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技能就是从事实践活动的技术和能力,包括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两个方面:其中岗位技能是指直接上岗的能力。既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某岗位的具体工作,而不用再经过二次培训;职业素质是指学生的综合素质,它是指为成功从事任何工作都必须具备的、带有普遍适用性及可迁移性的社会通用能力。如,学习发展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评判创新能力、信息应用能力、刻苦耐挫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在中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这两个方面所解决的问题各有侧重,职业素质的教育目标是“使人成为人”,而岗位技能的教育目标是“使人成为某种人”。
二十一世纪,由于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知识创新、技术革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乃至管理、市场、机制等创新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民族创新能力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源泉和动力。民族创新能力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从小培养,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开发,教育在其中发挥特殊的作用。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的队伍,中等职校学生应该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以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对职业教育而言,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转化成果就是落实到创业上来,创业素质应该成为职高生基本的必备的素质。
中等职校毕业生,不仅要学会正确择业,顺利谋职就业,还要敢于面向市场去自己创业。所谓创业,就是创造、创设或创新某种事业或职业岗位。创业能力,就是创造、创设或创新某种事业或职业岗位的能力。培养职高生的创业能力,就是要培养职高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冒险精神,使他们能够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职校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德育工作者的努力,它更需要各科老师的通力合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诸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中职院校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现状
这几年通过努力,中职院校在实践技教学方面有所改进,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学生在基本技能掌握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不容乐观,许多中职院校“相对独立的实践技能的培养体系尚未形成”。实践技能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就业市场上同样有所反映,从总体情况看,中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规格、水平、质量等方面与社会需求的还存在很大差距,这一现状得不到重视与改变,必将阻碍中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二、实践技能的培养在中职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作用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中等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实践技能在中职人才培养中具有以下作用:
(一)实践技能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教学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这些职业技能的训练中,学生所学的理论真正被运用了、消化了、理解了。实践技能教学是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模式,也是中职院校立足于市场、立足于社会的必备手段。
(二)实践技能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据调查资料,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践技能的培养很有必要,学生认为通过实践技能的培养在以下方面有所提高,它包括组织纪律方面、学习主体意识方面、团队合作意识方面、克服困难方面、判断分析能力方面、应变能力方面、创新能力方面、运用信息技术方面、表达沟通能力方面等。
(三)实践技能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实践情感和实践观念,培养良好的公德与责任意识,培养实事求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加强中职院校学生实践技能教学
首先,转变观念,从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主;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从重理论轻实践转向理论实践并重、突出实践教学,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教学能力强、熟悉生产领域、掌握过硬技术、乐于教书育人的高素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其次,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断改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大力整合现有资源,优化管理,扎扎实实地建设好各专业的实验室、实验实训演练场,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的科学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四、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
培养职校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要不断创造有利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制度化环境。开拓创新精神、探索冒险精神,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民族文化心理。因此,提高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也是国民心理的转变过程。要在全社会倡导“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精神,改变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有了一种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制度化环境,就能为中职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坚实的社会支撑。改变那种把教育当作传授书本知识的狭隘观点,真正把教育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到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带着问题,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改变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着重培养和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五、教师应不断提高创业素质,努力培养创新精神
创造性是教师劳动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塑造教师完美人格的重要内容。一个具有完美人格的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大胆的创新精神,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开拓进取的意识和创新求异的品质。新的世纪,职校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学会竞争,学会适应,要正确引导学生懂得时代的发展到了必须由自己来求出路、求发展的时候了,必须用超前意识去进行考虑,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将自己在社会中定位,以便在新的产业结构和社会关系中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的位置,确定谋生方向,选择最佳职业。这是真正意义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竞争。职校教师如果本身没有创业素质和创新精神,是难以正确引导学生的。
六、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绝大多数的职校生,都注定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沉浮。特别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深圳市,市场经济的浪潮更是激荡澎湃。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目前的社会,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要使学生意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主要通过市场调节配置。要帮助学生牢牢树立“不找首长找市场”、“不靠上帝靠自己”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者事业成功的内驱力。没有创业意识的人,不可能去创 业,更不可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面对国内外就业形势,面对世界潮流。我们要引导学生早日培养创业意识,争取在日后走向社会,成就一番事业。要引导学生树立创业精神。使学生理解创业的意义,使学生转变依靠国家、依靠学校、依靠父母就业的依赖思想,树立创业光荣、自谋职业大有前途的观念。
七、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创业知识、创业技术
创业知识是创业成功的必备前提。为了日后的成功,必须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但创业知识的获得要有一个积累过程。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期间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有层次地进行知识的积累。针对自己日后准备从事的职业,打好专业基础。其次,要指导学生学好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学生注意外围知识的学习。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为学生在日后的创业积蓄强大的后劲,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使学生成为复合型、实用技能型的创业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在职校毕业后能找到一条生存之道,职校应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使他们尽量多掌握一些技术、掌握创业的本领。要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科的整体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培养学生的多种创业技术。针对不同学生各异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掌握尽可能多的职业技能。
八、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心理趋于成熟,世界观逐步形成,毕业后大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因此,培养他们的“创业”心理品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家长和社会。有责任引导和帮助中职学生正确地看待创业中的挫折,重视中职学生的“耐挫折创业教育”,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增强自我激励的能力,在创业准备与创业生涯中自如地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通过观看优秀的影视作品、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五彩缤纷的案例教学,不断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创新性、吃苦耐劳和敢于冒险的精神,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培养必胜的信念。针对目前职校生中心理品质较差的实际,通过心理辅导,不断帮助他们纠正心理偏差,排除心理障碍,从而帮助他们培养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养成乐观开朗性格,高昂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为日后成功创业,为日后战胜创业路中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埋下鲜明的伏笔。
二十一世纪,由于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知识创新、技术革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乃至管理、市场、机制等创新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民族创新能力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源泉和动力。民族创新能力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从小培养,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开发,教育在其中发挥特殊的作用。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的队伍,中等职校学生应该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以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对职业教育而言,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转化成果就是落实到创业上来,创业素质应该成为职高生基本的必备的素质。
中等职校毕业生,不仅要学会正确择业,顺利谋职就业,还要敢于面向市场去自己创业。所谓创业,就是创造、创设或创新某种事业或职业岗位。创业能力,就是创造、创设或创新某种事业或职业岗位的能力。培养职高生的创业能力,就是要培养职高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冒险精神,使他们能够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职校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德育工作者的努力,它更需要各科老师的通力合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诸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中职院校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现状
这几年通过努力,中职院校在实践技教学方面有所改进,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学生在基本技能掌握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不容乐观,许多中职院校“相对独立的实践技能的培养体系尚未形成”。实践技能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就业市场上同样有所反映,从总体情况看,中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规格、水平、质量等方面与社会需求的还存在很大差距,这一现状得不到重视与改变,必将阻碍中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二、实践技能的培养在中职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作用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中等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实践技能在中职人才培养中具有以下作用:
(一)实践技能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教学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这些职业技能的训练中,学生所学的理论真正被运用了、消化了、理解了。实践技能教学是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模式,也是中职院校立足于市场、立足于社会的必备手段。
(二)实践技能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据调查资料,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践技能的培养很有必要,学生认为通过实践技能的培养在以下方面有所提高,它包括组织纪律方面、学习主体意识方面、团队合作意识方面、克服困难方面、判断分析能力方面、应变能力方面、创新能力方面、运用信息技术方面、表达沟通能力方面等。
(三)实践技能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实践情感和实践观念,培养良好的公德与责任意识,培养实事求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加强中职院校学生实践技能教学
首先,转变观念,从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主;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从重理论轻实践转向理论实践并重、突出实践教学,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教学能力强、熟悉生产领域、掌握过硬技术、乐于教书育人的高素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其次,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断改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大力整合现有资源,优化管理,扎扎实实地建设好各专业的实验室、实验实训演练场,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的科学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四、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
培养职校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要不断创造有利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制度化环境。开拓创新精神、探索冒险精神,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民族文化心理。因此,提高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也是国民心理的转变过程。要在全社会倡导“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精神,改变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有了一种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制度化环境,就能为中职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坚实的社会支撑。改变那种把教育当作传授书本知识的狭隘观点,真正把教育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到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带着问题,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改变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着重培养和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五、教师应不断提高创业素质,努力培养创新精神
创造性是教师劳动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塑造教师完美人格的重要内容。一个具有完美人格的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大胆的创新精神,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开拓进取的意识和创新求异的品质。新的世纪,职校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学会竞争,学会适应,要正确引导学生懂得时代的发展到了必须由自己来求出路、求发展的时候了,必须用超前意识去进行考虑,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将自己在社会中定位,以便在新的产业结构和社会关系中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的位置,确定谋生方向,选择最佳职业。这是真正意义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竞争。职校教师如果本身没有创业素质和创新精神,是难以正确引导学生的。
六、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绝大多数的职校生,都注定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沉浮。特别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深圳市,市场经济的浪潮更是激荡澎湃。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目前的社会,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要使学生意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主要通过市场调节配置。要帮助学生牢牢树立“不找首长找市场”、“不靠上帝靠自己”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者事业成功的内驱力。没有创业意识的人,不可能去创 业,更不可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面对国内外就业形势,面对世界潮流。我们要引导学生早日培养创业意识,争取在日后走向社会,成就一番事业。要引导学生树立创业精神。使学生理解创业的意义,使学生转变依靠国家、依靠学校、依靠父母就业的依赖思想,树立创业光荣、自谋职业大有前途的观念。
七、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创业知识、创业技术
创业知识是创业成功的必备前提。为了日后的成功,必须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但创业知识的获得要有一个积累过程。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期间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有层次地进行知识的积累。针对自己日后准备从事的职业,打好专业基础。其次,要指导学生学好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学生注意外围知识的学习。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为学生在日后的创业积蓄强大的后劲,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使学生成为复合型、实用技能型的创业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在职校毕业后能找到一条生存之道,职校应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使他们尽量多掌握一些技术、掌握创业的本领。要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科的整体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培养学生的多种创业技术。针对不同学生各异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掌握尽可能多的职业技能。
八、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心理趋于成熟,世界观逐步形成,毕业后大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因此,培养他们的“创业”心理品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家长和社会。有责任引导和帮助中职学生正确地看待创业中的挫折,重视中职学生的“耐挫折创业教育”,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增强自我激励的能力,在创业准备与创业生涯中自如地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通过观看优秀的影视作品、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五彩缤纷的案例教学,不断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创新性、吃苦耐劳和敢于冒险的精神,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培养必胜的信念。针对目前职校生中心理品质较差的实际,通过心理辅导,不断帮助他们纠正心理偏差,排除心理障碍,从而帮助他们培养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养成乐观开朗性格,高昂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为日后成功创业,为日后战胜创业路中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埋下鲜明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