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尽全力的父爱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礼拜因为忙没有回老家,然后父親马上接二连三的电话追来了,说:“你们有空的时候回来吧,屋前屋后的梨子、桃子,地里的甜瓜、西瓜都熟了,你们不来吃都吃不完呢。”
  总感觉这是父亲在变着法地对我们表达想念,于是没等到周末,赶上有空,便风驰电掣地回了老家。刚到家,父亲便拉着我看他刚从地里采回来的甜瓜,说“特别甜呢,你赶紧削皮吃一个”,我还没来得及反应,父亲又带我去屋后转了个圈,才半个月没见,满树的桃子已经全长红了脸;梨子也越发大了,压得树枝更低了;还有边上的枣树,真可以用“硕果累累”来形容。果树旁有父亲种的一块菜地,辣椒、茄子、长豆角、玉米、圣女果更是数不胜数。
  不由惊叹,随即心酸。说实话从母亲去世后,因为怕父亲感觉孤单和寂寞,我倒是经常回来,可因为琐事繁忙,我总是匆忙着来又匆忙着走,真的很少注意到父亲忙这些。事实上,因为受了母亲去世的打击,父亲也一直抱恙,我和哥曾千百次对他劝过,以后的日子就吃好喝好,以身体为重,别的就不要操心了。起先的时候父亲应着,但时间长了,便慢慢地开始背着我们干起了农活。我开始有些生气,却终究释然,因为最了解父亲,他辛苦劳作了一生,即便年已古稀,也是从来闲不住,更何况人的精神需要依附,我不知道如果不让父亲忙一些,往后一个人的日子,他要如何度过?总以为是我们为父亲着想,后来才知道,父亲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
  听邻居说,父亲时常感叹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也不争气了,他总感觉因为母亲,金钱和精力方面我们已经付出了太多,偏偏他也生病,还住院。父亲知道我们工作辛苦,家有两个孩子,开支大,还还着房贷,不想让我们承受许多的压力和负担,便总想着弥补,却无奈于年纪大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思来想去,唯一能做的便是,尽自己能力,给自己能给的。城市里蔬菜贵,他便种蔬菜,夏天里西瓜必不可少,他便种西瓜,不止如此,其他的,只要能种的,他绝对不遗余力。
  这份心意,虽听着不忍,却也只能欣然接受。执意跟着父亲去了地里,一样又一样的蔬菜,一样又一样的瓜果,摘了,整理了,还拍了照,发了朋友圈。不出意料,这些照片一时间引来好多艳羡的评论,然而在众多评论中,因为被一条评论触动,我顷刻间又眼眶盈泪。那是个和我差不多境遇的人,可能共同的遭遇更能让人感同身受吧,她说:“一吃一拿,是福。”
  不错,这是福,是天大的福,因为有父亲在,不管人生风雨,都似心有晴天;也因为被父亲这样竭尽全力地爱着,我的心踏实而幸福。岁月瞬逝,许多事不能永恒,但我会一直祈愿父亲身体康健。
其他文献
恰逢深秋,借着差旅的机会,我去了一趟南京的清凉公园。清凉公园这个名字真好,有清爽气,心里念叨着,应该盛夏来,觅得一份凉意。深秋其实也不错,荒野遍阶,草木都透着香气,月桂的香中透着甜,总让人想起桂花汤圆。  在清凉公园有一座需要拾级而上的园子,名字真有个性,曰:“半亩园”,园子中有一座楼,曰:“扫叶楼”。扫叶楼小且婉约,粉墙黛瓦,竹风花影,文石玲珑,很是典雅,恰似一阕宋词。  秋日,可不就是要扫落叶
在黄昏,锄头比握着锄头的人更渴望回家。这时,夕阳是大手笔,将余晖泼墨般挥洒。田地啊,庄稼啊,草啊,还有人,都被镀上了一层金色。不知藏在哪片草丛下的虫子,也唧唧复唧唧,为夜幕的即将开启演奏冗长的序曲。如果听得入神,真有可能听出那首萨克斯曲《回家》的旋律来。  是的,回家。天空中,几只鸟飞过,叫着。一个人要是懂鸟语,这时就会听出它们其实是在喊“回家”。?黄昏,也似乎被它们驮在翅膀上,一块儿带走了。  
季羨林被人推崇为大师时,有三辞“桂冠”之说。对于别人强加己身的国学大师这个称号,他笑答道:“我自己被戴上了这一顶桂冠,却是浑身起鸡皮疙瘩。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國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老身一词借用京剧女角之词,幽默风趣,浑身鸡皮疙瘩又说出自己的不自在,自谦为国学小师,表现出其虚怀若谷的胸襟。  同样被称为国学大师
1899年的一天,尼采离开他在杜林的旅馆,前往一家小饭店。途中,他看见一个车夫正鞭打一匹马,于是跑上前去,当着车夫的面,抱住马头痛哭。当一位伟大哲学家的泪水与一只动物的泪水交融时,人们虽然无法探知此时动物的心理感受,但我知道,这是生命对生命的忏悔。  生命对生命的忏悔,不只存在于伟人与动物之间。在这个地球上,无论是哪个物种,只要具有生命,都应无贵贱之分,都应被尊重、被爱护。然而,我们谁又能说,在我
吃蟹是风雅的事。吴越人吃蟹,有“蟹八件”:锤、铲、匙、钎、筷、镊、砧,将蟹肉全部吃尽,一点也不浪费。高手吃蟹,肉尽而红壳完好无损。其实并非贪,也不是馋,而在一个“雅”字。吃出境界,就要有点“痴气”。  李渔是蟹痴,嗜蟹如命,自称买蟹钱为“买命钱”,在那篇有名的《蟹赋》中,他连呼“蟹乎!蟹乎!”,爱蟹之情跃然纸上。在李渔之前,文人如张志和、杜牧、苏东坡等都有题咏,但因未痴情绝对,所以可以说,直到李渔
黄昏是一只金色的大鸟,领着它的一群孩子。这是姑妈的故事中常常出现的一个意象,在姑妈的语言世界里,黄昏被涂抹上了最尊贵、最美好的颜色。幸福的人们都是在黄昏,走进了茂密的沙枣林,沙枣花的芳香,也像一只金色的大鸟,领着它的一群孩子。  戈壁边缘的一座村庄。人们习惯了在黄昏的时候,坐在门前的木头上,遥望远方。单调的生活中,只有短暂的黄昏时刻,让他们充满遐想。  我是他们当中的一个。  敦煌东部,绿洲逐渐萎
在我位于南方山区的老家,田埂随处可见:它们横亘在高高低低的梯田边,像一脉脉田脊,蓄水护田,界分田块。  父亲的一生,便与这田埂密不可分。他从家走向田埂,从一条田埂走向另一条田埂。  山里种田,最大的难题是水源不足,而田里是否有足够的水,决定了收成的好坏。田埂,便是用来蓄水的。开春插秧之前,父亲就会给田埂“镶埂”:铲去贴挨着水的“旧边”,再用半干半湿的软泥镶起新边,再赤着脚,一脚一脚地踩实,不留一丁
俗话说的“四两拨千斤”,就是太有拳技法,即以巧以智胜人的功夫。你一拳似有千斤凶猛地抢过来,我轻轻地一闪以四两之力拨过去;由于你用力过猛,一拳打空收不住,自然会一下踉跄趴下去。在人际交往中,妙语,“四两”,亦可拨动“千斤”。  说到妙语“四两”可拨“千斤”,古往今来的例子多极。  三国时一年大旱,刘备下令禁止 用粮食酿酒,对酿酒者要依法论罪;更有甚者,若执法人员从百姓家中搜出了酿酒的器器,也要按酿酒
乡村随处可见的诸多植物当中,我最喜爱的是向日葵。它们或成片地群聚于田野,或散落在农家的菜园,或零星地孑立于河堤上,或独自长在山坡上……无论土壤肥沃还是贫瘠,在哪里它们都可以恣意地释放生命的热烈激情,从不掩饰忠贞追随阳光的秘密。作为阳光的痴情恋人,它们活得率真,活得神采飞扬。  我曾经在一堆嶙峋的乱石缝间,看到一株向日葵。或许是某个采石人无意中丢下的一粒种子,它就那般不管不顾地,在那坚硬的沙石间,无
清乾隆年间,湖南宁远县住着一个叫匡诚的人,匡诚没有儿子,为将来养老计,就从当地的陈家收养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匡学义。但后来,匡诚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匡学礼,就给了匡学义八亩地让他回归了本族。又过了些年,匡学礼患了重病,就送给匡学义八亩地,请他对自己家的事多加关照。后来,匡学礼病故,留下了二百多亩田产。匡学礼的妻子李氏不识字,就让能识文断字的匡学义帮助打理田产。这样前后经过了十七年,在李氏的辛苦努力下