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氯胺酮抑制颌面外科手术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cplay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患者在接受颌面外科手术瑞芬太尼麻醉后使用氯胺酮抑制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收集行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均使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并使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在缝皮时,对照组患者静脉给予生理盐水,观察组静脉给予氯胺酮。结果:观察组要求再次镇痛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苏醒15分钟时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苏醒后30分钟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患者在颌面外科手术瑞芬太尼麻醉后,使用小剂量的氯胺酮,能够有效抑制瑞芬太尼导致的痛觉过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氯胺酮   颌面外科   瑞芬太尼   痛觉过敏
  接受颌面手术的患者在实施麻醉后,要求患者能够迅速苏醒,并且没有出现呼吸抑制和躁动,这样才能够对患者的气道状况和意识做出准确的及时的评估[1]。在临床麻醉中,由于瑞芬太尼具有起效快、无蓄积、时效短等特点,能够有效增加麻醉的可控性,因此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研究发现,如果大剂量或者长时间的使用瑞芬太尼,容易引发患者出现疼痛加剧或者痛觉异常的问题,也就是痛觉过敏[2]。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氯胺酮抑制颌面外科手术瑞芬太尼麻醉后产生的痛觉过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并行颌面手术的患者共100例,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在20岁-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8±11.3)岁;体重指数均低于30kg/m2;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制定的分级标准划分为Ⅰ –Ⅱ级。排除对研究用药过敏的患者,排除精神疾病患者,排除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出现病变患者,排除有药物成瘾史或酗酒史的患者。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职业、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脉搏、心电图、血压等指标。麻醉诱导剂为芬太尼、丙泊酚、咪唑安定和罗库溴铵,患者在行气管插管后,进行机械通气,呼吸末的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0mmHg-35 mmHg。使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每分钟泵入剂量为0.1μg/kg-0.2μg/kg,并吸入七氟醚。手术缝皮时,对照组患者静脉给予生理盐水,观察组静脉给予氯胺酮,容量为0.5ml/kg。手术结束后停用瑞芬太尼、七氟醚和丙泊酚。
  1.3 评价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再次镇痛人数、Ramsay评分和VAS评分进行对比。Ramsay评分:1分,烦躁,不安静;2分,安静合作;3分,嗜睡,但能够听从指令;4分,处于睡眠状态,但是可唤醒;5分,入睡状态,对刺激反应较缓慢;6分,处于深睡状态,无法唤醒。VAS評分:0-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3]。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要求再次镇痛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苏醒15分钟时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苏醒后30分钟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 讨论
  由于颌面外科手术的时间较长,因此麻醉药物容易出现蓄积而致使患者出现术后苏醒延迟。瑞芬太尼属于阿片类药物,其具有超短效、起效快、患者苏醒迅速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麻醉的安全性和可控性[4]。但是如果患者在手术中使用了大剂量的瑞芬太尼,就可能导致患者在麻醉苏醒后出现循环不稳定、躁动等不良情况,诱发痛觉过敏,因此需要在手术时辅以适当药物完成镇痛治疗[5]。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了氯胺酮抑制颌面外科手术瑞芬太尼麻醉后产生的痛觉过敏,研究的结果证实,观察组要求再次镇痛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苏醒15分钟时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苏醒后30分钟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瑞芬太尼造成患者出现痛觉过敏可能与其药代动力学的特性有着一定的关系,由于该药物的半衰期极短,因此可能直接导致患者发生快速耐受。而氯胺酮具有呼吸抑制轻、镇痛作用强、循环轻度兴奋等特点,因此在麻醉中也较为常用,但由于其副作用较多,因此在颌面手术中运用较少。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低剂量的氯胺酮能够有效地阻止痛觉传导通路的长时间增强效应,并降低中枢敏化作用,而且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较低,对瑞芬太尼麻醉后产生的痛觉过敏能够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患者在颌面外科手术瑞芬太尼麻醉后,使用小剂量的氯胺酮,能够有效抑制瑞芬太尼导致的痛觉过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国容,冯继英,赵志斌等.预注射氯胺酮或帕瑞昔布对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10):995-997.
  [2] 王会文,侯春梅,张雪梅等.氯胺酮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18):835-837.
  [3] 王克满,马新,吕益峰等.不同剂量氯胺酮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0,32(24):424-425.
  [4] 王绍林,张鹏,殷骏等.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帕瑞昔布钠抑制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学,2011,32(12):185-187.
  [5] 王奋强.小剂量氯胺酮防治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临床研究[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1,07(14):279-281.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中国版脑卒中简明ICF核心要素构成,为今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调查问卷方式,均由临床医生和专业人员填写脑卒中个案的记录表,统计调查结果并整合,选取两项结果的交集,确定中国版脑卒中患者简明ICF核心要素。结果 临床调查确定简明ICF核心要素二级类目92个,其中身体功能26个,身体构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在剖宫产手术中联合应用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中抽取116例,按照手术麻醉方法分作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仅采取硬膜外麻醉,研究组联合应用腰麻与硬膜外麻醉,并将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麻醉起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60例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6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在2组住院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取标准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老年肺气肿患者时使用吸氧合并呼吸功能训练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老年肺气肿患者共60例,将他們治疗前的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和心率作为对照组,将治疗后的相关数据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的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老年肺气肿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吸氧合并呼吸功能训练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
期刊
【摘要】 目的:了解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保障基层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医疗安全和患者安全。方法:通过深入三家托管的卫生院和21家村卫生室,收集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结果:2013年底至2015年两年时间内,托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得到了明显改善与规范。结论:在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卫生人力
期刊
【摘要】慢性病是一系列长期累积形成的疾病,需要长期的观察和治疗,所以,加强社区慢性病档案管理十分重要。近年来,我国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但还存在很多常见问题,文章将要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当前我国的社区慢性病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慢性病;档案管理;常见问题;对策  一、加强社区慢性病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慢性病是一类病程十分漫长,病因复杂,治疗需要长期进行的一类疾病,对人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护理路径在重度颅脑损伤急诊手术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40例重度颅脑损伤行急诊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手术护理路径,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实施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多发性神经炎患者时使用温针灸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多发性神经炎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温针灸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多发性神经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温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和
期刊
摘要:目的 通过探讨运用中医护理方法来护理冠心病患者,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8例,并将此78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改良组与常规组两组,每组各39例患者。对常规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改良组患者采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中医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疗效。结果: 改良组患者在护理之后病情改善率高于常规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也均明显低于常规
期刊
【摘要】目的 对临床新发现的麻风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有效探讨,为病症的防控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新发现的麻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为结核样型麻风,1例为瘤型麻风病;1例44岁,1例55岁,均为中年人;1例病期长达5年,1例3个月。结论 明确麻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加大对临床麻风患者的确诊,对减少临床误诊,提高病症防控工作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麻风病;流行病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