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但行政事业单位仍未构建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作为当前管理者进行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事业单位也发挥着不小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要点分析,提出当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完善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建设要点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是对公共利益进行服务和保障的一个重点的政府部门,其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单位工作效率,切实发挥单位的为民谋实事的作用。内部控制是着重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来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以此提高单位的管理效绩。而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规模不断增加的同时,伴随着单位的工作业务的多样化,由此带来一些单位内部控制失控而出现的问题,而内控控制能够强有力的预防预判风险,降低单位损失。因此单位要想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要点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都在积极的建设和维护中,但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需要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和吸取国内外成功案列的,所以各单位应抓住内部控制建设要点进行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来监管单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要点需要遵守如下步骤:
1.将单位内部控制目标细致化。事业单位应聘请专业人才在单位内部统筹制定内部控制目标,并管理目标主机下达各个部门,并渗透到单位全员的工作行为中,最终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员、业务环节和具体风险控制上。
2.全方位评估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风险。风险评估是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前提条件,单位只有全方位评估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风险,找到内部控制制度的漏洞,及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明细划分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同时还应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保障信息传递有效性。
3.全面梳理行政事业单位各类经济活动。首先,将单位所管辖的经济活动进行统一分类整理,其次将各类业务分拨给相关部门来完成,若风险发生,能够将责任落实到部门,员工。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单位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可能发生的风险,并找出风险根源,评估其发生风险的概率及对单位的影响,界定等级,实时动态监督单位就发生的经济业务。
4.监督与评价贯穿单位内部控制全过程。事业单位应将内部控制的后续工作-监督作为重点考察内容,找到各项业务的风险点及关键控制点后,采取有效的风险预防和管控措施,实施控制活动,实时监督管理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并对风险防范过程进行评价,才能及时识别和认定内部控制缺陷,从而进行持续改进和完善,促进单位内部控制水平不断提高。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完善对策
1.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是为了促进单位内部管理规范化,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建立规范的单位内部制度,减少单位内部贪污腐败显现发生,强化内部中心管理所设置的原则。不相容的职务若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它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使得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并受其监督和制约。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1)会计岗位设置中的不相容职务。(2)货币资金业务中的不相容职务。(3)购货与付款业务中的不相容职务。(4)存货与仓储业务中的不相容职务。(5)工资业务中的不相容职务。(6)销售与收款业务中的不相容职务 7、筹资与投资业务中的不相容职务。单位只有严格遵守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实行关键岗位轮岗制度,才能够从根源上杜绝单位内部员工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现象。
2.内部授权审批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是在职务分工控制的基础上,由企业权力机构或上级管理者明确规定有关业务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业务处理權限与责任,使所有的业务经办人员在办理每项经济业务时都能事先得到适当的授权,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全体员工都能有事可做,有责可担。单位授权批准控制包括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一般授权应根据单位员工的工作能力合理划分员工的部门和工作范围,而特殊授权是授予他们处理超出一般授权范围的特殊业务的权限,这种权利只有在特定的体检下才可以使用。同时应将单位的授权制度公开化,这不仅能够让全体员工了解授权的重要性,还能够杜绝单位任何人单独决策或擅自更改集体决策现象。
3.归口管理。归口管理是指按国家赋予行政事业单位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各司其职,按特定的管理渠道实施管理,能够有效减少 重复管理、多头管理现象。做到该管的一定要按责任划分管好,不要缺位;不该管的不要乱插手、乱干预,不要错位;超出责任权限范围的,不能乱审批、不要越位。在事业单位形成“各司所职”现象,才能够保障单位的工作效绩。
4.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监管各部门活动的经济活动,以此保障单位经营项目的工作进度,从而使费用支出受到严格有效约束的过程。预算控制以事业单位呈报上级编制预算并以此为基础,执行和控制企业经营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比较预算和实际的差距及原因,对处理预算差异并积极寻找造成差异的原因,以此保障单位编制的预算报告的真实性和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
5.财产保护控制。财产保护,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合法的财产安排使单位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控财产,让外人无法触及。财产保护控制主要包括财产账务保护控制和财产实物保护控制。财产账务保护控制需要财务部门根据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和行政部门、生产部门之间密切沟通,保障传递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此来保护单位的内部财务账务;财产实物保护控制需要单位各个部门共同协作分定期或不定期和部分或全面清查事业单位财产,财务部门对盘亏和盘盈的财务及时进行财务会计处理,实时保障账证、账实、账账相符。
6.会计控制。会计控制就是指施控主体利用会计信息对资金运动进行的控制。会计控制的客体就是资金运动,主体是会计部门及利用会计信息对资金运动进行控制的其它有关决策部门,组织体系是以会计部门为中心渗透到企业每个部门的网络系统。所以事业单位应严格遵守根据单位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范围合理设置单位的会计科目,并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设置编制原始凭证、 记账凭证、 会计账簿和财务相关报表,遵守会计岗位不相容原则,保障会计岗位能够发挥核算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才能够真实反映单位发生经济业务。
7.单据控制。单据控制就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所发生经济行为的痕迹进行控制,建立对单据的内外部结合控制体系,保障经济交易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以此避免虚假交易,使“假发票”没有市场。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对单据管理要求,积极建设和完善单位内部的单据管理体系,确保单据在安全的环境中流通。同时应加强对单据档案的管理,严禁单据外借、代开、转让等,同时对空白单据要事先排好序号,按顺序使用,能有有效减少单据丢失和舞弊现象。
8.信息内部公开。当前事业单位的信息内部公开工作已逐步开展,信息内部公开是单位最好的防腐剂,单位应建立内部信息公开制度,能够让单位全体人员了解财政资金和单位投资建设项目的成本和收益率,杜绝权利腐败现象,切实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结语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逐步加强与完善,各事业单位应当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时抓住其要点,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积极寻找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积极防范和应对各类风险、保全单位资产,提高产使用效率、 保证单位活动合规合法、 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防范单位内部舞弊和腐败、 提高单位公共服务质量及效率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大鹏;吉津海;支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选择与指标构建[J].会计研究, 2015(1):68-75.
[2]王倩.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素的比较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3]王凤姣.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水平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建设要点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是对公共利益进行服务和保障的一个重点的政府部门,其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单位工作效率,切实发挥单位的为民谋实事的作用。内部控制是着重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来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以此提高单位的管理效绩。而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规模不断增加的同时,伴随着单位的工作业务的多样化,由此带来一些单位内部控制失控而出现的问题,而内控控制能够强有力的预防预判风险,降低单位损失。因此单位要想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要点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都在积极的建设和维护中,但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需要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和吸取国内外成功案列的,所以各单位应抓住内部控制建设要点进行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来监管单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要点需要遵守如下步骤:
1.将单位内部控制目标细致化。事业单位应聘请专业人才在单位内部统筹制定内部控制目标,并管理目标主机下达各个部门,并渗透到单位全员的工作行为中,最终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员、业务环节和具体风险控制上。
2.全方位评估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风险。风险评估是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前提条件,单位只有全方位评估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风险,找到内部控制制度的漏洞,及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明细划分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同时还应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保障信息传递有效性。
3.全面梳理行政事业单位各类经济活动。首先,将单位所管辖的经济活动进行统一分类整理,其次将各类业务分拨给相关部门来完成,若风险发生,能够将责任落实到部门,员工。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单位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可能发生的风险,并找出风险根源,评估其发生风险的概率及对单位的影响,界定等级,实时动态监督单位就发生的经济业务。
4.监督与评价贯穿单位内部控制全过程。事业单位应将内部控制的后续工作-监督作为重点考察内容,找到各项业务的风险点及关键控制点后,采取有效的风险预防和管控措施,实施控制活动,实时监督管理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并对风险防范过程进行评价,才能及时识别和认定内部控制缺陷,从而进行持续改进和完善,促进单位内部控制水平不断提高。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完善对策
1.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是为了促进单位内部管理规范化,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建立规范的单位内部制度,减少单位内部贪污腐败显现发生,强化内部中心管理所设置的原则。不相容的职务若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它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使得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并受其监督和制约。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1)会计岗位设置中的不相容职务。(2)货币资金业务中的不相容职务。(3)购货与付款业务中的不相容职务。(4)存货与仓储业务中的不相容职务。(5)工资业务中的不相容职务。(6)销售与收款业务中的不相容职务 7、筹资与投资业务中的不相容职务。单位只有严格遵守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实行关键岗位轮岗制度,才能够从根源上杜绝单位内部员工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现象。
2.内部授权审批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是在职务分工控制的基础上,由企业权力机构或上级管理者明确规定有关业务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业务处理權限与责任,使所有的业务经办人员在办理每项经济业务时都能事先得到适当的授权,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全体员工都能有事可做,有责可担。单位授权批准控制包括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一般授权应根据单位员工的工作能力合理划分员工的部门和工作范围,而特殊授权是授予他们处理超出一般授权范围的特殊业务的权限,这种权利只有在特定的体检下才可以使用。同时应将单位的授权制度公开化,这不仅能够让全体员工了解授权的重要性,还能够杜绝单位任何人单独决策或擅自更改集体决策现象。
3.归口管理。归口管理是指按国家赋予行政事业单位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各司其职,按特定的管理渠道实施管理,能够有效减少 重复管理、多头管理现象。做到该管的一定要按责任划分管好,不要缺位;不该管的不要乱插手、乱干预,不要错位;超出责任权限范围的,不能乱审批、不要越位。在事业单位形成“各司所职”现象,才能够保障单位的工作效绩。
4.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监管各部门活动的经济活动,以此保障单位经营项目的工作进度,从而使费用支出受到严格有效约束的过程。预算控制以事业单位呈报上级编制预算并以此为基础,执行和控制企业经营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比较预算和实际的差距及原因,对处理预算差异并积极寻找造成差异的原因,以此保障单位编制的预算报告的真实性和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
5.财产保护控制。财产保护,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合法的财产安排使单位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控财产,让外人无法触及。财产保护控制主要包括财产账务保护控制和财产实物保护控制。财产账务保护控制需要财务部门根据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和行政部门、生产部门之间密切沟通,保障传递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此来保护单位的内部财务账务;财产实物保护控制需要单位各个部门共同协作分定期或不定期和部分或全面清查事业单位财产,财务部门对盘亏和盘盈的财务及时进行财务会计处理,实时保障账证、账实、账账相符。
6.会计控制。会计控制就是指施控主体利用会计信息对资金运动进行的控制。会计控制的客体就是资金运动,主体是会计部门及利用会计信息对资金运动进行控制的其它有关决策部门,组织体系是以会计部门为中心渗透到企业每个部门的网络系统。所以事业单位应严格遵守根据单位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范围合理设置单位的会计科目,并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设置编制原始凭证、 记账凭证、 会计账簿和财务相关报表,遵守会计岗位不相容原则,保障会计岗位能够发挥核算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才能够真实反映单位发生经济业务。
7.单据控制。单据控制就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所发生经济行为的痕迹进行控制,建立对单据的内外部结合控制体系,保障经济交易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以此避免虚假交易,使“假发票”没有市场。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对单据管理要求,积极建设和完善单位内部的单据管理体系,确保单据在安全的环境中流通。同时应加强对单据档案的管理,严禁单据外借、代开、转让等,同时对空白单据要事先排好序号,按顺序使用,能有有效减少单据丢失和舞弊现象。
8.信息内部公开。当前事业单位的信息内部公开工作已逐步开展,信息内部公开是单位最好的防腐剂,单位应建立内部信息公开制度,能够让单位全体人员了解财政资金和单位投资建设项目的成本和收益率,杜绝权利腐败现象,切实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结语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逐步加强与完善,各事业单位应当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时抓住其要点,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积极寻找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积极防范和应对各类风险、保全单位资产,提高产使用效率、 保证单位活动合规合法、 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防范单位内部舞弊和腐败、 提高单位公共服务质量及效率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大鹏;吉津海;支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选择与指标构建[J].会计研究, 2015(1):68-75.
[2]王倩.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素的比较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3]王凤姣.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水平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