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sorr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针对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教学质量. 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问题提得好,对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 但毫无章法的提问会造成学生思路混乱,失去兴趣,教学效果只能事倍功半.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成功合理地设问呢?笔者认为提问应遵循以下原则才能使之合理、有效,起到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
  1. 设问的目的性
  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便于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例如,在讲“三角形边的性质”时,针对归纳总结三角形边的性质,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任意给出三条线段,它们一定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吗?”通过此问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及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三角形边的性质,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又如,在讲“黄金分割”时设置的问题是:“舞台上报幕员或独唱演员为什么不站在台中央或台角?在美术、摄影方面,为什么画家和摄影师都不把画的主体形象放在正中?为什么成年女士喜欢穿高跟鞋?”连续提问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迫切想知道与探索这种熟悉的生活现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而顺利引出新课.
  2. 设问的启发性
  许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一问三不知,或者完全偏离教师预想的回答,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师的情绪. 为避免这样的现象,设问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要给学生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 启发不能仅仅体现在问题的设置上,还要注意引导,同时要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例如,在讲解七年级《1.2活动 思考》(苏科版)的归纳问题时,我选择从儿歌入手,“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4声扑通跳下水;n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声扑通跳下水”. 多么熟悉而有趣的儿歌,学生很快就把后面的空给填上了. 接着用课件展示教材上的活动二,用火柴棒搭三角形并设问:谁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学生借助于学具边动手边探索规律. 学生总结后再提出:如果搭正方形,是不是也能寻找出规律呢?学生们动手操作、讨论得出结论,从而对归纳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设问的预见性
  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水平、个体差异等实际情况,预先估计学生会作出的反应、错误答案,设计好相应问题,以便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从而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性质时,可以设置如下问题: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5和7,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许多学生会考虑不周,只得出一种情况,教师让学生相互交流,学生就会心有所悟. 这时教师再问:“如果把条件中的5变成3呢?”很多学生会吸取教训,回答13和17,学生果然中计!教师可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草图,标上长度,很快学生会发现13不对. 接着教师可以抓住时机问原因,这样比直接告诉学生结果效果要好得多.
  4. 设问的兴趣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对所学学科产生了兴趣,才能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有了兴趣,才有求知欲,才能质疑好问,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如,在学“直线和圆的位置”时,我提问:你看到过早晨的第一轮红日从海平面冉冉升起的美妙景色吗?这景观中涉及哪些事物?抽象成几何图形是什么?这些几何图形有哪些位置关系?你能在纸上画出这些几何图形的位置关系吗? 通过这些情景教学,提高了问题的趣味性. 看似闲言碎语的三两句话,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变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问题为形象、生动,有血有肉,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5. 设问的层次性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推动每名学生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 在课堂中,教师要面对几十名学生,他们的知识背景不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提高学生个体参与的深度与有效度,也要考虑学生参与的广度.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不能只把眼光集中在优等生身上,还要考虑中等生甚至后进生的学习水平,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有助于培养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6.设问的适度性
  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 现代教学论研究认为:提问最好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来积极探究. 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难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同时还要把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宜匆匆指定学生回答. 提问是用来引导学生思考的,对“问题”进行思考,既需要对“问题”本身进行全面的感知,把握问题的指向和主要意图,又需要在回忆、联想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寻找正确的答案或者解决“问题”的办法,这都需要时间. 问题提出后马上要求学生回答,不仅不切合实际,而且容易造成学生情绪紧张,思路堵塞,使学生形成害怕提问的心理.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 教师只有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认识,才能在教学中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数学课堂波澜起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其他文献
本文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考察了我国对外经济的基本性质是更多地服从国内经济需要而不是主动满足世界经济需要。这是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所赋予它的特有属性,从而使在实际运行中表现出“以进压出”的向内倾斜的常态失衡。这既为它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力,同时也为它的发展带来了重重障碍,面对这种现实,对外经济发展战略,既不能选择外向型,也不能选择内向型,而要选择“以国内结构调整为轴心的开放型”战略,为了实现这一战略,必须解决:(1)根据我国优势积极发展对外输出;(2)以调整国内结构为中心有效引进外部经济;(3)以深化改革来
【摘要】 作为数学老师,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打造一个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的“场所”,让学生的特长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尽情演绎. 因此,在面对新课程挑战的时候,数学教师应当从四个方面盘活数学课堂.   【关键词】 数学;课堂;活起来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一段时间,无论从理念上,还是内容上,相对原先的教学模式都有较大变化. 尤其在数学素养方面有突出的体现.
随着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和竞技体育的日趋激烈,高强度、大负荷的运动带来腰椎、椎间盘、腹、背肌的损伤率增加。从腰椎及其椎间盘的形态学特性、脊柱的功能性运动及腹、背肌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数学教育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来源于对高中数学课程基本理念的认识. 结合我多年来对新课程教学工作的实践,本文主要就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语言的运用,浅谈一下对高中数学课程基本理念的一些感悟.   【关键词】 数学;教学语言;运用;感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数学教育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来源于对高中数学课程基本理念的认识. 现在的数学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师讲,
目前,“韦伯热”在我国理论界正方兴未艾。本文旨在考察韦伯社会政治思想的几个重要方面以期探索韦伯学说对现代化研究的启示。首先,考察了韦伯政治社会学的中心概念——合法统
新课标要求中职数学教学要改变观念,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本文主要从自身实践出发,分析中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必要性,并深入探讨中职数学教学中培养
为了实现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伟大目标,必须充分发挥法律规范的作用,以不断发展的法制予以制度化的保障。在
本文首先探讨了除中国之外一些主要国家的知识分子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肩负的使命和承担的责任,认为知识分子一方面是现代化的推动者,但更重要的一面则是在伦理高度上为现代化发展定向。以此为基点,本文返身观照了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艰难历程,认为在今后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应努力使历史积淀下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行升华,形成自己的群体意识,从而完成对全社会经济冲动予以规范的伦理冲动。
一道典型的例题就是一道营养丰富的"滋补大餐",我们应该细细咀嚼、美美品味、纵联横拓,挖掘问题的内涵与外延(当然要遵循教学大纲,准确把握其度),充分地消化吸收,使其教育教学功
摘要: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从知识的网络结构上看,函数的单调性既是函数概念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单调性等内容的基础,在研究各种具体函数的性质和应用、解决各种问题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函数单调性概念的建立过程中蕴含诸多数学思想方法,对于进一步探索、研究函数的其他性质有很强的启发与示范作用。  关键词:函数;單调性;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