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呢?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一点心得体会:①引导幼儿早期阅读的方法;②从习惯培养入手,注意幼儿阅读方法的指导。
【关键词】幼儿 早期阅读 方法 指导
开展阅读活动,为幼儿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前识字经验与前书写经验;向幼儿提供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帮助幼儿将阅读内容与口头语言连接起来,产生一定的联想。也就是说开展阅读活动,不以孤立地识字为前提,而以培养兴趣为主,在享受阅读的过程自然而然地积累对汉字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为阅读服务。到底如何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呢?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1.引导幼儿早期阅读的方法
1.1 听读启蒙法:家长抑扬顿挫、饶有兴致地朗读文学作品,引导孩子听和看的阅读导形式。集中儿童注意力,诱发儿童阅读兴趣,丰富词汇、激发想象、萌发情感、拓宽视野,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孩子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意神韵,为孩子今后的广泛阅读打下基础。孩子听读越早越好,内容选择要生动有趣,由浅入深。关键是父母要有拳拳之心,能谆谆善诱。
1.2 角色扮演法:家长与孩子以口头扮演或动作扮演等形式,担任阅读材料中某一角色的方法。如:说某一角色的语言,做某一角色的动作等。可大大增强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动作的表达能力,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有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家长和孩子要注意采用适合角色的语气、语调动作,家长要投入地进行扮演,切勿敷衍了事,家长和孩子可以交换角色多次扮演。
1.3 自由阅读法:由孩子自由地翻阅讲述,或听录音翻阅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自律能力及独立阅读能力;反馈幼儿在阅读兴趣、能力、习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1.4 改编情节法:在阅读中,鼓励孩子积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维,对故事中原有的情节进行改编。拓宽孩子思路,发展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父母要小心呵护孩子的创造欲,不可打击孩子冲积极性,如遇上孩子改编不合情理时,可耐心地对其讲清道理。
1.5 猜猜、认认法:在阅读指导中让孩子观察封面,猜猜书名,或猜猜下一个情节,猜猜角色的语言,认读书名或关键词等,也可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猜图标、符号等。增强阅读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对图画、文字、符号转换关系的理解,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父母要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留给孩子思维的空间;抓住教育的时机,让孩子养成勤思考的好习惯。
1.6 随机引导法: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及时抓住早期阅读指导的契机,对孩子加以引导。这种教育由于往往在孩子好奇或遇到问题时,而且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更具实效性,它对激发幼儿求知欲,培养幼儿洞察力,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往,具有独到的作用。家长要留意观察聆听孩子的愿望,及时把握教育契机,做到恰到好处,切忌把随机教育变为"唠叨不已"这样会引起孩子反感。
1.7 游戏法:家长在早期阅读指导中以各种形式的游戏为手段,引发孩子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如:扩词、扩句;掷骰子;和我找相反的;拼图等。提高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主动性,使家庭教育的要求更易于让孩子接受并转变为孩子自己的愿望和动机。有利于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使孩子体味家庭游戏乐趣,促进亲子互爱。只要家长增强训练意识,实事求是,讲究阅读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幼儿的阅读兴趣 、方法和习惯便能得到训练,阅读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2.从习惯培养入手,注意幼儿阅读方法的指导
幼儿的心理活动具有不稳定性,他们的兴趣是随意的、脆弱且短暂的,应特别注意培养和强化。掌握一些正确的阅读技巧,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强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2.1 创设良好环境,让幼儿爱阅读。
2.1.1 创设好良好的物质环境,为幼儿爱阅读提供条件。开展阅读活动,没有良好的文化设施和大量的幼儿喜欢的图书,无异于"水中月,镜中花"。与环境相互作用是幼儿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因而有效的图书阅读教育得依赖于良好的图书环境。这种环境应该具有两大特征,一是丰富而温馨,图书量要大,品种要多,而且放置要合理,能让幼儿自主取放,此外图书室光线要明亮、地面要整洁;二是适合幼儿阅读,图书的内容和形式都应适合幼儿理解。有了这样良好的环境你便会看到孩子很喜欢来到这,拿着书有模有样的看起来。这是幼儿早期爱阅读的必要条件。
早期阅读中还包含着早期识字,通过早期识字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在平时的环境布置中我们可以灵活地将教室里的物品用电脑打印成文字卡片,张贴在各个物品的醒目处,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识字。
幼儿园园所拥有良好的阅读氛围也同样重要。在园区内的公共走廊等处精心设计一些故事长廊、诗歌长廊、儿歌长廊等,让孩子平时走在园内抬头就可以看到图文并茂的各种内容,切实为幼儿早期爱阅读的习惯培养提供养料。
2.1.2 注重精神环境的创设,让幼儿对阅读产生兴趣。小班幼儿从家里刚刚走入幼儿园,由于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视程度的不一样,有的孩子在入园前经常会听爸爸妈妈讲故事、念儿歌,有的孩子还根本不爱听故事什么的,那怎样才能让每个孩子都喜欢上阅读呢?在日常教育活动,尝试了以下几种形式:
(1)在上午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为幼儿讲上一到两个故事,而且教师要拿着书讲。这样做的目的是教师首先为幼儿朗读,激发幼儿今后自己拿书来仔细阅读的欲望。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一点,讲完故事后不要急于提问题,要不然幼儿还没有养成爱听故事的习惯前已经被你的问题吓到了,造成一种心理压力:听故事就要回答问题。不过多次讲述同一个故事以后倒是可以适当地提一些问题。
(2)在晚上离园前很多幼儿多少有些想家了,这时可以播放一些有音乐并适合他们年龄的故事、诗歌、儿歌、寓言等,可以是幼儿熟悉的,也可以是幼儿不熟悉,让幼儿在音乐的陪伴下,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学的熏陶。 (3)利用午睡5-10分钟,在午睡房里开一个故事会,用轻柔的声音为幼儿讲述各种各样动听的故事。习惯成自然,时间长了孩子肯定会很期待这段美好的时光,说不定在午睡起来时你还会听到孩子对你说:"老师我梦见月亮姐姐刚刚给我讲故事了,好好听!"此时孩子脸上都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你也会因为孩子变得爱听故事而开心。
(4)在所有的活动中教师应该十分注重自己的语言,应该多采用引导性、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幼儿爱听、爱表达的愿望,让幼儿在表述过程中找到读书的乐趣,从此爱上阅读。
2.2 制定阅读规则,让幼儿会阅读。
2.2.1 认识图书。要学会看书,首先要引导幼儿了解图书的各部分名称:封面、封底、书名、书页。为了让小小班幼儿能够更快地记住这些,我们可以根据这年龄段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性,将书的各部分命名为:封面妈妈、封底爸爸、书页宝宝,使其拟人化。认识了图书后,我们可以让幼儿按指令打开书、合书和收书,以此来训练。更可以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教育幼儿爱护书,不撕书、不折书,不能让"书的一家人"哭。
2.2.2 取放有序。要学会看书,其次就是要形成良好的取放常规。教师应该把自己教室里的书的总体情况和幼儿一起来总结一下,然后与幼儿一起制定标记贴在图书架上,通过"找朋友"、"送图书回家"等游戏形式,帮助幼儿掌握图书分类取放的方法。还应该利用幼儿愿意积极主动为班级服务的意识,尝试着让幼儿自己来管理自己班级的图书架。人员的选择上可以考虑以能力强的带动全班幼儿的积极性。
由于小小班幼儿年龄小,幼儿在看书过程中书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我们应该重视这个问题,还应该让幼儿也重视起来。那我们可以在教室中设置一个"图书医院",让所有破损的图书全部进入这样的一个"特殊"机构中,而且是幼儿自己自觉摆放进去。当进入图书医院的书越来越多时,幼儿自然会心疼,就会想办法了。此时教师再出面教育及补救,将是对幼儿的一次很大的震撼。
2.2.3 正确翻阅。要学会阅读,正确的翻阅方法是幼儿阅读能力提高的基础。看书的姿势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亲身示范让幼儿先学习,再通过看图判断正误的方式,让幼儿真正掌握并学习正确的看书姿势。接着我们在日常的阅读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学会按照页码顺序翻阅图书,学会仔细观察画面细节,以及理解故事人物、情节,等等。
2.3 多管齐下,让幼儿能阅读。
幼儿能阅读,就是幼儿能够读懂图书中的内容。从小小班开始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让幼儿在听听、看看、讲讲、做做、编编、演演的过程中,慢慢理解阅读内容,提高幼儿阅读能力。
2.3.1 观察理解法:教师通过让幼儿观察图书画面内容,让图片符号转译成语言符号,加深幼儿对图书内容的理解,帮助幼儿学会自主阅读图书的方法。例如,在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一只大鸡蛋》时,教师将故事画成了三幅画,幼儿通过自己观察画面后,能理解到:小鸡是从鸡蛋里孵化出来的。
2.3.2 悬念吸引法:教师为幼儿讲故事的开头或开头和结尾,留个悬念吸引幼儿带着问题继续看,在看的过程中慢慢解答悬念。运用这样的方法幼儿愿意集中精力跟着走。例如引导幼儿在理解《小熊和花》这个故事时,我就先讲了故事的开头:熊妈妈新栽了一片花,可是她要去姥姥家几天,临走前交代小熊要浇浇花,接着讲了故事的结尾:可是几天过去了,花儿都死了。我便问孩子们:花儿为什么会死?小熊在干什么呢?幼儿带着这样的疑问,很高兴地自己到书中寻找答案了。得到了这样的答案:小熊一直在玩,没有给花浇水。你看问题算不算孩子自己解决了呢?
2.3.3 讲演结合法:在讲新的故事时,教师边讲解边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帮助幼儿对作品进行理解。如我们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玩泡泡》时,我便及时根据故事内容引导幼儿一起动起来:"皮皮猴倒的什么?"(教师做着"倒"的动作)幼儿随即就会学着做,并说出了倒的是洗衣粉。"咪咪猫快拿什么来倒?"孩子们做着拎水桶倒水的样子,看着皮皮猴和咪咪猫它们的水溶液做好了,孩子们也迫不及待地伸手去"你摸摸,我摸摸",玩得不亦乐乎!小动物们都滑倒在地了,孩子们也一个个倒在了地上,享受着玩泡泡带来的乐趣。小动物们意识到要做爱干净的好孩子了,于是便都起来去洗澡、拖地、扫地了,孩子们也一个个都从地上爬了起了,学着做呢,俨然自己就是故事中的小动物了。孩子们一边玩一边学故事,正所谓是玩得尽兴学得开心!
2.3.4 问题激趣法:在阅读中教师可采取先提问后看书或边看书边提问的方法,以帮助幼儿步步深入地理解图书内容,提高幼儿自主阅读能力。这种方法也是我们平时在指导幼儿阅读中采用的比较多的方法,这是按照幼儿正常的思维顺序,遵循了幼儿的思维发展。
2.3.5 看后质疑法:幼儿的想法是多样的,充满着不可预期性,他们往往会在阅读活动中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包括质疑的想法,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肯定,然后通过适时恰当的指导,以提高幼儿自主阅读能力。有时教师也可以巧设一些这样的问题,来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
2.3.6 读后表演法: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一般我们总会为他们选择这样的题材作为阅读材料:拥有拟人化的动植物,包含生动有趣的人物对话等。为此在阅读延续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可以用一些制作好的故事中的人物头饰、道具和背景,再现故事内容。为了拥有更好的效果则可以引导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学说角色间的对话,让幼儿在表演中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能力,对幼儿来说受益非浅,他可以使幼儿阅读到大量的儿童读物从而增长知识,还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阅读的目的在于要给孩子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感觉、去模仿、去发挥,给幼儿提供这些活动,比刻板教孩子如何阅读更有意义。
【关键词】幼儿 早期阅读 方法 指导
开展阅读活动,为幼儿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前识字经验与前书写经验;向幼儿提供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帮助幼儿将阅读内容与口头语言连接起来,产生一定的联想。也就是说开展阅读活动,不以孤立地识字为前提,而以培养兴趣为主,在享受阅读的过程自然而然地积累对汉字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为阅读服务。到底如何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呢?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1.引导幼儿早期阅读的方法
1.1 听读启蒙法:家长抑扬顿挫、饶有兴致地朗读文学作品,引导孩子听和看的阅读导形式。集中儿童注意力,诱发儿童阅读兴趣,丰富词汇、激发想象、萌发情感、拓宽视野,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孩子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意神韵,为孩子今后的广泛阅读打下基础。孩子听读越早越好,内容选择要生动有趣,由浅入深。关键是父母要有拳拳之心,能谆谆善诱。
1.2 角色扮演法:家长与孩子以口头扮演或动作扮演等形式,担任阅读材料中某一角色的方法。如:说某一角色的语言,做某一角色的动作等。可大大增强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动作的表达能力,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有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家长和孩子要注意采用适合角色的语气、语调动作,家长要投入地进行扮演,切勿敷衍了事,家长和孩子可以交换角色多次扮演。
1.3 自由阅读法:由孩子自由地翻阅讲述,或听录音翻阅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自律能力及独立阅读能力;反馈幼儿在阅读兴趣、能力、习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1.4 改编情节法:在阅读中,鼓励孩子积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维,对故事中原有的情节进行改编。拓宽孩子思路,发展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父母要小心呵护孩子的创造欲,不可打击孩子冲积极性,如遇上孩子改编不合情理时,可耐心地对其讲清道理。
1.5 猜猜、认认法:在阅读指导中让孩子观察封面,猜猜书名,或猜猜下一个情节,猜猜角色的语言,认读书名或关键词等,也可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猜图标、符号等。增强阅读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对图画、文字、符号转换关系的理解,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父母要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留给孩子思维的空间;抓住教育的时机,让孩子养成勤思考的好习惯。
1.6 随机引导法: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及时抓住早期阅读指导的契机,对孩子加以引导。这种教育由于往往在孩子好奇或遇到问题时,而且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更具实效性,它对激发幼儿求知欲,培养幼儿洞察力,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往,具有独到的作用。家长要留意观察聆听孩子的愿望,及时把握教育契机,做到恰到好处,切忌把随机教育变为"唠叨不已"这样会引起孩子反感。
1.7 游戏法:家长在早期阅读指导中以各种形式的游戏为手段,引发孩子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如:扩词、扩句;掷骰子;和我找相反的;拼图等。提高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主动性,使家庭教育的要求更易于让孩子接受并转变为孩子自己的愿望和动机。有利于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使孩子体味家庭游戏乐趣,促进亲子互爱。只要家长增强训练意识,实事求是,讲究阅读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幼儿的阅读兴趣 、方法和习惯便能得到训练,阅读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2.从习惯培养入手,注意幼儿阅读方法的指导
幼儿的心理活动具有不稳定性,他们的兴趣是随意的、脆弱且短暂的,应特别注意培养和强化。掌握一些正确的阅读技巧,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强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2.1 创设良好环境,让幼儿爱阅读。
2.1.1 创设好良好的物质环境,为幼儿爱阅读提供条件。开展阅读活动,没有良好的文化设施和大量的幼儿喜欢的图书,无异于"水中月,镜中花"。与环境相互作用是幼儿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因而有效的图书阅读教育得依赖于良好的图书环境。这种环境应该具有两大特征,一是丰富而温馨,图书量要大,品种要多,而且放置要合理,能让幼儿自主取放,此外图书室光线要明亮、地面要整洁;二是适合幼儿阅读,图书的内容和形式都应适合幼儿理解。有了这样良好的环境你便会看到孩子很喜欢来到这,拿着书有模有样的看起来。这是幼儿早期爱阅读的必要条件。
早期阅读中还包含着早期识字,通过早期识字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在平时的环境布置中我们可以灵活地将教室里的物品用电脑打印成文字卡片,张贴在各个物品的醒目处,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识字。
幼儿园园所拥有良好的阅读氛围也同样重要。在园区内的公共走廊等处精心设计一些故事长廊、诗歌长廊、儿歌长廊等,让孩子平时走在园内抬头就可以看到图文并茂的各种内容,切实为幼儿早期爱阅读的习惯培养提供养料。
2.1.2 注重精神环境的创设,让幼儿对阅读产生兴趣。小班幼儿从家里刚刚走入幼儿园,由于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视程度的不一样,有的孩子在入园前经常会听爸爸妈妈讲故事、念儿歌,有的孩子还根本不爱听故事什么的,那怎样才能让每个孩子都喜欢上阅读呢?在日常教育活动,尝试了以下几种形式:
(1)在上午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为幼儿讲上一到两个故事,而且教师要拿着书讲。这样做的目的是教师首先为幼儿朗读,激发幼儿今后自己拿书来仔细阅读的欲望。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一点,讲完故事后不要急于提问题,要不然幼儿还没有养成爱听故事的习惯前已经被你的问题吓到了,造成一种心理压力:听故事就要回答问题。不过多次讲述同一个故事以后倒是可以适当地提一些问题。
(2)在晚上离园前很多幼儿多少有些想家了,这时可以播放一些有音乐并适合他们年龄的故事、诗歌、儿歌、寓言等,可以是幼儿熟悉的,也可以是幼儿不熟悉,让幼儿在音乐的陪伴下,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学的熏陶。 (3)利用午睡5-10分钟,在午睡房里开一个故事会,用轻柔的声音为幼儿讲述各种各样动听的故事。习惯成自然,时间长了孩子肯定会很期待这段美好的时光,说不定在午睡起来时你还会听到孩子对你说:"老师我梦见月亮姐姐刚刚给我讲故事了,好好听!"此时孩子脸上都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你也会因为孩子变得爱听故事而开心。
(4)在所有的活动中教师应该十分注重自己的语言,应该多采用引导性、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幼儿爱听、爱表达的愿望,让幼儿在表述过程中找到读书的乐趣,从此爱上阅读。
2.2 制定阅读规则,让幼儿会阅读。
2.2.1 认识图书。要学会看书,首先要引导幼儿了解图书的各部分名称:封面、封底、书名、书页。为了让小小班幼儿能够更快地记住这些,我们可以根据这年龄段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性,将书的各部分命名为:封面妈妈、封底爸爸、书页宝宝,使其拟人化。认识了图书后,我们可以让幼儿按指令打开书、合书和收书,以此来训练。更可以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教育幼儿爱护书,不撕书、不折书,不能让"书的一家人"哭。
2.2.2 取放有序。要学会看书,其次就是要形成良好的取放常规。教师应该把自己教室里的书的总体情况和幼儿一起来总结一下,然后与幼儿一起制定标记贴在图书架上,通过"找朋友"、"送图书回家"等游戏形式,帮助幼儿掌握图书分类取放的方法。还应该利用幼儿愿意积极主动为班级服务的意识,尝试着让幼儿自己来管理自己班级的图书架。人员的选择上可以考虑以能力强的带动全班幼儿的积极性。
由于小小班幼儿年龄小,幼儿在看书过程中书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我们应该重视这个问题,还应该让幼儿也重视起来。那我们可以在教室中设置一个"图书医院",让所有破损的图书全部进入这样的一个"特殊"机构中,而且是幼儿自己自觉摆放进去。当进入图书医院的书越来越多时,幼儿自然会心疼,就会想办法了。此时教师再出面教育及补救,将是对幼儿的一次很大的震撼。
2.2.3 正确翻阅。要学会阅读,正确的翻阅方法是幼儿阅读能力提高的基础。看书的姿势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亲身示范让幼儿先学习,再通过看图判断正误的方式,让幼儿真正掌握并学习正确的看书姿势。接着我们在日常的阅读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学会按照页码顺序翻阅图书,学会仔细观察画面细节,以及理解故事人物、情节,等等。
2.3 多管齐下,让幼儿能阅读。
幼儿能阅读,就是幼儿能够读懂图书中的内容。从小小班开始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让幼儿在听听、看看、讲讲、做做、编编、演演的过程中,慢慢理解阅读内容,提高幼儿阅读能力。
2.3.1 观察理解法:教师通过让幼儿观察图书画面内容,让图片符号转译成语言符号,加深幼儿对图书内容的理解,帮助幼儿学会自主阅读图书的方法。例如,在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一只大鸡蛋》时,教师将故事画成了三幅画,幼儿通过自己观察画面后,能理解到:小鸡是从鸡蛋里孵化出来的。
2.3.2 悬念吸引法:教师为幼儿讲故事的开头或开头和结尾,留个悬念吸引幼儿带着问题继续看,在看的过程中慢慢解答悬念。运用这样的方法幼儿愿意集中精力跟着走。例如引导幼儿在理解《小熊和花》这个故事时,我就先讲了故事的开头:熊妈妈新栽了一片花,可是她要去姥姥家几天,临走前交代小熊要浇浇花,接着讲了故事的结尾:可是几天过去了,花儿都死了。我便问孩子们:花儿为什么会死?小熊在干什么呢?幼儿带着这样的疑问,很高兴地自己到书中寻找答案了。得到了这样的答案:小熊一直在玩,没有给花浇水。你看问题算不算孩子自己解决了呢?
2.3.3 讲演结合法:在讲新的故事时,教师边讲解边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帮助幼儿对作品进行理解。如我们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玩泡泡》时,我便及时根据故事内容引导幼儿一起动起来:"皮皮猴倒的什么?"(教师做着"倒"的动作)幼儿随即就会学着做,并说出了倒的是洗衣粉。"咪咪猫快拿什么来倒?"孩子们做着拎水桶倒水的样子,看着皮皮猴和咪咪猫它们的水溶液做好了,孩子们也迫不及待地伸手去"你摸摸,我摸摸",玩得不亦乐乎!小动物们都滑倒在地了,孩子们也一个个倒在了地上,享受着玩泡泡带来的乐趣。小动物们意识到要做爱干净的好孩子了,于是便都起来去洗澡、拖地、扫地了,孩子们也一个个都从地上爬了起了,学着做呢,俨然自己就是故事中的小动物了。孩子们一边玩一边学故事,正所谓是玩得尽兴学得开心!
2.3.4 问题激趣法:在阅读中教师可采取先提问后看书或边看书边提问的方法,以帮助幼儿步步深入地理解图书内容,提高幼儿自主阅读能力。这种方法也是我们平时在指导幼儿阅读中采用的比较多的方法,这是按照幼儿正常的思维顺序,遵循了幼儿的思维发展。
2.3.5 看后质疑法:幼儿的想法是多样的,充满着不可预期性,他们往往会在阅读活动中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包括质疑的想法,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肯定,然后通过适时恰当的指导,以提高幼儿自主阅读能力。有时教师也可以巧设一些这样的问题,来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
2.3.6 读后表演法: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一般我们总会为他们选择这样的题材作为阅读材料:拥有拟人化的动植物,包含生动有趣的人物对话等。为此在阅读延续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可以用一些制作好的故事中的人物头饰、道具和背景,再现故事内容。为了拥有更好的效果则可以引导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学说角色间的对话,让幼儿在表演中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能力,对幼儿来说受益非浅,他可以使幼儿阅读到大量的儿童读物从而增长知识,还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阅读的目的在于要给孩子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感觉、去模仿、去发挥,给幼儿提供这些活动,比刻板教孩子如何阅读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