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丹术:世上哪有不死药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x1314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中国人认为,有神还有仙,仙是世间所出,是凡人所变。既然凡人也能成神仙,难免就有很多凡人跃跃欲试。那么,怎么才能长生不老,成为神仙呢?
  向自然“仙境”寻求仙药
  据说,战国时期的方仙道可分为三大流派。一是服食派,专以服食药物以求长生不老。二是房中派,主要以房中养生为成仙方术。三是吐纳导引派,讲究导引服气,以此长寿变仙。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也是第一个热衷于追求长生不老乃至成为神仙的皇帝。当然,皇帝要通过后两种途径去成仙,实在太麻烦,于是,秦始皇非常希望通过服食仙药达到长生不老。

  在秦始皇那个时候,“炼丹”也许还没有出现,至少是没有普遍出现。那时的方士,主要是在自然界中寻找植物、动物或矿物,大量尝试,希图达到长生不老、飞腾成仙的目的。
  因此,秦始皇采取的方法就是派方士去寻找仙人,问得仙药。数年间,兴师动众,却落得人财两空,屡屡受骗。但秦始皇仍不甘心,最后一次出巡时,又去东海边,“登会稽,并海上”,祭拜山神海神,“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药”。当然他还是一无所获,反而在途中一命呜呼了。
  “人工合成”催生火法炼丹
  既然自然界中找不到现成的,方士们就尝试“人工合成”。受中医煎煮草药的方法启发,方士们开始尝试水煮药物,亦即水法炼丹,企望从“煮”中炼出长生不死药。后来,他们又从“冶炼”技术中找到灵感,迅速崛起的冶金制造业告诉人们:熔炉里的变化确实奇妙,炉火烧炼的威力的确无穷。一些宝剑从中炼得,神仙妙药何不就此为之?火法炼丹由此诞生并发展起来了。
  炼丹术的源头在哪里,已不易考察。而《史记》中则记载了历史上较大规模的一次炼丹活动。这是在汉武帝的推动下开展起来的。
  西汉皇帝汉武帝,文韬武略自不必说,他也和秦始皇一样想长生不老。除了四处派方士求仙药以外,他还多了一种手段,就是炼丹。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登位初期,方士李少君已在宫殿里为皇帝炼丹了。显然,李少君不是炼丹术的第一人。从司马迁的记述中我们知道,李少君的炼丹方法大致为:用丹砂诸药炼成黄金然后饮用此金以求仙寿。 ‘
  当然,这里的黄金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黄金,而是丹砂炼成的药物。
  为“长生”不惜前赴后继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本土春秋战国的方仙道,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到了汉朝后期,道教有教团产生,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从此,炼丹术便与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唐代大力扶持道教,炼丹术在强大势力的支撑下也达到了鼎盛。这时,各种炼丹理论层出不穷,炼丹方法花样翻新,内容繁丰。
  在朝在位、风流倜傥的文人才子也加入了炼丹大军。唐代最有名的诗人李白、杜甫等人都曾热衷于炼丹。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这是李白晚年的自述。据考证,李白在青少年时代就爱好神仙之道,经常与道士交游。后来,李白也热衷于服食丹药,据说他的去世也与服丹有关。
  杜甫也曾到处寻讨丹砂灵芝,以求长生,作诗曰:“浊酒寻陶令,丹砂访葛洪。”白居易更是在谪居江州的时候,在庐山深处亲自起炉炼丹。
  唐朝的皇帝更是个个热衷于炼丹、服丹。政权略为安定,唐太宗李世民就招来一批炼丹道士为他合炼长生大药。太宗之死也与服丹慢性中毒有关。唐高宗迷恋仙丹的程度比他的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继位后,他就下令广征方术道士,入宫合炼黄白仙丹。一次就招来炼丹道士一百多人。仙丹终于炼成了。唐高宗贪多心急,结果急性中毒暴亡。高宗之后,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均因贪服仙药而丧命,可以称得上是“前赴后继”。
  盛唐三百年,炼丹大盛行,服丹大检验,结果死伤无数,败者万千,充分暴露了炼丹术的荒诞与危害。自此之后,炼丹术江河日下,虽然明朝一些皇帝也曾故态复萌,依然贪恋仙丹药,但造成的恶果只能使炼丹服丹更加恶名昭彰。至清代中期,炼丹已基本绝迹。
其他文献
东晋时,陆纳任吴兴太守,将军谢安常想去陆府拜访。  陆纳的侄子陆椒发现叔叔根本没有做什么待客的准备,便自作主张备下一桌十余人的酒席。谢安到来,陆纳仅以茶水招待。陆椒忙命人把早已备好的酒席搬上来。  誰知客人走后,陆纳大怒,说:“你不能为我添什么光彩也就罢了,怎么还这样讲奢侈,玷污我一贯清操绝俗的素业!”  《晋书》中描述陆纳是一个崇尚节俭的人,因此,他反对侄子摆宴席而用茶水待客,不是吝啬,也不是图
期刊
在古今盗墓者中,乾隆该算是权力最大的一位盗墓者。  乾隆盗墓对象是明“十三陵”,其公开理由却不是盗,而是颇讨汉人喜欢的说法:修葺明皇陵。与他人的野蛮盗掘相比,乾隆的行为显得很文明。乾隆盗墓堪称一奇,民间广为流传“乾隆盗木”的故事。  据说是乾隆因为看上了朱棣长陵大殿的金丝楠木大柱,这才降旨修明陵的,企图将长陵大殿拆毁。经刘墉、纪曉岚等人的劝阻,乾隆皇帝才放弃了拆长陵的念头。但他不死心,仍命人拆毁了
期刊
泰始元年(265年),司马炎一世神武,得了个晋武帝的名头。遗憾的是,这位有着“超世之才”的皇帝,在老婆面前,却常常表现出庸才的特质。  司马炎的娇妻芳名杨艳,其祖先在东汉时期也是相当牛气的,四世三公,堪比袁绍。她的父亲在曹魏担任过通事郎,可惜早卒。所以,杨艳打小就跟林黛玉似的,一直生活在舅舅家。她条件不错—“聪慧,善书,姿质美丽,娴于女工”,再加上高人帮忙—“善相者尝相后,当极贵”,想不出名都难。
期刊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说到河南安阳,就不得不提到甲骨文。安阳七朝古都,以殷商为盛;殷商数千年之远,以甲骨为凭。甲骨文的发现,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甲骨卜辞系殷商国家档案  殷墟博物馆,位于河南安阳西郊小屯村,因其坐落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而命名。殷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商代从盘庚到帝辛(纣),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是中
期刊
这天,是古城紫阳街的集市,街上摩肩接踵,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得人眼花缭乱,扑鼻而来的小吃香味令人回味无穷。  此时,一个年轻人穿梭在人流中,一不卖二不买,一双小眼睛贼溜溜地盯着别人的口袋看。他叫盛四,专干偷鸡摸狗的勾当,说白了,就是个贼。  这年头,做贼也难。以前,买东西都用现金支付,盛四去菜市场随便一转都能偷个几百元钱,现在时代变了,连老头老太太都用上了微信支付,盛四只好偷手机。
期刊
三国时,满宠是个人物,字伯宁,十八岁的时候,曾经做过郡县的督邮。督邮是个官职,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尽管满宠当时的年龄较小,可是仍然能把这项工作干得很好,充分说明了满宠也是个很有能力的人。  当时县里有个叫李朔的人,非常野蛮,太守派满宠前去主持公道,李朔一听说满宠到来,居然吓得连连称罪,不再作威作福。  还有个叫张苞的也是县里的督邮,和满宠平级,经常收受别人贿赂,鱼肉乡民,干预县里办
期刊
周瑜和诸葛亮在赤壁整出那么大动静,烧得曹操几十万大军丢盔卸甲,一路奔逃。既是火战,关键在于选择什么样的燃烧物,但不论正史还是小说,都没详细说明孙刘联军使用的是啥易燃易爆品。  描述还算细致的要属《三国志·周瑜传》,不仅把黄盖“敌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的分析和建议记录在案,还将船上配备的薪草、膏油予以说明,是为“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此外,还有关于
期刊
左宗棠自幼耕读于绿树环绕、风光宜人的湘阴(今属湖南岳阳)柳庄,对农林园艺、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有比较深的体验和认识,很欣赏儒家经典《礼记》中“孟春之月,盛德在木”的论述,将春天植树看作造福乡里的行为。  在为父母守孝期间,左宗棠致力于攻读农学等经世致用的实学,很重视秦始皇修筑驰道时在路两边种植青松等巩固路基的经验,植树造林成为左宗棠的一种独特的济世情结。  他用兵陕甘、收复新疆期间,一应军需物资均是经
期刊
明朝末年,鲁南日照县出了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他姓杨名毅,一套通背拳打得虎虎生风,几个壮汉都近身不得。轻功更是了得,几米高的城墙,一提气就能一跃而上,即便是三层官兵守卫的官府仓库,杨毅也能轻松地进去,拿一样东西就如同探囊取物。  杨毅嫉恶如仇,发誓杀死一百个恶人之后归隐山林。步入江湖十余年,他已经杀死了九十六个恶人,这里边有杀人不眨眼的大盗,虐杀公婆的恶妇,欺凌弱小的恶霸……每一次杀死恶人后,他都会
期刊
眼看着大比的日期越来越近了,举人韩生却越发烦闷,因为家境贫寒的他连一文钱都拿不出。京城远隔千山万水,没有盘缠总不能一路要饭吧!  愁闷之下,韩生信步来到山中小庙闲逛,然后一眼瞧见个相貌奇特的和尚。这和尚生得豹眼阔嘴,满脸胡须刺猬一样,脖子上一串硕大的黑色念珠分外惹眼,且只有一条左臂。说起来韩生还曾救过这和尚一命,那天韩生上山时无意中撞见和尚倒在草丛中,浑身鲜血人事不知,韩生连忙背他下山找了郎中救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