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证人权益保护制度的完善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证人出庭率普遍较低,原因在于对证人的保护力度不够。新刑事诉讼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对证人权益保护的重视。与旧刑事诉讼法相比,新法的规定有许多进步之处,但在证人经济补偿、近亲属保护等规定上还有可探究之处。证人保护的整个机制构建需要全方面的完善,这对我国的司法实践和理论升华都有实质性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制度规定,结合国情,从保护机构、保护措施等角度完善我国的证人权益保护制度。
  关键词 证人保护 对象范围 案件范围 保护机构 经济补偿
  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6-068-02
  一、我国证人权益保护的实践现状
  刑事诉讼中的证人,是对案件事实有直接或者间接的了解度,并且能够在司法实践中为案件提供证言,对相关证明对象加以证明的自然人。但是,据实际资料统计,我国的证人出庭率小于10%,部分地区甚至低于5%,这对于审判十分不利。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对证人的保护力度不够。证人作证必然对诉讼一方当事人带来负面影响,遭受不利的一方很可能对证人加以打击报复。鉴于此,证人不愿意出庭。
  对证人的保护,从主体层面区分,可分为对证人自身的保护和对其近亲属的保护;从对象层面区分,可分为对人身安全的保护和对财产安全的保护。无论是哪一个层面,我国法律和实践的保护力度都不足以使得证人消除疑虑和恐惧。但是,从司法实践层面来讲,证人权益保护尤为必要。保护力度加强,则证人出庭率显著提高,进而能够加强法官的内心确认,被告人认罪,保障庭审顺利进行。
  二、证人权益保护的理论依据
  证人的权益保护不仅是客观实践的需要,在理论层面,也有依托之法理。
  首先,对证人的保护是司法公正的内在体现。证人出庭作证付出了不可预期的代价,成为被打击报复的潜在对象,在人身和财产安全方面面临着威胁。而司法的首要要求就是公平公正,“惩恶扬善,打击犯罪,保护弱者”乃是公正的核心理念。出于公平正义之考虑,法律应对证人加以保护。
  其次,对证人的保护也是司法效益的必然要求。证人贯穿于案件之庭前、庭中和庭后三阶段,在案件的侦查、审判等阶段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案件的突破,需要各种证据的支撑,而每一种证据的取得都需要耗费一定的司法资源。如果能够加强证人的保护力度,提升证人出庭率,取得证言,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司法资源,从而提高司法效益。
  再次,人权保障原理是证人权益保障的宪法依据。人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列举了公民的基本人权,包括生命健康权、公民财产权、住宅安全权等。公民有权请求对生命的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公民住宅亦不可非法侵入。这些基本的权利默示为公民自然享有,对于证人而言,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犯即含于基本人权之中。
  最后,对证人的权益保护也是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原则的延伸。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证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公民履行义务的同时,也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出于公平信念,法律赋予公民相应的权利。证人出庭作证,履行其义务,公权力应当采取措施对其加以保护。
  三、新刑诉法证人保护制度的立法分析
  对证人的权益保护,法律规定是其法律基础和重要支撑。我国对刑事案件中证人的权益保护主要体现在刑事诉讼法中。新法在证人权益保护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和进展,新增了证人的拒证权、特殊重大案件的证人保护、证人的经济补偿和对证人的近亲属权益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弥补了旧刑诉法之不足。但与此同时,新刑诉法也存在值得探讨之处。
  (一)证人保护的对象范围狭隘
  证人出庭作证,考虑的因素不仅包括其自身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也包括与其密切关系之人的权益。如果对与证人关系较为密切之人的保护不周全,从而导致其在刑事诉讼中遭遇现实或者不确定的威胁,那么证人就不会出庭作证,这将阻碍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的进程。由此可见,证人保护制度的对象范围有一定的延展性,包括证人和与证人有密切关系的人。新刑诉法对证人保护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和完善,但是保护对象仍然局限于证人及其近亲属。在此之外的与证人关系密切的亲属朋友被排除在保护范围之外,会让证人出庭作证存在心理障碍。
  (二)证人保护的案件范围存在的问题
  新刑诉法新增了关于证人保护措施的规定,即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司法机关应当采取特定的保护措施。在此之前,我国刑诉法从未规定证人的保护措施,此举乃一大突破。
  但是,刑诉法仅对重大刑事案件作出了证人保护的规定,一般刑事案件的证人保护则无从参考。若对一般案件的证人保护也作相应规定,无论是从法律的完整性角度,还是从实践依据的角度来看,都将为证人保护制度添砖加瓦。
  新刑诉法对有组织犯罪和暴力犯罪规定了机关应当采取证人权益保护措施,但是其他类型的案件也存在证人面临威胁的可能性,而且威胁的程度可能大于这几类案件。所以,对特定证人进行特定保护,更合理的划分标准应该是证人的人身财产安全面临的威胁性。
  (三)证人保护工作的分工不明确
  新刑诉法沿袭旧刑诉法,规定司法机关对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都有保障的义务,但对各个机关的保护职责范围、时间、权限以及如何分工协作尚未规定。各机关在刑事诉讼的各阶段承担证人保护的义务或许是学理界的共识,即侦查阶段由侦查机关负责证人保护工作;审查起诉阶段由检察机关负责证人的保护工作;审判阶段由审判机关负责证人的保护工作。尽管如此,司法实践中仍会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各机关交接工作时,无法避免推诿扯皮的现象;刑事诉讼终结后,证人的保护工作由哪个机关负责;在刑事诉讼各阶段,某个机关可能保护力度和措施不足,机关间是否可以建立一个协调合作的机制等等。这些问题皆源自于法律对证人保护机构的分工规定的缺失,刑事诉讼法如果能够对该问题加以明确,对司法实践将会起到规范指导性作用。   (四)证人经济补偿制度的缺陷
  首先,补偿范围不明确。据该法条,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可受偿,但是同类费用具体为哪些无从知晓。据这几项费用的性质来看,国家想保障的是证人为作证而支出的必要日常生活费用,那么在此期间,如果发生意外事件或者不可抗力,导致证人支出的医疗等费用是否可以涵盖在内?
  其次,经费来源问题。经费由同级政府财政予以保障,但是具体由哪个机关,哪个部门负责,具体程序如何,法律未作相应规定,实践中亦无法具体实施。
  再次,救济措施尚缺。据新法规定,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证人的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但是如果单位违法,法律将采取何种惩罚措施?证人可以依照何种程序和方式寻求救济?这些都是法律的空白之处。
  四、完善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建议
  (一)证人保护的范围扩大化和细化
  将新刑诉法中的证人保护范围加以扩大化和细化是刑事诉讼法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出于司法实践的需要。法律缺失对与证人关系密切之人的保护,会导致证人在心理上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影响证人出庭率。因此,对相关人员加以保护尤为必要。那么,保护的范围应该扩大到哪些人员呢?我认为扩大到一定行政区划内的亲属和关系密切的朋友较为合适。考虑因素主要有四: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司法效率和危险性。司法实践需要考虑现实的因素,需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在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不可能将保护范围扩大到证人的所有亲朋好友;且超出了一定的行政区域,证人的亲属朋友面临的危险性就会降低。
  (二)调整证人保护的案件范围及增加保护措施种类
  司法机关对何种案件的应当采取保护措施,这个分类标准不应该以案件类型为标准,而是应该以案件对证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性为标准。因为对证人采取保护措施的根本前提是证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而特定类型的案件无法穷尽证人受到威胁的情况。
  此外,对于一般的案件,法律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规定。对于特殊案件,司法机关应当采取证人保护措施;那么对于一般案件,司法机关可以采取一定的证人保护措施。至于具体的证人保护措施种类,可参考国外司法实例。庭前可对证人进行贴身保护,提供专门的隐蔽场所供证人暂时居住;庭中可采用新型设施设备改变证人的声音、容貌,也可采用闭路电视或录像作证的方式,或者证人不出庭而隐于庭后,警察代为出庭作证;必要时,法官可发布人身保护令,不允许被告靠近证人,否则加以惩罚;庭后可采取迁居和身份变更方式对证人加以保护。当然,我国区域差异性较大,各地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三)组建证人保护机构
  保护机构是指以证人为保护对象的专门服务机构,有助于统一对证人的权益保护,避免各机关相互推诿、分工不明的现象。英国在这一方面有完善的机制体系,包括民间机构、官方机构以及一套机构间协调机制。民间机构主要给予证人心理上的辅导和帮助;官方机构主要是在人身和财产安全方面对证人加以保护;而机构间协调机制,是官方机构之间配合协作的一套体系。
  我国可以借鉴英国的制度建立体系化的证人保护机构:一方面司法机关内设专门的证人保护机构,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各自建立证人保护机构,相互配合协调,贯穿于整个诉讼过程;采取具体的措施保护证人,使得证人在庭前、庭中和庭后都有公权力赋予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障。另一方面,呼吁民间成立证人保护机构,主要负责证人的心理辅导工作,消除证人对出庭作证的恐惧感;宣传正义与道德,提升公民的心理素质;为证人提供诉讼信息,鼓励证人配合诉讼的进行。构建这样一套完善的证人保护机构体系,有助于解决我国证人保护的分工问题。
  (四)细化证人经济补偿制度
  首先,明确补偿范围。建议将证人经济补偿的范围以类别化的方式加以规定,一类是交通、住宿、就餐等日常生活费用,另一类则是由于意外事件或者不可抗力而导致的证人支出的医疗等紧急费用。证人经济补偿费用的性质可以更清晰。
  其次,细化程序规定。经济补偿是证人的享有权利,但从实践来看,启动方式为依证人申请较为可行;时间上,证人在庭审结束后统一申请,有利于负责机关进行管理;法律应规定行政机关的特定部门负责证人经济补偿事项;申请时证人应出具相关证据资料,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也应在其间相互协调配合。如果单位违法克扣或者变相克扣证人的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国家机关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惩罚。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国的法治变革和法制建设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法律保障,《环境保护法》是与构架环境友好型社会直接相关的法律,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是1989年制定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法》也需要与时俱进,要把环境友好型的理念贯穿到《环境保护法》之中,完善《环境保护法》。  关键词:环境友好型社会;法治;环境保护法  作者简介:魏新婷,安徽合
摘 要 目前关于犯罪本质的学说中法益侵害说占据着主要地位,但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为了能获得一个较为全面的对诸多犯罪现象予以解释的学说,故而尝试着用比较的方法从中看到一些新的启示,这里所要讨论的刑事犯罪主要是以民事不法作为参照。在各种当前主流学说中择取优者而并加以改造而获得一个较为完备的学说。  关键词 犯罪的本质 社会相当性理论 比较视野  作者简介:王思远,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律硕士专业2012级
摘 要 随着国际盗版与假冒商品贸易的大量出现,知识产权边境措施的地位更加突现。《反假冒贸易协定》作为知识产权国际保护领域新出现的诸边协议,旨在建立一个超越Trips协议的新的知识产权执法标准,含有相当部分的条款针对知识产权边境措施。我国的知识产权边境措施随着ACTA的生效与实施也将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知识产权边境措施的现状,分析ACTA在Trips协议下的合规性,重新审视我国的知识产权边
摘 要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政府意愿只有与民众意愿达成共鸣,才会更好的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本文在对“光盘行动”开展的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光盘行动”能够得到社会广泛支持的原因,为政府今后制定符合民意的公共政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光盘行动 公共政策 民众意愿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351256026X),项目组成员:张政、张文晗、梅颖颖、张苗苗、张克朋,项
摘 要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公益组织逐步承担部分政府职能成为大趋势。然而,公益组织的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困境,培育公益组织新机制变得格外重要。本作品选取苏州公益组织孵化园为个案,对三个孵化机构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結合实际运行情况,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公益组织 公益组织孵化园 培育机制  基金项目:本文是苏州大学第十四批科研基金重大预研项目之一
摘 要 在大学生先进典型数量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扩展的新形势下,要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先进典型的选树工作必须要正确认识量与质的关系、切实理顺知与行的关系、辩证把握旧与新的关系。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三个要点,才能真正发挥大学生先进典型的教育带动作用,激发起更多青年大学生的中国梦,凝聚更广泛的青年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  关键词 大学生 先进典型 选树要点  基金项目:本文获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
摘要:商业住宅小区停车难的根本原因是我国汽车行业发展速度与房地产行业发展、城市配套设施建设速度不匹配。《物权法》第74条在商业小区地下车库所有权归属问题上,采“约定所有说”,这在实践中相当于引入了全盘市场化的交易机制。而在以《物权法》第136条为基础的地下空间权法律制度基本处于空白的阶段,实现商业小区地下车库面向整个社会公开自由交易,并不能有效激励开发商进行地下车库建设,反而赋予房产商在地下车库市
摘 要 本文以深圳市西乡街道城市管理改革为例,对城市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合法性、适用范围及其局限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尽管合同外包在政府公共服务中得到广泛采用,但围绕绩效问题尚有很多争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细化合同条款,谨慎操作。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合同外包 公私合作  作者简介:邹树彬,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治理。  中图分类号:D9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摘 要 公司制是社会化大生产以来“最伟大的发明”,有限责任制度让股东敢于投资,乐于受益,促进了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股东滥用有限责任制度将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为了平衡债权人与公司、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特定条件下否认公司的法人人格成为必要。本文分析了利益平衡视角下两者的法理依据,无论是为实现《公司法》的立法宗旨,还是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的配合,亦或股东本位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博弈,都是从利益平
摘 要 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时期,犯罪层出不穷,而未成年人犯罪则更为复杂。对此,应该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区别对待,当宽则宽,该严则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遵循感化、教育、挽救的方针。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刑事责任年龄 宽严相济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7-245-02  作为国家的特殊群体,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我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