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具有鲜明的目的性,那么数学学习过程中儿童为什么会存在惰性心理呢?分析起来,涉及的心理问题很多,下面仅就学生学习数学的惰性心理谈谈我个人的浅见。
关键词 小学数学;惰性心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0-0041-01
前不久,我对学生作业要求做了个试验:一次家庭作业中有一道应用题,我要求学生可以用一种方法完成,也可以用几种方法做。可结果全班90%的学生只用了一种方法。另一次的家庭作业我布置了八道题目,规定做四道,并且全对就可以得满分。可以多做,但不加分,批改作业时结果多做的学生极少。
通过以上实验,我联想起了班上的另一些现象:学校组织数学兴趣小组,自愿参加的不多;测验试卷评分后,以及平时作业批改后发下去,多数学生只看得分多少,而不去看做错的题目,更不分析出错的原因,而是立即将其放入书包后就心安理得的去玩了。其实这些现象这是学生学习数学存在惰性心理的具体表现,值得同行们深思。
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具有鲜明的目的性,那么数学学习过程中儿童为什么会存在惰性心理呢?分析起来,涉及的心理问题很多,下面仅就学生学习数学的惰性心理谈谈我个人的浅见。
一、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价值观
小学生学习数学,就好比商人做生意,没有利润的生意不做。做数学题,学生觉得价值不大,便不会产生积极性,当然这里的价值是指精神价值(肯定、表扬、鼓励等)。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学习需要老师的不断评价,不断鼓励和长期的有效督促。如果我们老师对学生要求不严、方法不当就会使学生产生不给分不做、不表扬不做、不要求不做的懒惰心理现象。
二、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成就感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要达到某一程度的认识,它的高低和学习过程中的自身努力成正比。一个班中低成就感的学生多,不求上进的学生就多,造成不求进取的学习风气就浓。同时这种学风还可能影响那些高目标者,使之降低要求,形成学习数学的惰性心理现象。
三、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保险心态和挫折感
有些教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好与坏,特别是课堂的发言、家庭作业中的错误往往是不加分析的,当头一棒的批评,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有时甚至一次的打击就使学生产生了保险心态和挫折感,认为多发言多做题,不仅得不到表扬,而且产生的错误和过失的可能性就大,而一旦出错,老师便会严厉的批评。于是就产生了为了保险宁可少做题、少发言,或干脆听老师讲,或听其他同学的发言的惰性心理现象。
上述这些心理现象,学生往往不会自我发现。作为老师就应善于观察、分析,及早发现,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把学生学习数学的惰性心理、消极心理的产生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要消除学习惰性心理必须密切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学过程来进行。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1.促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学生了解所学课程的实际意义,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避免惰性心理产生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中,我注意通过数学的实际应用以及富有感染力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使其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了解,体验到无论做什么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产生心理需要就能激发动力主动维持自己的学习活动。
2.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教育心理学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看到所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效,对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动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做法如下。
一是及时评价与延迟评价相结合。学生的课堂答问,教师可以及时给予评价,很快将正确或错误的信息反馈给学生,学生及时把握自己的思考情况,正确的给予肯定鼓励,错误的引导学生分析错因,及时纠正错误。但有些情况则要运用延迟评价,不立刻对学生的回答、解题进行评价,而是引导学生再思考,让学生先自我评价,教师抓住时机后才给予评价。教师的评价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样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独立严密思考的能力。
二是让学生体会自己努力获得知识的乐趣。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实践获得了知识,掌握了一些数学规律和学习方法,從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获得新知识。学生从中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感,这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学好数学的内部动力。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努力提高学生的成就意识有两条途径。一是帮助学生确定目标,优生有高目标,学习差一些学生也有符合发展规律,而且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这些目标要使学生理解并内化为自己学习的需要。二是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智力挑战,用一些有一定难度、又有一定趣味的题目向学生挑战,让学生感到桃子好吃又不好摘,通过努力又能摘到桃子,从而为激发学生勇于摘“桃子”的精神。
通过以上具体做法的实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惰性心理以明显排除,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学生做题时一题多解的现象多了,班级的整体数学素质也日益提高。
参考文献:
[1]樊玉亭,周红.关于儿童创造力障碍的初步研究——数学思维惰性的归因及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1999(06):68-74.
关键词 小学数学;惰性心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0-0041-01
前不久,我对学生作业要求做了个试验:一次家庭作业中有一道应用题,我要求学生可以用一种方法完成,也可以用几种方法做。可结果全班90%的学生只用了一种方法。另一次的家庭作业我布置了八道题目,规定做四道,并且全对就可以得满分。可以多做,但不加分,批改作业时结果多做的学生极少。
通过以上实验,我联想起了班上的另一些现象:学校组织数学兴趣小组,自愿参加的不多;测验试卷评分后,以及平时作业批改后发下去,多数学生只看得分多少,而不去看做错的题目,更不分析出错的原因,而是立即将其放入书包后就心安理得的去玩了。其实这些现象这是学生学习数学存在惰性心理的具体表现,值得同行们深思。
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具有鲜明的目的性,那么数学学习过程中儿童为什么会存在惰性心理呢?分析起来,涉及的心理问题很多,下面仅就学生学习数学的惰性心理谈谈我个人的浅见。
一、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价值观
小学生学习数学,就好比商人做生意,没有利润的生意不做。做数学题,学生觉得价值不大,便不会产生积极性,当然这里的价值是指精神价值(肯定、表扬、鼓励等)。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学习需要老师的不断评价,不断鼓励和长期的有效督促。如果我们老师对学生要求不严、方法不当就会使学生产生不给分不做、不表扬不做、不要求不做的懒惰心理现象。
二、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成就感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要达到某一程度的认识,它的高低和学习过程中的自身努力成正比。一个班中低成就感的学生多,不求上进的学生就多,造成不求进取的学习风气就浓。同时这种学风还可能影响那些高目标者,使之降低要求,形成学习数学的惰性心理现象。
三、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保险心态和挫折感
有些教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好与坏,特别是课堂的发言、家庭作业中的错误往往是不加分析的,当头一棒的批评,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有时甚至一次的打击就使学生产生了保险心态和挫折感,认为多发言多做题,不仅得不到表扬,而且产生的错误和过失的可能性就大,而一旦出错,老师便会严厉的批评。于是就产生了为了保险宁可少做题、少发言,或干脆听老师讲,或听其他同学的发言的惰性心理现象。
上述这些心理现象,学生往往不会自我发现。作为老师就应善于观察、分析,及早发现,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把学生学习数学的惰性心理、消极心理的产生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要消除学习惰性心理必须密切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学过程来进行。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1.促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学生了解所学课程的实际意义,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避免惰性心理产生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中,我注意通过数学的实际应用以及富有感染力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使其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了解,体验到无论做什么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产生心理需要就能激发动力主动维持自己的学习活动。
2.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教育心理学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看到所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效,对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动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做法如下。
一是及时评价与延迟评价相结合。学生的课堂答问,教师可以及时给予评价,很快将正确或错误的信息反馈给学生,学生及时把握自己的思考情况,正确的给予肯定鼓励,错误的引导学生分析错因,及时纠正错误。但有些情况则要运用延迟评价,不立刻对学生的回答、解题进行评价,而是引导学生再思考,让学生先自我评价,教师抓住时机后才给予评价。教师的评价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样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独立严密思考的能力。
二是让学生体会自己努力获得知识的乐趣。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实践获得了知识,掌握了一些数学规律和学习方法,從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获得新知识。学生从中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感,这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学好数学的内部动力。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努力提高学生的成就意识有两条途径。一是帮助学生确定目标,优生有高目标,学习差一些学生也有符合发展规律,而且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这些目标要使学生理解并内化为自己学习的需要。二是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智力挑战,用一些有一定难度、又有一定趣味的题目向学生挑战,让学生感到桃子好吃又不好摘,通过努力又能摘到桃子,从而为激发学生勇于摘“桃子”的精神。
通过以上具体做法的实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惰性心理以明显排除,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学生做题时一题多解的现象多了,班级的整体数学素质也日益提高。
参考文献:
[1]樊玉亭,周红.关于儿童创造力障碍的初步研究——数学思维惰性的归因及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1999(06):6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