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统编版教材的到来,小学古诗文篇幅总数有所增加,增幅达80%。那么如何帮助学生适应这套古诗文增幅明显的教科书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微作业”这种新兴的作业形式来帮助孩子学习古诗词,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
关键词:微作业;小学生;古诗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如何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最新的统编版教材也增加了传统文化的篇目,小学古诗文篇幅总数比原来增加了55篇,增幅达80%。如何帮助学生更快适应这套明显加重了古诗文的教科书呢?这是摆在一线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微课”、“慕课”等相继进入中小学课堂,信息技术与日常教育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相较于传统的课后作业,学生对于与互联网相关的网络作业更感兴趣,因此笔者经过深入思考,认为可以通过“微作业”这种新兴的作业形式来帮助孩子学习古诗词,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语文微作业是指针对语文学习中某一微小的知识点、问题等设计出来的微小而精致的作业题目。下面是笔者在古诗词微作业操作中的一些实例。
一、搜集资料,加深对传统习俗的了解
古诗文学习中,由于有些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所以他们理解起来可能有点困难,因此,我们可以适当提前布置一些微作业,帮助学生上课时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
例如,相对于其他传统节日来说,学生对于寒食节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在教授《寒食》这首诗时,笔者设置了如下微作业:
你了解寒食节的习俗吗?这些习俗的由来又是怎样的呢?请您查找相关资料,所找的资料可以是图文结合的方式,也可以是小视频。找到后上传至班级作业群共享。
本次“微作业”的设计目的二:一是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纯文字的内容兴趣相对不大这一点,笔者选择让学生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或小视频的方式提交作业,这样能激发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二是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寒食节的习俗,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意。从作业反馈得知:学生通過查找资料知道寒食节有拜扫祭祖、插柳、放风筝、禁火、吃冷食等习俗。另外通过了解寒食节禁火这一习俗,他们更好地理解了“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的意思。
二、诗配画,加深对诗词大意的理解。
在中国古代,诗画不分家,很多诗作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根据中华古诗这一特点,笔者认为,在教授这类古诗词时,可以让学生给诗配一幅画,这样既能帮助他们理解诗词大意,又能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比如:在教授《渔歌子》这首词时,我设置了如下微作业:
请你发挥想象,为这首词配一幅画,并且用优美的语言简要介绍一下所画的内容。要求:1、根据诗歌内容作画,可适当想象补足画面。2、语音与图画内容要一致。
设置这个微作业的目的是通过作画,让学生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图画,从而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思。我们传统教授古诗词的方法是先讲解每个字词的意思,再连起来讲解整句诗的意思,这种讲解方法非常枯燥,大部分学生不感兴趣。如果采用诗配画的方法,学生在作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会领悟诗词大意,另外,语音解说又能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如:《渔歌子》第一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有学生用绿色画了一座高高的西塞山,山前画着几只飞翔着的白鹭。然后他配的语音讲解是:春天来了,西塞山上草木发芽,几只白鹭在山前自由自在地飞翔着。这样的句子多么有画面感啊,比机械的翻译生动多了。这样的作业体现了实践性、综合性、趣味性,学生从中能得到美的熏陶,从而产生对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
三、横向拓展、加强对古诗词的积累
小学阶段学生会接触到一类以思乡怀亲为主题的古诗词,这类古诗词大多包含“月”这一意象。对于同一意象的古诗词,笔者认为可以尝试让学生整合在一起,这样更能帮助他们理解。比如,在教授《十五夜望月》这首诗时,我设置了这样的微作业:
请你回忆一下,你学过哪些含有“月”字的古诗,试着背诵三首,并说说,这些诗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这项微作业的指引下,学生的记忆被调动起来了,纷纷回忆起以前学过的古诗词,如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通过比较,孩子们会发现,这些诗歌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那么在学习新授诗《十五夜望月》时,他们也就很自然地明白了这首诗也是表达思念亲人朋友之情的。这项微作业的设置,既帮助了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古诗所蕴含的感情,又对以前学过的古诗词进行了回顾,积累,更重要地是整合了知识——“月”意象在中华古诗词中的往往代表着思乡怀亲。
四、小结
微作业在古诗词学习中是有其独特价值和意义的,它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创作的背景,也能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大意,激发学生对中华古诗词的热爱,更能帮助学生整合知识,举一反三,不断积累古诗词,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杨晓萍.“微作业”的设计[J].新课堂(综合版).2015(09).
[2]温儒敏.部编语文教材,新在哪里[J].小学语文.2016(11).
胡梓华 珠海市香洲区第六小学
关键词:微作业;小学生;古诗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如何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最新的统编版教材也增加了传统文化的篇目,小学古诗文篇幅总数比原来增加了55篇,增幅达80%。如何帮助学生更快适应这套明显加重了古诗文的教科书呢?这是摆在一线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微课”、“慕课”等相继进入中小学课堂,信息技术与日常教育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相较于传统的课后作业,学生对于与互联网相关的网络作业更感兴趣,因此笔者经过深入思考,认为可以通过“微作业”这种新兴的作业形式来帮助孩子学习古诗词,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语文微作业是指针对语文学习中某一微小的知识点、问题等设计出来的微小而精致的作业题目。下面是笔者在古诗词微作业操作中的一些实例。
一、搜集资料,加深对传统习俗的了解
古诗文学习中,由于有些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所以他们理解起来可能有点困难,因此,我们可以适当提前布置一些微作业,帮助学生上课时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
例如,相对于其他传统节日来说,学生对于寒食节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在教授《寒食》这首诗时,笔者设置了如下微作业:
你了解寒食节的习俗吗?这些习俗的由来又是怎样的呢?请您查找相关资料,所找的资料可以是图文结合的方式,也可以是小视频。找到后上传至班级作业群共享。
本次“微作业”的设计目的二:一是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纯文字的内容兴趣相对不大这一点,笔者选择让学生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或小视频的方式提交作业,这样能激发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二是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寒食节的习俗,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意。从作业反馈得知:学生通過查找资料知道寒食节有拜扫祭祖、插柳、放风筝、禁火、吃冷食等习俗。另外通过了解寒食节禁火这一习俗,他们更好地理解了“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的意思。
二、诗配画,加深对诗词大意的理解。
在中国古代,诗画不分家,很多诗作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根据中华古诗这一特点,笔者认为,在教授这类古诗词时,可以让学生给诗配一幅画,这样既能帮助他们理解诗词大意,又能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比如:在教授《渔歌子》这首词时,我设置了如下微作业:
请你发挥想象,为这首词配一幅画,并且用优美的语言简要介绍一下所画的内容。要求:1、根据诗歌内容作画,可适当想象补足画面。2、语音与图画内容要一致。
设置这个微作业的目的是通过作画,让学生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图画,从而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思。我们传统教授古诗词的方法是先讲解每个字词的意思,再连起来讲解整句诗的意思,这种讲解方法非常枯燥,大部分学生不感兴趣。如果采用诗配画的方法,学生在作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会领悟诗词大意,另外,语音解说又能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如:《渔歌子》第一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有学生用绿色画了一座高高的西塞山,山前画着几只飞翔着的白鹭。然后他配的语音讲解是:春天来了,西塞山上草木发芽,几只白鹭在山前自由自在地飞翔着。这样的句子多么有画面感啊,比机械的翻译生动多了。这样的作业体现了实践性、综合性、趣味性,学生从中能得到美的熏陶,从而产生对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
三、横向拓展、加强对古诗词的积累
小学阶段学生会接触到一类以思乡怀亲为主题的古诗词,这类古诗词大多包含“月”这一意象。对于同一意象的古诗词,笔者认为可以尝试让学生整合在一起,这样更能帮助他们理解。比如,在教授《十五夜望月》这首诗时,我设置了这样的微作业:
请你回忆一下,你学过哪些含有“月”字的古诗,试着背诵三首,并说说,这些诗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这项微作业的指引下,学生的记忆被调动起来了,纷纷回忆起以前学过的古诗词,如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通过比较,孩子们会发现,这些诗歌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那么在学习新授诗《十五夜望月》时,他们也就很自然地明白了这首诗也是表达思念亲人朋友之情的。这项微作业的设置,既帮助了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古诗所蕴含的感情,又对以前学过的古诗词进行了回顾,积累,更重要地是整合了知识——“月”意象在中华古诗词中的往往代表着思乡怀亲。
四、小结
微作业在古诗词学习中是有其独特价值和意义的,它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创作的背景,也能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大意,激发学生对中华古诗词的热爱,更能帮助学生整合知识,举一反三,不断积累古诗词,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杨晓萍.“微作业”的设计[J].新课堂(综合版).2015(09).
[2]温儒敏.部编语文教材,新在哪里[J].小学语文.2016(11).
胡梓华 珠海市香洲区第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