的引力,就被称为“床重力”,这是一种人们推卸自身责任的耍赖说法。  头像性格  QQ、微博头像可能会反映出使用者的性格特点。比如,用小动物的姑娘多半是靠谱懂事的好姑娘,用风景图的可能是爱旅游的“小清新”。一年半载不换头像的,
期刊
写在前面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或许已跻身成功人士之列,或许仍是草根一族;他们遍布城市,在各个岗位上辛苦打拼;他们的身上烙着社会转型期的尴尬,也闪烁着时代进步的荣光;他们,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力量!从现在起,本刊编辑、记者和广大读者一起走近他们,体验“外地人在城里”的生活,收集点滴梦想,凝聚中国力量。  破晓 遥想当年初相识  4月初的济南清晨,宁静并略带寒意,淡淡的薄雾中只泛起微微晨光,整座城市
期刊
从悉尼回上海的飞机上,我座位的后排有一位老人。在他人与老人攀谈的话语中,我大概知道老人今年83周岁,上海人,女儿在悉尼,儿子在上海,每年至少往返两趟上海悉尼。空乘人员看到了这位独自搭机的奶奶,不断过来询问她的身体状况,要不要喝水吃东西。老人每一次总是轻轻地说,没事没事,然后就闭目养神。到了用餐时间,老人很熟练地点餐,还要了一小杯红酒,那种悠然自得的样子让我心生敬意。  幻想,如果这是我的老母亲坐在
期刊
这一幕发生在十年前,  那时候狗还能上火车。  火车硬座车厢拥挤不堪。行李架上、座位底下被大包、小包堆放得满满当当。走道上,人挤人,举步维艰……火车喘着粗气,呼哧呼哧地驶进车站,一位抱着爱犬的少妇挤了上来。  “瞧,这女的不是个体老板的老婆,便是包工头的情妇,或者是……”周围有人指手画脚地低声议论。  “哎哟!”少妇的脚被挤动的人不慎踩了一下,她娇声娇气地叫。“汪!汪!”少妇怀里的狗也叫了几声。 
期刊
在乡村生活过的朋友,一定对瓦不陌生。在我的家乡,有一句俗语:“砖连砖成墙,瓦连瓦成房。”修房造屋是乡亲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之一,而屋顶上的瓦,则为他们隔开了风风雨雨,遮挡着夜深露重。毫不夸张地说,瓦就像乡亲们的冠戴,它的多少是一家人人气的象征! “上无片瓦遮天,下无立锥之地”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穷困潦倒、惨淡境况。可见,一方小小的瓦却承载着很多!  1976年,我才9岁,就开始真正地接触瓦、了解瓦了
期刊
一个秋日的下午,天上下着淅沥的小雨,我端坐于窗前,欣赏着窗外那被秋色染浓的景观,享受着难得的惬意和休闲,不经意一种感觉由然而生,思绪随着那细而密的雨扑面而来,那些囊括着童年喜怒哀乐的陈年往事在脑海中翻腾。虽已久远,此时此刻却如此明朗。  记得也是一个秋日的雨天,那雨下得叫人欢喜。那年的夏天异常炎热,及至初秋才迎来一场酣畅淋漓的雨,虽是一场细而密的雨,但对干旱了一季的土地来说,不失为久旱逢甘霖,庄稼
期刊
黑夜里那粒豆大的灯火,摇曳着,  喘息着,昏暗而妩媚。  当初,他去她家求婚时选择在晚上。那时只有煤油灯,而且他选择了背靠油灯而坐。所以尽管有这一面之见,她也根本没能看清他长相如何。  就这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加上那一面,他们结婚了。那一年,她20岁,他24岁。婚后她才知道,媒人让他背靠煤油灯,怕她嫌弃他丑。  他们是互补型的:她虽然不识字,但开朗乐观,家里家外一把手。他肚子里有很多墨水,可惜让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