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少年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jhh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七八岁时,就开始帮家里割草料。在傍晚的草甸子上,苜蓿生得很高了,他们割了一大捆,而草原的绿没有少一撇或者一捺,小紫花四散,像打碎了的星星。在回家路上,渐渐与同伴失散,草原上没有狼,大人不会出来找他,他更不懂得担心,只是一心一意地走路,月亮高高地挂起来,清迥如一只冷眼。他肩上是苜蓿的重量,伴着亲切的草香,他仿佛背着相依为命的小弟。
  那年你上初中,正在看艾米莉·狄金森的诗,她说:“造一个草原,需要一株三叶草,一只蜂,再加一个梦。要是没有蜂,光靠梦也成。”你不知道三叶草是苜蓿的别名,你没见过草原。你惟一拥有也绝不匮乏的是梦,于是你以为你懂。
  他再长大一点儿,父母都进城工作了,老出差,就把他交给邻居的叔叔阿姨照看。谁家都是一窝脏兮兮的小孩到处在钻呢,没人觉得他的存在,只他多嫌自己,畏手畏脚。吃饭不敢夹菜,饭碗空了不敢去添,饭后大家都聚在堂屋看电视,他宁愿在后院,切喂鸡吃的苜蓿。嚓嚓嚓,新鲜的汁液散发着,溅到他赤裸的脚背上。草香令他安心,他就在草垛上睡着了,苜蓿是他最熟悉的褥,半夜饿醒了,抬头一轮金黄的月。
  你在上高中吧?不知算不算初恋,你和男生在植物实验室的花圃里假装看书,两人隔着半丈远。上年纪的植物老师看见你们,笑了,过来教给你认识蓝色的鸢尾,华丽的九重葛,鬼脸的三色堇。你曾听说四叶苜蓿就意味着幸福,于是你急着问老师苜蓿的模样,老师说,苜蓿人称牧草之王,是生在旷野与田间的草,不属于花圃。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铺路工。在人迹罕至处,夕阳西下。远远只见大漠孤烟直。饿,只有旱季狮能明了那深邃的饿。他以动物的本能寻找食物,吃过野兽、野兔,也吃过苜蓿。心理上自觉是牛或者鸡,生理上并不是,吞咽非常困难,草芒扎唇、舌、喉咙、胃还有下头。你急着插嘴,说在西餐厅吃过苜蓿沙拉。他笑得忧愁:唐伯虎卖身为奴和喜儿被黄世仁抢为奴是一回事吗?他的来处,是玉石之乡、大芸之乡、紫花大叶苜蓿之乡。你掩面,你承认你的确是温室里的花朵。
  而此刻你怎能不在寒风里将他抱个满怀,你想说:“我至爱你,我的少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只能紧紧地、越来越紧地抱他。他任你抱,不知是感情是感激还是一贯的驯顺。你嗅到了他身上淡淡的苜蓿味道——要爱他,就得爱他的一切,包括疼痛、贫穷及苦难的气息。
  (蓝昌科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废弃的石料场,凹在山之阳,像靓女玉面上生的癞疮。这座山当年层峦叠翠,飞瀑流泉,鸟语花香,曾吸引范仲淹、李清照、张养浩、蒲松龄等文人墨客前来寻芳探幽,留下了千载美名。而今,当地为了发展经济。开山取石,加工板材,出口海外。这是从西班牙引进的现代化利齿啃出的一个巨坑,是先进技术对自然和历史的一次颠覆性撕咬。  如今一切都归于沉寂了。只有一位山野孤老守着这个仿佛一夜间突现的空洞,用最原始的工具填补
期刊
或许是荷尔蒙分泌过盛,十八九岁的男孩容易冲动,常看不惯周围的人和事,因此难免就会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来。  我上大一的时候就是这样一个毛头小伙子。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我选择在家乡的一所大学走读。一天,我和父亲发生了口角,双方唇枪舌剑,各不相让。我反感他事事想管我,干涉了我的自由;他不满我冒犯他,有损他做家长的威严。我们吵得天昏地暗。最后我冲出家门。我没能按时赶上去学校的车,而乘下一班车就会迟
期刊
那个盒子一直静静地摆在母亲的梳妆台上,盒子的外表雕着圣母玛利亚怀抱婴儿耶稣面对星空的图案。我一直想知道里面放着什么,但母亲不允许我看。她严肃地对我说:“要有耐心。到合适的时候我会给你看的。”  但母亲说的“合适的时候”似乎有一万年那么久。在我快10岁的一个晚上,妈妈的耳环断了,我决定趁她外出时打开盒子一看究竟。我在一大堆化妆品后找到了它。我抱起它,跑进卫生间。  盒子没有上锁,我急忙打开盒盖。但由
期刊
一个有着干净眼神的听障少年带着一把吉他、一个背包、一辆自行车,开始了一场七天六夜的台湾环岛旅行。宝岛台湾的风情画卷,徐徐在眼前展开。这部叫做《练习曲》的电影,用一个听障男孩明相的青春眼光,带我们走进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我们熟悉阿里山、日月潭,熟悉张惠妹高亢清亮的声音,熟悉侯孝贤沉静悲悯的眼神;但我们不熟悉迎送妈祖的风俗,不熟悉戴墨镜的啰嗦导游老伯、海边国小即将退休的老师,我们不熟悉那片海的呼
期刊
QQ里,好友颇多。那日与一聊友闲谈,忽然收到他一条信息:夜已深,我先下了。我正欲对他说声晚安,却发现他的头像已经变成了灰色。我的双手停在键盘上,只得删除了那句已经打出来,却没来得及发出去的问候。对方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一下子飞得很远,我试图去抓,却怎么也抓不住。  真的有这么急吗?连给我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抑或是我过于矫情?  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令我佩服的,是老
期刊
去年夏天,我随商务旅行团访美期间,在华盛顿逗留了三天。第一天午饭后,我和同事老冯趁着大家休息的时间逛了几个街头公园。  作为举世闻名的政治中心,华盛顿不像纽约那样四处是摩天高楼。这个城市倒像一个大公园,四处被茂密的植被覆盖,路边的很多大树树龄约摸有几十年吧。  街头有很多供游人休息的长椅,都是用很结实的松木做成的。这条马路并不宽敞,汽车很有秩序地行驶,斑马线上并没有行人通过,汽车就在距离红绿灯很远
期刊
有的时候,我用我的名字来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一读:如果它能诱我的肚子“咕噜”叫出声,那它就值得。后来我从卡波蒂的文字中,为这种判断找到一份更文明的形容:如果一本书能唤起我那种“怀旧式的饥饿感”,那它就是一本好书。  “‘哦,天。’她欢快地喊道,气息吹蒙了玻璃。‘做水果蛋糕的天气到了’”。翻开卡波蒂的小书《圣诞忆旧集》,从开篇苏柯小姐的那声欢呼中,我闻到了一丝诱人的香气,甚至她还未开口,卡波蒂只用了一
期刊
一位作者拿着厚厚一叠照片来报社投稿,我接待了他。   一张张翻下去,很遗憾,大部分照片质量很差,很多照片模糊不清。有的是拍照时手抖动了;有的是没有对焦,虚了;有的画面杂乱无章,似乎是随手拍下的。   他是我们报社的老作者了,拍照的水平还可以,怎么这次拍的照片都这么差?他看出了我的疑惑,解释说,这些照片是盲校的孩子拍的。他告诉我,为了让盲童们感知世界,学校特意组织了十几个孩子拿着数码照相机走上街头,
期刊
张丽钧,语文特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依偎那座雪峰》《美丽的冲动》等10部散文集。多篇文章被选作全国高考、各地中考语文阅读背景材料,并入选人教版、冀教版教材。     您是一位中学校长,平时工作一定很忙,怎么有时间写出那么多、那么美的文章?   的确,做中学校长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我也常苦于当有心思写篇文章的时候却挤不出时间;但是,正因为每天和学生打交道,情思也不会轻易枯竭。所以,当我碰
期刊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米勒在发表文学演说时,讲到母亲的一个故事。  一天清晨,米勒他们正做着准备,要离开罗马尼亚,移居到国外。这时,村里的一个警察不约而至,这个警察命令米勒的母亲跟他走一趟。她听从了,但已经走到门口的时候,她若有所思地转过身,用一个母亲最温柔深情和坚强从容的声音对米勒他们说:“你有手绢吗?”——再也没有比这更有力和抚慰人心的嘱咐了,在警察听来却如坠雾里。  “对我们来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